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了解NAFLD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分析肝功能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07/2008-06我院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120例和健康对照者120例.检测肝功能ALT、AST、GGT、TBIL、1BIL、DBIL水平.采用B超对患者进行脂肪肝诊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心脏的舒张功能,E/A比值小于1被定义为心脏舒张功能不全(diastolic cardiac dysfunction,DCD).结果:NAFLD患者DCD的发生率为26.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0%(P<0.01).随着脂肪肝的发展,患者的E/A的比值逐步降低(P<0.01).NAFLD患者中,合并DCD的患者ALT、AST、GGT及年龄明显高于舒张功能正常组(P<0.01).TBIL与DBIL在正常对照组与NAFLD重度及中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BIL在正常对照组与各级NAFLD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GT水平是E/A比值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0,P<0.01).结论:NAFLD患者常伴有DCD,NAFLD并DCD患者中,ALT、AST、GGT显著升高.升高的血清GGT水平可能是DCD或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2005年7月~2008年6月间我院120例NAFLD患者和120例配对的健康对照者被纳入本研究.采用B超对患者进行脂肪肝的诊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心脏的舒张功能,E/A比值用于评价心脏舒张功能.结果 NAFLD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不全(DCD)的发生率为26.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0%(χ2=21.136,P=0.001).NAFLD患者E/A比值为1.178±0.3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32±0.20(P=0.001).随着脂肪肝的进展,患者的DCD的发生率逐步升高(χ2=12.97,P=0.01),中度NAFLD患者的E/A比值为1.07±0.33,明显低于轻度的1.30±0.25(F=17.13,P=0.001),明显高于重度NAFLD的0.91±0.31(F=17.13,P=0.001).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常见有DCD,且DCD可能与脂肪肝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变化,并分析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对NAFLD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5年7月~2008年6月我院120例NAFLD患者和120例配对的健康对照者被纳入研究。120例NAFLD患者中,慢性胆囊炎46例,胆囊结石20例。采用B超对患者进行脂肪肝的诊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心脏的舒张功能,E/A比值小于1被定义为心脏舒张功能不全(DCD)。结果患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的NAFLD患者的DCD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慢性胆囊炎或无胆囊结石的NAFLD患者(χ2=42.24或χ2=18.03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肪肝程度、慢性胆囊炎、血清GGT水平是E/A比值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NAFLD患者中慢性胆囊炎可能是DCD或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n=32)和常规治疗组(n=32),均接受12 w相同的冠心病药物治疗,运动训练组同时给予运动训练。另选择30例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WD)评估运动耐量。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左室舒张参数A明显增高(P0.05),E、E/A比值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6MWD均显著短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运动训练组患者E、A、E/A参数均有所改善,运动训练组参数E、A、E/A比值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的步行距离均有增加,运动训练组较常规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和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心脏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我科住院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7例,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被分为维生素D未缺乏组(≥20ng/ml,62例)和维生素D缺乏组(20ng/ml,115例)。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心脏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维生素D未缺乏组比较,维生素D缺乏组血钙[(2.38±0.12)mmol/L比(2.32±0.15)mmol/L]水平,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值)[(0.73±0.15) m/s比(0.66±0.14) m/s]、E值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值)的比值(E/A)[(0.86±0.26)比(0.76±0.20)]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2)在177例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E值及E/A值呈显著正相关(r=0.200、0.193,P=0.008、0.01);按年龄分层,≥60岁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E值及E/A值呈显著正相关(r=0.175、0.223,P=0.037、0.007);按性别分层,男性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E值及E/A值呈显著正相关(r=0.268、0.221,P=0.003、0.014);(3)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E值及E/A值呈显著正相关(β=3.418、1.738,P=0.002、0.023)。