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的诊断和分型对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国外通常按肝活检的病理形态分型,而国内多采用1978年杭州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由于肝炎临床表现多样,有些血生化改变缺乏特异性,因此在临床诊断和分型中,目前尚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搜集了本院最近10年(1972年7月至1982年12月)的64例肝穿刺病人的病理及部分电镜资料,对照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肝穿刺活检对肝脏疾患的病理诊断价值已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对此项检查已普遍开展。我科自1983年1月~1986年10月对269例肝炎病人及33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进行了肝穿刺活检。现将操作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在肝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02例接受 B 超定位下行1 s 肝穿刺诊断并指导治疗患者的情况。结果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78.43%(80/102),慢性活动性肝炎92.00%,亚急性重症肝炎78.94%,慢性重症肝炎73.37%,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均为66.67%,慢性迁延型肝炎55.56%。结论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功能异常病因的重要手段,对明确诊断并确立最适当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29例小儿慢性迁延型肝炎,2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及8例急性活动性肝炎进行了光镜、硝酸醛复红及超微结构研究。60例HBsAg皆阳性。研究结果,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出现很大差异。临床认为,急性肝炎病例很大部分属于慢性,所以确诊肝炎必须行肝穿刺。慢迁肝与慢活肝不仅在光镜有明显的不同病理表现,而在电镜下显示慢活肝变化复杂得多。研究证明,硝酸醛复红证实HBsAg存在效果尚佳。  相似文献   

5.
257例肝穿刺结果,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在各型肝炎差异较大,急性肝炎为5(?)g%,慢性迁延性肝炎为48.38%.慢性活动性肝炎93.20%.探讨了肝穿刺的若干问题,如肝穿刺(?)的选择,简化肝穿刺前的准备.深度黄疸者肝穿刺36例,无一例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小儿肝穿刺20例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症状表现回异,临床分型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根据我院1981~1987年经肝穿刺组织学诊断的264例肝炎病人,进行临床与病理对照分析,旨在提高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分型常因症状表现迥异而存在困难。肝穿组织学检查为解决诊断分型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根据我院近10年来,经肝穿刺组织学诊断的389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与病理对比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肝炎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魏民  宋金凤 《中原医刊》2005,32(14):57-57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诊断与临庆诊断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并行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分期,比对临床诊断结果,探讨病理分级、分期与临床诊断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86例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5.05%,常常是临床诊断轻,病理诊断重。结论肝活体组织检查在肝炎临床中占有重要位置,对选择和应用抗病毒药物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发现早期、不甚活动的肝硬化,对患者的预后作出判断,肝穿刺活检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 Menzihini一秒钟快速穿刺法,病检结果:28例 HBsAg 携带者中,22例为慢迁肝,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胃肠道疾病反应1例,不定型3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32例,病理诊断慢活肝6例,急性肝炎22例,不定型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9例,病理诊断急性肝炎13例,慢活肝4例,慢活肝伴肝硬化2例。慢迁肝95例,病理诊断慢迁肝75例,慢活肝18例,慢活肝伴肝硬化1例,不定型1例。慢活肝75例,病理诊断慢迁肝1例,慢活肝29例,慢活肝伴肝硬化44例,脂肪肝1例。急性重症肝炎1例病理诊断为慢活肝,亚急性重症肝炎1例,病理诊断为慢活肝伴肝硬化。淤疸型肝炎2例与病理诊断相符。阻塞性黄疸1例,病理诊断为慢活肝。酒精性肝炎2例,病理诊断为间质性肝炎及脂肪肝,肝硬化13  相似文献   

10.
肝脏穿刺病例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阳  刘玉环 《吉林医学》2004,25(4):68-69
目的本文研究了肝穿刺病例的临床与病理诊断及病理分级分期。方法66例肝穿刺病例均采用快速肝穿刺法。穿刺组织常规固定、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慢性肝炎肝根据Scheuer推荐标准进行分级分期。结果66例肝穿刺病例的临床、病理诊断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9例;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10例;慢性肝炎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8例;与自身免疫相关的肝病6例;原发性肝癌、肝脏平滑肌肉瘤、中毒性肝损害各1例。结论肝穿刺活检能客观地反映肝脏的病变性质和程度,对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脏穿刺病例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阳  刘玉环 《吉林医学》2004,25(2):68-69
目的本文研究了肝穿刺病例的临床与病理诊断及病理分级分期.方法66例肝穿刺病例均采用快速肝穿刺法.穿刺组织常规固定、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慢性肝炎肝根据Scheuer推荐标准进行分级分期.结果66例肝穿刺病例的临床、病理诊断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9例;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10例;慢性肝炎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8例;与自身免疫相关的肝病6例;原发性肝癌、肝脏平滑肌肉瘤、中毒性肝损害各1例.结论肝穿刺活检能客观地反映肝脏的病变性质和程度,对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将我科1984年9月至1985年7月收治的肝炎病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关系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诊断学方面的规律。一般资料肝穿者中男73例,女18例,年龄:14岁—20岁3例,21—40岁81例,41—65岁7例。肝穿者中活体穿刺74例,临死前及死后立刻肝穿的17例(均为重症肝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急性轻症肝炎22例,重症肝炎1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2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9例,肝硬化6例,其他4例。病理诊断由我校病理科作出。每例标本送检时不附临床诊断名称,穿刺用改良负压吸引细针,所获组织立即固定后送检。  相似文献   

