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方法:记录96例鞍区肿瘤术后每小时尿量及24h出入量,并每日1~3次进行血电解质检测。结果:79例发生不同程度或类型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其中多尿或尿崩伴低钠血症62例;10例在多尿过程中,先出现高钠血症继之转为低钠血症,2例伴低钾血症;7例单纯高钠血症,大部分病例能及时纠正。有10例顽固性低钠血症经静脉和消化道补钠后纠正。结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是鞍区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几率与肿瘤性质有关,与切除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积极治疗均能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影响钠盐紊乱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68例鞍区肿瘤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从肿瘤类型、大小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探讨鞍区肿瘤术后钠盐紊乱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手术方式及鞍区肿瘤类型的高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垂体腺瘤的不同手术方式及肿瘤大小间高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鞍区肿瘤不同手术方式、肿瘤类型间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类型、手术方式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及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鞍区肿瘤中开颅、颅咽管瘤、巨大垂体腺瘤术后易并发高钠血症,早期、正确鉴别SIADH和CSWS,良好的手术技巧及术后2周内对电解质情况的严密监测,是治疗鞍区肿瘤术后钠盐紊乱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颅咽管瘤手术后电解质紊乱的护理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钠代谢紊乱是颅咽管瘤术后常见表现之一[1]。我科2003年1月-2005年3月共收治颅咽管瘤患者89例,发生水钠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共34例,其中发生低钠血症22例,高钠血症9例,高钠及低钠血症交替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89例,男47例,女42例,年龄4~68岁,平均年龄22岁。2.手术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考虑肿瘤生长的部位。鞍上脑室外型主要采用额下入路13例;视交叉后型主要采用外侧裂入路21例;脑室内型主要采用经终板入路28例或经侧脑室-室间孔入路16例;巨大复杂的肿瘤也采用联合入路11例。对囊性变为…  相似文献   

4.
鞍区肿瘤术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海荣 《临床医学》2004,24(11):65-66
目的:总结鞍区肿瘤术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近4年鞍区肿瘤术后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的58例患者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恢复正常,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自动出院。结论:掌握鞍区肿瘤术后易出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和脑性耗盐综合征两种类型的发病机理和鉴别护理,控制补盐、补液的均衡速度,注意维持血容量及电解质的平衡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雅萍 《家庭护士》2008,6(3):247-248
鞍区肿瘤相邻垂体柄、下丘脑等重要结构,中枢性尿崩、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是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水钠紊乱为主,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本文回顾28例鞍区肿瘤术后发生水钠平衡紊乱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要点,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经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16岁~66岁,平均42.3岁;其中垂体瘤24例,颅咽管瘤10例,鞍区脑膜瘤7例,鞍区脊索瘤2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头MRI扫描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入院时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力障碍、内分泌紊乱、海绵窦综合征等。1.2病情观察方法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水、电解质失…  相似文献   

6.
陈雅萍 《家庭护士》2008,6(1):247-248
鞍区肿瘤相邻垂体柄、下丘脑等重要结构,中枢性尿崩、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是其术后常见的 并发症,以水钠紊乱为主,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本文回顾28例鞍区肿瘤术后发生水钠平衡紊乱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要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新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8):1443-1443,1446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鞍区肿瘤患者82例,在全麻下翼点入路充分暴露鞍上、鞍内、鞍前、鞍后及鞍旁等部位,解剖鞍区4个解剖间隙,根据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择相应的解剖间隙,逐块切除最终全切肿瘤。结果肿瘤全切62例,次全切20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血电解质紊乱14例,轻中度尿崩12例,癫痫发作2例,持续高热昏迷1例,处理后好转。术后随访0.5~3年,随访56例,50例能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生活需要照顾6例。结论翼点入路能很好满足鞍区手术的需要,达到肿瘤的满意显露的同时减少了脑牵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2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肿瘤均获完全切除,按照肿瘤切除Simpson分级,Ⅰ级16例,Ⅱ级4例.术后视力改善15例,视力无变化4例,视力恶化1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2例,术后颅内血肿4例.随访6~72个月,没有复发病例,均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神经内经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25例鞍区肿瘤(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8例,垂体瘤12例)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经翼点入路开颅,骨窗扩大至颞底、咬除蝶骨嵴外侧部分,显微镜下充分解剖、显露侧裂池、颈动脉池、视交叉池、鞍上池。对脑膜瘤行分块全切、根部电灼。对颅咽管瘤及垂体瘤则充分利用鞍区四个间隙,先囊内后囊壁分块切除。术后均常规放疗。结果脑膜瘤5例均全切,颅咽管瘤8例全切6例、占75%,垂体瘤12例全切10例、占83.3%,无手术死亡,随访3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是最佳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伴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极为常见,高钠血症与低钠血症均是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纠正困难,预后差。