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比较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64例(64只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2组其中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并视网膜光凝术者32例(32只眼)为A组;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并视网膜光凝术者32例(32只眼)为B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视力、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 MAR):A、B两组术前分别为(0.72±0.19)和(0.74±0.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分别为(0.53±0.27)和(0.36±0.26),均获得显著改善(P=0.002,0.000),而B组优于A组(P=0.013)。两组手术前后C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复发率(25.0%)高于B组(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03/09在我院眼科确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62例62眼,随机进行分组,A组行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B组和C组先分别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再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随访6mo,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和C组患者CMT均低于A组(P<0.05),但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6mo,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4%、86%、86%(P<0.05),B组和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0.0167)。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度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06/2019-09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重度DME的患者52例5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26眼,予雷珠单抗联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和对照组(26例26眼,仅予雷珠单抗治疗)。两组患者均予“3+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首次玻璃体腔注射)后随访9mo,观察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及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次数。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CMT、BCVA均明显改善(均P<0.001),但两组间均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5.88±1.24次 vs 7.12±1.24次,P=0.001)。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577nm微脉冲激光和单用雷珠单抗均能有效降低重度DME患者黄斑水肿程度,改善视力,但联合治疗可减少雷珠单抗的注射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3/2016-06在我院治疗的B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67例67眼,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31眼)和对照组(36例36眼),观察组采用眼底激光治疗联合雷珠单抗,对照组单纯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区渗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3mo BCVA分别为0.41±0.07、0.42±0.05、0.48±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mo CMT分别为203.11±59.13、201.41±56.22、204.22±60.13SymbolmA@_m,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mo血管渗漏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无渗漏比例为71%;两组未观察到术后感染、无菌性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视力,消除黄斑水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42例42眼,随机分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纯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组(光凝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6 mo的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第1、3、6 mo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激光治疗组治疗后1 mo时BCVA及CMT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6mo 时BCVA及CMT逐步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联合治疗组与激光治疗组治疗后第1、3、6mo,两组间BCVA及CM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可有效减轻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提升视力,其作用较单纯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起效更迅速,能更好地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性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别及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病程、阻塞支分布情况、有无高血压病史、术前脉压差、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有无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根据注射雷珠单抗的次数将患者分为单次注射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术前基线资料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黄斑水肿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114眼)纳入研究,其中单次注射组79例,复发组35例,两组相比,复发组的年龄、基线CMT均显著大于单次注射组(均为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CMT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BRVO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OR=1.080,P=0.01;CMT:OR=1.005,P<0.01)。结论 年龄和基线CMT是黄斑水肿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基线CMT越高的患者需重复注射雷珠单抗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30例(3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14眼)单纯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GLP);第2组(16眼)玻璃体腔连续注射3次雷珠单抗0.05ml/(0.5mg),每次间隔1个月,第1次注射雷珠单抗7天后行GLP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结果 6个月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提高,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GLP组(P〈0.05)。OCT显示第1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降低236.4±113.0μm,第2组平均降低386.6±195.5μm,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GLP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独激光治疗,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杨乐  薛雨顺  石蕊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85-2087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 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33例33眼纳入研究。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5mL(含雷珠单抗0.5mg)。治疗后每月复查,复查时发现视力下降和OCT检查发现黄斑水肿复发者再次重复注射雷珠单抗。复查发现出血明显吸收及OCT复查发现黄斑水肿明显消退者,在原水肿部位进行视网膜光凝。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6 mo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多焦视网膜电生理检查P1波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BCVA经LogMAR转换后为0.68±0.35,治疗后6mo为0.34±0.2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1眼(64%)BCVA提高2行及以上者,9眼(27%)维持于就诊时水平,无视力下降者。治疗前平均CMT 为487.30±63.58μm,治疗后6mo CMT 降为238.84±52.66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6 mo患者1环、2环、3环的P1波振幅密度均有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6 mo患者1环、2环、3环的P1波潜伏期均有缩短,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玻璃体腔注射后2眼出现结膜下出血。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患者30例30眼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mg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观察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变化,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显著减少。病程、年龄、注射前CMT及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类型和视力预后无相关性,注射前视力与注射后末次视力呈正相关。