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部分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发生晕船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部分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在晕船差异个体脑干中的表达。结果与有氧氧化相关的细胞色素氧化酶、ATP合酶和还原型辅酶I(NADH)脱氢酶在晕船大鼠和晕船易感大鼠脑干中低表达;与无氧酵解有关的磷酸果糖激酶在晕船大鼠和晕船易感大鼠脑干中高表达。结论晕船刺激可能导致机体脑部组织缺血或缺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铁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与晕船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分别给予大鼠模拟晕船刺激3d和21d,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铁蛋白基因在晕船差异个体脑干中的表达量。结果模拟晕船刺激3d,铁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在各组大鼠脑干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模拟晕船刺激21d,铁蛋白基因在晕船易感大鼠脑干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晕船适应组和不晕船组大鼠(P〈0.05或P〈0.01);在不晕船大鼠脑干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机体接受模拟晕船刺激后发生晕船,可能与其脑干组织中铁蛋白基因的表达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晕船易感大鼠脑干组织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筛选晕船易感大鼠脑千组织的晕船易感性相关基因,为建立晕船易感人群预测方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以晕船易感大鼠为实验组,以非易感大鼠为驱动组,抽提恼千组织mRNA,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通过2次抑制性PCR反应得到二者之间差异表达的cDNA。将PCR产物与pGEM-T载体连接,构建消减cDNA文库,将连接产物用电击法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对所得克隆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 构建具有高消减效率的消减cDNA文库,差异表达的cDNA得到富集,文库中包含470个白色克隆(高表达260个、低表达210个),其中442个有插入片段,片段大小主要在250~650bp之间。结论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晕船易感大鼠脑干组织差异表达基因cDNA文库,为研究晕船易感特异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晕船适应过程中大鼠脑干前庭核5-HT2A受体 mRNA的变化。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晕船刺激1d组、3d组、7d组和14d组,利用晕船模拟装置对大鼠进行晕船刺激,根据大鼠脑图谱对前庭核进行取材,抽提总RNA,反转录后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晕船刺激1d、3d、7d、14d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3.35、3.54、1.23、1.02倍。晕船刺激第1天、第3天5-HT2A受体 mRNA显著升高(P<0.01),7d回落到空白对照组水平。结论晕船刺激可以引起大鼠前庭核5-HT2A受体 mRNA升高。  相似文献   

5.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克隆晕船易感大鼠脑干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筛选晕船易感大鼠脑干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晕船易感大鼠脑干组织差异表达基因 cDNA文库,斑点杂交筛选含有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结果 文库中442个克隆含有插入片段,斑点杂交获得的阳性克隆测序,获得39条差异基因片段和2条全长序列基因。其中高表达16条,含未知功能基因片段3条;低表达25条,含未知功能基因片段5条。结论 SSH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本实验结果为深入研究晕船易感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晕船适应及不适应大鼠脑干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对2组40只大鼠脑干蛋白进行分离,肽指纹图谱鉴定差异蛋白质,并观察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变化。结果获得8个晕船适应相关蛋白质,其中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Ⅱ、低相对分子质量神经丝蛋白、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PGP9.5和谷氨酰胺合成酶上调;碳酸酐酶Ⅱ、磷酸丙糖异构酶Ⅰ、磷酸甘油酸变位酶B和线粒体电压依赖型阴离子通道下调。谷氨酰胺合成酶在晕船适应组大鼠活力增强。结论大鼠对晕船适应后可诱导与能量代谢、神经递质和氧化应激相关的脑干蛋白质组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模拟晕船大鼠脑肾肝中钠钾镁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模拟晕船过程中脑、肾、肝中钠、钾、镁3种元素的变化,为研究预防晕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模拟晕船刺激,根据大鼠易嗜癖行为观察其晕船表现,筛选晕船易感大鼠,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拟晕船组。模拟晕船组大鼠用模拟晕船装置施加旋转变速刺激3 h/d,分别于第1、3、7、21天模拟晕船刺激后立即断头处死,取内脏,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检测体内钠、钾及镁的含量。