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目的 报道临床应用双侧V-Y推移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外伤性截瘫所致骶尾褥疮的实践经验。方法 1991年12月至1997年6月应用双侧V-Y推移臀大肌肌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7例,褥疮面积最小9cm×5cm,最大14cm×10cm,深度达骨质。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 该肌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肌体较厚,缓冲、衬垫作用好,且取材便宜,操作简单,是修复骶尾部褥疮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治疗组 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为 16a ,最大为 84a。入院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平均褥疮面积是 8cm× 10cm ,发生部位在肩胛部的 4例 ,骶尾部的 10例 ,髂脊 2侧的 6例 ,坏死组织深至骶尾的 5例。对照组 2 5例 ,男 19例 ,女 6例 ,年龄 17~ 86a ,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平均褥疮面积是 7cm×9cm ,发生部位与治疗组相近。2 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褥疮护理结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病人入院后即将褥疮局部分泌物送检 药敏 ,然后根据检验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局部换药。操作步骤 :首先用双氧水清创面 ,…  相似文献   

3.
我院 1 996~ 2 0 0 0年 ,用雾化治疗小面积褥疮 1 3例 ,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3例均为老年术后病人 ,其中男性 9例 ,体重 45~ 5 3kg,63~ 70岁 ,平均年龄 66.5岁 ,因术后用粗糙草席或应用垫盆不当 ,擦破骶尾部皮肤 ;女性 4例 ,体重 3 5~ 43kg,年龄 68~ 71岁 ,平均 69.5岁 ,因家属给患者擦身时用力过度或翻身不当而致骶尾部、内外踝部发生褥疮。褥疮面积 1cm× 1cm~ 2cm× 3cm ,深度为浅Ⅱ期 ,创面新鲜 ,无脓性分泌物。1 .2 方法1 .2 .1 清洁创面 去掉碎皮残屑后 ,用新洁尔灭酊棉球擦拭…  相似文献   

4.
1996年以来 ,我科使用素高捷疗软膏治疗Ⅱ、Ⅲ期褥疮 9例 ,总有效率达 98%以上 ,且用药方便 ,无明显不良反应 ,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临 床 资 料本组病例 ,男 5例 ,女 4例 ,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 1 8岁。住院时间最长 6个月 ,最短 1 5天。褥疮面积最大 4cm× 4cm ,最小 2cm× 2cm。褥疮部位共 1 6处 ,臀部 3处 ,骶尾部 7处 ,髋部一处 ,髂部 2处 ,膝关节内、外侧 2处 ,足跟部一处 ,均系入院时带入。其中Ⅱ期褥疮 4例 ,Ⅲ期褥疮 5例。创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坏死皮肤、组织形成窦道 ,深部肌肉坏死广泛 ,形成底大、口小创面 ,炎性分…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治疗褥疮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梅玲 《华夏医学》2002,15(5):662-662
褥疮是慢性疾病和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如治疗及护理不当 ,极易并发感染 ,甚至引发骨髓炎。我院自 1992~1999年共治愈Ⅲ度褥疮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15~ 73岁。褥疮原因 :颅脑外伤 2例 ,糖尿病 3例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3例。褥疮位于骶尾部 3例 ,右肘关节 2例 ,双外踝 2例 ,双侧髂嵴 1例 ,最大褥疮5cm× 6cm ,最小褥疮 2cm× 2cm ,按Wesper分度 ,均为Ⅲ度以上。褥疮发生时间为 2 0d及至 4个月。褥疮表面发黑 ,脓性分泌物多而恶臭 ,有的深达骨膜。1.2 换药方法先行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肌皮瓣技术已广泛用来治疗压迫性褥疮[1~2]。我院1994年6月~1998年12月共进行7例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转移修复骶部褥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4岁。外伤性截瘫4例,股骨颈骨折1例,脑血管意外1例,单纯第1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1例。全部为骶部褥疮。褥疮直径最大10cm,最小6cm。切取肌皮瓣最大面积11cm×17cm,最小8cm×12cm,其中3例供区无法直接缝合,行中厚皮片植皮。1.2 手术方法1.2.1 皮瓣设计 以臀上动脉为轴设计皮瓣,先用龙胆紫画出髂后上棘与股…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国内已开展用肌皮瓣转移治疗压迫性褥疮,我院自1992年2月以来,采用臀大肌肌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褥疮11例,获得了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2岁,平均42岁,脊柱外伤性截瘫7例,股骨颈骨折1例,多发性骨折1例,颅脑外伤2例,褥疮范围最大为12cm×14.5cm,最小为4cm×5cm。均为Ⅲ~Ⅳ度褥疮,病程4个月~5年,平均2年8个月。1.2 手术方法 做好骶尾部褥疮手术治疗前常规准备后,手术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瘫…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1]。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由于全身骨痛,活动量减少,直至卧床。身体长期处于某一固定姿式,可使骨骼突出部位受压过久形成褥疮。我科收治1例重症骨质疏松并发褥疮IV期病人,经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已痊愈出院。1 病例患者,女,74岁,工人。全身骨痛1年,进行性加重,卧床6个月,生活不能自理。骶尾部褥疮外口直径2cm,内口直径5cm,深为1.5cm,内有脓栓、渗出物及坏死组织。生命体征平稳,双手正位X线片提示骨质疏松。尿钙1740mmol/L、磷…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6 7岁。因脑出血后遗症卧床 12年 ,骶部Ⅲ度褥疮 ,面积为 12cm× 13cm ,坏死组织呈暗褐色 ,部分疮面被黄白脓苔覆盖 ,有臭味 ,溃疡深及骨质。2 治疗与护理2 .1 一般护理 皮肤护理 保持床褥平整干燥无渣屑 ;定时翻身 ,避免患处受压。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2 .2 换药处置  0 .9%NS冲洗创面 ,将脓苔洗净 ,剪除坏死组织 ,显露新鲜创面。用 75 %酒精消毒褥疮周围的皮肤。 30分钟后用优琐溶液棉球擦洗疮面 ,直至脓性分泌物消除为止。对疮面生长过盛的凸凹不平的肉芽组织 ,在无菌操…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 1994年 5月以来 ,利用双侧下半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大面积褥疮 17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全部为长期卧床病人。男 12例 ,女5例。年龄在 15~ 68岁 ,平均 36 3岁。截瘫病人 9例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偏瘫 4例 ,脑萎缩痴呆 2例 ,强直性脊柱炎2例。褥疮面积最大 2 0 5cm× 16 5cm ,最小 12 7cm×10 2cm ,平均为 16 3cm× 12 6cm ,周围瘢痕平均面积18 8cm× 15 4cm。褥疮发生时间 5个月~ 3 8年 ,平均10 7个月。深度全部达骶尾骨骨质部 ,合并骨感染 11例 ,曾行中厚皮…  相似文献   

