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口腔医学》2017,(8):712-716
目的探讨IPS e.max Press全瓷改良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79例患者的182颗根管治疗后牙为观察对象,采用IPS e.max press全瓷改良高嵌体修复。6~48个月后进行回访检查,采用改良USPHS评估标准进行修复体质量分级评估,Kaplan-Meier方法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4例修复体的边缘嵴处发生局部崩瓷,未影响邻接关系,观察期结束时,修复体完整性均未发生进一步损坏。未观察到彻底失败的病例。Kaplan-Meier估计修复体4年的功能性生存率为100%,完全性修复率97.8%(SE=0.01)。根据改良USPHS评估标准,大多数病例的修复体质量达到临床优良的等级,无临床不满意或差的病例。结论 IPS e.max Press全瓷改良高嵌体可作为后牙根管治疗后牙体修复的一种可靠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EREC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 CAD/CAM)全瓷高嵌体微创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6例大面积缺损的后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EREC 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缺损牙冠,修复后即刻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术后即刻及1年后随访,均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部(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患者满意度在91%以上。根据改良USPHS标准,术后即刻及1年后复查时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达到A级分别为92.1%和91.3%(c2=0.052,P=0.820),外形达A级前后两次均为97.6%,表面质地达到A级分别为95.2%和93.7%(c2=0.303,P=0.582),颜色匹配达到A级分别为80.2%和81.7%(c2=0.103,P=0.748)。仅出现1例瓷破裂。结论 CEREC 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下IPS e.max全瓷高嵌体及Lava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用于修复后牙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完成IPS e.max全瓷高嵌体75个,Lava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62个,随访观察6个月、1年、2年、3年,参考美国公共健康会(USPHS)标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IPSe.max全瓷高嵌体的颜色优于Lava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而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的修复体完整性优于IPS e.max全瓷高瓷嵌体。结论 两种材料瓷嵌体用于后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优选哪种材料取决于患者的喜好。关注修复体完整性的患者建议优选Lava Ultimate优韧瓷,关注高嵌体的颜色的患者建议优选IPSe.max全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CAD/CAM全瓷髓高嵌体在牙体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1例病例(患牙82颗),其中男33例,女38例,年龄20~50岁,均采用IPS e.max CAD全瓷髓高嵌体进行后牙修复。随访24个月,观察修复体的颜色、形态、折裂、边缘密合度、基牙继发龋及邻接食物嵌塞的情况。结果 82颗修复体即刻满意度在85%以上。随访24个月中,失访4颗,78颗修复体形态和基牙继发龋方面均达到A级标准。1颗修复体轻微折裂,4颗出现邻接食物嵌塞,95%以上的修复体均达 A 级。结论 IPS e.max CAD全瓷髓高嵌体用于根管治疗的后牙短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AD/CAM高嵌体修复磨牙根管治疗后牙冠大面积缺损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60颗牙体重度龋损累及牙髓的磨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AD/CAM椅旁技术进行全瓷高嵌体修复.分别在修复后6、12、18个月进行随访,参考美国公共健康会(USPHS)标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260颗患牙中,CAD/CAM高嵌体修复磨牙根管治疗后牙冠大面积缺损成功率为98%,其中3例发生修复体脱落,2例发生修复体折裂.结论:CAD/CAM高嵌体修复技术可以作为磨牙根管治疗后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IPS e.max press热压铸全瓷高嵌体在前磨牙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完善根管治疗的102颗牙冠缺损的前磨牙,制作IPS e.max press热压铸全瓷高嵌修复体,追踪观察36个月.结果 102件IPS e.max press热压铸全瓷高嵌体仅1件修复失败,成功率为99.02%.结论 IPS e.max press热压铸全瓷高嵌体修复前磨牙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吴华英  杜劲英  刘进  许祥芹 《口腔医学》2016,(12):1118-1120
目的采用E-Max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的牙体缺损,观察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共72颗根管治疗后的牙齿,E-Max全瓷高嵌体修复,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粘固。术后6、12、18个月复查。采用改良USPHS制定的全瓷修复临床评定标准对修复体各方面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97.2%的修复体保持完整,未出现破裂、崩瓷、脱落,95.8%的修复体无牙龈炎症,食物嵌塞等并发症。结论全瓷高嵌体作为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修复,近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椅旁CAD/CAM系统(CEREC AC~(TM))进行全瓷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619例患者的667颗各类牙体缺损患牙采用西诺德的瓷睿刻系统(CEREC AC~(TM))进行临床即刻椅旁CAD/CAM全瓷修复,1年后对597例患者的603颗瓷睿刻修复体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采用USPHS修订版指标检查,包括美观——解剖形态、颜色匹配、边缘变色、表面质地;功能——边缘吻合性、磨耗(邻接、动静态咬合关系);生物学性能——牙髓活力、继发龋。结果 1年的随访结果发现,临床存留率达到95.11%,失败病例中修复体折裂占比为83%。93%的全瓷修复体表现出较高的美学评分,82%的修复体保持了较好的功能评分,而100%的修复体未见生物学并发症。