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腹部手术或腹膜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于临床中颇为多见。本院1956~1964年共收治小儿肠梗阻206例,其中粘连性肠硬阻52例, 占25.2%,发病率仅次于肠套迭及嵌顿疝。采用肠折迭术治疗及预防小儿粘连性肠梗阻12例(附表),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最小者1  相似文献   

2.
成人肠套迭基层医院报道甚少,我院1981~1990年治疗21例成人肠套迭,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一)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16~63岁,30~60岁14例(66.7%)。(二)病程及类型:病程1天~2个月。急性套迭15例,慢性套迭6例。小肠型10例(47.6%),回盲部套迭11例(52.4%)。其中回回型8例,回回结型6例,回结型4例,空空型2例,回盲结型1例。(三)临床表现:均有腹痛,阵发性腹痛15例(71.4%)。呕吐14例,腹胀13例。腹部包块7例,其中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我院1980年以来成人肠套迭55例,除1例经钡灌肠复位外,其他均经手术证实。现就肠套迭的发病原因及治疗进行一些探讨。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15~78岁。病史6小时至10年。术中发现肠套迭有继发病因者13例(病理证实)。计小肠良性肿瘤3例,小肠恶性肿瘤1例,美克尔氏憩室3例,小肠息肉2例,肠系膜淋巴组织肿3例,肠系膜炎性肉芽肿1例。术中发现有继发病因的肠套迭多为小肠套迭。本组肠套迭的类型有:小肠型9例,回结肠型42例,大肠型3例(其中有2例为少见的降乙状结肠型)。  相似文献   

4.
本院1960~1963年共收过敏性紫癜症43例,有腹部症状者25例,其中有3例合并肠套叠,皆经手术治愈。例一:男,11岁。因阵发性腹痛3天入院。频繁呕吐食物及黄水,经门诊灌肠曾排出粪球及紫红色血液。体检:脱水外貌,腹部柔软,脐右稍见隆突,可扪到4×5厘米的硬块,不活动,压痛明显,肠鸣低弱。初步诊断为肠套迭或蛔虫团肠梗阻。入院后行剖腹手术,为迴结型肠套迭,套入部达横结肠肝曲,复位后将阑尾切除。手术后第4天病儿又出现  相似文献   

5.
自1964年10月起,我院治疗小儿肠套迭64例,其中用空气灌肠治愈者50例;因空气灌肠无效或来院过迟采用手术者14例,其中3例合併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本文主要讨论肠套迭手术后败血症的防治问題。临床资料例1,女性,4月,因阵发性哭吵、呕吐、血便20小时入院。右側腹部可摸到肿块,诊断为急性肠套  相似文献   

6.
<正> 肠套迭多见于婴幼儿,成人肠会迭较少,且症状没有婴幼儿典型,产后肠套迭更少见,现将本院1981~1997年经手术证实的3例产后肠套迭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例1,38岁,G4P2孕33周,腹痛六小时,阴道流水四小时于1981年4月15日入院。入院时查宫高29cm,Lo,胎心好,宫缩紧。肛查:宫口开6cm,先露棘平,胎膜已破。入院半小时自娩一个未足月女婴。产房留观一小时转入病房时突然腹痛,随即呕吐,检查子宫收缩好,全腹软,未及包块,认为多胎产后宫收缩痛,给对症处理,无效,过一小时再检查腹部时在右肋下8cm有触痛,又过二小时检查左上腹深部似有包块及压痛。腹透无异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1976~1986年共收治成人肠套迭102例,年龄为15~77岁,平均38.4岁,其中30~40岁占55%,男女之比为1.5:1。病程最短半天,最长1年。102例中有腹痛、腹部包块91例,呕吐62例,粘液血便55例,腹透有液平4例。手术治疗90例,其中:原发性套迭66例(占73.7%),继发性套迭24例(占26.7%);小肠型14例(占15.6%),回结肠型55例(占61.1%),结肠型21例(占23.3%)。继发性套迭中肠壁炎症8例,结肠癌4例,小肠平滑肌瘤3例,美克耳氏憩室2例,阑尾炎合并盲肠炎5例,肠息肉及血管瘤各1例。原发性套迭中酒后或饱餐后发病14例,盲肠游离或升结肠系膜过长22例,其他为可疑病因。手术中发现套迭后肠坏死4例,行肠吻合13例。本组18例曾先作钡盐灌肠,12例复位成功,6例回肠结肠型复位失败而手术。  相似文献   

8.
肠套迭是指一段肠管套入邻近的肠管内。它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肠梗阻疾患。小儿场套迭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色粘液血便,及腹部肿块。小儿肠套迭一般多在断奶时或增添辅助食品时发生。此时由于肠道对突然改变食物品种不相适应,引起肠管蠕动异常和肠管痉挛。当某一段痉挛肠管与邻近肠管管径达到一定程度的差异时,即可因为过强的蠕动而使不同管径的肠管互相套迭。此外,蛔虫,肠炎,痢疾等也可诱发肠套迭。肠套迭时的腹部透视常无明显发现。少数病儿可表现为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提示梗阻。而确诊…  相似文献   

