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136例标准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标准药物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心内科的CHF 136例,对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个月内的标准药物使用情况,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及治疗剂量进行统计.结果:β受体阻滞剂、ACEI、利尿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分别为11.02%、86.76%、100%、73.53%、100%;使用达目标剂量情况:β受体阻滞剂占10%,ACEI占36%.结论: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均为CHF 治疗的标准药物,但β受体阻滞剂在我院的使用率较低,达到目标剂量者更低;ACEI在我院的使用率一般,达到目标剂量者较低.提示医师应不断学习掌握循证医学证据,规范临床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  10 4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成 2组 ,对照组 (A组 )采用ACEI制剂卡托普利治疗 ,治疗组 (B组 )采用ARB制剂科素亚与卡托普利治疗 ,均治疗 4~ 6周。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 82 .6 9% ,B组为 96 .15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RB与ACEI联合治疗CHF比单独使用ACEI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随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 ,其治疗措施也在不断地改进。CHF的传统疗法是使用强心甙 (洋地黄 )类药物和利尿剂。我们采用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依那普利和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4 5例 ,并与传统疗法 4 2例进行比较 ,以探讨联合用药对慢性 CHF患者临床症状及左室功能的改善情况。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选择自 1998年以来我院住院及门诊心功能 2~ 3级慢性 CHF患者 87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相似文献   

4.
吕卫华  王杰萍  王青  闫巍 《临床荟萃》2012,27(10):837-839,843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98例老年(>60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及用药等,按年代分为4组,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β受体阻滞剂4年的平均使用率为73.7%,达到最大耐受剂量的比例为44.3%.年龄和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影响其应用的主要因素.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已得到普遍应用,但仍有一部分适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未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5.
比索洛尔治疗快速型心房颤动并心力衰竭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力衰竭 ( CHF)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临床综合病症 ,治疗效果欠佳 ,我院对 30例快速型心房颤动并 CHF患者在常规抗 CHF治疗基础上 ,加用小剂量 β1 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 ,观察其疗效及作用。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选择本院 1 997- 0 5~ 2 0 0 1 - 0 5住院的快速型心房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观点认为 ,心力衰竭禁用 β受体阻滞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能够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生存率。我们从1998年 2月~ 2 0 0 1年 3月对 4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基础上 ,加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取得较满  相似文献   

7.
最新研究表明 ,用 β受体阻滞剂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方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卡维地洛 (商品名 :络德 )是一种新型第三代非选择性 β受体和α1受体双重阻滞作用的药物。我们运用卡维地洛对 30例慢性CHF患者进行了治疗 ,观察了其对心功能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CHF患者 6 0例 ,年龄 5 7~ 80岁 ,用对CHF的常规药物治疗并控制诱发因素 ,病情基本稳定 ,符合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 ,或既往心功能Ⅳ级 ,但目前稳定在Ⅱ~Ⅲ级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4 5 %…  相似文献   

8.
马腾  张登鹏  高旭  张学启 《临床荟萃》2002,17(5):272-273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是各种病因的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其传统疗法是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和利尿剂。近年来 ,随着对 CHF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发展 ,疗效评定标准的进一步完善 ,尤其是循证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CHF的治疗措施得以很大改进。本文在常规强心利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卡托普利 ,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来治疗 CHF,并与传统方案进行疗效比较及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慢性 CHF患者 6 2例。心力衰竭病因为 :冠心病 (CHD) 2 4例、高血压性心脏…  相似文献   

9.
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传升  晁储璋 《临床荟萃》2001,16(7):329-331
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 ,历来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列为禁忌。近年来 ,随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加剧心肌重构和促使心力衰竭恶化研究的深入 ,开始强调对神经内分泌的干预作用 [1 ]。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心力衰竭的启示 ,β受体阻滞剂用于心衰的治疗也提到日程上来。现就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综述如下。1 作用机制 [2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涉及多方面因素 ,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可能通过 :1.1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减少静息和活动时动脉血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1.2 减…  相似文献   

