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影响的观察。方法: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科从收治的112例早产儿中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2组患儿入院后均置暖箱中保暖,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早产儿体温差、体重下降率、喂养不耐受率、呼吸暂停率、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早产儿体温波动及呼吸暂停发生率减少、体重增长快、提高喂养耐受性、缩短了住院时间,2组对照,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鸟巢式护理可促进早产儿旱日康复,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及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鲜袋应用于早产儿保温及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早产儿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出生后直接置于辐射台上保暖;观察组30例则于出生后先将患儿套装在保鲜袋内再置于辐射台上保暖,每1h、2h、4h监测腋温和每天测量体重.结果 观察组体温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一周后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湿化水与早产儿暖箱内细菌污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并使用暖箱的早产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暖箱内应用蒸馏水湿化,观察组则应用灭菌注射用水湿化,两组治疗及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的箱内细菌污染情况和早产儿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暖箱12 h及24 h的暖箱内空气以及物体表面带菌合格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体重恢复时间以及住暖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早产儿暖箱内应用灭菌注射用水进行湿化,可起到抑菌效果,能够预防或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发生低体温的新生早产儿护理,分析早产儿易发生低体温的原因,针对原因给予积极保暖,促进复温;有效喂养,保证供能需要;加强病情观察,积极治疗并发症等护理。结果:21例低体温患儿除1例死于新生儿硬肿,余体温均逐渐恢复正常,7例因疑新生儿脑出血或新生儿肺炎转儿科治疗,13例健康出院。结论:胎龄、日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生低体温机率越大,对于这些高危儿以及已发生低体温的患儿,加强保暖措施,重视母乳喂养是维持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发生,提高早产儿生存能力有效而重要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阐述早产儿进暖箱可明显控制呼吸暂停的发作。方法收集本科收住的87例无伴发疾病的早产儿资料,观察组46例入院后即进暖箱保暖,对照组41例,置室温下作一般性保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暖箱保暖明显优于室温保暖,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低,严重程度轻。结论 早产儿进暖箱保暖,可明显减少呼吸暂停的发作次数。减轻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胎儿娩出后保暖的重要性,方法:随机抽取足月产妇50例为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把刚娩出的新生儿前者置于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处理,而后者就产床上室温下进行处理,对比分析两组4h时新生儿体温复温情况,48h内鼻塞症状以及72h内转入PICU例数、结果:在以上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结论:把刚娩出的新生儿置于红外线辅射台上处理,可以使新生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减少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陈瑶  陈晓菲  廖晓琼 《当代医学》2008,(16):155-155
目的 探讨保鲜膜应用于预防早产儿低体温中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早产儿50例分为两组,一组25例直接置于婴儿辐射保暖台上保暖,另一组25例则先在身体裹上保鲜膜再置于婴儿辐射保暖台上保暖,并同时测量腋温来比较保暖效果.结果 裹上保鲜膜再置于婴儿辐射保暖台上保暖的早产儿体温明显高于另一组早产儿.结论 保鲜膜取材方便,操作方法简单,保暖效果好,有适度的透气性,不透湿性,使患儿的不显性失水减少,可有效预防早产儿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保鲜膜应用于预防早产儿低体温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保鲜膜应用于预防早产儿低体温中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早产儿50例分为两组,一组25例直接置于婴儿辐射保暖台上保暖,另一组25例则先在身体裹上保鲜膜再置于婴儿辐射保暖台上保暖,并同时测量腋温来比较保暖效果.结果 裹上保鲜膜再置于婴儿辐射保暖台上保暖的早产儿体温明显高于另一组早产儿.结论 保鲜膜取材方便,操作方法简单,保暖效果好,有适度的透气性,不透湿性,使患儿的不显性失水减少,可有效预防早产儿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陈瑶  陈晓菲  廖晓琼 《当代医学》2008,(15):155-155
目的 探讨保鲜膜应用于预防早产儿低体温中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早产儿50例分为两组,一组25例直接置于婴儿辐射保暖台上保暖,另一组25例则先在身体裹上保鲜膜再置于婴儿辐射保暖台上保暖,并同时测量腋温来比较保暖效果.结果 裹上保鲜膜再置于婴儿辐射保暖台上保暖的早产儿体温明显高于另一组早产儿.结论 保鲜膜取材方便,操作方法简单,保暖效果好,有适度的透气性,不透湿性,使患儿的不显性失水减少,可有效预防早产儿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长期使用的新生儿培养箱内空气菌落变化的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1月~2005年1月因病在本院住院的新生儿需保暖复温的18例暖箱,然后对暖箱内空气采用沉降检验法,用蛋白胨肉汤琼脂平板培养基于患儿放入暖箱前1小时,入箱后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分别采样,时间均在上午护理操作前,将培养皿放于暖箱中暴露5min。然后送细菌室培养。结果 足月儿组放入暖箱中第5天起,早产儿组放入暖箱中第7在起,暖箱中细菌数量增多大于500cfu/m3。结论 对暖箱内空气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和必要的消毒,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病儿在院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鸟巢式护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护理,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即对暖箱内早产儿采用包布卷围成的“鸟巢”放入暖葙内预热,然后将早产儿按生理性体位放置。[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较对照组生理性体重下降减少;体温波动及皮肤破损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暖箱内给予鸟巢式护理有利于早产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倪妙君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126-126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体温时辐射床复温与暖箱复温两种方法的复温效果及复温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28例人院时体温〈35℃的新生儿的复温方法、过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复温效果:暖箱复温速度稳定,辐射床复温速度不稳定;辐射床复温组发生肺出血7例,暖箱复温组发生肺出血1例。结论使用暖箱复温速度控制好,能达到理想的复温曲线,同时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13.
