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托吡酯(妥泰)治疗儿童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于300例确诊为癫痫患儿进行托吡酯治疗,初始剂量为0.5~1 mg/kg·d-1,每周加量1次,每次加药量0.5~1 mg/kg·d-1,目标剂量4 mg/kg·d-1, 加量期为4~8周,West及Lennox-Gastau综合征用至30 mg/kg·d-1,随访观察2年,比较用药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妥泰治疗儿童各种类型癫痫具有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达到89.3%,对于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最佳,其中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38例有效率均为100%,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有效率94.1%,强直-阵挛性发作有效率93.1%,不良反应100例,占33.3%,其中87例(87%)为很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各型儿童癫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妥泰(托吡酯)单一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ICD-10TS诊断标准的儿童抽动症30例为研究组,用妥泰治疗,缓慢加量法给药,从0.5 mg·kg-1·d-1开始,每周递增0.5 mg·kg-1·d-1,最大量达2 mg·kg-1·d-1为止.设对照组30例,用氟哌啶醇治疗,亦从小剂量每次0.01 mg/kg开始,直到最大量每次0.05 mg/kg.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妥泰能有效改善儿童抽动症的运动,发声抽动和综合损伤,不良反应与氟哌啶醇相比明显少而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抽动障碍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抽动障碍患儿6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儿予托吡酯治疗,以0.5~1.0mg·kg-1为起始剂量,每周加量1次,至临床症状消失或达最大剂量5mg·kg-1。对照组患儿予氟哌啶醇治疗,以1.0mg·d-1为起始剂量,每周加量1次,至临床症状消失或达最大剂量6.0 mg·d-1。两组患儿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且观察组升高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可提高血浆炎症因子IL-6、IL-8和TNF-α水平,从而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及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疒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小儿癫疒间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托吡酯治疗,其中托吡酯初始剂量为0.51.0 mg/(kg·d),逐渐增至维持量41.0 mg/(kg·d),逐渐增至维持量48 mg/(kg·d),2次/d;丙戊酸钠口服液初始剂量为108 mg/(kg·d),2次/d;丙戊酸钠口服液初始剂量为1015 mg/(kg·d),逐渐增加至维持量2015 mg/(kg·d),逐渐增加至维持量2040 mg/(kg·d),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40 mg/(kg·d),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癫疒间发作次数及发作频率,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评定并比较,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仔细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控制率为42.11%,对照组为34.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尿常规等均无显著改变,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胃肠道反应、体重改变及嗜睡等轻微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2%(7/38),对照组为10.53%(4/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疒间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托吡酯治疗,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患儿耐受性好,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托吡酯单药或添加治疗儿童各型癫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托吡酯单药或添加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癫痫患儿,其中52例原来使用的抗癫痫药种类和剂量不变,将托吡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从0.50~1.00 mg/(kg·d)开始,每周增加0.50~1.00 mg/(kg·d),目标剂量4.00~8.00 mg/(kg·d),根据癫痫发作情况调整托吡酯剂量.48例未使用过抗癫痫药物治疗的癫痫患儿单用托吡酯治疗,起始剂量为1.5 mg/(kg·d),每周增加0.50~1.00 mg/(kg·d),目标剂量8.00 mg/(kg·d).结果:添加治疗组有效率71.15%,单药治疗组有效率87.50%,均显示较好疗效,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且轻微.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和作为添加药物治疗小儿各型癫痫发作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托吡酯治疗脑梗死性癫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2例脑梗死性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托吡酯片口服,每次25 mg.d-1,b id,持续7 d,以后按每周25~50 mg.d-1的量逐渐增加,依临床疗效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375~500 mg.d-1;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片口服,每次0.1 g,tid,逐渐加量,依临床疗效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1.0~1.2 g.d-1。两组观察期均为20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治疗组中小面积梗死的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大面积梗死患者(60.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不良反应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消失。