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部CT扫描规范指南(试用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脏CT扫描规范指南 检查前禁饮食4~6h,签署使用对比剂知情同意书。检查前15min口服胃肠道对比剂500~800ml,检查前即刻再口服对比剂200ml左右。对比剂可以选择纯水或含1.5%碘对比剂的水溶液。具体参数如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总结了2000例成年人腹部CT检查前口服对比剂情况,探讨胃肠道对比剂充盈情况与时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998年-2002年所有腹部CT检查病例中随机抽取2000份成年人腹部CT检查病例,其中男、女各1000份,检查前每位患者缓慢、连续口服肠道对比剂20ml/kg体重(约1000—2000ml)。依其不同检查部位分别  相似文献   

3.
CT增强扫描检查是通过静脉将对比剂注入受检者的体内,使病变部位显示更加清楚,提高CT诊断的正确率。因此,提高静脉注射对比剂的成功率,对CT增强扫描检查起到关键的作用。在静脉穿刺和注射对比剂时,由于受检者静脉穿刺的上臂长时间处于悬空伸直无支撑的状态,会出现震颤、屈曲或摆动。针头易穿破静脉血管而造成对比剂外渗现象发生,需重新静脉穿刺注射对比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口服对比剂螺旋CT胆管成像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讨论其优、缺点。口服对比剂螺旋CT胆管成像弥补了常规CT及螺旋CT平扫在胆管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不足,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口服对比剂螺旋CT胆管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口服对比剂螺旋CT胆管成像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讨论其优、缺点。口服对比剂螺旋CT胆管成像弥补了常规CT及螺旋CT平扫在胆管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不足,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CT扫描技术已成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影像手段。由于下肢静脉独特的解剖学特点,获得高质量静脉CT血管影像尚有一定难度,目前临床应用的间接静脉法、直接静脉法及双向法等多种CT检查技术亦均有其各自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安全、合理使用碘对比剂,以提高下肢深静脉管腔内对比剂浓度的同时减少伪影,并通过降低碘对比剂的用量防止对比剂急性肾损害的发生,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就不同CT检查方法的技术要点以及碘对比剂用量、注射流率、浓度及温度等参数的应用策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CT技术的迅速进展,CT已经成为医学影像检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静脉注射对比剂增强的CT检查,尤其是CTA的普及更是增加了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应用.在很多医疗机构,CTA已基本代替了常规DSA检查,成为血管性病变诊断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甚至被认为可作为影像诊断的金标准[1].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新的CT设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当前CT快速的扫描能力使进行对比增强CT扫描时常可以获得足够诊断的图像质量,但在非常短的扫描时间内确保得到靶部位最大程度的强化却成为一个很大的临床问题,这对精确确定靶部位扫描延迟时间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综述当前CT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一些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注射对比剂行增强CT扫描是目前CT检查中常用来确定病变性质和范围的重要检查手段,在强化扫描中加强护理责任心,努力保障检查的顺利,高质量,成功的完成是关系强化检查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在检查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们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目的评价CT检查后碘对比剂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的诱导和修复作用。材料与方法此项前瞻性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37例病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病人均行CT检查,18例使用碘对比剂(碘普胺或者碘美普尔),19例不使用碘对比剂,静脉血样采集分别在CT检查前、扫描后0.5、1、2.5和5h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对比剂用于螺旋CT胃部三维成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合理选择螺旋CT胃部三维成像口服对比剂。方法41例胃部疾病患者进行了49次胃部CT专一检查,将使用的口服对比剂随机分为3组空气对比剂组17例;脂肪乳剂对比剂组7例;阳性对比剂组25例。经螺旋CT容积扫描后分别使用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法(SSD)、透明法(RaySum)及多层面重建(MPR)技术进行胃部三维成像,所获得的图像与胃镜和(或)胃肠道钡餐检查(GI)进行对照,比较不同对比剂对三维重建图像的影响。结果脂肪乳剂组、空气对比剂组及阳性对比剂组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2.9%(3/7)、80.0%(20/25)及100.0%(30/30),使用不同对比剂与病灶检出率有关,前两者与后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分别为19.22和6.60,P值均<0.05);不同的对比剂对病灶细节的显示也有很大的影响,以阳性对比剂最好(χ2=17.04,P<0.01)。结论口服对比剂的选择在胃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中有重要作用,以阳性对比剂为优。  相似文献   

