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右胸小切口心内直视下心脏不停跳手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经右胸小切口心内直视下心脏不停跳修补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18例。方法取左侧卧位,右侧抬高45~60°,取右腋下或右前外侧小切口,长约6~8cm,经第四肋间进胸,在常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下直视修补ASD7例,VSD9例,ASD+VSD2例。结果本组无死亡,手术时间[(120.56±15.54)vs(180.43±33.13)],CPB时间[(33.8±13.2vs(74.74±35.83)],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5.83±0.69)vs(9±1.74)],胸腔引流量[(163.56±43.95)vs(234.78±48.98)],术后住院天数[(7.17±0.69)vs(10.91±1.72)],均明显减少,与同期一组23例经前正中切口进胸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修补ASD、VSD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涂洪强  陈苏江  张盛  明腾  段君凯  邹勇 《江西医药》2021,56(11):1917-1919,1954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经验、与传统体外循环手术优缺点.方法 选取本院600例心脏彩超确诊为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为经胸心脏彩超示缺损直径不大于10mm.所有患者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肺动脉高压、急性感染或其他脏器病变.无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两组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观察组经胸部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的引导下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对照组常规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切开心脏行直视下修补室间隔缺损.记录并比较二组患儿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注红细胞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均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无差异;观察组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用血明显较对照组少;观察组封堵成功284例,术中13例因导丝通过困难、残余分流较大、位置欠佳、瓣膜返流等中转体外循环;术后3例转体外循环,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周后行封堵器取出+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术后1d发现封堵器移位,导致残余分流明显,手术取出封堵器+室间隔缺损修补;对照组无二次手术.随访6月~5年,两组均无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节约血源,但须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出现封堵器移位,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尽早处理,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涂洪强  陈苏江  张盛  明腾  段君凯  邹勇 《江西医药》2021,56(11):1917-1919,1954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经验、与传统体外循环手术优缺点.方法 选取本院600例心脏彩超确诊为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为经胸心脏彩超示缺损直径不大于10mm.所有患者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肺动脉高压、急性感染或其他脏器病变.无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两组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观察组经胸部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的引导下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对照组常规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切开心脏行直视下修补室间隔缺损.记录并比较二组患儿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注红细胞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均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无差异;观察组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用血明显较对照组少;观察组封堵成功284例,术中13例因导丝通过困难、残余分流较大、位置欠佳、瓣膜返流等中转体外循环;术后3例转体外循环,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周后行封堵器取出+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术后1d发现封堵器移位,导致残余分流明显,手术取出封堵器+室间隔缺损修补;对照组无二次手术.随访6月~5年,两组均无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节约血源,但须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出现封堵器移位,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尽早处理,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郑远  林宇  林冬群  王侃 《安徽医药》2019,23(8):1590-1592
目的 分析总结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封堵术治疗VSD病人142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确定封堵器型号,超声定位经右心室穿刺置入封堵器,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142例VSD病人均成功封堵,成功率100%。1例术后3 d发现封堵器移位导致残余分流二次手术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1例术后5 d发现残余分流较大二次手术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142例病人均顺利出院。随访1~51个月,138例无残余分流,余4例有2 mm残余分流,142例心电图均无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均良好。结论 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VSD封堵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55例PVSD患者,年龄6个月~43岁。PVSD直径2.0~6.0mm,均经胸骨中下1/3段2.0~4.0cm正中小切口行微创VSD封堵术。51例采用食管超声,4例采用经胸壁超声。术后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55例患者均微创封堵成功。其中应用等边对称封堵器41枚,偏心封堵器14枚。随访1~3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VSD封堵术治疗PVSD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腰大边型封堵器在多出口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检查确诊的20例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患者,采用国产的细腰大边型VSD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测量最大出口孔的直径,选择相应的VSD封堵器,封堵器释放前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和主动脉瓣上造影的检查,以确认能否释放.术后常规心电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20例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患者中,2个出口4例,2个以上出口16例.最大出口孔的直径3~10 mm,平均(4.6±1.3)mm,选择封堵器的大小为4~12 mm,平均(6.0±3.2)mm.成功封堵18例,治疗成功率为90%.2例患者封堵器释放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瓣上造影显示主动脉瓣返流,而放弃封堵转外科手术治疗.成功封堵的18例患者中有3例术中左心室造影显示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残余分流消失,1例患者术后6 h出现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营养心肌治疗,一周后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细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和主动脉瓣上造影的检查配合,是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成功封堵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7.