11.
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我科自 1997年 11月~ 1998年 4月成功的护理了 1例外伤后截瘫并发骶尾部巨大Ⅲ期褥疮患者 ,现将护理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4 5岁 ,主因外伤后截瘫 3个月 ,发热 1周于 1997年 11月 11日入院 ,入院时T 38 2℃ ,P 96次 /min ,Bp 12 3/ 10 0kPa ,极度营养不良 ,恶病质 ,右手拇指外伤性骨折 ,大小便失禁 ,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 2 7 8g/L ,血红蛋白 8 0 g/L ,骶尾部有一 6cm× 7cm的褥疮 ,深可见骨 ,创面有脓性分泌物及腐烂组织 ,有恶臭 ,周围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12.
1992年3月~1997年6月,我们使用硅胶膜及扩张气囊制做阻隔扩张皮瓣,修复皮肤缺损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18~47岁,平均33岁。臀骶部褥疮6例,Ⅲ度烧伤创面5例,外伤皮肤坏死创面1例。创面清创后皮肤缺损15c...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 ,3 0岁 ,藏族 ,病案号 3 9892。 2 0 0 1年 3月 2 5日因重症多脏器结核病入某县医院治疗 ,4 7天后病情加重 ,于 5月 1 1日转我院。入院诊断 :①双肺结核(Ⅲ型 ) ;②结核性脑膜炎 ;③骶尾部Ⅲ期褥疮。褥疮创面 6cm× 5cm ,见大量脓性分泌物。  藏红花液的制备 :以藏红花 2 g加石蜡油 5 0 0ml文火煎至石蜡油呈黄红色 ,冷却过滤 ,灭菌备用。治疗 :清除坏死组织 ,并以生理盐水冲洗。将藏红花液均匀涂于创面 ,TDP照射至局部干燥 ,再均匀涂洒庆大霉素针剂 1 6万单位 (暴露疗法 )。 2小时重复治疗。结果 :治疗开始 5天后脓性…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 1995年 3月~ 2 0 0 0年 6月用肌肉血管蒂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 2 6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2 6例 ,其中男性 17例 ,女性 9例。年龄 18岁~ 79岁。外伤截瘫 11例 ,脑血栓 7例 ,一氧化碳中毒继发症 8例。其中 1例为不全截瘫。骶部褥疮面积 3cm×4cm~ 12cm× 13cm。修复时间 ,从发生褥疮 1个月~ 3个月。用单侧臀大肌 2 2例 ,双侧 4例。皮瓣全部成活。 9例能下床活动者供区侧臀肌功能基本正常。1 2 手术方法 :①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②在左 (或右 )臀部的外侧 …  相似文献   