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脑梗死性癫患者疗效较好,安全,尤其对小面积脑梗死型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对患儿血浆谷氨酸(Glu)和门冬氨酸(As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抽动障碍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托吡酯,剂量从0.5 mg/(kg.d)开始,逐渐加量,最大剂量5 mg/(kg.d),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剂量从1.0 mg/d开始,逐渐加量,最大剂量6.0 mg/d,两组均连用12周。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的血浆Glu、Asp水平,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儿血浆Glu、As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同时两组患儿的运动性抽动分数、发声性抽动分数、综合损害分数和严重度总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的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4.6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1%(9/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20/35)(χ2=7.12,P<0.01)。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儿血浆神经兴奋性氨基酸(Glu、As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智力糖浆联合托吡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门诊诊治的儿童抽动障碍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口服托吡酯片,起始剂量为0.5 mg/(kg·d),逐步增加剂量,一般维持在2~3 mg/(kg·d),分次口服,在症状完全停止后逐渐减量直至停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小儿智力糖浆,10~15 m L/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药物的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两组患儿YGT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YGTSS评分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智力糖浆联合托吡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起效速度快,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片联合吡仑帕奈片治疗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良性癫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吡仑帕奈片,起始剂量根据患儿体质量>30 kg为2 mg/d、20~30 kg为1 mg/d,睡前吞服,每隔2周加量1次,每次加量为1个起始剂量,直至以4 mg/d的剂量维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左乙拉西坦片,起始剂量每次10 mg/kg,2次/d,每隔2周加量1次,每次加量为1个起始剂量(如第1次加量后剂量调整为每次20 mg/kg,2次/d),直至以每次30mg/kg,2次/d的剂量维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癫痫发作情况、痫性放电率、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以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频率、N...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托吡酯和硫必利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T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60例符合DSM-Ⅳ-rIR 诊断标准的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应用托吡酯治疗,每天2~3 mg/kg;对照组应用硫必利治疗,2次/天,每次50~150 mg,以抽动发作减少次数为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有效率为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对照组为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 与硫必利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同样有效,但托吡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单药治疗各型癫癎的疗效,评价个体化用药的方案及安全性.方法对77例部分性发作或全面性发作的癫癎患者予TPM单药治疗,成人初始量为25 mg·d-1,每周增加25 mg·d-1,达到75~100 mg·d-1;儿童服用TPM初始量0.5 mg·kg-1·d-1,每周增加0.5 mg·kg-1·d-1,达到2~3 mg·kg-1·d-1,然后观察疗效,并根据患者发作程度的变化调整维持用药剂量.平均治疗7 mo,对患者在加量期、稳定期发作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结果TPM治疗各型癫癎总有效率为88%,其中部分性癫癎发作的总有效率为86.4%,全面性发作的总有效率为90.3%,儿童组总有效率为90.6%,成人组总有效率为86.1%,2组比较,P>0.05.控制发作的平均用药剂量成人组为(93.9±17.2)mg·d-1,儿童组为(63.8±16.2)mg·d-1.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厌食、消瘦、言语减少、记忆减退等.结论TPM单药能有效控制各型癫癎发作,成人和儿童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8例不同发作类型的首治癫痫患儿应用托吡酯单药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日0.5 mg/kg,目标剂量为每日5mg/kg,分2次服用,随访观察其疗效并应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检测认知功能((intelligence quotient,IQ)改变.结果:全部患儿随访时间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 0例躁狂发作病人分为 2组 ,托吡酯组 30例给予托吡酯 ,开始剂量 2 5mg·d- 1,2wk内逐渐增加至 10 0~ 4 0 0mg·d- 1;卡马西平组 30例给予卡马西平 ,开始剂量 0 .1g·d- 1,2wk内逐渐增加至 0 .4~ 1.0 g·d- 1,疗程均 6wk。用BRMS评定疗效 ,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托吡酯组有效率 6 1% ,卡马西平组 6 2 % ,2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托吡酯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症状 ,除体重下降外 ,与卡马西平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托吡酯治疗躁狂发作安全有效 ,疗效与卡马西平相似。  相似文献   

14.