结果与晕船对照组相比,动物模拟晕船刺激后,脑中钠、钾、镁含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中钠、钾含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含量第21天为(158.60±11.74)μg/g,明显高于对照组〔(146.50±9.70)μg/g〕(P<0.05)。肝脏钠含量第3和第7天分别为(626.00±50.15)和(594.50±57.46)μg/g,明显低于与对照组〔(701.38±67.60)μg/g〕(P<0.05),钾含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含量略有下降,第21天恢复正常。结论模拟晕船刺激引起动物体内钠、钾、镁含量不同程度改变,表现为肝脏中钠含量及肾脏中镁含量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晕船刺激对大鼠脑皮质电图(EcoG)和海马电图(EHG)的影响。方法 利用晕船模拟器对大鼠进行晕船刺激,通过头皮电极记录晕船刺激前1d,晕船刺激第1天30、60、90、120min及第2~5天120min的脑皮质电图和海马电图。结果 和晕船刺激前相比,晕船刺激可使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电图频率变慢(P<0.05),波幅降低(P<0.05),尤以晕船刺激第1天90min和第4天变化最大(P<0.01)。结论 晕船刺激引起EcoG及EHG频率及波幅降低,可能与晕船刺激引起脑血管紧张度增加,脑血流减少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有关,且一次晕船刺激90min和连续刺激第4天时晕船改变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晕船及适应过程中大鼠血浆及脑氨基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模拟晕船及适应后大鼠血浆及脑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防治晕船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rampton模型模拟晕船刺激,以异嗜高岭土行为作为判定大鼠晕船及晕船适应的指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晕船及晕船适应过程中大鼠血浆及脑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模拟晕船刺激1d后,血浆胱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升高,Gly、Pro含量显著下降,BCAA/AAA的比值升高;脑内Ala、Cys+Met、Tyr、His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模拟晕船刺激21d后血浆及脑内游离氨基酸无明显变化,脑内Glu/GABA显著升高。晕船耐受与晕船易感大鼠血浆及脑内游离氨基酸含量、血浆BCAA/AAA比值及脑内Glu/GABA比值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晕船刺激使实验大鼠血浆和脑内氨基酸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其中有些与神经递质合成有关的氨基酸改变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晕船适应大鼠脑干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离晕船适应大鼠脑干差异表达基因片段 ,为探讨晕船适应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将经过模拟晕船刺激获得晕船适应的大鼠与正常大鼠的脑干组织进行正、反向杂交 ,构建晕船适应大鼠脑干差减cDNA文库 ,应用点杂交进行阳性克隆的鉴定。结果 根据点杂交结果送交测序 ,获得脑干差异表达基因片段 2 5条 ,上调 14条 ,含 2条未知功能基因的部分序列 ;下调 11条 ,6条为未知功能基因的部分序列。结论 分析部分含有相关EST的已知功能基因 ,提示泛素系统、腺苷酸环化酶系统、线粒体基因组、包括胰岛素在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在晕船及适应发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晕船大鼠体内铁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模拟晕船条件下大鼠机体组织铁含量和尿铁排出的变化。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晕船组和对照组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血清、尿液和部分器官中铁元素的含量。结果 血清、肝脏、大脑、小脑、肾上腺铁含量在对照组依次为 (46 9± 3 5) μmol/L、(94 9± 8 5) μg/g、(3 8 5± 7 5) μg/g、(86 9± 9 5) μg/g、(159 9± 2 1 6) μg/g ,在晕船组依次为 (2 8 1± 4 8) μmol/L、(47 9± 9 1) μg/g、(2 3 6± 6 1) μg/g、(53 0± 8 7) μg/g、(2 96 2± 2 6 5) μg/g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 ,尿液铁在旋转第一天时 ,晕船组大鼠排出量显著减少 ,为 (40 1 4± 2 6 7) μg/d ,第二、三天时显著性增多 ,分别为 (750 7± 2 4 1) μg/d ,(764 3± 2 7 9) μg/d ;而心脏、脑干、下丘脑铁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晕船可能影响大鼠机体铁元素的分布 ,这种变化在晕船发生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晕船对动物脑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实验性晕船对动物体能和脑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理。方法取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晕船模型组;另取小鼠60只,分为轻、中、重3种程度晕船组及其相应对照组,观察不同强度模拟晕船刺激后各组学习和记忆成绩以及游泳时间的变化;取大鼠20只,随机分为晕船组和对照组,观察模拟晕船刺激对其血糖、乳酸、糖原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模拟晕船刺激可显著降低小鼠学习和记忆成绩以及游泳时间,刺激强度越大,下降程度亦越大,重度晕船组小鼠学习、记忆以及游泳时间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3%(P<0.01)、17%(P<0.05)、42%(P<0.01);模拟晕船刺激后大鼠血糖显著升高,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血清和大脑乳酸浓度显著升高,肌肉乳酸含量下降(P<0.05,P<0.01)。