15.
男,23岁,因干活时不慎从3米高处房顶跌下,臀部着地。伤后患者脐以下平面完全性瘫痪,大小便失禁。X线检查示:第十一、十二胸椎骨析、脱位。伤后二十天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骶部、右下肢大转子处和双侧足跟部均压出褥疮。入院前因行腰椎牵引右臀部髂脊处也出现褥疮。骶部褥疮呈椭圆形,面积约13×9cm,右臀部褥疮呈圆形,面积约5×3cm。右下肢大转子处和双侧足跟创面为表皮破损面务(或)红斑。清创切除骶部和右臀部褥疮面之坏死黑色腐肉,创面有少许污秽渗液,有臭味,见坏死组织深达骨部(即创底无正常软组织),四周有浸润红斑与正常组织境界不清。清除坏  相似文献   

16.
褥疮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耀玲 《华夏医学》2000,13(5):667-667
部分伴有褥疮的神经科入院患者 ,住院一段时间后 ,原发疾病已转入恢复期 ,褥疮经治疗后好转 ,但未完全愈合 ,如因褥疮继续住院 ,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既增加患者痛苦 ,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 ,我科对这类患者在住院期间做好褥疮的家庭护理指导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 ,43岁 ,因发热待查 ,骶尾部、左髂部 期褥疮收治入院。经治疗好转后出院 ,出院时骶尾部褥疮仍为 期 ,创面 7cm× 8cm,深 2 cm,已见骨筋膜 ,左髂部褥疮 期 ,创面4cm× 4cm ,深 1cm。出院后在家继续进行褥疮的治疗和护理 ,骶尾部褥疮 17个月后…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右耳听力下降,伴肿疼月余,于1994年9月5日以乳突部脓肿而入院。查体:右侧外耳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及胆脂瘤上皮附着,味臭,外耳道后壁有破溃,鼓膜标志尚清楚,轻充血,右侧乳突尖部胸锁乳突肌附着处可见有3cm×3cm×1cm...  相似文献   

18.
股后侧皮瓣用于修复骶部、髂腰部等部位的褥疮创面 ,术后可收到良好的手术效果。我院应用股后侧岛状皮瓣修复髂腰部二期创面 6例 ,术区均一期愈合 ,手术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例病人男 5例 ,女 1例 ,年龄最小6岁 ,6~ 8岁 3例 ,年龄最大 75岁 ,一氧化碳中毒热烙伤 2例 ,电击伤 1例 ,车祸辗轧伤 2例 ,肿瘤术后 1例 ,最小创面直径 8cm ,最大创面直径 13cm。 6例病人均经过一次手术行清创皮瓣转移或创面植皮 ,创面未愈合 ,二期手术进行股后侧岛状皮瓣转移覆盖创面。1 2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75岁 ,右股骨大转子处脂肪肉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联合双侧臀大肌肌皮瓣推进修复骶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VSD负压技术使创面基底干净、肉芽生长后,联合双侧臀大肌肌皮瓣推进修复巨大骶部褥疮1例,褥疮面积15 cm×14 cm,肌皮瓣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合,双臀部对称,外形满意,无褥疮复发。结果手术后视创面愈合良好予14天拆线,共治疗31天后出院。结论该肌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推进的幅度较大,是修复骶部褥疮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袁炜庆 《广西医学》2009,31(8):1150-1151
目的总结双侧臀大肌皮瓣修复Ⅳ度巨大骶尾部褥疮的治疗经验。方法骶尾部巨大褥疮手术17例,褥疮面积最大20cm×15cm,最小13cm×8cm。切取以臀上动脉、臀下动脉为轴心血管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创面。结果17例骶尾部巨大褥疮有16例皮瓣完全存活,皮瓣血运好,外观满意;有1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二期清创植皮修复,优良率94.1%。1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7个月至3年,平均23个月,同部位褥疮无复发。结论臀大肌皮瓣能有效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创面,且耐压、耐磨,可有效防止术后同部位褥疮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