赵君  苏俊武  张纯  李德云 《中国医药》2012,7(5):613-61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VSD患儿51例,其中21例合并膜部瘤形成,6例膜部瘤合并多处破口.所有患儿均采用胸骨旁小切口置入Amplatzer等边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VSD.术中采用小儿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封堵过程,术后立刻评价疗效.术后1年采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跟踪随访.结果 51例患儿均成功置入封堵器.术中TEE显示7例患儿封堵器边缘仍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48 h采用TTE复查显示7例患儿仍存在微量分流.随访1年发现,7例微量分流患儿术后与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3 ±5)mm Hg(1 mm Hg =0.133 kPa)比(56 ±9)mm Hg,P<0.05],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和舒张末期左右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40 ±4)mm比(48±8)mm,(38 ±4)mm比(47±7) mm,均P<0.05];3例患儿仍有微量残余分流,但同期TTE随访显示其左心室内径、恢复正常水平.其他无残余分流的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舒张末期左右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4) mm比(50 ±7)mm,(37 ±4)mm比(47±9)mm,均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外科微创封堵治疗VSD中,术前适应证筛选病例、术中实时监测、术后即刻疗效评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微创外科封堵术,评价TEE在该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筛查选取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37例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行微创外科封堵术。全身麻醉状态下术前TEE再次筛查手术适应证患者,观察ASD的位置、大小、形态、各切面残余径线,准确定位,术中检测封堵全过程,术后即刻评价封堵效果。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复查,观察有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有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结果术前经TEE再次筛查发现1例下腔型ASD,随改为体外循环下修补;36例患者行微创外科封堵术,其中术中封堵失败1例,后改为体外循环下修补,封堵成功率为97.2%(35/36);余35例患者应用TEE与TTE所测ASD大小各参数无明显差异,在TEE引导下封堵成功,术后即刻评价发现有2例出现少量残余分流,术后 3个月复查1例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余34例封堵器位置固定、完全闭合,闭合率为97.1%(34/35),右心大小及功能明显改善,各瓣膜功能及心功能正常,无严重传导阻滞发生。结论TEE应用于继发孔中央型ASD微创外科封堵术,术前准确筛查定位,与术中所置封堵器大小及位置相吻合,术中全程监测,不影响手术视野,引导封堵器的放置,术后即刻评价疗效,为心外科医生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ventrical septaldefect,VSD)的实践,分析其适应症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8月—2010年8月,共25例室间隔缺损患儿接受了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术,其中成功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513±3.35)岁。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 gra-phy,TTE)提示:VSD的平均直径(5.38±1.78mm)(3.59mm),随访复查心脏超声、心电图和胸片。结果 25例患儿封堵器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6%。术后出现微量残余分流1例(〈1.5mm),轻微和轻度主动脉瓣膜返流各1例,间歇性高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反复发作1例,交界性逸搏心律1例。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膜周部VSD,近期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其中、远期疗效的评价尚需扩大样本量和多中心的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单纯继发孔中央型ASD 20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评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后7 d、3-6月TTE随访。结果 20例患者行ASD外科微创封堵术,封堵成功20例,占100%。TEE与TTE对ASD最大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6个月TTE随访,封堵器位置固定,未见移位,对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无影响,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右心重构改善,右房、右室大小较术前缩小,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参与了外科微创封堵治疗ASD的全过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心室间隔缺损的学习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评估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心室间隔缺损(VSD)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由同一手术组连续完成的60例TEE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VSD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分为4组(A、B、C、D组),每组1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率、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 各组平均年龄、性别、体重及VSD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9.6±9.6)、(27.4±9.2)、(20.0±8.2)和(17.1±7.2)min,A组和B组均明显长于C组和D组(均P<0.01),而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A、B、C、D组术中出血量[(59.7±13.4)m1],明显多于C组[(40.3±7.4)ml和(36.3±8.9)ml],A组和B组均明显多于C组和D组(P<0.01),而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手术并发症、中转开胸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VSD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0例.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thoracic device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without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under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 guidance and to analyze the learning curve of this kind of opera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60 VSD patients from April 2007 to October 2008 were review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equally into 4 groups ( group A, B, C, D, n = 15 in each group). The operative time, quantity of bleeding, ratio of converting to intracardiac repair,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 stay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4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among the 4 groups in terms of age, gender, body weight and the type of VSDs ( P > 0.05). While the operative time in group A (29.6 ± 9.6) min and group B (27.4 ± 9.2) min were significantlylonger than that in group C (20.0 ± 8.2 min, P < 0.01 ) and group D ( 17.1 ± 7.2 min, P < 0. 