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其治疗原则是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液灌注。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缺血后再灌注不仅没有使组织功能恢复,反而使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这种现象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许多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包括坏死和凋亡。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多种基因表达,包括促凋亡基因和抑制凋亡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可直接或间接参与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M1/R)模型,分正常培养组、模型组和蒺藜总皂苷大、小剂量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GSTT大、小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GSTT大剂量组可显著上调bcl2表达(P〈0.01)、下调bax表达(P〈0.05),而GSTT小剂量组可上调bcl—2表达(P〈0.05),但对bax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GSTT可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变化及丹参的作用。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18只和丹参治疗组(丹参组)18只,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左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丹参组于再灌注开始时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5ml/k),而缺血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时点为脑缺血再灌注后12h、24h和48h,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脑组织含水率及细胞凋亡情况(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氨酸(glutamate,GLU)和7氨基丁酸(gamin-aminobutyric,GABA)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血组脑组织含水率、凋亡细胞数、MDA水平和GLU含量显著升高,GABA含量显著降低。与缺血组同时点比较,丹参组脑组织病理变化较轻,脑组织含水率、凋亡细胞数、MDA水平和GLU含量显著降低,GABA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血管阻断法能造成显著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丹参能有效降低其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美托洛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不同时段给予美托洛尔干预,监测血流动力学、心肌梗死面积及其进行DNA ladder、TUNUL定性和定量评价心肌细胞凋亡。结果心肌缺血即刻和再灌注即刻给与美托洛尔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5),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P〈0.05)。结论恰当的使用美托洛尔能明显减少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兔肺动脉栓塞再灌注肺泡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兔肺动脉栓塞/再灌注损伤中的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机制。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36只,雌雄不拘,运用5F Berman球囊堵塞左下肺动脉,然后球囊放气,复制肺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假手术组,肺栓塞1h组、肺栓塞2h组,肺栓塞2h再灌注1h组、肺栓塞2h再灌注2h组。实验结束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比,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上皮细胞Bax、Bcl-2、Fas/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兔肺动脉栓塞时肺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再灌注后1h、2h凋亡细胞继续增加,并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Bax、Fas及FasL蛋白表达在肺动脉栓塞缺血及再灌注后明显增加(P〈O.01)。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肺组织湿干比、Bax、Fas、FasL蛋白表达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21,0.806,0.820,0.820;P〈0.01),与Bcl-2、Bcl-2/Bax比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02,-0.829;P〈0.01)。结论肺动脉栓塞/再灌注中诱导肺组织细胞凋亡增加,肺组织细胞凋亡和Bax、Bcl-2,Fas、FasL系统活化可能参与了肺栓塞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证实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现象,初步研究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抽提心肌组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TUNEL法原位标记凋亡的心肌细胞,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内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及再灌注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出现典型凋亡超微结构特征,TUNEL染色可见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阳性反应,DNA电泳显示在缺血再灌注2h组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再灌注较在缺血组心肌细胞中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ax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能诱导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Bcl-2/Bax基因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基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基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情况,利用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ICE mRNA在缺血再灌注时的诱导情况和丹参作用前后ICE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脑缺血再灌注后1-4天均有ICE mRNA表达;胶质细胞中ICE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后1-4天逐渐增加;应用丹参预防性干预后ICE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1)。提示ICE可能在脑组织因缺血再灌注而发生的凋亡过程中发挥间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离体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每组又分为缺血前、缺血30min和复灌30min3个亚组。通过离体心肌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观察心肌c-fos蛋白及c-fo s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前相比,缺血30min及再灌注30min亚组的c-fos蛋白的光密度值及c-fos 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异丙酚各亚组的c-fos蛋白光密度值及c-fos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c-fos基因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因调节。异丙酚可减轻心肌c-fos基因的表达,并可避免或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肝、肺组织P-选择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和缺血40min/再灌注30min、再灌注60min、再灌注240min4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制作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肠P-选择素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肠、肝、肺组织及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肠、肝、肺组织中P一选择素为低表达,肠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可见P-选择素不同程度表达明显增高,细胞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其灰度值水平明显提高,为假手术组的2倍左右(P〈0.01)。血MPO活性假手术组为(46.16±6.19)U/L,再灌注30min达高峰(148.83±22.80)U/L(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各组肠、肝、肺组织MPO活性都有明显增高(P〈0.01),各组在缺血40min/再灌注60min时增加幅度最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在肠缺血再灌注后各组都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1)肠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肠、肝、肺组织P-选择素表达的早期上调,P-选择素在肠缺血再灌注导致肠及远隔脏器肝和肺组织损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肠缺血再灌注不仅引起肠组织本身损伤,还引起远隔脏器肝和肺的炎症和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Epo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丙二醛(MDA)、肌酐(Cr)、尿素氮(BUN)和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Epo治疗组血浆MDA、Cr、BUN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SOD显著升高、IL-6显著降低(P〈0.05)。