13.
许多国家的学者报道戊型旰炎不转归成慢性肝炎,但1986~1987年间新疆南部局部地区流行的戊型肝炎在临床上有少数病人有慢性化倾向,1988年我们发现一例戊型肝炎病人的肝脏病理和超微病理改变符合慢性迁延性肝炎,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戊型肝炎有否慢性化的问题,1989年我们对流行区22例患戊型肝炎1年以上的病人进行了随访和肝脏穿刺。这些病人皆按1984年中国南宁会议规定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分型”标准,以排除诊断法确诊,排除了甲型、乙型、丙型肝炎和EBV、CMV的感染。通过肝穿活检标本的电镜观察发现,22例病人中(其中7例为复穿)10例(其中复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70例慢性己型肝炎病人,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新旧分类法进行划照分析,旨在探讨其内在联系以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穿刺病理检查对病毒性肝炎分型诊断的价值,已越来越被广大临床工作者所重视。我科于1984年10月~1986年6月对50例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资料:13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16人女14人,均为青壮年。5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既往无肝炎病史及肝炎症状、体征,肝功正常,HBsAg阳性(RPHA6月~5年,平均1.67年。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HBsA阳性(RPHA)78例,按1984年南宁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  相似文献   

16.
对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结果发现,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46.6%,其中,急性肝炎的诊断符合率最低(23.8%),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为44.8%;HBsAg阳性首次发病的患者中,急性乙型肝炎仅为11.2%(2/18);临床诊断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仅为病理检出的25.7%(9/35);肝炎患者中脾肿大,凝血酶元时间延长、A/G值<1.2、抗HBcIgM阳性可作为慢活肝与慢迁肝鉴别的重要指标。这些对提高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1981~1990年间临床诊断急性肝炎的104例恢复期患者,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将病理与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病毒性肝炎的正确诊断分型,提供参考。1病例与方法病例选自本院1981~1990年住院病人,入院临床诊断急性肝炎104例。临床及病理诊断参照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诊断分型标准。104例中男83例,女21例。年龄17~20岁17例,21~30岁48例,31~40岁22例,41~50岁11例,50岁以上6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64岁。方法:采用Menghin一秒钟快速肝穿法。由同济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行组织学检查及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 60例小儿肝穿刺病理类型 ,强调了小儿肝损害疾病中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为了解慢性肝炎在病变各期组织学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我们采用Scheuer推荐标准[1] 及 1995年所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 ] ,对其中 30例慢性肝炎进行了肝脏病理组织分级分期诊断 ,并与临床诊断相比较。材料和方法病例来源  1986~ 1995年拟诊肝炎收住于本院传染科为确定诊断而实施肝穿刺者 60例 ,女 18例 ,男 4 2例。年龄分布为 1月~ 12岁。病理报告急性肝炎 (acutehepatitis ,AH ) 13例 ,慢性肝炎(chronichepatit…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肝穿刺病理检查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B超定位下行1秒钟肝穿刺诊断并指导治疗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6例不明原因肝损伤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出药物性肝炎4例,脂肪性肝炎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乙型肝炎2例,急性瘀胆型肝炎,血吸虫性肝病1例,2例通过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在20例反复肝功能异常半年以上、ALT<2倍正常上限值(2×ULN)、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65%肝脏炎症指数≥2级,需要给予抗病毒治疗,且年龄20~40岁者占。结论:肝刺穿活检在诊断肝功能异常病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诊断和确立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患儿的血生化指标变化、肝脏的病理改变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的参考价值。方法:对1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血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肝脏穿刺进行的病理分析,并与临床症状、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血生化指标异常变化明显,能较好的反映其肝受损的表现,肝脏的病理改变及其临床表现所示与婴儿肝综合征诊断符合率较高,大多数为胆汁淤积型为主,肝脏病理结果显示从肝细胞肿胀、点状坏死直至肝硬化均可见到,婴儿死亡率较高,治愈率低下。结论:血生化指标的检测及肝脏病理分析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分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