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脾组织植入是脾损伤或手术后脾组织的自体移植,并认为是脾细胞在腹腔内或在腹腔外的种植性生长,可引起某些并发症.本文报告1例脾组织植入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钝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钝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的监测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4月连续收治的95例钝性脾损伤患者中行非手术治疗的82例(86.3%)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5例应用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监测腹腔出血,38例行非术中自体血回输.全部病例随访3周~8个月.结果 82例非手术治疗全部成功,其中Ⅲ~Ⅳ级钝性脾损伤34例、55岁以上者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16分者14例.37例腹腔出血量500 ml,引流腹腔血量30~2400 ml.38例回输自体血量共23 300 ml,平均613 ml.随访除脾介入术后并发脾假性囊肿1例外,无延迟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多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钝性脾损伤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运用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回收并监测腹腔出血及非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可明显提高钝性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小儿脾脏损伤常选择非手术保脾治疗,但在此过程中易于发生延迟性脾破裂,危及患儿生命。我院自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延迟性脾破裂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脾外伤并大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4月采用一体化诊治模式、限制性液体复苏、急诊手术诊治的56例脾外伤并大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痊愈55例,占98.21%;保脾手术成功37例,占66.07%.死亡1例,占1.78%,死亡原因为合并重度颅脑损伤并脑疝.并发腹腔脓肿2例,腹腔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均治愈.结论 采用一体化诊治模式及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脾外伤并大出血,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结合合适的保脾手术方式可提高保脾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大场医院收治的26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国内脾损伤4级法分级.根据患者病情、脾损伤程度及受伤时间等,选择合适手术方式.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6月.结果 26例患者均为左季肋区有明确受伤史,受伤后有轻微腹痛,然后疼痛缓解,活动或增加腹腔压力,48 h后出现明显全腹痛;均有面色苍白,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脉搏>100次/rain患者20例,血压<90/60 mmHg(l mmHg=0.133 kPa)患者15例.Hb<5g/L 3例,5~ 10 g/L 21例.行腹腔穿刺术26例,抽出不凝血25例.行B超检查26例,发现脾破裂24例.行CT检查19例,均发现脾破裂.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3例,Ⅳ级1例.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脾缝合修补术2例,脾下极切除术2例,单纯脾全切除术9例,脾全切除术联合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13例.2例因失血性休克于围手术期死亡,其余24例治愈出院.手术时间为(90±15) min,术中腹腔内积血量为(1 500±700)mL,输血例数为24例,平均输血量为1 2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7 d.术后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分别为左侧胸腔积液和脾窝积液,经对症处理后治愈.全组患者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治愈的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l例因大面积心肌梗死于术后5年死亡,其余23例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诊断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最重要的手段.患者有左季肋区外伤史,有腹痛、腹痛缓解、再突然腹痛病程,缓解期>48 h,有腹腔内出血的相应症状和体征,B超和CT检查结果示脾破裂征象时应考虑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对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治疗,应严格把握保?  相似文献   

6.
迟延性脾破裂所谓迟延性脾破裂就是在脾脏损伤当时伤员并无症状,而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内出血症状的脾破裂。这种迟延性脾破裂早在1902年由Baudet所发现,在脾脏损伤后当时并无腹腔内出血而是有一段无症状的安静期,此期称为Baudet潜伏期。Mc Indoe提出迟延性脾破裂之定义为脾伤后有48小时以上的无症状的潜伏期,之后突然地出现腹腔内出血的症状。脾损伤后到发生内出血的间隔时间要超过48小时才属于迟延型脾破裂。也有的作者称此型脾损伤为二期脾  相似文献   

7.