本院2003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重型颅脑外伤并发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患者6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肿瘤性质和手术入路方式,分析鞍区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肌肉运动评分法(MAAS量表)对606例鞍区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不同性质肿瘤及不同手术入路患者术后发生躁动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躁动的总发生率为9.08%;其中颅咽管瘤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最高,为21.22%,脑膜瘤为18.87%,垂体瘤为6.59%,其他肿瘤为8.33%,不同肿瘤性质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864,P〈0.01);开颅手术后患者躁动发生率为22.44%,明显高于微创经蝶手术患者的7.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78,P〈0.05)。结论鞍区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躁动受肿瘤性质和手术入路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鞍区肿瘤术后出现尿崩症和水钠紊乱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以提高鞍区肿瘤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 1年1月在我科初次行鞍区肿瘤切除术患者150例,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采取相应的手术入路.对术后尿崩症和水钠紊乱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发生此类并发症的高危患者.结果 肿瘤体积大、肿瘤的病理性质、术前有内分泌功能缺陷和视力视野障碍、手术方式是此类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论 及早筛选和发现此类并发症的高危患者,同时提出护理对策,对提高鞍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钠血症是鞍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脑组织病理形态影响严重,死亡率高。文献报道。当血钠高于160mmol/L时,神经系统损害在高钠血症的并发症中占主导,有11%~37%的儿童存在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失。笔者对我院1997年4月~2002年10月450例儿童鞍区肿瘤患者进行调查,术后出现高钠血症患儿111例并对其脑损害情况进行临床研究,提出了相应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进额底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方法:对改进额底入路手术的40例鞍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鞍隔及鞍结节脑膜瘤18例,SIMPSON Ⅰ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3例,Ⅲ级切除1例.垂体瘤20例,全切16例,次全切4例.颅咽管瘤2例,全切2例.40例患者中脑脊液漏3例,尿崩14例,中度以上发热6例,电解质紊乱8例,视力下降3只眼,嗅神经损伤4例,死亡1例.结论:改进额底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开瓣因患者而异,灵活多样,并且选取"美容孔"点,肿瘤易切除.颞肌无损伤,额部美观,额窦保护好,视力改善明显,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不同手术入路垂体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35例不同手术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鼻蝶窦入路术后并发症:尿崩症33例,低钠血症11例,高钠血症4例,垂体功能低下使用氢化可的松治疗15例,1例患者出现肿瘤残腔出血,2例拔除碘纱条出血,1例脑脊液漏,本组3例尿崩症患者需内分泌医师会诊,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其他患者均能及时控制尿崩症;经额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尿崩症17例,低钠血症8例,高钠血症7例,垂体功能低下使用氢化可的松治疗7例,1例脑脊液漏,本组4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尿崩症均伴有高钠血症。1例尿崩症患者症状好转,仍需继续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经鼻蝶窦入路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入路组比经鼻蝶窦入路组行垂体瘤切除手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术后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8月期间50例经口咽前路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经口咽前路术后患者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20例,占40.0%,发生低钠血症的时间以术后2~7 d多见,平均5.3 d.治疗后低钠血症患者好转19例,占95.0%,无效1例,占5.0%.结论:经口咽前路术后患者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其中以低钠血症最为常见,低钠血症常导致术后患者病情加重及复杂化,所以经口寰枢椎术后患者需要常规监测电解质,及时发现血钠的异常并予以纠正,维持内环境的平衡,才能有效地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垂体腺瘤45例,肿瘤全切除37例(82.2%),次全切除6例(13.3%),部分切除2例(4.4%);Rathke囊肿3例,均全切(100%);颅咽管瘤3例,全切1例(33.3%),次全切2例(66.7%).术后并发症包括暂时性尿崩症11例,脑脊液鼻漏3例,术后鼻腔出血2例,颅内感染1例,全部病例无一例死亡.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鞍区肿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鞍区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鞍区肿瘤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2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诊断为脑性盐耗综合征,2例诊断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经相应治疗后,全部患者低钠血症纠正.结论 鞍区肿瘤手术后易发生低钠血症,包括脑性盐耗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前者主要是补钠和补充血容量,后者需限水治疗.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其诊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鞍区肿瘤术后并发水钠代谢紊乱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护理观察。方法:对40例鞍区肿瘤术后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肿瘤20例,颅咽管瘤10例,脑膜瘤5例,其它肿瘤5例。发生尿崩症32例,SIADH 1例,CSW1例,高钠血症6例。39例水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1例自动出院。结论:鞍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的管理应做到术前详细宣教,术后重视、警惕,早期采取监测措施,及时纠正,这样可以提高原发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额下-纵裂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的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作者采用经额下-纵裂联合入路切除26例最大径超过4 cm的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13例,垂体腺瘤8例,颅咽管瘤5例.[结果]本组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2例,全切率91.7%, 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平均KPS计分88.5.[结论]应用经额下-纵裂联合入路可提高鞍区巨大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适应于肿瘤最大径〉4 cm),正中生长,质地硬,与wills环关系密切,尤其是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穿过肿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