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江苏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对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影响,为针对性开展青少年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江苏省20所高校的8 633名江苏籍大一新生,通过艾滋病知识“国八条”问卷在线调查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性态度、性行为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校正知识对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影响.结果 江苏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7.6%,8个条目的知晓率为59.8%~98.3%.学校类型、民族、母亲文化程度和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对学生的性态度及性行为具有影响,知识知晓者比不知晓者更倾向于赞成婚前性行为(OR=1.31,95%CI=1.11~1.63),更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OR=1.67,95%CI=1.43~1.92)和接受艾滋病毒抗体检测(OR=4.54,95%CI=3.13~6.52);知识不知晓者已发生性行为比例更高(OR=1.89,95%CI=1.42~2.49);发生过性行为的新生中知识知晓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更高(OR=2.13,95%CI=1.22~3.78).结论 江苏籍大一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的比例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青年学生达90%的标准.艾滋病知识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养成健康的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多地区妇女乳腺癌知信行现状,探讨三者的影响因素和三者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样,对中国6市县599名妇女的乳腺癌知信行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三者关系。结果乳腺癌知识总知晓率19.7%。文化程度和职业是乳腺癌防治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大专及以上OR值为5.760(3.280~10.114),公职相对于务农OR值为4.111(95%CI:1.368~12.349)。乳腺癌防治态度积极率为72.0%,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55岁OR值为0.226(0.081~0.627)]、民族[非汉族OR值为0.455(0.276~0.748)]、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值为1.897(1.049~3.432)]和职业[公职相对于务农OR值为3.693(1.295~10.535)]。乳腺检查率为65.6%,年龄[≥55岁OR值为0.145(0.053~0.400)]、职业[公职相对于务农OR值为3.045(1.359~6.827)]、病史[OR值为7.202(2.395~21.653)]和地域[东部OR值为6.819(4.199~11.073)]均为行为的影响因素。乳腺癌知晓、态度和乳腺检查行为间均具有相关性,但调整混杂后,仅态度对行为有影响[态度积极OR值为3.763(2.392~5.918)]。结论我国妇女乳腺癌知识知晓程度和防治态度积极性有待提高,乳腺检查率有明显提高。乳腺癌防治知信行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并且三者互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和田地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少数民族健康素养、做好该区域"全民健康"推进工作提供卫生决策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和田市企事业单位的1400名维吾尔族公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17. 4%,其中:科学健康观知识知晓率为31. 87%、传染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45. 64%、健康信息知识知晓率为50. 33%、安全与急救知识知晓率为58. 53%、慢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 37%、基本医疗知识知晓率为46. 9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的调查对象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显示,影响该地区调查对象健康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性别(OR=2. 102)、年龄(OR=0. 494)、文化程度(OR=1. 634)、月收入(OR=1. 324)、户籍类型(OR=0. 457)。[结论]新疆和田市企事业单位的维吾尔族公职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应该根据不同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和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以便有效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东省高年级小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集体调查的方式,对8211名四~六年级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匿名自填完成。结果山东省高年级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9.01%,男生为55.29%,女生为62.79%(χ~2=47.68,P0.05);居住在城市的学生为62.03%,居住在农村的学生为53.92%(χ~2=52.14,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分别为65.54%、55.13%(χ~2=86.00,P0.05);四、五、六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53.07%、60.64%和63.08%(χ~2=61.02,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级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有性别(OR=0.79,95%CI:0.72~0.87)、年级(六年级OR=1.45,95%CI:1.29~1.63)、居住地(OR=1.17,95%CI:1.04~1.32)、自评学习成绩(中等偏上OR=0.68,95%CI:0.59~0.79)、是否为独生子女(OR=1.13,95%CI:1.02~1.26)、地区(青岛OR=3.02,95%CI:2.56~3.58)、父亲职业(未就业OR=0.75,95%CI:0.59~0.95)和父亲文化程度(大专/本科及以上OR=1.30,95%CI:1.05~1.60)。结论不同特征的高年级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影响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5—2019年重庆市两江新区农村地区小学生杀虫剂中毒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9年4月在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杀虫剂中毒农村小学生78例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健康的78例农村小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重庆市两江新区农村地区小学生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调查对象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独生子女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在照顾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及与小学生关系方面比较,农村地区小学生杀虫剂中毒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出、吃零食、未换工作服抱小孩、杀虫剂摆放方式、学校设置健康教育课程情况、儿童中毒预防知识程度、接触毒物教育及儿童饮食卫生教育情况比较,农村地区小学生杀虫剂中毒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独生子女(OR=0.531,95%CI=0.407~0.690)、照顾者性别(OR=1.503,95%CI=1.429~1.664)、照顾