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并评价其准确性。方法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45例肥厚型心肌病及32例正常人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同时使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肺静脉、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环侧壁及间隔部位舒张早期速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侧壁:9.8cm/s vs 17.6cm/s,P〈0.01间隔:6.7cm/s vs 11.5cm/s,P〈0.01)。心功能Ⅲ级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同瓣环侧壁舒张早期速度比值高于心功能Ⅱ级和Ⅰ级者(11.7cm/s vs 7.4cm/s,11.7cm/s VS 6.3cm/s,P〈0.01)。结论组织多普勒技术可准确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组织多普勒成像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参数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价值。方法利用TDI测量HCM23例(HCM组)和健康者38例(对照组)二尖瓣隔环及室间隔基底部心肌运动参数,计算整体功能指数(GFI)。常规超声测量心脏各参数及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二尖瓣隔环及室间隔基底部GFI值增高(P〈0.05)。结论GFI可作为超声诊断的HCM新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脉冲频谱技术对正常人二尖瓣环运动进行研究,探讨正常人二尖瓣环运动的特征。方法 通过DTI-二维彩色及脉冲频谱显示模式检测40例健康成人,心尖四腔观和心尖二腔观室壁及相应二尖瓣环的运动。结果 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二尖瓣环外侧缘波峰形态相似,测得收缩期、舒张早期、晚期峰值速度(S、E、A),时间速度积分及相应加速度、减速度。结论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能实时、定量检测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方法 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常规左心室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比值E/A),并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频谱收缩期Sa峰、舒张早期Ea峰、舒张晚期Aa峰的峰值速度,Ea/Aa比值及Tei指数.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之间常规左室功能指标(EF、FS、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类风湿关节炎组Ea/Aa比值减低、Tei指数增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早期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受损情况,有助于临床及时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定量分析正常人及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运动速度的规律,并探讨其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份至12月份我院确诊冠心病患者80例及健康志愿者2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启动组织多普勒模式,分别记录室间隔、左心室前壁、侧壁、下壁四个室壁二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正常人各心室壁二尖瓣环处Sm值呈现室间隔<前壁<侧壁<下壁的变化,心肌缺血组缺血相应室壁Sm值降低。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以准确、直观的评价左心室长轴运动的规律,对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在评价早期糖尿病心脏病变左室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9例糖尿病患者和24例健康人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波E峰峰值流速(E);心房收缩充盈波(A);E/A值,用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再记录后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室间隔、后壁六个壁的瓣环、基底段两个位置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峰值(分别为Sa,Ea,Aa)。结果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速度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速度(E),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速度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速度的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心房收缩期峰值充盈速度(A)(68.00±10.08)高于对照组(60.17±9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下壁和前间隔瓣环Sa均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DTI技术为临床早期检测出糖尿病心脏病变左室功能变化提供一种无创性方法,在早期舒张功能异常的检测方面,频谱多普勒舒张参数A可能是比DTI舒张功能参数更敏感的指标;在收缩功能的检测方面,左室前间隔和下壁的瓣环是DTI检测较敏感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左室心肌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分别观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6例二尖瓣环六个不同位点的舒张早、晚期峰值速度平均值mVe、mVa及mVe/mV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二尖瓣环各个壁的组织速度平均值mVe,mVa,mVe/mV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能准确定量糖尿病患者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从而检测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为糖尿病心肌病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和脉冲多普勒技术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58例作为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及脉冲多普勒(PWD)技术检测2组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Ve、Va)及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及E/A(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及Ve/V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较,高血压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高度成正相关,对照组与高血压组r值分别为0.81和0.74。结论高血压患者在发生左心室肥厚前已有心室舒张功能异常;DTI技术与PWD技术结合,可以为评估左室舒张功能提供更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定量组织多普勒及应变率成像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及应变率成像技术来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功能。方法糖尿病患者49例,正常对照组55例,采用定量组织多普勒及应变率功能测量心肌各节段舒张期运动速度(Ea,Aa)及应变率(SRe,SRa)反映舒张功能,收缩期运动速度(Sa)及应变率(SRs)反映收缩功能。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低于正常对照组,即是有损害的。结论应变率成像与定量组织多普勒结合,有较高的敏感性,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心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对正常人二尖瓣环运动进行分析,探讨正常人二尖瓣环运动特征。方法 通过DTI-M型模式检测33例健康人心尖四腔观和二腔观二尖瓣环后瓣叶外侧缘的运动。结果 DTI-M型清晰显示了,心尖四腔及二腔观时二尖瓣环在同一心动周期不同时相中彩色图像变化,并测得收缩期总的移动振幅(MD)、舒张早期移动振幅(MDe)、舒张晚期移动振幅(MDa)。结论 DTI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室壁运动的新技术,能实时宣检测正常人二尖瓣环运动的变化,方法简单,易重复检查,为评价正常心机状态及病理状态下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组织多普勒(TDI)技术中Tei指数及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a)测定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左室构型患者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非肥厚组(Ⅰ组)、肥厚组(Ⅱ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用PW技术测量室间隔(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并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F/A).TDI技术于二尖瓣环选取室间隔、左心室侧壁、前壁和下壁4个位点,测量各位点Tei指数、二尖瓣环处收缩期运动速度Sa值(Sa为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并取平均值(Sm)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速比(Ea/Aa).结果:(1)3组IVSd、LVPWd、Rw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与Ea/Aa在对照组均>1,在Ⅰ组、Ⅱ组均<1,Ⅰ组、Ⅱ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Ⅰ组、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Tei指数、IVCT呈递增趋势.Sm值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Sm值作为-个独立的TDI指标较LVEF更能早期、敏感地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2)Tei指数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的舒缩功能,具有不易受其他因素干扰、重复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陈爱军  张晓辉  李雪风 《河北医药》2011,33(8):1204-1205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血流多普勒评价正常妊娠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左心房结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量106例重度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观察组)及106例正常妊娠者(对照组)孕晚期心脏各项数值。