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59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30 cm×18 cm,最小8 cm×6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5例皮缘坏死,换药愈合。随访8个月~3 a,皮瓣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柴亚胜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851-1852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面积最大13 cm×8 cm,最小8 cm×6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9例,皮瓣边缘坏死2例,经换药后治愈.[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蒂部小隐静脉是否需结扎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可靠性。【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11月,以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皮瓣面积最大10.0 cm×8.0 cm,最小4.5 cm×4.0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浅表皮肤坏死,经换药治愈。随访4~13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快捷,血供可靠,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4.
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组织缺损是骨科常见损伤,传统方法处理效果不理想,我院于2003/2006年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取得良好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跟与足踝部深度创面 2 3例 2 5处。结果除 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远端 1/3坏死 ,行二期手术修复外 ,其余 2 4个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多种形式转移 ,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跟与足踝部深度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笔者对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患者的创面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5cm×4cm~21cm×16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行游离植皮封闭。结果其中27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的皮瓣选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应用足底内侧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1例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9例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三种皮瓣AOFAS踝-后足评分、损伤部位、触觉、压觉(Semmes—Weinstein单丝法)、动态和静态两点分辨觉(m2PD、s2PD)、温度觉、臃肿程度和瘢痕挛缩程度。【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I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I期愈合。皮瓣质地、颜色等均正常,无继发性溃疡发生。三种皮瓣的AOFAS踝-后足评分、瘢痕挛缩程度、皮瓣的臃肿程度、触觉、压觉、两点分辨觉和温度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臃肿程度高于其他2种皮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三种皮瓣各有特点,临床应该根据各种客观要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19例,皮瓣面积最大15 cm×13cm,最大5 cm×4 cm,其中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9例,未吻合但在蒂部结扎6例,未吻合也未结扎4例。结果大部分皮瓣成活,小隐静脉吻合者皮瓣全部成活,未吻合但在其蒂部结扎者部分坏死1例,未吻合也未结扎者均短期内肿胀淤血且大部分坏死1例。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术中若能将小隐静脉与修复区静脉吻合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4例,皮瓣切取范围4cm×3.5cm~24cm×16cm.术中利用皮瓣远端腓肠神经与受区浅表神经的远端架接.结果12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经6~12个月随访,皮瓣感觉神经外形良好.皮瓣传导感觉平均二点分辨率为1.5cm,随访期内未出现失神经性溃疡.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丰富,不牺牲重要血管神经,手术操作简单,可较好地修复小腿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其应用体会.方法:自1990年以来,我院根据68例患者创面所在具体部位、面积、创面的性质及致伤因素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皮瓣治疗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使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9例,肌皮瓣12例,足外侧皮瓣23例.皮瓣面积5.0 cm×2.0 cm~24.0 cm×8.0 cm.结果:68例皮瓣中有65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术后均随访3个月~9年,平均2年9个月,皮瓣外形、功能良好.结论:应根据小腿下段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皮瓣种类.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肌皮瓣,足外侧皮瓣均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38例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急诊病人予以严格彻底的清创,再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创面.术中采用低轴点、远端结扎小隐静脉等方法扩大皮瓣切取面积、减轻皮瓣肿胀.[结果]38例全部成活,无软组织感染.其中5例远端带蒂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常规换药后脱痂愈合.平均随访8个月,皮肤质地良好,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效果优良.采用低轴点、远端结扎小隐静脉等方法可明显改善皮瓣肿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骨问背侧动脉岛状皮瓣(35例),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5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12例),尺神经腕背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8例),桡动脉鼻烟窝皮支逆行岛状皮瓣(8例)5种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78例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71例皮瓣完全成活,i例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2例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逆行岛状皮辩,2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2例尺神经腕背支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辩远端皮瓣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2~4周,创面愈合。术后经3个月至2年随访,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结论】应用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在拇指末节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对13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经指蹼皮下隧道逆行移位至手掌侧远端,屈曲拇指贴紧手掌固定,皮瓣带蒂修复创面,2~3周后断蒂。【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指端饱满,色泽正常;指腹两点辨别觉6.4~8.6mm,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临床应用共28例,根据创面特点设计顺行或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顺行皮瓣11例,逆行皮瓣17例。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5例皮瓣一角表层坏死换药后愈合,23例伤口1期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不损失肢体主干血管,血供丰富设计灵活;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容易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皮瓣修复创面面积4cm×8cm~3cm×5cm。结果术后随访1~3a,8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皮瓣美观,外观满意。感觉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血供丰富、质地薄、感觉恢复好、无需再次整形等优点,为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提供了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魏平  杨骞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7):1290-1291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修复胫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29例并发症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原皮瓣下适当游离直接缝合、局部旋转皮瓣、游离植皮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除1例皮瓣下感染边缘愈合不良通过换药、冲洗逐渐愈合外,其余病例创面均一期愈合,远期随访皮瓣未再次产生并发症并恢复了较好的功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是一安全,抗感染能力强的皮瓣,转移修复胫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是一良好的选择,但术前应做好准备及术中清创彻底,术后应加强观察护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产生并发症者根据其原因及类型采用适当方法处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皮瓣修复创面面积4cm×8cm×3cm×5cm。结果:术后随访1~3a,8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皮瓣美观,外观满意。感觉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血供丰富、质地薄、感觉恢复好、无需再次整形等优点,为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提供了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应用小腿外侧皮支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小腿外侧皮支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创伤致软组织缺损14例,贴骨瘢痕3例,热压伤1例,皮肤溃疡1例。皮瓣切取范围8.0 cm×5.0 cm-16.0 cm×11.0 cm。供瓣区拉拢缝合2例,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17例。结果:术后17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修复足部皮瓣远端边缘有1.0-2.0 cm^2皮肤坏死,经换药伤口愈合。结论:小腿外侧皮支皮瓣设计灵活,血运可靠,切取方便,不损伤动脉,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9.
我科2000/2005年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17~49岁。左足21例,右足18例。均为外伤性缺损,缺损面积最大28cm×16cm,最小16cm×8cm,切取皮瓣最大30cm×18cm,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00-08以来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1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