9.
肠套迭占乳幼儿肠梗阻的首位,因其病变颇具规律,近年来对此病之认识有所提高,因此在治疗效果上也有明显进步。我院自1960年收治肠套迭121例,现将诊断治疗中存在的问題加以探讨,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小儿肠套迭的诊断,根据共症状、体征等,一般不难,然而对就诊过晚、病情复杂者,诊断颇感棘手。例1:男性,3个月,因消化不良曾在某院治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二年来未在儿科收治并追访小儿肠套迭四例,治愈3例,死亡1例,体会如下.1.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小儿肠套迭是一急腹症,诊治及时与否,预后大不一样。本组4例,1例院外延误72小时,入院后虽立即手术切除了套迭坏死肠管,但终因感染中毒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入院后46小时才确诊,后立即手术,幸免截肠;2例保守复位成功,花钱少,痛苦小。2.提高认识,抓住主症:文献指出,肠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我们应用复方焦楂汤治疗蛔虫性肠梗阻,效果较好。现将1976年的12例,报道如下: 一、病例选择:脐周有阵发性疼痛,腹部有多变性条索状物,伴有恶心呕吐和脱水症状,能排除肠套迭及其它梗阻者。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4岁,其中停止排便排气者5例。有5例经X线检查均有液平存在。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977年8月收治一例肠扭转患者,术后继发空肠间6层套迭,报告如下. 患者男,30岁.肠扭转术后14天再次出现肠梗阻症状.二次手术见梗阻是由空肠空肠、空肠、空肠型6层套迭,总长约60~70cm.套迭复位,恢复蠕动后看到:原梗阻手术减压口处呈锐角粘连,减压口以远端肠管逆方向蠕动,有继续套迭的可能.于是,我们将粘连处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肠套迭的诊治体会吉维祥,刘瑞平(东营市河口区人民医院,257200)关键词肠套迭;小儿;诊断;治疗自1978年以来,我们共收治小儿肠套迭50例,其中钡剂加压灌肠和手法复位48例,手术复位2例,无并发症及复发,治疗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年龄38~55岁。中下腹腹块半月~半年。6例均行气钡双对比灌肠检查,4例示结肠恶性肿瘤并肠套迭,1例仅见肠套迭,另1例仅见恶性肿瘤。6例均行结肠切除术。病理报告:结肠腺癌5例,结肠恶性淋巴瘤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整复婴儿急性肠套迭的价值.方法利用生理盐水的一定压力在B超监视下灌肠治疗婴儿急性肠套迭.结果治疗婴儿急性肠套迭97例,整复91例,成功率93.71%,无一例有不良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整复过程影像清晰,具有无损伤,操作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肠套迭在小儿急腹症中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而高居第二位。远近国内外文献对于肠套迭处理之报导,已屡见不鲜,但有关不能复位型或坏死型肠套迭的治疗问题,则较少论及,且各学者之意见亦尚不一致。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近6年来曾收治不能复位型或坏死型肠套迭20例,今特将其处理问题作一探讨,以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后正常肠功能的恢复,常常是外科医生所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庐江县医院外科开门办学中,在当地老师的指导下,对20多个腹部手术病例,运用中药番泻叶泡饮的方法,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患者多在服药后6~24小时以内恢复肠鸣音,肛门开始排气排便,包括一些术后有顽固性腹胀的病人。例如:有一例1岁多的男孩,因肠套迭行腹部手术后四天未排气排便,腹胀,先后采用新斯的明肌注和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肠套迭采用空气(或氧气)灌肠复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整复率高达90%左右,但复位失败者亦常见。我们1985年5月至1995年5月收治小儿肠套迭889例,复位成功810例  相似文献   

19.
<正> 口周皮肤色素斑合钟肠道息肉综合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我院曾遇三例,报告于下。例一:女性,14岁,因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急诊入院,患者于4岁时因患肠套迭曾行“剖腹探查”,术后经常腹庸,时重时轻,无腹泻或便秘情况,按肠粘连治疗症状从未消失。于入院前24小时突然发作剧烈腹痛,辗转不安,并有恶心呕吐,吐物为胃内容,未排气排便。检查:急性病容,口唇、颊部粘膜有散在黑色斑点,大者达1厘米直径,双手掌及上肢也有散在之斑点,色深。腹部澎胀,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腹部广泛压痛及饱满,肠音亢进,诊断为肠梗阻。术中所见及处理经过:(一)于Treitz 氏韧带下15cm 处有一套迭之肠  相似文献   

20.
<正> 自1961年余氏首次报告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选以来,70~94.9%的急性肠套迭病儿避免的手术治疗,但空气灌肠一旦失败,就必须手术治疗。我院1985年5月至1986年11月观察到10例空气灌肠整复失败后肠套迭自行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