结论: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心脏舒张功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服用降压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6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和E/A值,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BP,DBP以及脉压差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PWT、IVST、A均显著降低(P0.01);E明显升高(P0.01);E/A值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这些指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的同时联用瑞舒伐他汀能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冠心病(CHD)患者联合进行肝脏B超检测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以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可能影响。方法 2005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40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对这些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3天内进行了肝脏的B超检查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共发现NAFLD 208例(51.2%)。伴有NAFLD的CHD患者的舒张功能不全(DC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的比例明显高于不伴NAFLD患者;随着脂肪肝的加重,CHD患者的E/A比值逐步下降,DCD发生率逐步上升,LVEF下降比例也逐步升高。结论伴有NAFLD的CHD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下降,舒张功能下降更为明显,提示NAFLD是CHD患者心脏功能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经PCI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预后意义。方法连续选择2010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PCI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798例,后续5年的随访中,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将患者分为恶化组144例、未变组410例和改善组244例。患者PCI术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E)和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A)比值等项目,将左心室舒张功能分正常、1、2和3级。记录临床结局,其中主要结局是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次要结局为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或心肌梗死,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生临床结局风险。结果入选患者中,基线舒张功能障碍患者667例(83.6%),其中1级障碍占64.6%。舒张功能恶化18.0%、舒张功能未改变51.4%、舒张功能改善或正常30.6%。与PCI术前比较,PCI术后恶化组患者E/A比值显著升高(1.05±0.18 vs 0.71±0.19,P0.05)。在超声心动图初次随访后的5年中,恶化组MACE发生率高于未变组和改善组(41.7%vs 21.5%和13.5%,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恶化组较未变组和改善组发生MACE风险显著升高,调整后的风险仍高于未变组和改善组(HR=2.12,95%CI:1.60~2.84;HR=2.22,95%CI:1.53~3.34,P0.01);且恶化组发生次要结局的风险显著高于未变组和改善组(P0.05)。结论在PCI患者中,左心室舒张功能恶化与发生MACE风险增加独立相关。评估PCI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可能是预测长期临床结局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男性CHF患者(CHF组)60例(NYHA心功能Ⅱ级28例,Ⅲ~Ⅳ级32例)及心功能正常的老年男性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RDW、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并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F组RDW明显升高[(13.85±0.6)%比(15.79±1.33)%,P<0.01],且RDW在心功能Ⅲ-Ⅳ级组较Ⅱ级组更为升高(P<0.01);E/A比值[(1.02±0.36)比(0.75±0.18)]、LVEF值[(59±9)%比(49±11)%]均明显降低(P均<0.01),且二者在心功能Ⅲ-Ⅳ级组较Ⅱ级组更为降低(P<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心衰患者RDW与E/A比值(r=-0.391,P<0.05)、LVEF值(r=-0.574,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老年男性患者的心衰程度有关,可以间接反映老年男性CHF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里尔统)治疗心肌早期舒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心肌舒张功能障碍患者138例,分为磷酸肌酸钠组(109例)常规治疗组(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磷酸肌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P2g+5%葡萄糖或0.9%的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轻度舒张功能减低者每天1次,中度舒张功能减退者每天2次,连续7~14d为1疗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a)、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a),计算E/A比值,Ea/Aa比值和E/Ea比值,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所有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0.01),且磷酸肌酸钠组临床显效率(96.2%)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7.1%(P0.01)。