结论实验性晕船动物脑体功能下降,其下降程度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加重,其机理可能与糖原储备降低及大脑能量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晕船适应大鼠下丘脑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离晕船适应大鼠下丘脑差异表达基因片段 ,以探讨晕船适应机理。方法 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将经过模拟晕船刺激获得晕船适应大鼠与正常大鼠的下丘脑组织进行正、反向杂交 ,构建晕船适应大鼠下丘脑差减cDNA文库 ,应用dotblot进行阳性克隆的鉴定。结果 根据dotblot杂交结果送交测序 ,获得下丘脑差异表达基因片段 2 3条 ,上调 1 0条 ,5条为未知功能基因的部分序列 ,下调 1 3条 ,含 6条未知功能基因的部分序列。结论 分析部分含有相关EST的已知功能基因 ,提示SAM、包括加压素在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血红素加氧酶等系统在晕船及适应发生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鼠模拟晕船适应过程中血清六种无机元素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大鼠模拟晕船适应过程中血清钾、钠、钙、镁4种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铁和锌的变化。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模拟晕船组,模拟晕船组大鼠用模拟晕船装置变速刺激1h,1/d,利用异食癖观察其晕船表现。重复刺激1、3、7、21d后分批处死。另有部分大鼠模拟晕船21d后停止刺激,休息14d后再次模拟晕船3d,处死,分别取血清,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体内钾、钠、钙、镁及微量元素铁、锌的变化。结果:钾、钠、钙、镁等元素,晕船后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大多呈降低并随机体的适应逐步恢复。其中钾含量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微量元素铁在晕船后D1即明显降低,锌在D3出现降低,此后恢复正常。结论:晕船刺激造成机体应激,引起血清钾、铁、锌降低;重复刺激引起机体适应,上述元素含量逐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丙酮酸乙酯(EP)对宫内感染致新生仔鼠脑损伤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和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36只孕鼠随机分为 LPS组(n=12)、EP组(n=12)、NS组(n=12)。LPS组:孕17 d、18 d连续两天腹腔注射 LPS 380 μg/kg;EP组:同法制备孕鼠宫内感染模型,并在注射LPS后立即给予孕鼠腹腔注射 EP 40 mg/kg;NS组:腹腔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对孕鼠分娩后的胎盘和新生仔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宫内感染和脑损伤情况。剔除早产鼠,各组随机选取新生仔鼠36只,于生后12、24、48 h对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QP4的表达;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NS组比较,LPS组孕鼠胎盘组织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有宫内感染,LPS组仔鼠HE染色提示有脑损伤;与LPS组相比较,EP组仔鼠出生后24 h、48 h脑组织AQP4的表达量均低于LPS组(P<0.05);电镜下LPS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显示损伤严重。结论 丙酮酸乙酯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新生仔鼠的脑组织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AQP4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叶酸缺乏孕鼠子代胎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为叶酸缺乏造成脑发育障碍提供细胞水平的依据。方法:雌性SD大鼠实验组30只、对照组20只,分别饲以不合叶酸和含叶酸2 mg/kg的纯合饲料,2 w后与雄鼠交配,于怀孕第20 d将孕鼠剖腹取胎。用透射电镜观察胎鼠额区皮层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组胎鼠额区皮层神经元出现核切迹、局灶性核周腔扩张、异染色质减少、胞质内细胞器肿胀、核糖体减少;某些胶质细胞亦见类似改变;神经毡膜性结构不完整。结论:母体叶酸缺乏能造成其子代胎鼠皮层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神经元功能的紊乱和丧失,以致防碍脑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7.
CS2对大鼠神经组织超微结构及钙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S2的神经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透视电镜及电镜细胞化学定位技术,观察SD雄性大鼠吸入不同浓度CS2(0、1200、2400mg/m3)后,对大鼠脑组织及坐骨神经组织的超微结构影响及对钙分布的影响。结果CS2对大鼠脑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核膜肿胀模糊,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溶解。对外周神经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髓鞘疏松、散开,髓鞘内一些神经微丝断裂、聚集。对钙分布的影响表现为髓鞘及轴突内侧有较多钙块沉积。结论CS2可使神经组织超微结构及细胞内、外钙分布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