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1月~1997年10月,我们对129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患者进行观察,有113例出现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现象。经用消炎痛、普鲁本辛或654 2直肠给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消失,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9例,年龄4...  相似文献   

2.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不稳定膀胱的危险因素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其英  柳焱 《华西医学》2007,22(4):880-881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作为治疗BPH的金标准[1],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术后并发不稳定膀胱是其较常见的并发症状。不稳定膀胱是指膀胱无抑制性收缩,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下腹部、会阴区痉挛性疼痛,尿频、尿急、肛门坠胀等急迫性尿失禁样症状,同时可观察到膀胱冲洗液不通畅,冲洗液血色加深,冲洗液返流及导尿管周围有溢尿,发作间隔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2]。为探讨TUR-P术后不稳定膀胱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我们调查了200例BPHTUR-P术后的患者,分析其发生不稳定膀胱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通过信访的方式调查了我院BPH TUR-P术后的患者共200例,年龄为59~90岁。询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了不稳定膀胱,即表现为:下腹部、会阴区痉挛性疼痛;明显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明显便意;已转清的尿液再次出现红色;冲洗液滴入不畅甚至返流;导尿管周围溢尿等定为不稳定膀胱。200例患者中应答者150例,同时查阅患者的病历记录,收集了10项可能与不稳定膀胱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X1:年龄;X2:术前肛查前列腺的大小;X3: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无抑制收缩有效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前列腺手术后出现膀胱无抑制性收缩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例患者经采取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均顺利痊愈出院。结论:膀胱、前列腺术后出现膀胱无抑制性收缩,采取积极合理护理措施,能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促进术后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4.
西米替丁(Cimetidine)治疗前列腺增生(BPH)手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致膀胱疼痛症(以下简称膀胱疼痛症)报道较少,本院自1983~2001年用西米替丁治疗膀胱疼痛症72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膀胱移行细胞癌(简称膀优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术后易复发和进展。近年采用术后膀洗药物灌往以降低其复发率和进展率,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我们分别采用术中三联疗法与术后BCG膀优灌注预防肿瘤复发,均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89年2月~1995年3月收治97例膀航癌病人,分别采用术中三联疗法和术后BCG防阶灌注治疗。其中男72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7岁。单发肿瘤71例,多发肿瘤26例。初发肿瘤69例,复发肿瘤28例。有蒂肿瘤sl例,无帮肿瘤46例。肿瘤直径小于Icm15例,1~2cm31例,2cm以上51…  相似文献   

6.
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肿瘤行全膀济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方法颇多,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无腹壁造口,生活方便等优点。如护理不当易致尿漏、逆行感染及高氟性酸中毒而危及生命。我院自1976~1995年间施行该术式2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至临床资料本组共25例,男23例,女2例。年龄38~78岁,血尿出现至全膀既切除,病程最短2月,最长9年,全部患者术后恢复平稳,一月内逐渐形成新的排尿及排便习惯.2~驰排尿一次,每次尿量200ml士.4例术后2周发生尿漏,其中3例一月内愈合,1例三月后尿漏不愈改作回肠膀优术,2例偶有夜间…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增生伴膀优颈挛缩临床上并不少见。我们自1993年8月至1997年5月,采用经膀脱前列切除术(T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89例,其中BPH伴膀脱颈挛缩9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本组9例,年龄57~72岁,平均62岁,病程3~16年,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8例。均有尿频、排尿困难史。会明部及下腹痛6例,血尿2例,直肠指诊:前列腺1度增生3例,三度增生5例,亚度增生1例,B超均提示:前列腺体回声增粗,混乱伴有细小强光点,包膜光整。膀优镜检查5例,镜鞘插入到后尿道时,有箍紧感,检查结果均示:两侧叶增生,膀脱内有小梁、…  相似文献   

