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中8-异前列腺素F2α的水平和血清抗氧化防御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5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及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皮损中8-异前列腺素F2α的表达水平.结果 银屑病患者血清T-AOC水平为(12.78±7.75) U/ml,SOD活性为(28.91±9.35) U/ml,GSH-Px活性为(180.64±47.70)U,较健康对照组[T-AOC (23.17±8.81) U/ml,SOD(51.36±7.92) U/ml,GSH-Px(244.20±66.68) U]显著下降(P值均<0.01),且重度患者组T-AOC水平[(9.06±5.30) U/ml]、SOD活性[(21.63±5.28)U/ml]较轻中度患者组[T-AOC(15.27±8.18)U/ml,SOD (33.76±8.28) U/ml]下降更为明显(P值均< 0.01),轻中度患者CAT活性[(36.92±11.31) U/ml]显著高于对照组[(28.55±8.57)U/ml,P< 0.05]及重度患者[(24.15±9.36) U/ml,P< 0.01],患者血清及皮损中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88.77±25.27) ng/L,0.0186±0.0082]较健康对照组[(38.34±8.94) ng/L,0.0027±0.0014]升高(P值均<0.01),且重度患者组[(114.24±13.93) ng/L,0.0279±0.0027]较轻中度患者组[(71.78±14.35) ng/L,0.0125±0.0030]升高更为明显(P值均<0.01).患者T-AOC水平以及SOD、CAT活性与银屑病面积和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4、-0.573、-0.444,P值均<0.01.血清及皮损中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均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0、0.783,P值均<0.01.结论 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处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较以往的氧化应激指标或许更能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中8-异前列腺素F2?琢的水平和血清抗氧化防御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5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及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皮损中8-异前列腺素F2?琢的表达水平。结果 银屑病患者血清T-AOC水平为(12.78 ± 7.75) U/ml,SOD活性为(28.91 ± 9.35) U/ml,GSH-Px活性为(180.64 ± 47.70) U,较健康对照组[T-AOC (23.17 ± 8.81) U/ml,SOD(51.36 ± 7.92) U/ml,GSH-Px(244.20 ± 66.68) U]显著下降(P值均 〈 0.01),且重度患者组T-AOC水平[(9.06 ± 5.30) U/ml]、SOD活性[(21.63 ± 5.28) U/ml]较轻中度患者组[T-AOC(15.27 ± 8.18) U/ml,SOD (33.76 ± 8.28) U/ml]下降更为明显(P值均 〈 0.01),轻中度患者CAT活性[(36.92 ± 11.31) U/ml]显著高于对照组[(28.55 ± 8.57) U/ml,P 〈 0.05]及重度患者[(24.15 ± 9.36) U/ml,P 〈 0.01],患者血清及皮损中8-异前列腺素F2?琢水平[(88.77 ± 25.27) ng/L,0.0186 ± 0.0082]较健康对照组[(38.34 ± 8.94) ng/L,0.0027 ± 0.0014]升高(P值均 〈 0.01),且重度患者组[(114.24 ± 13.93) ng/L,0.0279 ± 0.0027]较轻中度患者组[(71.78 ± 14.35) ng/L,0.0125 ± 0.0030]升高更为明显(P值均 〈 0.01)。患者T-AOC水平以及SOD、CAT活性与银屑病面积和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4、-0.573、-0.444,P值均 〈 0.01。血清及皮损中8-异前列腺素F2?琢水平均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0、0.783,P值均 〈 0.01。结论 银屑病患者血清及皮损处8-异前列腺素F2?琢水平较以往的氧化应激指标或许更能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OPN、TNF-α的水平,并分析OPN和TNF-α与银屑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OPN、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浆OPN和TNF-α水平可作为评价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选取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给予NB-UVB照射治疗,每周3次,共20次,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2(IL-12)水平.治疗总有效率为85%.治疗前TNF-α及IL-12水平均较正常对照者增高,治疗后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TNF-α及IL-12可能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过程,NB-UVB治疗可降低血清TNF-α及IL-12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轻度和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氧化还原状态及白芍总苷对其的作用。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0例轻度和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及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分别采用ELISA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及志愿者血清、皮肤中8-异前列腺素F2α的表达水平。患者口服白芍总苷及外用松馏油治疗6周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T-AOC水平及SOD,GSH-Px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1),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血清及皮损中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白芍总苷治疗后,T-AOC水平、SOD及GSH-Px活性显著升高,CAT活性、血清及皮损中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轻度和中度银屑病患者存在氧化应激,白芍总苷具有抗氧化作用,其治疗轻、中度银屑病有效可能与调节机体氧化还原状态并使之趋于正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951079 银屑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σ水平检测/秦建中…//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6).-357~358 共测2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结果: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_α)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血清白介素δ(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进行期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中药银杏石榴煎治疗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观察该煎剂对银屑病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及IL-8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银杏石榴煎治疗前后对银屑病患者皮损进行PASI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8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①银杏石榴煎可显著改善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后PASI评分明显下降(P〈0.01)。②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治疗后其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③患者体内TNF-α及IL-8表达水平与PAS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银杏石榴煎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药物;患者血清TNF—α、IL-6、IL-8表达水平与银屑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解毒化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热结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以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瘀热结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试验组选用自拟方解毒化瘀汤加减进行内服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2周复诊1次,4周为1个疗程,共计观察2个疗程。计算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通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来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2组患者TNF-α、CRP以及IL-8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PASI积分以及血清中的TNF-α、CRP、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PASI积分为(7.68±2.13)分,低于对照组(12.86±4.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NF-α治疗后水平为(24.79±3.83)pg/m L,低于对照组TNF-α治疗后水平(30.82±4.85)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TNF-α、CRP以及IL-8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几种细胞因子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23例,给予rhTNFR:Fc 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首剂加倍,疗程12周,之后随访至2年.