磷酸肌酸钠组E/A比值(81.65%∶10.34%)、Ea/Aa比值(83.49%∶13.79%)、E/Ea比值(92.86%∶12.00%)的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P均0.01)。结论:磷酸肌酸钠对于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和病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NASH患者和同期体检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45例,取外周血分离PBMCs,并检测TXNIP/NLRP3 mRNA。对NASH患者行两次肝穿刺活检,将肝组织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及进展和无进展组。结果 NASH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72.2±6.9)U/L和(61.8±5.1)U/L,显著高于单纯性脂肪肝组【分别为(33.4±4.0)U/L和(31.3±3.1)U/L,P<0.05】;NASH组PBMCs TXNIP mRNA、NLRP3 mRNA和TXNIP/NLRP3比值分别为(1.9±0.1)、(1.5±0.1)和(1.3±0.1),显著高于单纯性脂肪肝组【分别为(0.7±0.1)、(0.6±0.1)和(1.1±0.1),P<0.05】;33例重度NASH组PBMCs TXNIP mRNA、NLRP3 mRNA和TXNIP/NLRP3比值分别为(2.4±0.2)、(1.9±0.2)和(1.6±0.1),显著高于49例轻度组【分别为(1.5±0.1)、(1.2±0.1)和(1.0±0.1),P<0.05】或68例中度组【分别为(2.0±0.2)、(1.5±0.1)和(1.4±0.1),P<0.05】;31例进展期NASH组PBMCs TXNIP mRNA、NLRP3 mRNA和TXNIP/NLRP3比值分别为(2.1±0.2)、(1.7±0.2)和(1.5±0.1),显著高于119例无进展组【分别为(1.8±0.1)、(1.4±0.1)和(1.2±0.1),P<0.05】。结论 NASH患者PBMCs TXNIP/NLRP3基因水平显著升高,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存在某种关系。积极监测患者PBMCs这些基因的动态变化可能对评估病情和疾病转归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网膜脂肪及皮下脂肪巨噬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NASH伴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22例和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28例。在腹腔镜手术中取肝组织、网膜脂肪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常规检测BMI、腹围、血糖、血酯、HOMA指数、胰岛素、游离脂肪酸;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脂肪组织巨噬细胞。以抗CD68抗体标记巨噬细胞,抗CD11C标记M1亚群巨噬细胞,抗CD206抗体标记M2亚群巨噬细胞。结果 NASH患者血清AST (31.43±14.76)U/L对(23.68±9.64)U/L、TG (2.42±0.82)mmol/L对(1.65±0.47) mmol/L、胰岛素(83.18±44.34)mlu/L对(51.15±32.12)mlu/L和HOMA指数(21.00±14.75)对(12.43±10.66)显著高于胆囊结石患者(P<0.05);NASH患者网膜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数量为(34.41±15.35),皮下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数量为(27.91±11.13),而胆囊结石患者分别为(29.93±11.49)和(15.57±5.67),(P<0.01);在22例NASH患者中,其NAS评分7分2例,6分6例,5分9例,4分5例。NASH患者皮下脂肪组织巨噬细胞、M1亚群巨噬细胞和M2亚群巨噬细胞数量与NAS评分呈正相关(P<0.01),但在网膜脂肪组织中三种细胞与NAS评分无显著性相关(P&gt;0.05)。结论网膜脂肪及皮下脂肪中的巨噬细胞数量变化参与了NASH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掌、蜘蛛痣和乳房发育三联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男性肝硬化患者和15例健康成年男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2和T水平,分析E2、T和E2/T比值与三联征发生的关系。结果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T水平明显降低,Child B和C级患者分别为10.0±8.0和7.5±9.8nmol/L,与正常对照组(26.8±6.3nmol/L)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E2/T比值明显升高,Child A、B、C级分别为4.5±2.8,11.0±8.8,16.7±11.2,与正常对照组(2.3±3.5)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E2水平在有无“三联征”发生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水平在蜘蛛痣(+)组和(-)组分别为7.3±6.0nmol,L和17.0±9.2nmol/L,乳房发育(+)组和(-)组分别为3.7±2.4nmol/L和15.6±8.8n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2/T比值在肝掌(+)组和(-)组分别为13.9±10.5和5.5±3.6,蜘蛛痣(+)组和(-)组分别为14.7±9.8和4.8±3.5,乳房发育(+)组和(-)组分别为19.9±9.7和5.7±4.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激素紊乱,血清T水平和E2/T比值的紊乱程度与肝硬化时肝功能受损程度有明显的关系,“三联征”的发生与血清E2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E2/T比值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蛋白Bel-2和Bax表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正常组)和高脂饲料喂养组(模型组),连续喂养12周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炎症活动度计分,采用westem blot法检测肝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小叶内肝细胞呈弥漫性脂肪变,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散在性点状坏死;模型组动物肝组织Bax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性升高(1.02±0.33对0.51±0.03,P〈0.01),而Bel-2蛋白较正常组则明显下降(0.15±0.31对0.52±0.01,P〈0.01),Bel-2/Bax比值降低(0.14±0.01对1.03±0.06,P〈0.01)。