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醒脑静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随机将76例SAH患者分为醒脑静组(40例)和对照组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包括尼莫地平,醒脑静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行经颅多普勒(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醒脑静组的脑血管痉挛(CV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第7 d及第10 d时醒脑静组平均血流速度(VMCA)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脉动指数(P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醒脑静可显著降低SAH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降低CVS发生的频率,缩短CVS持续时间,减弱CVS的强度,认为醒脑静治疗对防治CVS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不同时期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及尼莫地平的疗效。方法 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非尼莫地平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在发病后72 h及1,2,3,4周各进行TCD血流速度检测。并设5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SAH发病后72 h及1,2,3,4周血流速度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47%,57%,20%,4%,尼莫地平治疗组第2周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非治疗组。结论 SAH后TCD的动态检测能及时发现血管痉挛及其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医生调节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作为颅内血流动力学检查,以其操作容易、安全无痛、检查快速、可床边检测、可重复检测和术中监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近年来收治的62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用尼莫地平治疗前后的TCD检测结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由基、脑血流速度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对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及39例健康人进行血自由基(TAO、MDA)和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人组TAO、MDA显著升高,且均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CVS).结果:SAH后血自由基明显升高,是导致CVS的重要因素,CVS的产生促使脑血管内血流速度异常加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方法 对泰安市中心医院2005年1月以来我科收治的96例SAH病人均于3天内行DSA后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于<7 d、8~15 d、>15 d等不同的时间进行的TCD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个病人在经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最快时行DSA检查,对二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VS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发病即进行性升高,经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120诊断为CVS,与DSA检查诊断为CVS相符性很高,达95%.结论 TCD检测与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且能无创、实时评价SAH后CVS的动态血流速度变化,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脑脊液置换减轻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并进而无创预测颅内压(ICP).方法:将6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组与非置换组各30例,发病第1、3、5、7天均行TCD检测,记录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  相似文献   

7.
吴善阅 《吉林医学》2014,(12):2574-2574
目的:对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SAH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应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病发率为14.28%;对照组病发率为45.71%。研究组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预防患者SAH CVS有显著疗效,应多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吴国平 《海南医学》2006,17(12):57-5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以往临床常在对症基础上采用脑脊液净化治疗以使脑脊液中的血性物质排出及改善脑脊液循环,防止以发生脑血管痉挛(CVS)和蛛网膜颗粒的阻塞所致的脑积水.近年来国内外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治疗SAH以改善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5):112-112,125
目的观察新药盐酸法舒地尔(FSD)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治疗组:FSD30mg+5%GS40mL/次,3次/d;对照组:尼莫地平8mg/次,3次/d。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评估CVS改善及预后。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TCD流速及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盐酸法舒地尔对电解质和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没有任何影响。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介素10(IL-10)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伴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SAH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42),对照组患者常规卧床,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脱水及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L-10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两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再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尼莫地平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2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和对症治疗。尼莫地平组应用尼莫地平4mg加入5%GS500ml静滴;常规治疗组并发CVS后再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尼莫地平组CVS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同时出现意识障碍及偏瘫者预后不良。结论:SAH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对预防CVS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柴湘婷  崔焕礼 《医学综述》2003,9(11):690-692
脑血管痉挛 (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 ] 。因此国内外医学界人士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研究工作不断深入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无创性药物治疗1.1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作用 尼莫地平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 ,能阻滞Ca的跨膜向细胞内流 ,使细胞内Ca浓度保持在一定水平 ,并能对抗 5 羟色胺的缩血管作用及通过减少血小板TXB1 的释放 ,从而解除SAH后的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表明 ,尼莫地平注射液与大剂量尼莫地平片剂均降低CVS发生率及SAH病死率 (P <0 .0 5 ) …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易并发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CVS),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防治脑血管痉挛,我科对SAH患者应用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防治CVS 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泵注尼莫地平用于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加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加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治疗.结果:观察组CVS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泵注尼莫地平用于防治SAH后CVS取得积极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并尼莫地平静脉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降低再出血及病死率。方法:将SA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常规组予脱水、止血及尼莫地平口服等常规治疗,脑脊液置换组在脱水、止血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并尼莫地平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患者在缓解剧烈头痛、缩短患者头痛及颈项强直持续时间,降低CVS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置换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脑脊液置换并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治疗SAH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CVS患者8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而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导致的CVS,治疗组总有效率80.95%,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1994~2007年国内发表的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SAH后CVS临床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利用M eta分析方法,采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对符合标准的16项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同质性检验表明各试验具有同质性(P>0.05)。Meta分析结果表明尼莫地平注射液能够减少住院期间SAH后CVS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001);不会引起再出血发生率的增加(P=0.17)。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尼莫地平能够有效防治SAH后CVS,降低病死率且未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以往临床常在对症基础上采用脑脊液净化治疗以使脑脊液中的血性物质排出及改善脑脊液循环,防止以发生脑血管痉挛(CVS)和蛛网膜颗粒的阴塞所致的脑积水.近年来国内外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治疗SAH以改善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为了解它们各自的疗效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自2002年12月~2005年4月对60例SAH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经过颅彩色多普勒(TCD)和CT等检测复查,以尼莫地平和脑脊液净化的各自作用及它们的综合治疗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阶段小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影响CVS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手术前后应用TCD监测CVS。术前行颅脑CT检查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Fisher分级。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归纳、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TCD检查资料。结果以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高于120 cm/s为诊断CVS的标准,术后有17例发生CVS,发生率为53.1%。TCD检测CVS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78%。Fisher分级Ⅲ、Ⅳ级患者中CVS的发生率有高于Ⅰ、Ⅱ级的趋势。结论 TCD为监测CVS的有效方法;颅内动脉瘤术后CVS的发生可能与Fisher分级的等级有关。TCD可以早期发现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增高,预测CVS,指导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接受鞘内注射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接受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率、脑血管再痉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MCA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相比,鞘内注射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流速度,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