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松昌 《临床医学》2011,31(11):59-59
目的解决小儿腹股沟斜疝,在鞘膜积液术中寻找疝囊、鞘膜囊困难,减少医源性损伤,并满足切口美容的要求。方法对182例小儿完全性腹股沟斜疝及46例鞘膜积液共228例取阴囊根部隐切口手术。结果全部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隐切口手术简单、易行、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陈斌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1):1194-1194
1998年以来,作采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168例。经1~6年随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总结采用微型腹腔镜治疗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该手术方法的切口和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无需缝线,术后无瘢痕、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安全、简易、有效。  相似文献   

4.
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60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微型腹腔镜二孔法缝扎内环口治疗26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单侧疝手术时间约为13~20min,平均16min,伤口不需要缝合。近期并发症3例,阴囊积气2例,脐戳孔网膜疝1例,均得到及时处理后痊愈。术后2~3d出院。术后随访246例患儿,随访率94.6%。随访1周~24个月。复发3例,1例经腹腔镜,2例经开腹治愈,无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无需伤口拆线,可同时用于处理腹股沟隐性疝和双侧腹股沟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自行改进的针形器械缝扎内环口周边腹膜行疝囊高位结扎32例,总结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均经微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无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99-7699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区斜疝、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5-2010-02微创手术治疗320例小儿腹股沟区斜疝和(或)精索、睾丸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20例手术均获成功,随访1~5 a,除1例女孩术后复发外,其余均无复发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腹股沟区斜疝,鞘膜积液是常见病,多发病,多需手术治疗,微创手术切实可行,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诊断情况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2年2月53例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切口全部一期愈合,平均住院7.5 d。无睾丸萎缩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3年随访36例,无复发。结论:准确诊断分型可以决定手术入路,以免增加切口或造成复发。小切口经腹股沟管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寻找鞘突管容易,放液彻底,对阴囊损伤小,同时可以方便兼顾处理合并的斜疝、精索鞘膜积液、隐睾等情况,基层医院有实际运用价值,仍可沿用。  相似文献   

8.
胡威  张孝斌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09-3611
目的:比较交通性鞘膜积液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接受经腹股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腹股沟组),34例接受经腹股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鞘膜翻转术(腹股沟联合组),45例接受经阴囊切口鞘状突结扎术+鞘膜翻转术(阴囊组),37例接受经腹股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阴囊切口鞘膜翻转术(腹股沟阴囊组),48例接受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术(腹腔镜组),对比各种治疗方法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治疗后复发、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最短,但住院费用最高;腹股沟组及腹腔镜组复发率最高,其他组复发率均较低;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其他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但无明显差异.结论: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方式有多种,腹腔镜组虽然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住院费用较高,并且容易复发;传统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其中以腹股沟组的复发率较高,腹腔镜和传统手术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其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刘向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698-4698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儿鞘膜积液的病因及诊断、指导手术方式。方法分析685例原发性小儿鞘膜积液的术中解剖情况。结果 685例术中均发现未闭合的鞘状突,术后随访无复发或出现同侧腹股沟斜疝。结论原发性小儿鞘膜积液是腹腔液体经未闭合的鞘状突流注积聚在鞘膜腔内而形成,提出在传统分型基础上是否可将其单独分型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及婴儿型鞘膜积液两种类型,手术关键在于切除鞘膜的同时应于内环处将未闭合的鞘状突高位结扎。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5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手术配合过程和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等,认为科学、优质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护士护理负担,是该手术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支持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 ,4 3岁。因右腹股沟肿块数年求治入院。患者曾行右腹股沟斜疝手术。查体 :于右腹股沟区扪及一囊性包块 ,质软 ,大小约 4 cm× 3cm。超声所见 :于右腹股沟区见一囊性包块 ,大小随体位变动 ,站立时增大 ,卧位时变小。囊内探及 0 .9cm× 0 .5 cm强回声团 ,后伴声影 ,随体位变动 (图 1)。双侧阴囊内均未见积液 ,双睾丸于阴囊内探及 ,大小、形态及回声正常。超声诊断 :右侧交通性鞘膜积液并结石。后经手术证实。讨论 :交通性鞘膜积液为先天性鞘状突未完全闭合 ,又称先天性鞘膜积液 ,鞘膜囊的积液可经一小管与腹腔相通。该例为斜疝术后 ,其…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鞘膜囊颈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存在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手术切口比较明显、不美观等缺点[1-2].本文回顾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期间收治并采用经阴囊切口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外科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耻骨结节下顺皮纹小切口经外环入路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127例,术后对患儿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127例患儿手术均成功、顺利,治愈率100%,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5.62±5.61)min,术中出血极少,术后均恢复良好,3~6h后即可进食,手术当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6d。术后复发1例,阴囊血肿2例,无切口感染、疼痛,无明显手术疤痕,也无鞘膜积液、睾丸萎缩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耻骨结节下顺皮纹小切口经外环入路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是适合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最佳的微创手术方式,尤其是6岁以下患儿。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46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总结临床疗效。结果 4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约为15~40分钟,平均20分钟。术后2~3天出院。仅1例术后阴囊积气。术后随访2周至28个月,无复发及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及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脐双孔法高位结扎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73例腹股沟嵌顿疝的婴幼儿,实施腹腔镜下经脐双孔法高位结扎手术.结果手术效果满意,平均手术时间比传统手术用时短,对机体打击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并且能在手术中检查时侧斜疝,一并结扎治疗.结论术前用物的准备与制作充分,术中良好的手术配合与护理,使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免操作钳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儿接受经脐单孔免操作钳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操作钳辅助二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情况、住院情况、并发症情况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总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免操作钳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效果明确,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7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式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并发症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未出现阴囊血肿,对照组患儿阴囊血肿发生率为10.5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切口感染、阴囊气肿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阴囊血肿。  相似文献   

18.
李辉  黄河 《中国内镜杂志》2017,23(7):104-108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双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可靠性、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完成的102例经脐单部位双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过程、方法、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102例均系腹股沟斜疝患儿,单侧84例,双侧18例;单侧病例中,术中发现24例对侧存在隐匿性疝;手术时间单侧(16.17±8.23)min,双侧(23.68±9.72)min;所有患者术后1 d出院,切口美观;术后阴囊或阴唇无肿胀,无血肿,无粘连性肠梗阻;随访6~20个月无复发。结论经脐单部位双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安全、可靠、有效的,具有切口美观、创伤小、恢复快、对技术及器械要求低和容易掌握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高薇  李娜  于兴佳 《护理研究》2009,23(22):2034-2035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已是成熟手术.然而传统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复发率高,其内环宽大,高位结扎过低,术中组织损伤等,主要表现腹横筋膜薄弱、松弛[1],这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脐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广泛开展.该术式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术后复发率极低.姚干等[2]报道,复发率为0.5%~2.7%.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我院采用经脐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1年至2009年,采用经腹自然横纹小切口成功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67例,女性12例;年龄1~11岁,平均6.7岁。右侧腹股沟斜疝53例,左侧腹股沟斜疝18例,双侧腹股沟斜疝8例。其中6例合并交通性睾丸(精索)鞘膜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