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性不育常见的致病因素,对于临床医师在男性不育的诊断及治疗工作方面提供借鉴。对近10年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分析,总结出男性不育的常见病因,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男性不育与精液异常、生精障碍、精子、卵子结合障碍及内分泌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以生精障碍最为普遍。从4方面论述男性不育症发病的病因和病机,为临床诊治男性不育症提供理论依据,以便详细、全面、准确地找到其病因。  相似文献   

2.
成人肠套叠临床上并不多见,国内报告约占成人肠梗阻病因的1%-5%。由于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其病因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3.
安世华 《国医论坛》2009,24(4):54-56
男性不育症为男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依据WHO推荐,夫妇婚后同居1a以上,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方的原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据报道,世界范围内有15%~20%的育龄夫妇不能生育,其中男性因素约占50%。长期紧张、压力过大、情感压抑及环境污染、性病蔓延、吸毒、酗酒、过度吸烟等物理和化学因素造成男性生殖器官睾丸损害,生精功能障碍是导致男性不育的最常见原因。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男性不育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已取得很大发展,以卵泡浆内精子注射技术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改变了男性不育的治疗状况。  相似文献   

4.
自拟育精散治疗男性不育症1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不育症所致的病因较多,精液异常是常见病因,约占85%以上。自2000年以来,笔者用白拟育精散治疗精液异常导致的男性不育症,取得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生精丸为主综合治疗男性不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  陈家骅 《山东中医杂志》1995,14(12):536-537
生精丸为主综合治疗男性不育的临床观察济南铁路中心医院(250001)孙伟济南市中医医院(250012)陈家骅关键词生精丸,精子,男性不育,综合疗法据文献报道,育龄夫妇中有15%不孕,其中男性不育约占50%。所以治疗男性不育对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有十分...  相似文献   

6.
在占生育人口15%的不育夫妇中,男性不育因素约占33.15%.而少精症、弱精症以及少弱精症约占男性不育的46%。现代医学对此殊无良策,祖国传统医学在长期的临床摸索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治疗经验,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十子生精散合它莫昔芬治疗特发性少精子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在男性不育中约占20%~30%,其病因尚不明确.1992-2002年,笔者采用十子生精散合它莫昔芬治疗特发性少精子症49例,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武宜婷  杨进 《河北中医》2013,(12):1909-1911
由于现代环境污染加重、生活方式转变等各种因素影响,男性不育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而少弱精症又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常见病因。目前少弱精症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药在治疗少弱精症上颇有独特的优势,其辨证论治的思想,整体观念与个体化治疗的理论,为少弱精症的诊治指明了方向。兹将近年来少弱精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精索静脉曲张是引起青壮年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发病率占男性不育中约25%~40%[1].近年来对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治疗多主张尽早手术治疗,以免损害男性生育功能[2].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是目前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首选术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部分病情顽固者因精液质量改善不甚理想仍难以生育[3].中医药通过辨证...  相似文献   

10.
四逆散加味治疗精液不液化症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液不液化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约占男性不育病因的 2 .5 1 %~ 42 .65 % [1 ] 。临床研究中常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其主要病因。1 998- 0 4~ 1 999- 1 2 ,我们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精液不液化症 36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均系我院中医门诊患者 ,并以男性不育而就诊 ,符合精液不液化症的诊断标准[2 ] 。病程最长 6年 ,最短 1年 ;有生育史者 4例 ,无生育史者 32例 ;年龄 2 4~ 37岁 ,平均 31 .5岁 ;全部患者治疗前均查精液常规 ,液化时间30~ 60min 1 2例 ,60~ 90min 2 0例 …  相似文献   

11.
全球约有15-20%的育龄夫妇不能生育,其中男性不育者大约占50%,而少、弱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精子数<20×215;106×183;mL-1,为少精子症;前向运动的精子(a级和b级)<50%或a级运动的精子<25%,为弱精子症.现代医学对少、弱精子症在诊断方面已日趋成熟,但在治疗方面仍缺乏有效的药物,而辅助生殖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成功率低,影响其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方面做了大量探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致男性不育症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常见病,其发病率在男性人群中约占8%~23%。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精索静脉曲张约占40%左右。20%~50%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伴有精子数量和质量异常,尚可出现睾丸组织学的异常改变。自1995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类型男性不育症4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疗效高于单纯手术治疗者。1 临床资料 42例男性不育者均未采取避孕措施,同居2年以上不育,且均患有精索静脉曲张,精液常规检查异常,其配偶各项有关生殖功能检查均正常,本组年龄为 22~34岁。2 诊断标准 精液常规检查中有2次…  相似文献   

13.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15%的育龄夫妇存在不育的问题;而我国男性不育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育龄夫妇的10%。男性不育的影响因素较多,病因复杂,使其治疗难度加大;中医药在治疗男性不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急需进行相关基础研究。近年来,中医药在不育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加味治疗男性不育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育斌 《中医杂志》1990,31(1):44-44
男性不育症病因复杂,其中以精气不足、气血亏虚、肝郁血瘀、痰湿内蕴者多,而寒热错杂者少,其治疗亦较难。笔者于1984~1987年间,见有男性不育症16例,证见畏寒肢冷,  相似文献   

15.
在占生育人口15%的不育夫妇中,男性不育因素约占33.15%。而少精症、弱精症以及少弱精症约占男性不育的46%。现代医学对此殊无良策,祖国传统医学在长期的临床摸索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治疗经验,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男性不育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临床男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临床中把男性不育分为性功能障碍和性功能正常两类,后者则依据精液分析结果可进一步分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精子无力症和精子数正常性不育。其中少弱精子症最为常见,约占1/3~2/3,也是最有治疗意义的[1]。而西医对少弱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的治疗尚缺乏较理想药物和疗法,中医药则有较大优势。不少报道称,五子衍宗丸治疗本  相似文献   

17.
针灸辨证治疗男性不育症8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灸辨证治疗男性不育症83例疗效观察(300193)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廉玉麟张少王月男性不育症约占所有不孕症的35—50%,与女性不孕症发病率持平或略低,为男科学常见病之一。西医将男性不育症病因归纳为三方面,即性功能障碍、精液常规检查异常及生殖...  相似文献   

18.
熊国保  谢立  张励  王安 《中医研究》2005,18(12):38-39
男性不育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主要病因之一,约占男性不育的37%左右.2003-06-2005-6,我们用强精2号汤治疗弱精子症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男性不育症患者在已婚男子中占6%,男性不育的病因很复杂,最常见的为精子数目减少和精子活力降低,亦即少精症和弱精症,约占不育患者的25%~30%,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方法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近年来,我们运用中医理论组方强肾疏肝生精片,治疗少精症和弱精症所致男性不育4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42例,年龄26岁~39岁,平均29.88岁,婚后2年或2年以上,同居,无任何避孕措施,未育,女方检查正常,无明显放射线接触史和药物接触史,否认其它病史。体检: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男子副性征明显,睾丸正常大小,无精索  相似文献   

20.
生精素片为主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所致不育症1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索静脉曲张即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呈不同程度扩张和迂曲,在中青年男性中发病率为15%。精索静脉曲张是引起男性不育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在男性不育患者中的发病率为35%~40%,居男性不育原因的首位。精索静脉曲张可能引起精子密度降低,活力下降,精子成熟障碍,从而导致男性不育。笔者近年来以生精素片为主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的小育症137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