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1年收治13例患,结合献讨论延迟性脾破裂的概念、诊断及外科治疗。结果:13例术前经病史、体检、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而确诊;急诊行脾切除术5例、部分脾切除术和脾脏修补术各4例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延迟性脾破裂往往在受伤时即有脾损伤,而诊断却在48h之后,易致误诊。诊断时需仔细询问病史,严密动态观察病情及有效辅助检查,根据患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本院2002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36例延迟性脾破裂资料,总结分析延迟性脾破裂诊断和治疗体会。结果36例延迟性脾破裂经全面检查明确诊断,3例保守治疗,33例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脾修补,29例行脾切除。35例痊愈出院,1例因合并颅脑损伤死亡。结论延迟性脾破裂病情复杂应全面检查,治疗以脾切除术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10年间收治的23例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22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 重视病史追问及重复B超检查,结合腹腔穿刺及CT检查是减少误诊的主要措施.及时手术是治疗的关键,贻误手术时机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脾脏深藏在左上腹腔,虽有胸壁及肋骨的保护,仍居腹腔脏器损伤的首位.据统计,脾损伤约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0%左右.所以,脾损伤的诊治在脾外科中占重要位置[1].本院自1988年以来,收治各种原因的脾外伤166例结合本医院实际,依据具体情况选择了非手术治疗、保脾手术、脾切除或脾块移植等不同方案,救治成功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脾破裂引起腹腔内大出血(附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脾破裂引起腹腔内大出血(附14例临床分析)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袁荣文覃修福夏穗生自发性脾破裂是指无明确外伤史而发生的脾脏突发性或隐匿性破裂[1],立即导致腹腔内大出血,在临床上少见,国内外文献多为散在个案报道。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经验。方法对1996年2月一2003年6月采用非手术治疗的37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均痊愈出院。其中非手术治疗成功34例(91.9%),住院时间为12-23d;另3例因在非手术治疗期间由于延迟性出血引起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而中转手术治愈。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选择性进行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严密监测伤情的变化如在非手术治疗期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发生延迟性出血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 11例行脾切除手术,1例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延迟性脾破裂临床表现较为隐蔽,容易造成延误诊治,对本病首先要有警惕性,应重视腹腔穿刺、B超和CT的检查,行脾切除手术治疗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腹腔镜具有创伤小并能避免不必要开腹手术的特点,已开始应用于保脾手术。我院自 1997年 5月至2001年 8月行腹腔镜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损伤 32例,其中 5例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4例,女 1例。年龄最大 57岁,最小 2岁。均为闭合伤,其中挤压伤 3例,钝性暴力伤 2例。2例合并骨盆骨折,后腹膜血肿。受伤至腹腔镜探查保脾时间,最短 2h,最长 4h。5例病人再次手术前生命体征均不平稳,腹腔穿刺均抽出不凝血性液体,腹部B超及CT检查提示脾破裂出血。5例全部行脾切除术,第一次手术至再次手术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延迟原因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5例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增强对延迟性脾破裂的认识,掌握其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对提高延迟性脾破裂的治愈率,减少误诊、误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06~2011年256例施行脾切除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脾切除术后1个月内出现并发症共38例(14.84%),其中以腹腔内大出血、腹腔积液及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死亡7例(2.73%),死亡原因为腹腔内大出血、肝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于降低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管小青  顾书成 《腹部外科》2006,19(3):156-157
目的探讨脾外伤行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0月间收治的19例Ⅱ~Ⅲ级脾外伤病人施行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9例均获治愈,仅1例术后3d发生延迟性大出血,重新行脾切除术外,其余均获得保脾。术后免疫功能检查正常,保留下来的脾脏血运良好。结论在坚持“保证生命,再保留脾脏”原则的基础上,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外伤疗效肯定,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腹部外科》2012,25(1)
目的 探讨传统胃肠道开腹手术后近期并发腹腔出血时腹腔镜再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行胃肠道开腹手术后近期出现腹腔大出血需再手术者9例,对其采用腹腔镜探查处理.结果 9例中,术野出血6例、脾破裂出血1例、空肠造瘘处出血1例、腹腔引流管戳孔处出血1例.均予以急诊腹腔镜探查术,根据术中发现,完全腹腔镜下实施缝扎或可吸收夹夹闭止血术6例、脾切除1例、造瘘口止血修补1例、腹腔引流管戳孔处扩创止血1例.再手术时间40~170 min,无中转.结论 开腹胃肠道术后出现腹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需再手术时,部分病例可选择腹腔镜探查及处理,是一种迅速有效、损伤较小的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脾切除术后腹腔内大出血是脾切除术直接引起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一般为0.35~1.17%。其病情凶险,如抢救不力,死亡率很高。我们在18年内共做脾切除及其附加手术5572例,术后发生腹内大出血23例(0.41%),死亡5例,就此谈谈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20.
脾切除术后24小时内腹腔内大出血五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切除术后腹腔内大出血是少见而致命的并发症。我们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脾切除术后24 h内腹腔内大出血并再次手术的患者5例,总结病因、诊断和处理经验。临床资料1999年至2004年我院普外科行脾切除583例,其中门静脉高压症347例,血液病切脾130例,外伤性脾破裂78例,脾本身疾病26例(其中脾脓肿10例,脾血管瘤6例,脾囊肿5例,脾恶性淋巴瘤3例,脾纤维假瘤2例),门静脉瘤2例。发生术后24 h内腹腔内大出血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46.6岁。5例患者有4例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例为自身免疫性溶贫患者。3例患者行脾切除 贲门周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