测量左侧房室(LAD、LVD)大小、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心输出量(CO)、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血流(MV)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最大流速(E),A和E峰下降时间(DT),并计算E/A最大流速比。测量等容舒张期时间(IVRT)。肺静脉血流(PV)频谱,分别测量收缩期、舒张期与心房收缩期反向波的最大峰速S、D与Ar。肱动脉收缩与舒张压。结果观察组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及其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二尖瓣舒张晚期充盈峰、肺静脉心房收缩期反响血流充盈峰、相对室壁厚度、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将肺静脉血流频谱与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结合,可较全面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二尖瓣环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检测二尖瓣环组织运动速度,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近期改变。方法 6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拟择期行介入手术患者,在术前及术后5~7 d、3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环DTI运动速度频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a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Sa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E/Ea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CI后3周与术后5~7 d比较,E/Ea明显增加(P〈0.05)。结论用二尖瓣环DTI组织运动速度可较准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短期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TDI)对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人进行常规超声心电图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查,测量各房室内径、室壁厚度、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期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Ea/Aa,并与血流多普勒指标E波速度(E)、A波速度(A)、E/A进行比较,两组指标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舒张期E、E/A降低(P<0.05),Ea、Ea/Aa明显降低(P<0.01),Aa无明显差异。结论TDI检测出糖尿病患者早期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有助于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判断;TDI技术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较二尖瓣血流频谱更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TDI)联合脑利钠肽(BNP)评价不同起搏模式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15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分别以AAI、DDD和VVI三种起搏模式起搏5min和起搏3个月后行TDI和BNP检查,超声检查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12节段收缩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节段收缩峰速度平均值(Vs-m)、12节段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D-SD)、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A、Em/Am和E/Em。结果在5min和3个月时AAI模式下TS-SD与TD-SD明显小于DDD和VVI模式(P〈0.05)。三种起搏模式TS-m和E/A在5min和3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D、VVI模式起搏5min后LVEF、Em/Am、E/Em与AAI模式相比无差异(P〉0.05),但VVI模式SV明显低于AAI及DDD模式(P〈0.05)。在AAI、DDD和VVI模式下随访3个月LVEF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模式下起搏5min,BN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3个月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联合脑利钠肽测定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永久起搏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TDE)评价心梗后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30例心梗后产生左室重构患者 ,分别用 TDE测量二尖瓣环收缩速度及常规二维超声 (2 - DE)测量 EF值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二尖瓣环收缩速度与 EF显著正相关 (r=0 .82 ,P<0 .0 0 1) ,且采用 TDE评价比较简便。结论 二尖瓣收缩期运动速度完全可以作为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二尖瓣环位移斑点自动追踪技术(tracking of 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TMAD)是一种超声新技术,其通过自动跟踪二尖瓣环相对于心室尖部的运动,可定量分析二尖瓣环位移,从而用于评价左室收缩功能[1]。本研究应用TMAD技术分别检测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收缩期二尖瓣环最大位移,探讨TMAD技术在评价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单春艳  王佩显  周洪涛  王群虎 《天津医药》2007,35(1):62-63,I0002
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可以分析来自心肌的高振幅、低频率的多普勒信号。TDI已被用来分析二尖瓣环(MA)的速度。通过减少扇面的角度和扫描线的数目。彩色多普勒心肌影像(CDMI)的幅帧率可达240帧/s。通过后处理这些高幅帧率资料,可以获得任何心肌节段的平均速度曲线。局部速度曲线积分可以给出局部位移曲线。因此CDMI可以记录MA的运动。本研究用其测量正常人和运动员的MA的收缩期位移。以及运动负荷试验对运动员MA收缩期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云英  张广宏  左春洁 《中国医药》2014,(10):1433-1435
目的 通过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表现,提高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2008-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其超声心动图心腔内径、前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及观察有无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流速压差(PGmax)等以及对心电图的ST段、T波及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电图出现ST-T改变19例,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15例,心律失常4例(其中心房颤动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P波高尖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显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7例(其中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加速者4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5例,左有心室壁均肥厚1例.23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定量测定:主动脉根部内径(32 ±4)mm,左心房内径(41±7)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 ±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7 ±8)mm,前间隔厚度(20±4)mm,左心室后壁厚度(12±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9±12)%.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是目前临床心血管领域中最常用且无创性检查方法,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在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对33例尿毒症患者采用脉冲波多普勒法测量二尖瓣口前向血流速度参数: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计算E/A比值;利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测量左室侧壁、前壁、下壁、室间隔的二尖瓣环水平DTI参数: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计算Em/Am比值.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结果 病例组E/A正常例数与异常例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 Am正常例数与异常例数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DTI技术可以实时定量地反映心肌运动的方向与速度,准确、客观地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效避免频谱多普勒检查中存在的假性正常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