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浅论中医证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证候的概念、证候的特点、证候的诊断标准以及证候的现代计量研究方法进行论述,进一步揭示证候动态变化的规律,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以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从辨证分型、临床疗效评价、证候基础研究方面综述了神经根型颈椎病(CR)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存在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欠规范、证候基础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通过比较现有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提出可优先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作为证候诊断标准;关于疗效评价建议遵循国际研究规范,至少选择1项公认的疾病疗效评价指标,根据证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量表;建立公认的CR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动物、组织、细胞层面运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对中医药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比较CR不同证候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化指标等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初步建立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方法:应用文献整理、临床调查、专家研讨等方法,初步建立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将诊断规范的辨证结果与专家经验辨证进行对照验证,根据临床验证结果对诊断规范进行反复修订,逐步完善.结果:初步建立的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包括实证与虚证两部分,实证包括气滞证、血瘀证、热证、湿证,虚证包括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并设立了每个基本证候的诊断条件.临床验证结果显示:诊断规范辨证与专家辨证结果对照,基本证候的总体符合率为73.92%.结论: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基本符合中医临床实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和修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肝癌复合证候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带动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证候的高维高阶特性为证候实质的研究、证候的规范化、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等带来了困难。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合理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特征提取和规律探索是研究中医学临床规律的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中,审查项目的辨证论治内容是检验项目是否符合中医规律和理论,其目的不是检验项目的科学性,而是为了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在这其中,要坚持伦理审查与科学审查的统一,更要注重中医药本身发展研究的特点和规律,不能简单的套用审查西医西药的方法.在审查辨证论治内容的实践操作层面,应当注意:对辨证论治内容的审查,要纳入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标准操作规程.在保护患病受试者安全的审查上,要坚持证候标准,要审查既往临床应用证候与研究中患病受试者证候是否一致.对辨证论治的审查,要重视理法方药的内在逻辑关系,要充分发挥熟悉项目研究内容的中医药专家的作用.在强调审查辨证论治内容的同时,要注重审查项目的其他内容,形成伦理审查的合力,防止片面性.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它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在现代中医药研究中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面对重大突发疾病时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对中医药走向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命质量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中医药治疗肿瘤疗效确切,在综合治疗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中医药治疗肿瘤是一种多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及多靶点的整体综合治疗,"带瘤生存"和生命质量提高是其显著特点.中医治疗肿瘤的理想疗效应是在满意的生命质量和较长的生存时间基础上的一定程度的肿瘤的反应性.因此,应当把生命质量、证候(症状体征量化)及证候标准化引入到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领域中,使其疗效评价能够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必须制定一个既能体现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及优势,又能适应现代医学肿瘤临床疗效评价的要求及发展趋势的标准.我们认为,疗效=质量调整生命年(生命质量×生存时间)十证候缓解率十肿瘤缓解率.但质量调整生命年、证候缓解率、肿瘤缓解率三者在疗效评价中各自所占的比重(权重)与不同的肿瘤分期及治疗方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基于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根据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文献研究和所开展的临床调查研究结果,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概述了COPD的痛机和证候分类,提出了证候的虚证类(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实证类(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痰蒙神窍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八证候,拟订了证候的诊断标准或要点和辨证治疗方案.为制定中医的COPD诊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84~2009年与证候诊断标准相关的212篇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有209篇文献涉及到证候标准的结构与模式研究,证候判别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诊断标准的有88频次,定量诊断的82频次,定性诊断的39频次,分别占总频数的42.11%、39.23%、18.66%;有157频次应用了宏观辨证模式(占75.1%),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频次为52(占24.9%);有159频次运用病证结合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单纯证候辨证频次为50,分别占总频数的76.1%与23.9%。认为通过病证结合建立定性与定量结合或定量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证候规范化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了老年人CAP的临床特点,认为其基本病机为痰热壅肺兼见气阴两虚、痰浊阻肺兼见肺脾气虚.提出了常见证候为实证类(风热犯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正虚邪恋类(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危重变证类(热陷心包证、邪陷正脱证)三证类八证候及其临床特征,拟订了有关证候诊断标准,并总结了辨证治疗规律.为老年人CAP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医实验研究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正改变着人们的科学理念和思维模式的形势下,理清在中医研究及其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如传统中医未效仿近代科学实验方法的缘由、中医学引入实验方法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所引发的矛盾、中医实验研究的理论思维问题等,有利于树立科学的方法论,开展科研思维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临床试验设计是临床试验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规范化的临床试验设计是完成临床试验的前提和基础。中药疗效的优势是通过整体调节来改善证候的失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中药的序贯疗法讲的是量效关系,它的研究不能脱离临床,离开证候、症状。应建立以临床疗效评价为中心,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临床与试验相结合,探索中药序贯意义。证候是中医诊断与疗效评价的核心所在,撇开证候的改善,完全用西医的指标体系评价中医的疗效,无异是本末倒置,不利于中医药的发展。因此文章通过对外感发热的临床试验设计来达到完成中药序贯疗法临床试验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中医是蕴含系统整体性的科学。中医既是以整体观的指导为核心,重视天人相应,将人体各组成部分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等不同的系统进行整体分析,辨证论治。在中医基本物质系统的组成和各基本物质的属性及其基本物质间的关系场也不例外,乃至中医基本物质系统与五脏系统、证侯表现及中药系统间的联系中,同样都无不体现了中医的系统整体性。中医独具特色的系统整体性思想,也将成为认识和研究中医药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系统中医学研究始于20世纪末叶,成形于21世纪初。系统中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具有坚实的客观基础,这就是人的复杂性。人作为开放复杂巨系统,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医学研究应当遵循这一复杂巨系统的特性和规律。中医学从宏观层面朴素地认识到了这一复杂巨系统的功能变化特点、疾病演变规律,形成了现代系统论的原始雏形。而现代系统论和系统科学则为研究、推动中医系统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祝世讷教授是系统中医学的主要开拓者,至今已在该领域出版个人专著9部,发表论文150余篇。从三个方面回顾了系统中医学的发展:①系统中医学研究的起步和过程;②主要的研究成果;③钱学森院士对这一领域研究所给予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从现中医研究慢性乙肝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中医对慢性乙肝的研究应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并探讨运用循证医学对慢性乙肝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进行改进和规范,同时提出与其相关的可行性操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表进行了中医药科普进社区的调查、研究,普及对象为我市辖区内月河、朝阳等街道的城市居民及退休人员,分析认为1.中医科普应该区分不同的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2.社区居民和退休人员已远离压力大、节奏快的城市工作,讲座、义诊等点对点、面对面的中医科普形式更易为其接触和接受,因此应作为中医科学普及进社区的首选.传统书籍、报纸、杂志等纸质形式的中医科普仍有一定市场,配合网络会提高其受欢迎程度.3.中医科普的内容应该掌握需求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普及.养生保健(包括食疗)方面的中医知识都是城市工作者最想了解的内容,应着重开展.  相似文献   

