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极具世界影响力的重大传染病。自1983年发现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是AIDS的病因之后,抗HIV治疗药物开发迅速发展,大量的临床经验为诊治方案的不断修订提供了循征依据。2010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行了《成人及青少年HIV感染抗病毒治疗2010版》。2009年7月,Manish Sagar在HIV Therapy杂志上系统综述了近期HIV基础研究对临床的意义。本文就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落实国家艾滋病(AIDS)防治重大举措“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耐药毒株的出现情况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医生抗病毒治疗失败更换调整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根据卫生部的要求,按照《全国HIV耐药性监测方案》,我们对接受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进行HIV耐药性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全球流行的传染性疾病。近40年来,全球感染HIV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大部分患者因AIDS相关疾病死亡。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是最有效的治疗AIDS的方法,由于HIV细胞潜伏库的存在,ART不能彻底清除HIV,但能有效抑制HIV复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HIV传播。随着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断更新、治疗时机提前、治疗方案的优化,AIDS治疗及预防有了巨大进展,使AIDS成为一种可控制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又称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引起的一种重大传染病[1]。北京市自1985年报告全国首例AIDS病例以来,截止2011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10393例,累计报告死亡AIDS患者185例。为了解北京地区HIV/AIDS流行病学数据,我们对北京佑安医院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能有效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复制并重建机体免疫功能.由于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出台,本地区于2004年开始对符合标准的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艾滋病)患者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现将6年来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1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HIV在HIV感染诊断、疾病进展监测、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耐药监测、疫情预测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HIV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核酸检测、CIM+T淋巴细胞计数、新近感染检测、耐药检测等方面对HIV检测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綦家彬 《吉林医学》2012,33(7):1362-1363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的高效抗反转录治疗(HAART)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HIV/AIDS患者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并检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结果:HAART开始12个月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增长83.13个/μl,病毒载量均低于检测下限。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实现部分免疫重建,但也存在较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来自于英国的研究人员在近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杂志上刊文指出,HIV感染母亲所生的未感染HIV的婴儿的子宫内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  相似文献   

9.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发AIDS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天然化合物抑制HIV整合酶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出现回升,其原因之一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的流行;同样,结核感染也可加剧HIV感染的病程,两者互为影响.为提高对两病并存的认识,本文分析31例肺结核合并AIDS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血红蛋白与肝功能、CD4+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运用观察血红蛋白判断HIV/AIDS合并HCV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抗病毒治疗前的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患者分别分为A、B、C组,进行肝功能、血红蛋白、CD4+T细胞计数的观察,予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患者A、B、C组各组间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组中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贫血发生率增高,HIV/AIDS合并HCV组中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贫血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升高.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各组间肝功能与CD4+T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V/AIDS合并HCV发生贫血亦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1年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2年至2016年574例HIV/AIDS抗病毒随访记录和检测信息,并对人口学特征、CD_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等进行分析。结果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HIV/AIDS 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长(P0.05);同时有93.73%(538/574)的HIV/AIDS艾滋病病毒载量降至100copies/m L以下。结论呼和浩特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视网膜炎发生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后反应.方法 收集2015-2017年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住院的193例HIV/AIDS合并视网膜炎的患者,男性156例,女性37例,年龄(43.9±11.9)岁;分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 R)组和HIV微血管病(HIV microangiopathy,HIV M)组,对其临床资料、检测指标、眼科检查结果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IV/AIDS合并有视网膜炎的患者,CD4+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视网膜患者,而HIV RNA显著高于非视网膜患者(t=5.6、-2.3,P<0.05).HIV M和CMV R无眼科症状的患者分别占44.4%、41.7%;CMV R以双眼病变为主,占77.4%;视网膜炎的总发生率为45.7%,并随着CD4+T细胞的降低逐渐增高,CD4+T细胞<200个/μL时视网膜炎的发生率为30%,CD4+T细胞< 50个/μL时视网膜炎发生率最高,达58.6%.人巨细胞病毒DNA(human cytomegalovirus DNA,HCMV DNA)阳性的视网膜炎患者给予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后HCMV DNA转阴率在70%以上;CMV R视力恢复及病灶吸收率明显高于HIV M患者(x2=9.526、24.206,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发生视网膜炎的风险与CD4+T细胞水平密切相关,呈负相关性;对于CD4+T细胞<200个/μL的患者推荐行眼科相关检查,对于CD4+T细胞<50个/μL的患者建议常规开展眼科相关检查;全身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毒,改善眼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陈广  陈旭 《当代医学》2007,(11):138-141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高致死性的传染病.AIDS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是一种典型的C型RNA病毒.HIV侵入人体后,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并且能选择性地侵犯表达CD分子的淋巴细胞,尤其是T4淋巴细胞,从而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近年来由于各种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对AIDS病的传染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目前对AIDS病倘缺乏特殊的治疗手段,还需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来减少或避免HIV传播扩散的可能性.本文仅就AIDS的最新情况及HIV在口腔科的传播特点及如何有效地控制传播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陈广  陈旭 《当代医学》2007,(6):138-141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高致死性的传染病.AIDS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是一种典型的C型RNA病毒.HIV侵入人体后,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并且能选择性地侵犯表达CD分子的淋巴细胞,尤其是T4淋巴细胞,从而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近年来由于各种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对AIDS病的传染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目前对AIDS病倘缺乏特殊的治疗手段,还需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来减少或避免HIV传播扩散的可能性.本文仅就AIDS的最新情况及HIV在口腔科的传播特点及如何有效地控制传播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冯姝 《医学综述》2004,10(9):566-56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当HIV侵入人体后借细胞表面的CD4分子及某些趋化因子受体侵犯宿主细胞,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破坏,进而引起严重的机会感染及肿瘤。现就该病治疗的中心环节——抗病毒治疗,尤其是高效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美国变态反应和传染病国家研究所(NIAID)已就评价金丝雀痘病毒(CPV)用作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载体项目而与Paste-ur-Merieux Connaught和Biocine等药物公司加强合作。这是NIAID与工业界合作新政策中最优先考虑的项目,业已与工业界签定了5个临床前和21个临床试验协议,并声称HIV疫苗研究和发展被确定为AIDS相关生物学研究中最优先考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AIDS病即艾兹病是由HIA病毒引起的新一代病毒传染病。为了探索中医防治AIDS的途径,必须针对HIA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和特异的发病机理,必须针对AIDS病的临床表现来考虑中医方剂的药物组成和合理的给药方法。 HIV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在复制过程中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发展新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攻击点是病毒酶。近年来,一些防治AIDS的药物,多数是以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方式发挥作用的。HIV病毒可用病毒RNA模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逐年增多,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病例也相应增加。HIV/AIDS与结核分枝杆菌同染是一个互为因果,促进,恶化,迅速导致死亡的伴发病。为进一步提高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特点的认识,使之早发现、早处理,现结合我院16例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