者年龄(OR=1.628,95%CI=1.430~1.759)、职业状况(OR=0.408,95%CI=0.217~0.526)、与小学生关系(OR=0.488,95%CI=0.208~0.593)、经常吃零食(OR=0.593,95%CI=0.306~0.694)、未换工作服抱小孩(OR=0.515,95%CI=0.365~0.683)、杀虫剂随意摆放(OR=0.664,95%CI=0.389~0.715)、小学生知晓中毒预防知识(OR=0.518,95%CI=0.338~0.702)、教育小学生勿接触毒物(OR=0.461,95%CI=0.195~0.607)及教育小学生饮食卫生知识(OR=0.457,95%CI=0.214~0.611)为重庆市两江新区农村地区小学生杀虫剂中毒独立性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是否独生子女、照顾者性别、照顾者年龄、职业状况、与小学生关系、经常吃零食、未换工作服抱小孩、杀虫剂随意摆放、小学生知晓中毒预防知识、教育小学生勿接触毒物及教育小学生饮食卫生知识为2015年2月—2019年4月重庆市两江新区农村地区小学生杀虫剂中毒独立性影响因素,可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预防和控制小学生杀虫剂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了解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四五年级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年11月-2012年3月,在上海市9所农民工子女学校中,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四、五年级小学生2 995名,采用自编式结构问卷调查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学生卫生防病知识的合格率为56.7%,态度的合格率为70.6%,行为的合格率为59.2%;卫生防病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己期望受教育程度(OR=1.66,95% CI=1.28 ~ 2.16);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己期望受教育程度(OR=2.04,95% CI=1.55 ~2.67);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感家庭经济状况(OR=3.35,95% CI=2.45 ~4.59).结论 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四、五年级小学生卫生防病知识和行为水平偏低,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健康教育的渴求.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健康促进,减少学生不良卫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一对一健康教育前后涂阳肺结核患者知识知晓情况、态度和行为,分析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提出具体建议。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后开展问卷调查,分类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数据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14个知识点干预后知晓率高于干预前,1个知识点干预后知晓率低于干预前,全部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7.17%上升到了干预后的4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1,P=0.00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涂阳肺结核患者知识知晓情况因素为农村高于城市(OR=1.862)、离异低于在婚(OR=0.084)、丧偶低于在婚(OR=0.236)、城镇居民医疗患者高于自费患者(OR=3.513)以及职工医疗保险患者高于自费患者(OR=1.919)。结论健康教育提高了涂阳肺结核患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居住地、婚姻状况、医保情况等影响知识知晓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我国8省4~6年级小学生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及知识来源现状。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由4~6年级的小学生填写问卷。 结果 本次共调查12 385名4~6年级小学生,其对“超重/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或血压升高”的知晓率最高(52.3%),对“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的知晓率最低(7.8%)。各知识知晓率城市均高于农村;除“超重/肥胖”知识点的知晓率以6年级最高外,其它均以5年级的知晓率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慢性病防控知识知晓组的小学生持正确饮食和行为态度的比例高于不知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的小学生最信任和最喜欢的健康知识传播途径分别是老师讲课(47.1%)和电视(27.6%)。饮食和运动习惯受家人的影响最大,比例分别为59.0%和30.2%。 结论 我国儿童慢性病防控知识知晓程度较低,应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进行干预,提高小学生慢性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9.
分析农村大班儿童性教育知识知晓水平、性相关行为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幼儿性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2019年3-5月,对四川省农村16所幼儿园的324名大班儿童及其家长,采用自编问卷对基本人口学特征、幼儿性教育相关知识和行为等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知识得分为5(4,6)分,知晓率为33.6%(109名).性相关行为习惯良好的占75.0%(243名),尚需改进的占25.0%(81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不知晓幼儿性教育相关知识的孩子相比,知晓者有良好的性相关行为可能性更高(OR=2.06,95%CI=1.14~3.72);开展性教育的家长人数≥2位的孩子有良好的性相关行为的可能性较家长人数为0位的高(OR=2.40,95%CI=1.17~4.89).结论 四川农村地区大班儿童性教育知识知晓情况较差,多数孩子的行为习惯尚需改进.孩子的性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和开展幼儿性教育的家长人数与孩子性相关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完善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控健康促进策略。方法采用全人群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试点城市丹阳市导墅镇≥15岁常住人口,开展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调查。结果共调查28 473人,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46.6%,全部知晓率为47.4%。男性总知晓率(48.3%)和全部知晓率(49.7%)均高于女性(分别为44.9%、4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着年龄增长,核心信息总知晓率、全部知晓率均先升后降,20~29岁年龄组总知晓率(58.8%)、全部知晓率(65.4%)均最高;≥70岁年龄组总知晓率(19.5%)、全部知晓率(28.2%)均最低,不同年龄组总知晓率和全部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个人知晓合格率为32.6%。既往未患过结核病史(OR=1.574)、女性(OR=1.235)、年龄(OR=1.023)、饮酒(OR=0.922)和吸烟(OR=1.346)等5个因素为影响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主要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238)、年龄(OR=1.023)、吸烟(OR=1.347)和既往未患过结核病(OR=1.563)为危险因素,饮酒(OR=0.920)为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丹阳市农村地区知晓率低,女性人群和老年人群是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的薄弱人群,也是亟待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人群。既往未患过结核病史、年龄、女性和吸烟为影响知晓情况的危险因素。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