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针刺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同时对两组各30例患者治疗前后经期血清前列腺素F2?(PGF2?)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GF2?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血清PGF2?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且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针刺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PGF2?的异常水平而发挥止痛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和80.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以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并设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患者42例为对照组。观察头痛症状积分变化,以判定临床疗效,同时从两组中各随机抽取30例进行治疗前后经期血浆血管加压素( AVP )含量变化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0.9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明显(P<0.01);两组血浆AVP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趋势略优。结论: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有明显疗效,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AVP的异常水平而发挥止痛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同时随机对部分患者(2组各30例)治疗前后及正常人经期血浆ET-1(内皮素)和血清NO(一氧化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血浆ET-1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且恢复至正常组水平;治疗后2组血清NO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并均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ET-1和血清NO的异常水平而发挥止痛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疗法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法:将85例经行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体针与耳穴压丸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并对两组各30例患者治疗前后经期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前列腺素E2(PGE2)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PGF2α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两组血清PGE2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仍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PGF2α/PGE2比值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仍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有显著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异常PGF2α和PGE2水平,降低PGF2α/PGE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针与耳穴压丸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体针与耳穴压丸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3例,口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44.12%、24.24%,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和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体针与耳穴压丸并用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经行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随机对两组部分患者治疗前后经期血清前列腺素F2α及血浆血管加压素含量进行检测,并同正常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41/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0%(34/42)(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F2α、血浆血管加压素含量均较正常组高(均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F2α和血浆血管加压素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观察组血清前列腺素F2α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体针联合耳穴贴压对经行头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异常的血清前列腺素F2α和血浆血管加压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考前紧张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配合耳穴贴压组(治疗组,30例,退出11例)和耳穴贴压组(对照组,30例,退出1例)。治疗组取腕踝针针刺双侧上1,并且取耳穴心、神门、内分泌、肾上腺和皮质下进行贴压;对照组只取上述耳穴进行贴压。两组均在考前1星期进行治疗,3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治疗前后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评分(TAS)和植物神经功能检测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16/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2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AS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腕踝针配合耳穴贴压与单纯耳穴贴压均可显著改善考前紧张综合征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侧耳穴贴压、双侧耳穴贴压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验证耳穴贴压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侧耳穴贴压组(单侧耳压组)、双侧耳穴贴压组(双侧耳压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20例。耳穴贴压组均取神门、交感、皮质下、心。单侧耳压组左右耳交替贴压,每侧3 d。双侧耳压组双耳均取上述耳穴,连续贴压6 d,休息1 d。常规针刺组取百会、安眠、申脉、照海、神门、三阴交为主穴行常规针刺,5次/周。3种疗法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变化情况。结果:3组均能明显降低PSQI及ESS量表得分(P0.01),但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耳压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与双侧耳压、常规针刺疗效相当,但其操作性、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优于双侧耳压组及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磁珠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磁珠贴压神门、交感、肝、心、脾、肾、皮质下、额、枕、脑干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西比灵治疗,两组病例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P〈0.05);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流速变化明显(P〈0.01)。结论耳穴贴压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明显,同时有降血压作用,改善脑血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偏头痛发作期针刺镇痛方案优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偏头痛发作期针刺镇痛方案进行优选,指导偏头痛针灸临床决策。方法:以76例发作期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治疗方案根据L9(34)正交表对体穴组合(A)、毫针及电针疗法(B)、耳穴疗法(C)、放血疗法(D)4因素及其各自不同的3水平设计实施。试验过程中同时应用了随机(分层随机、中心随机)和盲法(评价者盲)的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头痛强度,根据治疗前及治疗后10min、20min、30min、1h、2h、3h、4h、5h、6h、12h、24h共计12个时点的VAS值变化情况,对不同针刺方案的镇痛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针刺后24h内,4因素对缓解头痛强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体穴组合(A)>毫针及电针疗法(B)>放血疗法(D)>耳穴疗法(C)。由正交推导出来的不同时点最佳针刺镇痛方案中,少阳经局部加远端取穴进行毫针刺的疗效最稳定,可作为基础镇痛方案;耳穴电针有助于提高即刻镇痛效果;太阳紫脉加阿是穴放血可巩固镇痛效果。结论:偏头痛发作期最佳针刺镇痛方案为少阳经为主局部加远端取穴进行毫针刺,同时配合耳穴电针以及太阳紫脉和阿是穴放血。  相似文献   

12.