结论:Epo可提高SOD,降低IL-6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顾彩虹  王立祥 《武警医学》2009,20(2):174-176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缺氧的心肌组织在恢复血液供应后,损伤加重,甚至产生更大范围的损伤;临床表现为在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梗死区血液灌流重建后,发生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等一系列病情恶化的现象.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细胞凋亡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1].细胞凋亡可由多种因素启动,但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却相对保守:线粒体通路为经典的内源性凋亡通路;死亡受体通路为重要的外源性凋亡通路之一,细胞表面特定的死亡受体接受胞外的死亡信号而激活细胞内的凋亡通路,启动细胞凋亡程序.笔者就死亡受体通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ET-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8min缺血+5min再灌预处理方式;Wistar大鼠分为5组:正常(A)、假手术(s)、缺血(B)、再灌(C)、预处理(D);检测凋亡和细胞增殖周期及肾皮、髓质ET-1蛋白表达。结果:与再灌注组相比,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ET-1表达降低(P〈0.01),细胞增殖指数降低(P〈0.01),G0/G1时段增加(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通过降低ET-1蛋白的表达和调节细胞增殖周期而抑制肾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瞿家武 《西南军医》2006,8(6):73-74
在肝、肾、脑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i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造成的细胞死亡形式中,凋亡也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形式。组织细胞一旦坏死,目前人们尚无办法干预。但细胞凋亡是受一系列程序控制的过程,人们有可能通过干预死亡程序加以挽救。丹参经现代先进实验技术证实,对IRI时细胞过度凋亡有抑制作用。本文就此方面的内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还原性谷胱甘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损伤常见于体外循环、失血性休克、脏器移植等,其发生发展的主要机理有自由基损伤、离子分布异常、炎症递质与细胞因子释放以及凋亡等。还原性谷胱甘肽是人体固有的抗氧化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肝、心、肾、肺、红细胞等多种器官组织中,可通过直接清除自由基、减少自由基生成;调节离子分布;抑制细胞因子合成、减少效应细胞活化、减轻靶细胞损伤;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平衡等机理,协助机体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早期多个器官内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夹闭和放松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显微镜检测分别用HE、吖啶橙-溴化乙锭、Gomori银-HE染色的肠、肝、肾组织的连续切片,观察3个器官组织内细胞凋亡的分布及变化;分离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组的肝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1)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早期(术后3小时内),肝、肠、肾内凋亡的实质细胞都呈多部位局灶性分布的特点。(2)肝细胞凋亡百分率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升高(P<0.001),且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01)。结论肠缺血-再灌注早期多个器官组织内细胞凋亡相当广泛,在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孕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健康性成熟SD大鼠45只,将雌雄按2∶1比例合笼后,获得孕18d的晚孕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丙泊酚预处理组( PRO组)、对照组,共3组,每组10只。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按实验设计处理,之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选取评分>1分,或者假手术组中评分为0分的大鼠,进行下一步实验。再灌注后2 h,断头处死。取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cl-2(凋亡相关基因)、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免疫组化染色。最后,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结果分析处理。结果(1)形态学:对照组大部分脑组织神经细胞染色淡,出现细胞坏死特征。 PRO组细胞肿胀坏死明显减轻,部分皮质部神经元结构完整,坏死和凋亡细胞减少。微血管及胶质细胞损伤程度均明显减轻,同时伴有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2)神经行为学评分:PRO组较对照组高(P<0.05);(3)免疫组化:PRO组bcl-2、GFAP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MMP-9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预处理能调节BCL-2、GFAP、MMP-9的表达,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和脑损伤,对孕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蒺藜总皂苷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存活及损伤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蒺藜总皂苷大、小剂量组,观察损伤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存活率及心肌酶的释放,并以光镜、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蒺藜总皂苷大、小剂量组模拟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存活率均提高(P〈0.01或0.05),心肌酶释放受抑(P〈0.01或0.05),且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应用蒺藜总皂苷还可改善损伤后的搏动功能(P〈0.01),减轻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结论蒺藜总皂苷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心肌是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最常见的组织之一。研究发现细胞凋亡可能是心肌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重要环节之一。细胞凋亡是由核细胞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主要通过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而发生的细胞自然死亡过程。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与心肌IRI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旭萍 《高原医学杂志》2005,15(3):F0004-F0004
研究证实丹参(Salviamihiorrkiza,SM)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本文采用缺血再灌注(Ischemic Reperfusion,IR)模型,探讨丹参(SM)对大鼠缺血再灌注(1R)肝细胞凋亡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进一步开展抗1R损伤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作者选取体重(180—230)g的SD大鼠20只,随机将动物高原实验组和平原对照组,然后再将其分为分成2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 EPO )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retinal ischema-reperfusion,RIR)的保护作用。方法以24只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组8只。 A组大鼠为正常健康大鼠;B、C两组大鼠均为经前房灌注加压法制作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建模后B组不作任何处理,C组同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三组大鼠3 d后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统计各组不同时间段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 Apotosis index ,AI)和视网膜神经元中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72,HSP72)的表达。结果 A组大鼠未见视网膜凋亡细胞,视网膜神经元中HSP表达微弱,视网膜细胞结构正常,排列整齐。缺血再灌注1 d后, B、C组AI值和HSP表达显著升高( P<0.05);缺血再灌注后3 d,C组AI值(13.66±0.84)显著低于B组(36.52±2.54),HSP表达(0.432±0.038)显著高于B组(0.203±0.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均有明显改变, C组变化较B组轻微。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视网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