王地萍  张红芹 《吉林医学》2014,(20):4583-4583
目的:分析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复温方法,避免并发症发生。方法:选择160例全身麻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观察术中体温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采取综合复温措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低体温与多种因素有关,采用综合复温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对早产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胎龄<37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恒温保暖常规护理,观察组出生后与母亲进行50min的侧卧式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出生时和第1、3、5h的体温及产妇欲行母乳喂养情况和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第1、3、5h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行母乳喂养情况和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87%)高于对照组(51.6%)(P<0.05)。结论母婴皮肤接触有助于早产儿体温快速恢复,对推进母乳喂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安转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1532-1533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置于暖箱保暖、心电监护、防治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将早产儿配方奶置于奶瓶中经其吸吮橡胶奶头喂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生后24 h内视患儿病情酌情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或滴管喂养、留置胃管饲早产儿配方奶等办法,同时坚持给患儿进行抚触疗法。比较2组患儿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缩短、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可明显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需求。适宜的喂养方法对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83-87
目的探讨入院低体温对早产儿并发症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9年3月31日本院出生,胎龄32周,出生1 h内入院,住院时间大于7 d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温组(入院体温≥36.0℃)和低体温组(入院体温36℃),记录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7例早产儿入院体温34.0℃~37.3℃,平均体温(35.91±0.48)℃,入院体温≥36.0℃166例,占62.2%,入院体温36.0℃101例,占37.8%。两组早产儿胎龄、入院血糖、分娩方式、性别无明显差异,与体温正常组相比,低体温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体温正常组(t=4.040,P=0.000),两组住院时间、出生窒息、出生需气管插管、悬浮红细胞输注、hs-PDA、BPD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NEC、晚发感染、IVH、NRDS、PS使用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是导致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OR=0.998,95%CI 0.996~0.999)。结论出生体重是发生入院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低出生体重儿,需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低体温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体温的影响。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保暖措施和抗休克治疗,观察组40例除进行常规保暖和抢救外,采取促进体温升高的方法。观察两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就诊时的体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来诊后10、20、30min的体温却有显著性差异。抢救所需时间、预后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护理干预可纠正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低体温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黄淑梅 《广西医学》2014,(2):272-273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方法。方法160例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住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常规保暖措施,观察组给予动态调节环境温度、使用保温毯、热风机加温、体腔内加温等保暖措施。结果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各时点体温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7.5%(6/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52/80)(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时采取针对性的保温措施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环境温度的改变对MII期人卵纺锤体结构的影响,方法:40例非男性因素的不孕妇女,将常规体外授精后未受精的MII期卵子置于室温(23-250c)直至纺锤体消失,于纺锤体消失后,将卵子分成3个实验组:1组纺锤体消失后立即复温(n=8);2组纺锤体消失后室温下静置5min再复温(n=6);3组纺锤体消失后室温下静置10min再复温(n=6),卵子复温后5min,10min,2h分别观察纺锤体的复现情况。结果:20个未受精的MII期卵子置于室温下5min内纺锤体均消失,1组中的8个卵子,2组中的6个卵子复温后再次观测到了MII期纺锤体,3组中的6个卵子只有3个卵子再次出现了MII期纺锤体,对照组的18个卵子放置于37℃恒温板上观察30min,纺锤体均未见消失。结论:MII期卵子纺锤体对环境温度的改变非常敏感.温度降低将导致纺锤体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纺锤体复现几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黄疸暖箱内蓝光治疗时体温变化及干预措施。方法:对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蓝光治疗前测量体温一次,当体温在36.5~37.5℃,降低暖箱温度1℃,<36.5℃,降低暖箱温度0.5℃;对照组直接进行蓝光治疗。观察两组在蓝光治疗期间发热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发热的发生率20.0%,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早产儿在蓝光治疗时根据蓝光治疗前测量的体温来调节暖箱的温度,可有效的降低早产儿光疗时发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