17.
邓老认为:铁杆中医,不是中医与西医结合,而是中医与现代尖端科学结合。中医学就是尖端科学,两个尖端科学结合,那就是更高的医学。关于中医传承与创新,邓老说要学习好中医,就要从经典入手,因为经典是中医学之根,是后世各家学说之源头,必须下一番工夫才能学好。而要学习好经典,还必须注重临床实践。临床实践是中医的生命线,离开临床实践,中医就寸步难行。此外,中医也要与时俱进,西医的检查手段,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用,用‘拿来主义’的办法,补充中医的不足,中医也是这么发展过来的。要发展中医,就必须把中医教育办好,要抓紧抢救老中医学术经验,办学要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从现中医研究慢性乙肝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中医对慢性乙肝的研究应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并探讨运用循证医学对慢性乙肝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进行改进和规范,同时提出与其相关的可行性操作。  相似文献   

19.
在多元文化碰撞下,中医界分化为传统中医、西化中医和系统中医三个主要流派,分别以整体论、还原论和系统论为认知模式,用以统摄各自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三派中有两种科学观,即狭义与广义科学观。传统中医和西化中医均持狭义科学观,系统中医则持广义科学观,不同的科学观对中医学的知识属性认识不同。传统派认为中医学是人文而不是科学,既不需要"科学化"也不需要现代化;西化派认为中医学是经验而不是科学,既需要"科学化"也需要现代化,具体路径便是将中医西医化;系统中医则认为中医是传统科学,不需要所谓的"科学化"但需要现代化,具体路径是中医学×系统科学。伴随时代变化,三派目前也在彼此相向而行,其中系统中医具有最强的学术整合功能。在理论方面,系统中医通过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与传统中医融合,通过形神合一的命题映射法与西化中医融合;在中医现代化战略方面,系统中医学可形成哲学、科学、技术、工程、产业通约的系统框架;在产业链建构方面,系统中医可改变目前的碎片、扭曲和断裂状况,实现不同环节之间的流畅贯通。  相似文献   

20.
发生学方法是一种多种研究方法综合的跨学科比较的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之中,真正引入中医理论的研究领域只有十余年的时间。为了促进中医理论发生学研究的健康发展,简单介绍了发生学方法的由来、界定及引入中医学研究中的过程。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现状,包括藏象学说、精气血神理论、经络学说、病因病机理论、中医相关哲学理论、中医理论发生与先秦诸子的比较、诊法与方药理论的发生学研究等七个方面。剖析了中医理论发生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总体规划,研究很不均衡;研究水平不高,创新急需加强;逻辑思维混乱,推理过程错误;理论诠释错误,文献引证不准等四个方面。同时指出,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不能替代中医理论的创新研究,而应该与之紧密结合,以促进中医理论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