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雌激素受体及与雌激素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是一种由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重要类固醇激素,在体内靶组织众多,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雌激素受体是类固醇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由于其分布的广泛性及生物效应的复杂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文就雌激素受体及与雌激素不同途径的生物效应相关的疾病研究进展情况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认识其广泛性作用,为临床雌激素相关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雌激素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类固醇激素,不仅在生殖系统,而且在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骨骼系统等多个系统中都发挥着广泛且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雌激素通过与相应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相应的效能,经典的雌激素受体即雌激素核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位于细胞核,包括ERα和ERβ两种亚型。传统观点认为雌激素主要通过其经典的核受体途径发挥慢速基因效应,此途径发挥作  相似文献   

3.
吴艳  卞慧敏 《安徽医药》2012,16(2):242-244
雌激素及其受体对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系统生理和病理多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意义。研究发现,雌激素对机体的作用主要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的结合实现。雌激素受体分为两大类,即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Rα、ERβ以及膜雌激素受体以GPER为代表。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引起效应的作用途径分为基因型和非基因型两种。该文主要对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和功能进行综述,尤其将膜雌激素受体GPER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作为重点,便于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及其受体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更年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雌激素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雌激素的作用是由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ER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包括生殖系统、骨骼、心血管系统等,为雌激素发挥生物学效应提供了保证。本文就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在雌激素相关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典的雌激素核受体α和β之外,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也可以经过膜受体,即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发挥功能。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是雌激素非基因通路信号转导过程的重要介导因子,在雌激素相关肿瘤细胞的发生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针对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在雌激素相关肿瘤细胞中介导的效应及有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途径是真核生物细胞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雌激素可以通过膜受体激活细胞内MAPK(ERK、p38、JNK)信号传导通路引起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血管扩张等生物学效应和调节细胞凋亡、癌症发生等生命现象。近年来,关于MAPK信号传导途径及雌激素作用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对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家族,与受体结合后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在生物体内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雌激素作用的靶位点,在相关信号通路中起主要作用,参与调节和维持生命体的基本活动。但雌激素受体表达异常对其靶器官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生有重大影响,还会影响雌激素非靶器官肿瘤的发生,如结肠癌、肺癌等。文章主要就经典的雌激素核受体ERα和ERβ与几种常见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雌激素肿瘤防治及其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小霞  周则卫 《医药导报》2008,27(10):1234-1237
雌激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 在体内雌激素主要由芳香化酶催化雄激素转化而来的, 外周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睾丸产生, 脑内主要由下丘脑、边缘系统的神经元产生, 其主要成分为雌二醇. 大量研究表明, 雌激素除了对生殖系统具有调控作用以外, 还有其他生物效应, 如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抗骨质疏松作用、预防心血管疾病作用、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受体(ER)是类固醇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可调节生殖系统的增殖和分化,进而影响各种生理功能,对肝、肾、脑、骨骼及心血管等系统亦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本文综述泌尿系统肿瘤中雌激素受体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属于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受体是雌激素发挥生物学作用的重要途径,探讨雌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简要的介绍了雌激素受体的亚型及其分布、结构与功能,阐述了雌激素受体的主要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理,总结了雌激素受体所介导的子官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并对现阶段研究雌激素受体的技术进行展望.我们发现了目前仍有很多颇有争议的研究结果 ,特别是雌激素受体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方面,还有待大量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靶向治疗的非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阻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受体阻滞是乳腺癌内分泌靶向治疗的主要和重要手段,但对于雌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疗效欠佳。鉴于此,乳腺癌非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阻滞靶向治疗近年来发展较快。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和进展。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分泌治疗是ER阳性乳腺癌患者全身治疗的重要方法,通过阻断ER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近年来,非甾体抗雌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是内分泌治疗的一个重要进展。他莫昔芬(TAM)是常用的抗雌激素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较好的疗效。但是,肿瘤细胞对TAM的原发性和获得性耐受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近期研究强调,生长因子受体和其他信号激酶途径高度激活,可介导ER基因组和非基因组作用,导致TAM治疗耐受。体外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EGFR/HER2途径在TAM内分泌治疗耐受中的作用更为显著,提示阻断其信号转导途径有可能克服TAM耐受。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相关受体是利用雌激素受体的保守结构域为探针,通过低严谨杂交技术筛选出来的一种新型核内转录因子,属于孤儿型核受体,在激素源性肿瘤、骨骼的形成、脂肪的分化、能量的代谢等方面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膜受体GPR30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膜受体GPR30作为一个独立的雌激素受体,介导了雌激素众多的生理功能,该文就GPR30的结构、定位、信号通路和生物学效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陈柯羽  李辰慧  张青 《中国医药》2013,8(5):719-720
雌激素是乳腺癌重要的有丝分裂刺激剂,这种促分裂作用是通过乳腺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介导的。ER是雌激素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蛋白,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一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因其在生殖系统、骨组织、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故成为治疗乳腺癌药物的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受体分布于哺乳动物的许多组织中,介导了大部分已知的雌激素效应。细胞膜存在雌激素受体的非基因组效应。膜受体非基因组效应参与骨骼、神经和血管及凋亡等调节作用。笔者就雌激素膜受体介导的非基因组效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β-arrestins是介导受体脱敏的重要的蛋白质家族,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脱敏、内化和复敏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类多功能的蛋白,β-arrestins对绝大多数由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有调节作用,并且参与调节一些非七次跨膜受体的信号转导。在多种恶性肿瘤中,β-arrestins通过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或其他一些信号转导途径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参与了恶性肿瘤的病理过程。该文就β-arrestins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白藜芦醇的雌激素样作用及相关治疗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藜芦醇是一种植物雌激素,通过与体内不同雌激素受体位点结合而表现雌激素激动或拮抗活性.其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以及老年痴呆症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妇科肿瘤已成为全球妇女的头号恶性肿瘤疾病。尽管医学界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清楚其明确的发病机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妇科肿瘤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关。近年来关于妇科肿瘤与雌激素分泌表达异常之间的分子调控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认为雌激素可通过雌激素受体调节机体的多种信号途径,引起内皮细胞增殖、凋亡、运动、芽生、粘附等特性改变,导致肿瘤血管生成的异常,从而最终影响到肿瘤发生、发展、转移过程。现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雌激素调节肿瘤血管生成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行概述,并提出其在中药抗肿瘤研究中的可能影响,期望对肿瘤临床及实验研究者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抗抑郁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雌激素受体 α(ERα)、雌激素受体 β (ERβ)和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三者在雌激素的抗抑郁作用中发挥不同的效应,其中 GPER可能与雌激 素的快速抗抑郁作用有关。深入了解雌激素受体的不同效应对于寻找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充分发挥雌激素的抗 抑郁作用,最大程度减少其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