计量分析针刺内关等穴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计量方法分析了针刺内关、神门、少海(双侧)和(或加)耳穴心、神门(双侧)对40例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结果表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一次针刺(15例)和一疗程针刺(10例)后疼痛程度、范围均有显著改善(P<0.001),一疗程针刺后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有显著改善;15例针刺穴位后与同组针刺非穴位后比较,运动中心绞痛出现时间晚(P<0.01)、心绞痛消失时间快(P<0.05),针刺非穴位与未施针刺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耳针加体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穆广梅  陆玉莹 《中国针灸》2008,28(6):409-410
目的:探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将72例患者用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6例.针刺组运用耳针体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耳穴取神门、交感、心等,体穴取心俞、神门、内关等;药物组口服倍他乐克、谷维素等.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针刺组治愈率为77.8%,药物组治愈率为52.8%,2组患者疗效经统计学处理,χ2=8.87,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结论:耳针加体针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最佳方法,治愈率高,奏效快.  相似文献   

14.
何庆勇  梁军  张月  张吉 《中医杂志》2008,49(2):123-12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毫针刺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对照组单纯内服中药,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和头痛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发作天数、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减轻头痛程度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疗效(P<0.01)。并且在减轻头痛程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颈枕五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针灸门诊治疗的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所有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归入治疗组,双号归入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风府和患侧完骨、风池、天柱、天牖等穴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牖穴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头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枕五穴"联合穴位注射可明显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庭、内关和三阴交穴在针刺治疗偏头痛中的作用。方法:在德国Aachen市门诊工作中,以神庭,双侧内关和三阴交为主穴,双侧合谷、太冲,患侧头维、阳白、攒竹、丝竹空、率谷、四白,耳穴交感、神门、心和内分泌为配穴(调神针刺法)治疗偏头痛患者30例,与常规针刺法治疗28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两组疗效及即时止痛效果。结果:调神针刺法总有效率为90.0%,常规针刺法为75.0%,前者疗效好于后者(X^2=4.57,P〈0.05)。调神针刺法治疗24h后止痛效果远优于常规针刺法(X^2=10.11,P〈0.01)。结论:应用神庭、内关和三阴交穴治疗偏头痛可以取得较常规针刺方法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针刺肝胆经腧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5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以针刺肝胆经腧穴治疗,穴取太冲、阳陵泉、风池、曲泉为主;西药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片剂口服治疗,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3月和6月总体疗效和治疗前后头痛积分,1年后随访观察两组疗效稳定性.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平均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针刺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3.0%、93.0%、87.7%,优于西药组的85.6%、86.5%、69.2 9/6(均P<0.01);1年后疗效稳定性针刺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的,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刺"神门"和"命门"穴后大鼠中缝背核(DRN)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及高香草酸(HVA)含量变化,探讨微透析技术在针刺机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SD雄性大鼠21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神门"组、针刺"命门"组,采用立体定位法将微透析探针置入大鼠中缝背核,运用微透析法收集大鼠针刺前40min、针刺后20、40、60、80、100、120 min DRN细胞外液,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D)检测其5-HT、NE、DA及HV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针刺大鼠"神门"穴和"命门"后2h各时相点中缝背核5-HT、NE、HV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中针刺"神门"穴NE水平在120min时相点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针刺前的基础值相比,针刺大鼠"神门"和"命门"穴20min后中缝背核5-HT、NE及HVA的水平显著下降(P0.01),在其后的2h维持在低水平。针刺"神门"和"命门"穴作用相比除针刺"神门"后40min时相点处NE含量较低(P0.05)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在DRN未检出DA。结论:针刺"神门"和"命门"穴能降低中缝背核组织中5-HT、NE及HVA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