赵昌云  周建邦 《医药导报》2006,25(11):1161-1162
目的 评价托吡酯治疗脑梗死性癫(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52例脑梗死性癫(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托吡酯片口服,每次25 mg·d-1,bid,持续7 d,以后按每周25~50 mg·d-1的量逐渐增加,依临床疗效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375~500mg·d-1;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片口服,每次0.1 g,tid,逐渐加量,依临床疗效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1.0~1.2 g·d-1.两组观察期均为20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治疗组中小面积梗死的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大面积梗死患者(60.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不良反应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消失.结论 托吡酯单药治疗脑梗死性癫(癎)患者疗效较好,安全,尤其对小面积脑梗死型癫(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 :比较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托吡酯组 39例 ,丙戊酸钠组 4 1例 ,托吡酯成人及儿童剂量在约 2mo中逐渐增至 2 0 0mg·d- 1及 4mg·kg·d- 1左右 ,po ,bid。丙戊酸钠缓释片成人剂量 0 .5~ 1.0 g·d- 1,儿童剂量逐增至总量 15~ 30mg·kg·d- 1,为每日清晨或早晨、中午 2次服用。治疗 4mo及 6mo后评定疗效。结果 :托吡酯组治疗 6mo的继发性全身发作 ,简单及复杂性部分发作有效例数优于丙戊酸钠组 ,4例在加药期快时出现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丙戊酸钠组 1例发生骨髓造血功能严重低下。结论 :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简单及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或不伴继发性全身发作疗效优于丙戊酸钠 ,无骨髓抑制 ,也无肝、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6.
叶静萍 《中国药房》2015,(6):740-742
目的:观察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体质量、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癫痫患儿随机均分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另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研究A组服用托吡酯片,初始剂量为0.5~1 mg/(kg·d),逐渐加至最大剂量3 mg/(kg·d);研究B组服用丙戊酸钠糖浆,初始剂量为15 mg/(kg·d)丙戊酸钠糖浆,逐渐加至最大剂量30 mg/(kg·d)。两组患儿观察时段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和对照组健康儿童治疗前后的体质量和糖代谢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A组患儿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显著低于研究B组、对照组,而研究B组患儿体质量和BM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患儿脂联素显著高于研究B组、对照组,血清瘦素、胰岛素、胰岛素抵抗(IR)指数显著低于研究B组、对照组;而研究B组患儿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瘦素、胰岛素、IR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后癫痫患儿体质量增长显著减缓,丙戊酸钠治疗后癫痫患儿体质量增长则显著加快,且两种药物均可使癫痫患儿的糖代谢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升高。故建议临床应当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确保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5,(30):4213-4215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0例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片100 mg,口服,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托吡酯片初始剂量25 mg,口服,1次/d,之后每周增加25 mg,最大剂量≤200 mg,口服,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脑电图痫样放电波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3个月后<1个月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波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较单用卡马西平疗效更显著,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8.
托吡酯单药与添加治疗婴儿痉挛综合征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有效控制婴儿痉挛综合征(west综合征)的理想药物.方法:应用托吡酯 (TPM)治疗28例患儿, 其中初治单用托吡脂治疗18例,其它方案治疗效果不佳添加托吡酯治疗10例.结果:托吡酯早期单药治疗完全控制发作11例,晚期添加治疗2例,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0.05),单药治疗显效时间(12.3±7.1)d,有效剂量(3.0±1.4)mg·kg-1·d-1,较添加组(33.0±12) d、(6.8±2.04) mg·kg-1·d-1显效快,有效剂量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TPM治疗west综合征早期,单药较晚期添加效果好,对west综合征一经确诊可早期选择TPM治疗.  相似文献   

19.
托吡酯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 TS)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TS病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托吡酯按0. 5 ~ 1. 5mg·kg-1·d-1,分2 次口服, 对照组采用硫必利100 ~400mg·d-1,分2~3次口服,疗程6mo。治疗期间每月定期门诊复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 %,对照组有效率为85 %。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5); 2组不良反应率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 <0. 01)。结论:托吡酯与硫必利治疗TS疗效相似,且不良反应较硫必利明显减少,同时可有效减轻合并症状。  相似文献   

20.
赵昌云  周建邦 《医药导报》2006,25(11):1161-1161
目的评价托吡酯治疗脑梗死性癫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2例脑梗死性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托吡酯片口服,每次25 mg·d-1, bid,持续7 d,以后按每周25~50 mg·d-1的量逐渐增加,依临床疗效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375~500 mg·d 1;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片口服,每次0.1 g,tid,逐渐加量,依临床疗效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1.0~1.2 g·d 1。两组观察期均为20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治疗组中小面积梗死的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大面积梗死患者(60.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不良反应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消失。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脑梗死性癫患者疗效较好,安全,尤其对小面积脑梗死型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