以治疗中不同时间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达PASI50、PASI75和PASI90的患者比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值及不良反应等情况为观察指标.用SPSS 19.0版统计软件进行非参数Friedman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23例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从治疗前57.35±3.45降至12周时5.57±3.60(P<0.01),PASI50、PASI75、PASI90改善例数至12周时分别为23例(100%)、22例(95.65%)和14例(60.87%)(均P<0.01),TNF-α值从治疗前(62.87±15.23) ng/L降至12周时(4.57±2.99) ng/L(P< 0.01).未发现不良反应.第24个月随访时,PASI评分与12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SI50改善例数为23例,PASI75为20例,PASI90为15例;TNF-α值[(3.37±1.62) ng/L]低于12周时(P<0.05).结论 rhTN FR:Fc是控制红皮病性银屑病急性期炎症的一个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 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及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 采用ELISA方法对 3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GF - β1及EGF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 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TGF - β1的平均血清浓度为 18.4 8± 3.13(ng ml)及 18.0 1±3.2 1(ng ml) ,两者之间的差异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EGF的血清浓度分别为 2 4 .72± 11.4 8(ng ml)及 18.11± 2 .19(ng ml) ,两者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 EGF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甲砜霉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采用开放对照法观察药物疗效,应用ELISA检测2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经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甲砜霉素治疗前后血清TNF-α及IL-8水平的变化.治疗组24例中,12例痊愈,7例显效,总有效率79.17%.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及IL-8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血清中TNF-α及IL-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甲砜霉素治疗银屑病有效;TNF-α及IL-8可能被用做判定银屑病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中的20例取其皮损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其HIF-1α的表达和分布,同时取20例健康皮肤组织作对照;对另外22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其IGF-II浓度,并取健康血清20例作对照.结果:皮损组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25.21±24.45)明显高于对照组(3.80±7.27)(P〈0.05),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IGF-II水平(308.39±432.7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6.73±23.23)(P〈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皮损中HIF-1α的表达和血清IGF-II的水平均较正常水平明显增高,二者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TNFR1)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18例进展期及2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皮损处TNF-α及TNFR1进行检测,并以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皮损中TNF-α的表达较寻常型稳定期组显著增加(P<0.01),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皮损中TNF-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患者组与对照组TNFR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NF-α可能参与寻常型白癜风发病的某一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42例银屑病患者采用NB-UVB照射治疗,3次/周,共治疗6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10含量的变化情况,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银屑病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95%,正常人血清TNF-α和IL-10浓度分别为(0.58±1.17)ng/mL和(16.91±4.58)pg/mL;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TNF-α浓度分别为(41.56±8.23)ng/mL和(12.40±7.21)ng/mL,治疗前后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IL-10浓度分别为(7.45±2.32)pg/mL和(11.64±3.42)pg/mL,治疗前后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UVB照射治疗银屑病患者有效,可能与抑制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法检测66例白癜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血清MIF和TNF-α的表达。结果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MIF水平分别为(9.56±1.65)μg/L和(5.18+0.81)μg/L,TNF-α水平分别为(2.38±0.37)μg/L和(1.78±0.21)μg/L,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1)。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MIF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89,P〈0.05)。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组血清MIF和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MIF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P〈0.01)。结论MIF和TNF-α可能在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MIF与寻常型白癜风的活动性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患者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生物活性测定法对4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体外产生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能力及其血清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患者PBMC产生IL6、TNFα的能力及其血清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BMC产生IL6、TNFα的能力与其血清水平呈正相关;血清IL6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提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存在失调;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可能与PBMC产生IL6、TNFα能力增强有关;IL6、TNFα在银屑病发病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MCP-1和MIP-3α水平。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CP-1和MIP-3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进行期患者高于静止期(P<0.05)、退行期(P<0.05)及对照组(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CP-1和MIP-3α水平升高,可能与其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受体 5 5 0 0 0 (P5 5 )在银屑病皮损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 -PCR和ELISA方法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P5 5及mRNA表达和血清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 正常表皮不表达P5 5及mRNA ;银屑病皮损表皮P5 5及mRNA高表达 ;银屑病患者血清P5 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t=3.18,P <0 .0 5 ) ,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P5 5表达强度与其血清P5 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s=0 .5 82 ,P <0 .0 5 )。结论 : 银屑病患者皮损和血清TNF -α受体P5 5的异常上调 ,可能是银屑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acutepsoriasisvulgaris,APV)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进一步探讨银屑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饱和液相竞争法,检测APV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皮损面积积分(PAS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PV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且分别与病情严重程度皮损面积积分(PASI)呈正相关,而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本研究表明TNF-α、IL-8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TNF-αIL-8的拮抗剂可能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