11.
正目的评估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使用较低剂量对比剂对于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连续100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病人[体质量6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腹CT检查是否口服及如何选择对比剂,对图像质量及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间,90例上腹部CT检查者。采用以下4种方法:临床禁食、禁饮、急、重症患者,无需胃肠道准备,直接CT检查;普通患者服用阴性水对比剂;普通患者服用阳性碘对比剂;普通患者服用产气粉;CT扫描后观察肝脏、胆囊、胃及十二指肠、胰腺、脾图像显示。结果未服组织结构对比差;服水、碘对比剂胃、十二指肠、胰头显示较好;服产气粉胃壁显示好、扩张充分。结论胃部疾患服用产气粉好;服用水、阳性碘对比剂胃、胰腺、腹膜后及十二指肠图像清晰对比度好;合理应用对比剂降低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3.
作对20例肝硬化或慢性肝炎病人分别用高浓度和标准浓度对比剂所获得的多层CT多期对比增强影像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不同浓度对比剂对肝实质强化程度及影像质量的影响。20例中,男19例,女1例,年龄40-70岁。病人体质量60-110kg,均无肝脏手术史、对比剂过敏史,也无肾衰、充血性心衰、支气管哮喘或甲亢。为排除个体间差异,对同一病人分别进行不同浓度对比剂肝脏多层CT动态增强检查。  相似文献   

14.
葛东泉  耿海 《放射学实践》2015,(10):1001-1004
【摘要】CT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临床带来极有益的诊断信息,但CT检查及对比剂的过度使用也使辐射风险加大,对比剂肾病及其它并发症日趋增多。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应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降低CT扫描辐射剂量的技术及低浓度对比剂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总结了本院螺旋CT与高压注射器联合使用进行CT增强扫描的病例200例,旨在分析总结对比要领、对比剂副作用的产生机制、预防措施和检查中的护理等。以保障扫描安全,减少、减轻副作用的发生,取得良好的对比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诊断动脉病变的CT检查技术发展迅速,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主动脉破裂时,快速进行CT扫描及注射对比剂增强CT扫描检查。十六排螺旋CT的出现实现了全主动脉的CT血管造影,一次螺旋CT扫描可采集16层图像,极大的改善了CT血管造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接受静脉内对比剂增强CT检查的高危病人,应用等渗对比剂相对于低渗对比剂对肾功能[血浆肌酐(SCr)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研究符合HIPAA要求,由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有知情同意书。117例(男83例,女34例;年龄18~86岁,平均64.3岁)肾功能低下的病人接受了对比剂增强CT检查,使用等渗碘克沙醇(n=61)或低渗的碘普罗胺(n=56)。CT检查后3d内检测SCr的增高与GFR的下降,并在30d与90d后随访,记录病人的结果。SCr增高标准:≥0.5mg/dL(44.2umol/L,25%)或≥1.0mg/dL(88.4umol/L,50%);GFR下降标准:≥5mL/min。  相似文献   

18.
CT泪道造影方法研究(附3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泪道造影中对比剂及扫描体位的合理选择方法。方法:36例(49侧)溢泪患者行CT泪道造影检查,分别选用300mgI/ml泛影葡胺、40%碘化油行CT横断面、冠状面扫描,观察CT对泪道、阻塞平面及周围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CT泪道造影对49侧泪道中的48侧(98%)获得满意效果,均显示了泪道的全程或阻塞平面以上扩张部分,明确了泪道阻塞的部位和程度。结论:CT泪道造影应根据病情或观察目的选择适宜的对比剂和扫描体位。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肾体积计算碘对比剂用量的个体化方案在腹部CT增强中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前瞻性地连续搜集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154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比剂用量的不同计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即肾体积组、肝体积组和体表面积组,根据相应公式计算对比剂剂量行腹部CT增强检查,统计分析3组间碘对比剂用量及图像质量;同时搜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基线资料。结果:①图像评价的一致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两名腹部影像中级职称医生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5)。②平均图像质量评分:肾体积组图像质量较好59例(100%),肝体积组图像质量较好46例(97.9%),体表面积组图像质量较好48例(100%),成对比较时,3组患者图像质量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③碘对比剂用量:肾体积组对比剂用量(53.87±7.17)mL,肝体积组对比剂用量(78.65±5.45)mL,体表面积组对比剂用量(85.84±9.46)mL,成对比较时,3组患者碘对比剂用量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以肾体积组对比剂用量最低。结论:基于肾体积计算的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在腹部CT增强检查中具有可行性且用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正>CT成像的先决条件是组织间的密度差异,为增加这种差异,多数情况下需行增强扫描。随着CT的普及,CT增强扫描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如何降低对比剂的肾毒性、避免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以及如何为肾功能不全患者选择合适的对比剂等都需进一步研究。1对比剂的定义及特性对比剂是为增强影像观察效果而注入(服用)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