结论不同牙体缺损患牙的瓷睿刻椅旁CAD/CAM全瓷修复,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但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EREC 3D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使用CEREC 3D椅旁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术后即刻和修复后6个月采用改良美国牙科协会评价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修复后即刻检查边缘密合度、解剖外形、表面光滑度、色彩匹配度、牙龈健康和固位等6个方面达到满意比率分别为96%、98%、98%、94%、94%和100%,6个月后满意比率分别达到96%、98%、98%、94%、98%和100%。修复后6个月患者对全瓷高嵌体修复在形态、色彩和舒适性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88%、90%和92%。结论CEREC 3D椅旁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取得了较满意的初期临床效果,但是长期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牙体大面积缺损在根管治疗后,采用椅旁Cerec AC CAD/CAM即刻修复全瓷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大面积缺损的后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牙体预备,通过应用Cerec AC椅旁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即刻上釉染色,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粘接。即刻和6个月后评估全瓷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 椅旁CAD/CAM系统制作的修复体外形全部达到A类标准,其他指标均超过90%,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Cerec AC椅旁CAD/CAM系统快捷方便,能为后牙牙体缺损提供高质量、高美学的修复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IPS e. max Press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经根管治疗的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由牙体牙髓专业一年级研究生完成的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病例26例,均为行完善根管治疗后的后牙,18~24个月后回访检查。参考美国公共健康服务(USPHS)标准,对患牙继发龋、牙龈炎、牙折、修复体边缘完整性、边缘染色、修复体折裂/脱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6例病例中,1例修复体折裂,2例边缘完整性轻度受损,1例咬合面轻度缺损,其余未发现明显修复体的缺陷或因修复体引起的牙体、牙周等问题。结论: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雪丹 《口腔医学》2013,(4):251-253
目的评价应用IPS e.max CAD LT低度透明瓷块切割形成全解剖形态全冠修复后牙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54例IPS e.max CAD LT瓷全冠修复后牙患者、共计86颗牙单位为研究对象,修复后3、6、12个月根据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并调查满意度。结果 12个月的追踪调查显示,86个修复体中,折断并脱落1个,96%的修复体颜色、形态、边缘着色、边缘密合度等各项检查达到A级,满意度达到94%。结论 IPS e.max CAD LT低度透明瓷块整体切割形成全解剖形态全冠修复体可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无髓后牙的微创修复是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随着粘接技术及全瓷材料的发展,高强度全瓷高嵌体因其微创、美观、对机械固位要求较低等优势,在后牙根管治疗后的修复中应用逐渐广泛。本文从材料、牙体预备、粘接及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全瓷高嵌体在无髓后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热压铸瓷牙合面瓷贴面在后牙缺损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患者的35个后牙牙体缺损,包括18个重度磨耗活髓后牙和17个根管治疗术后牙合面牙体缺损后牙,采用热压铸瓷牙合面瓷贴面修复。根据改良USPHS修复体评价标准,分别于修复后完成当日和1、6、12、24、36个月对牙合面瓷贴面进行随访复查,结果采用χ2检验分析。结果:后牙热压铸瓷牙合面瓷贴面的修复体外形、边缘适合性、牙龈状况、继发龋和邻面接触点在观察期间表现良好。有2例下颌前磨牙牙合面瓷贴面在粘结2年后出现脱落,χ2检验分析修复体固位的A级成功率在6个时间节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个月内各项评估A级成功率在90%以上。结论:热压铸瓷牙合面瓷贴面用于重度磨耗活髓后牙与根管治疗术后牙合面牙体缺损后牙短期修复效果良好,为后牙牙体缺损微创修复提供了一种方式,但其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材质的牙色改良高嵌体/冠修复中重度后牙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名患者51颗中重度缺损后牙分别采用CAD/CAM氧化锆全瓷改良高嵌体(冠)(A组)及钴铬烤瓷改良高嵌体/冠(B组)修复,在修复后12、24个月分别进行回访观察,比较其修复效果。结果:B组有1例在24个月回访时发现边缘瓷层崩瓷,边缘密合度增加,修复体未见损坏、松动,患牙未见继发龋及折裂,7颗修复体与患牙或邻牙颜色轻度不匹配。A组有3颗修复体与患牙或邻牙颜色轻度不匹配,其余未见异常。结论:两种不同材质的牙色改良高嵌体/冠用于中重度后牙缺损的修复效果均较理想,兼顾了修复体的强度与美观, 在选好适应症的情况下,简化了疗程,且临床疗效较好,但由于本研究观察期较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评价CAD/CAM全瓷贴面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8颗前牙,采用CEREC的椅旁CAD/CAM修复系统及IPS e.max CAD瓷块即刻完成修复体并粘结。参照改良Ryge评价方法,对临床使用1周、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贴面在颜色匹配、瓷表面完整度、边缘染色、边缘适应性、术后敏感、牙龈健康状况、继发龋方面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CAD/CAM全瓷贴面在这些方面的临床评级,90%以上达到A级。结论 用CEREC的椅旁CAD/CAM修复系统及IPS e.max CAD瓷块完成的贴面临床效果良好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全瓷系统用于前牙及前磨牙区固定桥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60岁因前牙或第一前磨牙缺失而行3单位固定桥修复的患者,随机分成CAD/CAM氧化锆和IPS e.max Press两组,分别在修复体戴入后3、6、12个月,临床观察其是否发生脱落、折裂、崩瓷、修复体边缘密合性及牙龈表现,参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种全瓷材料的固定修复成功率均有所下降,但均在90%以上,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控制临床适应证的前提下,CAD/CAM二氧化锆与IPS e.max Press两种全瓷材料均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