10.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7月对 2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加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2 0例 ,对照组 2 0例。其观察组病因依次为冠心病 8例、扩张型心肌病 6例、风湿性心脏病 4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 ,其中男 1 4例 ,女 6例 ,年龄 40~ 70岁 ,心功能Ⅱ级 6例 ,Ⅲ级 1 4例 (占 70 % ) ;对照组 2 0例中冠心病 9例 ,扩张型心肌病 5例 ,高血压心脏病5例 ,风湿性心脏病 3例 ,其中男 1 5例 ,女 5例 ,年龄 40~ 70岁 ,心功能Ⅱ级 5例 ,Ⅲ级 1 5例。2组患者均除外阻塞性肺疾病…  相似文献   

11.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已肯定为慢性心力衰竭(CHF)标准治疗的药物之一[1-2].由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药物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其治疗心力衰竭的远期疗效仍有差异.本研究旨在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CHF患者的不同疗效.  相似文献   

1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追踪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死亡率很高 ,传统的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和提高生存率。近年研究认为血压计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可降低一部分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随着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的进一步研究 ,认识到 CHF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逐渐加重的过程中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起重要作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以拮抗这种作用。我们观察了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 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自我院 1992~ 1997年收治的 CHF患者 ,根据NYHA…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CHF)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CHF不仅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且还存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其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为心肌重塑.数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肯定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等能够逆转心肌重塑,改善CHF患者预后[1].  相似文献   

14.
沈华强 《华西医学》2008,23(1):121-121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情况下的正确应用。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04例确诊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并使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治疗措施及预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患者男性61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64.4±17.5岁,其中45~70岁占67.92。好转占85%,死亡占10%,建议外出心脏移植5%。停止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19人中17人重新恢复了使用,减量的65人中,59人的β受体阻滞剂重新加量至入院前的水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在急性失代偿期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控制后,β受体阻滞剂应恢复使用并逐渐增量至一个合理的剂量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5.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而抑制心肌收缩 ,本文通过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疗效观察 ,并与对照组相比较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 CHF的疗效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为 1999- 11~ 2 0 0 2 - 10我院门诊及住院的 CHF患者 5 9例。治疗组 31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2例 ,年龄 35~ 6 8岁。风心病 8例 ,充血性心肌病 4例 ,冠心病 14例 ,高血压心脏病 5例。按 NYHA分级 ,心功能 级 8例 , 级 19例 , 级 4例。对照组 2 8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33~ 6 7岁。风心病 5例 ,充血…  相似文献   

16.
美托洛尔逐日加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β-受体阻滞剂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标准治疗中的主要药物,以往使用均从小剂量使用开始,逐渐缓慢地加量,但大多数患者因长时间住院观察大大增加医疗费用而难于接受,使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中不能普遍使用.我院自1999~2002-05采用美托洛尔逐日加量治疗CHF住院86例,对其耐受性和安全性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8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治疗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1~2002年浙江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药物治疗状况。方法调查浙江省23所医院2001—2002年间出院诊断为AMI的806份病史资料。结果男性占72·2%。平均年龄为67·4岁,从胸痛发生至到达医院平均时间为11h。总静脉溶栓率仅为19·2%,适宜溶栓却未进行溶栓治疗者106例(45·9%)。β受体阻滞剂(B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实际使用率分别为49·4%、65·4%。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他汀类使用率较高,分别为88·2%、73·7%、71·5%。结论浙江省的AMI西医药治疗基本上遵循了指南推荐策略,但与指南要求仍存在差距,尤其是静脉溶栓率偏低。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临床表现,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不断升高,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疾病住院率的20%,但病死率却占40%.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已从最初的心肾模式发展到心脏循环模式,直至今日的神经内分泌模式,新的治疗模式围绕神经内分泌调控模式在原先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积极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其中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从禁忌证变为适应证.现对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冠心病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及地高辛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他汀类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于治疗前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统计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症状改善率、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组LVEF均有所提高,LVESD均有缩小,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症状改善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病死率下降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能延缓心肌重构,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并使心力衰竭住院率、病死率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1)重新认识和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病理生理机制。(2)初步验证MERIJ—HF临床研究。(3)方法随机选择116例CHF,进行综合治疗(利尿剂、地高辛、ACEI、β受体阻滞剂),观察临床显效率、好转率以及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剂量。结论:现阶段CHF治疗,以利尿剂缓解症状,以地高辛、ACEI为基础,大力推荐β受体阻滞剂(包括心功能Ⅱ~Ⅳ),强调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CHF治疗中的地位,强化基层医院对CHF治疗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