8.
毕海波  徐彪  毕海霞 《新医学》2006,37(3):183-184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尿道的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Madigan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plasia,肿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BPH患者采用以保留尿道的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madigan术)为基础,在膀胱、前列腺间沟远侧交锁缝合两排横线结扎前列腺静脉丛,紧靠膀眈颈部切除前列腺的改良术式.结果:手术时间70~16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60~200 mL,平均100 mL,未输血.术后住院8~14日,平均10日.术后随诊1~2.5年,疗效优22例(42%),良30例(58%).无发生远期并发症.结论:改良Madigan术治疗BPH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为减轻门诊男性膀胱镜检查时的疼痛和不适,传统的方法是尿道灌注局部麻醉药物,但其效果如何,国内外尚有争论。[1,2]为了评估利多卡因、丁卡因用于膀胱镜检查的止痛效果,我们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了用药与否、有无膀胱镜检查史和尿道内药物保留不同时间对疼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l临床资料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施行21F硬性膀优镜检查230例,男性病人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1~78岁,其中膀跳肿瘤95例,肾积水40例,血尿52例,尿路结石18例,其他25例。伴尿路感染,尿道狭窄或神经原性膀眈等疾患者除外。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测前列腺增生症(BPH)并发慢性尿潴留(CUA)患者膀胱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BPH并发CUA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结果,150例患者依据术前检查结果和病情,给予相应治疗,如前列腺电切术及膀胱造瘘术等。结果 150例患者中低顺应性膀胱127例,高顺应性膀胱22例,顺应性正常的1例。膀胱逼尿肌收缩有力72例,均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皆获得满意治疗效果;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49例,其中37例单纯行前列腺电切术,12例行前列腺电切术及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未见膀胱逼尿肌启动29例,其中22例行前列腺电切术及耻骨上膀胱造瘘术。13例患者为膀胱逼尿肌不稳定。结论术前尿动力学检查能评估BPH并发慢性尿潴留患者膀胱逼尿肌的顺应性及收缩功能,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合适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42例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发生膀胱无抑制性收缩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采取心理护理、尿管护理、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护理措施,解除了患者的痛苦,4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前列腺术后一旦发生膀胱无抑制性收缩,采取积极的治疗护理措施,能及时解决患者的痛苦,促进术后早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治疗有膀胱逼尿肌无反射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膀胱出口梗阻(BOO)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8月该科23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确诊有膀胱逼尿肌无反射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3例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无反射的患者行TURP。手术前和术后12个月分别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并进行手术前后比较,分析综合治疗疗效。结果 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无反射患者治疗前后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明显改善。结论 TURP术对BPH合并逼尿肌无反射患者的临床疗效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联合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TURP联合超声波气压弹道碎石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人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恢复较好,疗效满意。32例病人均碎石成功,结石完全清除,术中、术后无大出血、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TURP联合超声波气压弹道碎石治疗BPH并发膀胱结石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前消毒皮肤、做好肠道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做好并发症护理和出院指导,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术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膀胱训练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膀胱训练1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56~69(平均64)岁。术前均有尿频、急迫性尿失禁表现.排尿间隔15~30min,病史6个月~3a.平均1.5a。尿动力学检查8例可见膀胱抑制收缩。即属运动性急迫性尿失禁;10例未见膀胱无抑制收缩,属感觉性急迫性尿失禁。18例均为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后3个月仍有尿频,急迫性尿失禁症状者。尿动力学检查与术前相符,膀胱镜检查无残留腺体,尿液检查(-).且均排除神经元性膀胱。  相似文献   

15.
杨孟考 《新医学》2003,34(8):499-499
读了贵刊2001年第6期刊登的“双氯芬酸治疗下尿路手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113例”犤1犦一文倍受启发,笔者于2001年7月~2003年2月应用双氯芬酸治疗下尿路手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23例,进行验证,疗效满意。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0例,女3例,年龄24~57岁,中位年龄39岁。手术史:9例行膀胱切开取石术,9例因骨盆骨折尿道断裂行尿道吻合术,5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在住院期间全部病例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出院后留有尿意感、膀胱痉挛性疼痛,经肌内注射哌替啶、阿托品、山莨菪碱,效果不佳。服用双氯芬酸(剂量、用法同该文)后,膀胱痉挛性疼…  相似文献   

16.
术后尿失禁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摘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可增加患者思想负担,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我院1992年3月~2004年10月收治BPH228例,均行开放性(耻骨上经膀胱和耻骨后)手术治疗,术后并发暂时性尿失禁28例,现将尿失禁原因和防治方法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年龄62~76岁,平均68岁。排尿困难4~10年,平均6·5年。术前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全组排尿后残余尿量均超过60ml,并发尿反流13例,膀胱憩室7例,膀胱结石6例,腹股沟疝2例。伴糖尿病6例,冠心病5例;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增大18例,Ⅲ度增大10例;膀胱镜检查结果同前,…  相似文献   

17.
双氯芬酸治疗下尿路手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11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贝华茂  曾荣 《新医学》2001,32(6):349-349
1引言双氯芬酸是一种新型强效的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药,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环氧化酶,使花生四烯酸转变为前列腺素的过程受阻,从而达到减弱前列腺素对平滑肌的直接和间接的收缩作用1。我们对113例下尿路术后出现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口服治疗,疗效理想,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113例均为1996年1月至2001年2月本院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男108例,女5例,年龄52岁至88岁,中位年龄70岁。103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7例行膀胱切开取石…  相似文献   

18.
尿道瘢痕切除及包皮植入术治疗后尿道狭窄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5年张季伦等首先报道尿道瘢痕切除及包皮植入尿道成形术治疗后尿道狭窄[1] ,1993年潘柏年等又报告了 5 0例远期疗效观察[2 ] ,均取得良好效果。我院自 1990年以来采用本术式治疗后尿道狭窄 13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男性 ,年龄 15~ 5 8岁 ,病程 4月~ 2 0年 ,均因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伤后单纯造瘘 3例 ,会师 10例。其中经会阴尿道修补 8例 ,并发会阴尿瘘 1例 ,直肠尿瘘 1例(已修补 )。入院时点滴排尿 5例 ,膀胱造瘘 8例。有性功能记载的 7例术前全部阳萎。尿道造影狭窄长度 1.5~ 2 .5cm。1.2 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9.
膀胱无抑制性收缩患者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造瘘管和导尿管护理、抗感染、封闭及电磁针治疗等综合措施,解除了患者的痛苦,30例均痊愈出院。提示:前列腺、膀胱术后一旦发生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积极采取治疗护理措施,能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促进术后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20.
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多由神经元性膀胱所引起[1],其后果可因排尿困难或尿潴留致肾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我们自1993年6月起,采用自行设计的乙状结肠肌瓣膀胱包裹术治疗膀眈逼尿肌收缩无力7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5~25岁,平均12岁。病因:6例为隐性骰推裂,1例为囊性骶椎裂。以排尿困难、尿储留或充溢性尿失禁为主诉。均有会阴部感觉消失或减退,肛门括约肌张力减低。2例合并双肾积水(轻度肾功能损害),4例合并大便秘结,6例合并贫血、消瘦。残余尿50O~125Oml,平均750ml。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