01 ),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C and D (P=0.366). The quantity of bleeding in group A (59.7 ± 13.4)ml and group B (54.3 ±9.9)ml were more than that in group C (40.3 ± 7.4ml, P < 0. 001 ) and group D ( 36.3 ± 8.9 ml, P < 0. 001 ), but no difference was shown between group C and D ( P= 0.366). No difference was shown regarding complications, ratio of converting to intracardiac repair, and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4 groups. Conclusion The learning curve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thoracic device closure of VSD without CPB under TEE guidance is approximately 30 cas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食管超声引导下非体外循环经胸微创封堵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5月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患者65例,其中ASD 18例,VSD 47例。对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中转体外5例。封堵成功患儿均于术后4 h内撤离呼吸机,监护室滞留1 d,术后3~5 d出院。复查心脏超声仅1例膜周VSD有轻微残余分流,随诊观察6个月后自行闭合。余患儿均无残余分流。1例术后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后痊愈。1例患儿术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3 d恢复。全部病例均无溶血发生。结论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无需体外循环及输血,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食管超声对缺损结构的准确反映和正确引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高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08-2609
目的:总结外科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2011年3-4月对25例VSD患儿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辅助下行非体外循环下外科微创封堵术.结果:2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输血,无手术中和手术后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1.5 h.结论:外科微创封堵VSD较传统外科手术切口美观、不需要体外循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与内科介入治疗相比,不受X线辐射,适应范围广,术后远期心律失常发生率低.掌握手术配合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护理效率,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30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纵断胸骨组和肋间小切口两组 ,在麻醉手术期间及体外循环前后 ,采用旁气流呼吸监测方法测定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 :Ppeak在停体外循环 (CPB)后 10min始增高 (P <0 .0 1) ;胸肺顺应性在开胸后 5min开始下降 (P <0 .0 5 ) ,手术结束时恢复至基础值水平 ,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术式心脏直视手术后肺通气功能有一定程度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15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在麻醉手术期间及体外循环前后 ,采用旁气流呼吸监测的方法测定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 :气道峰压 (Ppeak)在体外循环 (CPB)前 5 m in始增高 (P<0 .0 1) ;胸肺顺应性在 CPB前 5 min开始下降 ((P<0 .0 5 ) ,手术结束时恢复至基础值水平。结论 :微创心脏直神手术后肺通气功能有一定程度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再次二尖瓣手术中应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及微创技术的意义及作用。方法:13例心脏外科术后再次出现二尖瓣病变患者接受右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术。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单肺通气。右侧腹股沟切口,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加装负压调节器维持静脉回流。右胸前外侧4-6cm切口,经第3或第4肋间入胸,左心房切口直视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全组病例行生物瓣置换2例,机械瓣置换10例,二尖瓣成形1例,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1.5±25.6(78-167)分钟。1例术后早期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1.2±2.3(7-14)小时,平均ICU停留时间3.5±1.7(2-9)天,平均住院时间12.7±1.5(9-15)天。结论:对于心脏术后再次二尖瓣手术患者,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及“No Touch”微创二尖瓣置换术能够避免再次正中开胸的手术风险,简化手术,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微创瓣膜手术 “No Touch”技术  相似文献   

17.
党群  潘利  金喆  高陆  贾国英 《天津医药》2005,33(1):15-16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经股静脉和股动脉入路对16例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结果:15例成功置入封堵器,1例失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9例缺损即刻完全封闭,6例术后残留雾状分流,于术后2d-2周随访时杂音和分流均消失。结论:经导管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进行封堵治疗安全有效,但远期效果尚待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小儿阑尾炎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阑尾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45.2±4.8)min、肛门排气时间(20.2±3.5)h、住院时间(6.6±1.4)d均短于对照组的(57.6±5.3)min、(35.4±4.6)h、(10.7±1.8)d,VAS评分(3.3±0.7)分低于对照组的(4.6±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患儿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有助于患儿的快速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心肌肌钙蛋白T与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肌肌钙蛋白T(CTnT)作为判断心肌缺血性损伤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对40例心脏手术患者(20例瓣膜替换术、20例不停跳房室缺修补术)进行分析。他们分别于术前,关胸后1、2、24和48h记录心电图,并抽血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CK-MB)和CTnT。结果 40例患者术前CTn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其中20例瓣膜手术患者主动脉经过阻断后,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周围血液中的CK、CK-MB和CTnT均有明显升高(P〈0.01),分别在关胸后2h达到高峰,数值分别为术前的11.6、8.4和242倍;20例不停跳房室缺修补术的患者术前和关胸后的心电图和血液中的CTnT基本正常,CK和CK-MB除2例患者关胸后出现明显变化外,余均未见改变。结论 CTnT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的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且均优于CK和CK-M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