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耳压肝胆穴观察左右耳穴的功能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耳穴贴压法,选用120例经超声诊断为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的患者进行人体临床实验,对左右耳穴的功能效应做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提示,耳穴同侧效应这一说法有待商榷,左右耳穴的功能效应没有差别(P〉0.05),单侧耳穴与双侧耳穴的功能效应亦无差别(P〉0.05)。  相似文献   

2.
耳穴贴压六神丸治疗慢性咽炎27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耳穴贴压六神丸治疗慢性咽炎27例,治愈率55.6%,总有效率96.3%,其疗效明显优于王不留行组(P<0.05)。认为贴压六神丸不但能起到刺激耳穴的作用,而且能发挥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耳胆穴特异性的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茵萍  龚传美 《中国针灸》1999,19(7):421-422
将122名经B超证实为有健康胆囊的成年人随机分为耳穴胆、耳迷根、肝、胃、肾、趾6组,以耳针刺激,并于耳针前后测量胆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除趾组外,针刺其它5组耳穴均能引起胆囊明显收缩(P<005)。组间变化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初步证明耳胆穴为对胆囊最有影响力的穴位,有其功能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刘新生  付美琴 《中国针灸》1999,19(11):675-676
对258 例妊娠37 ~44 周的单胎孕妇进行了单纯无负荷试验(NST) 与耳穴+ NST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阴性的预测价值及敏感性两组相似(P> 0-05) ;假阳性率耳穴+ NST组低于NST组(P<0-01);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总有效率耳穴+ NST组高于NST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提示:耳穴+ NST是一种简便、安全、临床价值较高的产前监护试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寻常座疮204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耳穴贴压为主,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寻常座疮204例,同时设中药及西药对照组各80例对照观察。经一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为46.1%,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疗效(P<0.05,P<0.001)。  相似文献   

6.
耳穴贴压治疗尿道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狄涛  石现 《中国针灸》2000,20(8):459-460
采用耳穴贴压法对40例尿道综合征患者(Urethral Sydrome,US)进行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结果:耳穴组与常规药物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耳穴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组。并对发病原因及治疗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彭佩薇  卢献群 《广西中医药》1994,17(4):47-48,44
电刺激22只家兔耳穴肠区10分钟,用不锈钢针型电极及胃肠电图仪引导记录其结肠电话动,以之与电刺激前作同体对照。结果显示,17例结肠电报幅幅值由310.67±120μV/次增至491.0±6.50μV/次(P<0.05),5例由364.34±11.15μV/次降至298.58±8.30μV/次(P<0.05),呈现兴奋和抑制双相效应。对其中12只家兔6只以普鲁卡因环行封闭耳廓根部,6只静脉注射阿托品,然后电刺激耳穴肠区。其结肠电振幅幅值则较刺激前无明显改变,提示电刺激兔耳穴肠区所致结肠电振幅幅值改变与神经机制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中药和耳穴贴压治疗头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药和耳穴贴压对68例头痛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分析。随机分中药结合耳穴贴压组(综合组)、中药组、耳穴贴压组。中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耳穴贴压穴取神门、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心、肝,用磁性珠贴压穴位。结果综合组有效率87%,中药组有效率56%,耳穴贴压组有效率60%,三组疗效经卡方检验,P<0.05。提示综合疗法疗效优于其他两组,单纯法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耳穴贴压治疗痤疮及对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由稳  雷少琼 《中国针灸》1997,17(5):277-278
本文对26例痤疮患者和22例同龄组健康人的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E2)进行了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患者T平均为21.957±3.815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9.220±3.807nmol/L.差异显著(P<0.05),E2325.906±52.263pmol/L也略高于对照组309.322±53.797pmol/L患者接受耳穴贴压1个月后T平均下降5.73%,E2平均下降3.67%。提示耳穴贴压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人体内性激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将3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用耳穴肺、气管、对屏尖,对照组选胃、腰椎、指。两组分别于耳针前后测量肺功能PEF、FEV1、FVC3项指标。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前后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P<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对照肺功能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证实耳穴国标方案定位有特异性,而且耳针对肺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体耳穴的电容时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仲远明  朱兵 《中国针灸》1997,17(7):399-400
本文以微机测试系统测定28例胆结石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耳穴电容在10秒内的时变关系c~t。结果,耳穴之间和两组之间的电容时变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耳穴电容时变量不足以区分穴位差异,也不可能成为区分病变的观察变量。因此,用动态法测量耳穴电容时,在低电压、低频率的条件下可以不考虑电容的时变性。此结果对全面认识耳穴电特性的非线性、对发展传统中医针灸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耳穴角窝中(喘点)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客观指标,应用中医电脑诊断系统对156例3~7岁临床诊断CVA的患儿和94例哮喘、100例其它慢性咏嗽的患儿进行耳穴角窝中(喘点)的测定。结果CVA组与对照组角窝中的阳性相比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CVA组与哮喘组角窝中的阳性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角窝中对诊断CVA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东贵荣  王钊 《中国针灸》1994,14(2):26-29
2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头穴针刺即刻效应同时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组左、右侧及脑出血健侧三组之间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出血瘫肢SEP总异常率为100%。表现P15以后波幅消失,峰潜伏期延长或波幅低平,而针刺即刻使SEP缺失波幅恢复,低波幅增高,潜伏期缩短(P<0.05-0.01)。与临床即刻效应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正常家兔胆汁中胆汁酸和总胆红素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了电针对正常家兔胆汁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电针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胆汁中胆汁酸含量增加(P<0.05),总胆红素和葡萄糖含量显著减少(P<0.01),而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5.
耳穴埋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兴华  江钢辉 《中国针灸》2000,20(7):411-412
采用耳穴埋针治疗偏头痛,并与西药颅痛定组作对照。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合的痊愈率60.0%,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痊愈率18.4%,总有效率73.7%(P〈0.01)。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针刺耳穴神门对5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对脑动脉硬经症引起的血流速度缓慢有明显改善作用(P<0.001)。  相似文献   

17.
穴位埋线治疗化疗所致胃肠反应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探讨穴位埋线加耳穴贴压对癌症患者化疗引起胃肠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加耳穴贴压)98例,对照组(胃复安加地塞米松)8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对各种化疗方案引起的胃肠反应均有效。结论表明穴位埋线加耳穴贴压有很好的调节胃肠功能作用,对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针耳穴不同心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针耳穴不同心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观察单秋华,韩友栋,殷镜海,韩秀珍,张静(山东中医学院附院,济南250011)主题词心血管系统/针灸效应,耳穴,心笔者自1992年以来,选择心血管功能异常患者,进行了电针中、法耳穴不同心区前后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耳穴埋药治疗寻常痤疮20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金枝  吕嘉鑫 《针刺研究》1999,24(4):259-260
本文采用耳穴埋药治疗寻常痤疮 206例,近期治愈率 76. 70%,总有效率 99. 03%;并对治疗结束 3个月之后 98例进行远期疗效随访,结果其治愈率 86. 73%。随访结果证明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P< 0. 05)。本文还对本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机理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从针刺对雌猕猴生殖内分泌的影响中探讨针刺的时效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李沛  黄攸玉 《中国针灸》1997,17(2):103-104
有关研究表明,针灸作用的时效性因不同器官系统对针灸刺激的反应速度不同而不同。本实验通过对雌猕猴实施针刺,观察其血浆中雌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施针刺刺激期间,雌猕猴血浆中雌二醇的含量有明显变化(P<0.001);而停止针刺刺激后,这种效应即告终止(P>0.05)。针刺对雌猕猴生殖内分泌产生的这种效应与时间的关系,对针灸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