结论凋亡调控蛋白Bel-2和Bax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NASH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栓前状态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在198例新发的尚无临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并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查.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DI共检测到105例有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舒张功能正常者比较,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者年龄偏大[(56±9)岁比(59±12)岁],BMI更高[(27.4±4.6)kg/m2比(29.0±4.9) kg/m2],糖尿病(10.8%比26.7%)、吸烟(20.4%比24.8%)比例较高,血浆纤维蛋白原[(2.95±0.41) mg/dl比(4.29±0.62) mg/dl]和D-二聚体水平[(0.38±0.06) ng/ml比(0.65±0.10) ng/ml]也较高,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超声心动图检测出的舒张功能不全独立于其他协变量,而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相关(r=0.365~0.421,P均<0.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及血栓前状态与无临床相关心血管原发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相关,并可增加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NAsH伴肝纤维化的模型(HF24w),同时高脂喂养大鼠12周后予罗格列酮(1.5mg·kg^-1·d^-1)干预12周(HF24W+RGZ12W组)。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Ins、FPG,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HF24W+RGZ12W组肝组织炎症、纤维化评分明显低于HF24W组(P〈0.05),脂肪变性与HF24W组无统计学差异;HF24W+RGZ12W组血清MDA、TNF—α、FFA、Ins、HOMAIR均明显低于HF24W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以减缓NASH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科就诊的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7例,完成本研究127例,随机分为氢氯噻嗪组60例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67例。2组患者每日晨起分别口服氢氯噻嗪25 mg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连续12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氢氯噻嗪组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治疗后收缩压[(156.49±9.10)mm Hg vs.(126.37±8.12)mm Hg,(157.26±8.91)mm Hg vs.(124.46±8.07)mm Hg]、舒张压[(98.73±5.54)mm Hg vs.(77.65±5.42)mm Hg,(99.54±5.38)mm Hg vs.(76.36±5.71)mm Hg]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治疗前比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5.37±0.91)%vs.(6.79±1.08)%,P0.01]提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16±0.25)mm vs.(1.03±0.20)mm,P0.05]降低。与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5.56±0.99)%vs.(6.79±1.08)%,P0.01]提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15±0.19)mm vs.(1.03±0.20)mm,P0.05]下降。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降压的同时可以改善肱动脉内皮功能、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功能,探讨不同肺功能损坏程度的COPD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85例COPD患者行肺功能测定后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36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16例。同时选取6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4组之间的右心房、室大小指标、右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指标、肺动脉压指标的差异。结果 COPD轻度组患者仅有右心室基底径、三尖瓣反流(TR)最大压差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大于对照组[(3.28±0.71)cm比(3.20±0.79)cm,(22.22±1.76)mmHg比(18.31±2.17)mmHg,(35.63±2.25)mmHg比(23.83±2.56)mmHg,均为P<0.01]。与对照组、COPD轻度组和中度组比较,重度组的E/E'增大(7.79±1.73比5.04±1.78、5.37±1.19和5.64±1.81,均为P<0.01),右心室面积改变分数、三尖瓣环平面收缩移位降低[29.11%±8.41%比38.38%±9.45%、37.41%±8.49%和35.98%±10.59%;(18.08±4.62)cm比(22.37±4.09)cm、(21.09±2.46)cm和(20.71±4.82)cm,均为P<0.01]。COPD患者3组间右心室基底径、TR最大压差及PAS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8±0.71)cm比(4.58±0.57)cm比(4.92±0.80)cm;(22.22±1.76)mmHg比(31.00±8.51)mmHg比(49.00±7.45)mmHg;(35.63±2.25)mmHg比(40.17±2.97)mmHg比(59.00±2.54)mmHg,均为P<0.01],且随肺功能恶化而增大。结论 COPD患者随着肺功能的恶化,肺动脉压进行性升高,首先出现右心结构的改变,进而出现右心室心肌的舒张及收缩功能下降,且右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出现于明显收缩功能不全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