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简单、安全、易操作,短期内可以迅速减轻黄斑水肿,最终的视力预后取决于治疗前的视力,部分患者在注射后3 ~6mo可能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3-08/2016-03收治的经散瞳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最终回访3mo时共47例47眼。观察组采用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2wk后联合静脉回流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25例25眼,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22例22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1mo BCVA、C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OP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1mo两组间BCVA、IO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阻塞静脉回流区视网膜光凝治疗BRVO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且激光治疗过程中不刺激黄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 年6月至2016 年12 月在台州市眼科医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52例(52眼),根据是否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分为单纯激光组和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又根据接受雷珠单抗及激光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先激光组和后激光组。分别测量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6 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6个月3组间BCVA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8,P=0.011)。治疗后1、6个月同一时间点3 组间BCVA比较,单纯激光组分别低于先激光组和后激光组(P < 0.01)。3 组治疗后6 个月BCVA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9、14.57、20.12,P < 0.01)。治疗前,治疗后1、6 个月3 组间CMT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P=0.025)。治疗后1、6 个月同一时间点3 组间CMT值比较,单纯激光组分别大于先激光组和后激光组(P < 0.01)。3 组治疗后1、6 个月较治疗前CMT值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单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减轻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提高患者的视力,其作用较单纯激光光凝治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曲安奈德( trialcinolone acetonide, TA)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
  方法:检眼镜、眼底血管造影( FFA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查证实的由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35例35眼,玻璃体内注射TA 2lg,1~4wk内黄斑水肿减轻后行黄斑格栅样光凝,随访6lo,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OCT 观察黄斑厚度改变,FFA 观察眼底毛细血管渗漏情况。
  结果: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中非缺血型10眼,缺血型14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中非缺血型4眼,缺血型7眼。最终视力提高者19眼,不变者11眼,比术前降低者5眼。 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形态恢复正常者9眼,FFA提示黄斑区荧光素渗漏与术前相比消失或明显减轻;黄斑囊样水肿明显改善者21眼,FFA 提示渗漏比术前减轻;无改善者5眼,FFA 提示黄斑区渗漏比术前加重或不变。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TA 2 lg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可以明显减轻由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并提高患者视力,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过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164例164眼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纳入治疗。男90例90眼,女74例74眼,年龄20~80(平均59.7)岁。矫正视力0.02~0.6,logMAR视力为0.778±0.347。病程3d~2a。平均眼压15.22mmHg(1mmHg=0.133kPa)。FFA检查黄斑区晚期均有荧光素蓄积;OCT示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442.41±74.07μm。表面麻醉下给予4mgTA玻璃体腔注射,2wk后进行黄斑区光凝治疗。治疗后第1,3,6mo随访。结果:164例患者治疗后1,3,6mo的平均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提高至0.49±0.34,0.44±0.34,0.43±0.3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mo视力提高135眼(82.3%),其中视力提高≥2者103眼(62.8%);治疗后1,3,6moFFA检查黄斑区晚期荧光素蓄积均有减轻或消失,治疗后1,3,6mo,OCT检查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53.99±63.99μm,239.84±53.74μm,234.55±51.32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mo,黄斑水肿改善者147眼(89.6%)。玻璃体腔注药后3d之内有4眼发生假性眼内炎,观察及治疗后恢复至可行激光治疗,治疗后3mo时有11眼眼压高于正常,用药后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疗效较好,明显提高视力,改善视功能,促使黄斑水肿消退或减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577 nm激光黄斑格栅光凝(MGP)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53眼重度DME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0例28眼)和单纯注药组(18例25眼).所有病例均接受每月1次,连续3次的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初始治疗),此后每月复查,根据病情需要可给予再次玻璃体腔注射(PRN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第3次注射后1 mo内给予577nm激光MGP治疗.随访12mo,观察两组患者ETDRS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变化,并比较初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注射次数及重复治疗率.结果:治疗后3、6、9、12 mo平均BCVA与基线相比,联合治疗组分别提高7.6±7.9、7.2±6.1、8.3±6.6、7.9±7.1,单纯注药组分别提高8.5±5.8、7.5±6.4、8.4±8.1、6.5±6.3;平均CMT与基线比较,联合治疗组分别降低131±162、108±131、115±129、126±157μm,单纯注药组分别降低129±117、96±117、104±135、101±112μm,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初始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再注药0.87±1.35次,单纯注药组平均再注药2.96±2.07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714,P<0.01);联合治疗组中43%患者需进行重复注射,而单纯注药组患者重复注射率为84%,两组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1.385,P<0.01).结论:577 nm激光MGP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可有效改善DME,提高患者视力,与单纯雷珠单抗注射相比,可明显减少注射次数及重复治疗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46例(46眼)中,23眼进行单纯激光治疗,另23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随访3~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眼压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变化。结果经治疗,药物联合激光组视力提高14眼(60.9%),视力不变为5眼(21.7%),视力下降4眼(17.4%),水肿减轻19眼(82.6%),水肿未退4眼(17.4%)。单纯光凝组视力提高5眼(21.7%),视力不变13眼(57.6%),视力下降5眼(21.7%),水肿减轻8眼(34.8%),水肿未退15眼(65.2%)。视力提高和水肿消退情况,联合组均优于单纯激光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球后出血、眼内炎、白内障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时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可促进水肿吸收和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BRVO且病史<3mo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6例16眼,8眼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联合577nm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微脉冲组),8眼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联合传统格栅样激光光凝(格栅光凝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mo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结果:治疗后6mo的BCVA:微脉冲组由治疗前的0.34±0.18提高到0.0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格栅光凝组由治疗前的0.75±0.52提高到0.15±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的CFT:微脉冲组由治疗前的362.25±119.33μm降低至232.25±56.5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栅光凝组由治疗前的419.75±96.30μm降低至229.25±43.9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CRVO合并黄斑水肿,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与传统格栅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具有同样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