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和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经超声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患者,以1.5T HD MR行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冠状位扫描,并以LAVA序列行冠状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在注射Gd-DTPA后10、30和60s行3期冠状位扫描,将FIESTA序列图像及LAVA序列动态增强图像、MRCP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结果:MRCP可以显示梗阻的部位以及可能的病因,但对病变的侵犯范围显示能力有限;FIESTA序列可以显示梗阻的部位、胆管与门静脉的关系,显示胆管结石有较大的价值,但对胆管的肿瘤、胰头部肿瘤显示能力不足;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尤其是在诊断肿瘤的侵犯范围方面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结论:肝外胆道梗阻的MRI检查可先行FIESTA序列扫描及MRCP扫描,对疑诊断肿瘤的患者可行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行MRCP检查,MRCP采用呼吸门控重T2 FSE序列,把资源图像行MIP和/或MPR法重建。全部病例与临床诊断或手术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全部35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且胰胆管显示满意。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恶性胆管梗阻28例(胆管癌14例,胰头癌11例,壶腹癌2例,转移癌1例),胆管结石7例。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总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8.6%。结论: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结合资源图像和MR平扫,对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梗阻的定性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MR及MRCP对复杂型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肝脏平扫MR及MRCP检查、术后证实为复杂型胆道结石患者37例,分析术前MR及MRCP,探讨其结石分布情况及结石信号特点。结果结石位于S 3段31例(32.3%),S 2段21例(21.9%),S 7段16例(16.7%),S 4段11例(11.4%),S 6段7例(7.3%),S 8段7例(7.3%),S 1段5例(5.2%),S 5段2例(2.1%)。37例患者中结石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MRCP均显示为扩张胆管内低信号充盈缺损。其中27例患者结石T1WI表现为高信号(72.9%),10例为低信号10(27.1%),均伴有病变叶段肝内胆管扩张,1例合并脓肿,2例胆管癌。结论 MR及MRCP对于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进行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的情况和结石的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CP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为胆道闭锁的MRCP图像。所有患儿均行常规T2WI和MRCP序列扫描。结果:21例患儿均未见完整肝外胆道系统。7例胆囊瘪小,10例胆囊未成像,3例左右肝管成像,21例胆总管无成像。结论:肝外胆管在多序列或多方位图像上不显示是胆道闭锁的直接征象,小或无胆囊及肝门区片状高信号间接提示胆道闭锁。MRCP无创、无需对比剂,可多方位清晰显示肝内外胆道系统,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2D和3D MRCP 2种成像技术对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均行3.0T 2D和3D MRCP成像的胆管疾病的病例,其中结石37例,肿瘤30例,炎症12例,胆肠吻合术后复查病例23例.依据图像评价标准对102例2D和3D MRCP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比较2种成像方法对胆管结石和肿瘤性病变诊断效能.结果 102例中,2D MRCP图像优、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67例、30例和5例;3D MRCP图像优、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54例、40例和8例,经统计学处理2D和3D MRCP图像优良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7例胆管系统结石的病例中,2D MRCP诊断结石符合率为91%,3D MRCP诊断结石符合率为78%;30例各种肿瘤中,2D MRCP诊断肿瘤符合率为70%,3D MRCP诊断肿瘤符合率为87%.在P=0.05的显著性水平上,2D和3D MRCP在诊断结石和肿瘤效能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3.0T MRCP 2D和3D 2种成像技术图像质量和对结石和肿瘤的显示上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次激发放射状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SSH/MRCP/RAD)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经病理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的MRCP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MRCP采用单次激发放射状自旋回波序列技术。其中肝癌2例,肝门转移癌4例,肝门胆管癌1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例,胆管癌7例,胰头癌7例,壶腹癌5例,十二指肠降部腺癌2例,胆总管结石10例,炎症3例,先天胆管囊肿1例。结果:55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肝内外胆管显示率100%,主胰管显示率85%。定位诊断100%,定性准确率86.8%,良性为85.7%,恶性92.3%。结论:SSH/MRCP/RAD是较为理想的成像技术,结合源图定性诊断特异性高,在临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MRI特殊序列对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胆胰管成像( 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和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volume imaging body exam,VIBE)序列在梗阻性黄疸中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19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MRCP结合MRI VIBE序列诊断与最终诊断[经皮穿刺胆道造影术(PTC)或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对照分析,评价MRI特殊序列对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的价值.结果 梗阻性黄疸MRCP和VIBE诊断与最终诊断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4.1%;分类比较符合率为:结石性梗阻100.0%,除结石外良性梗阻83.9%,恶性梗阻94.3%.恶性梗阻组与除外结石良性梗阻组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特殊序列对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9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 (肝外胆管结石 9例 ,恶性胆管梗阻 18例 ,胆囊周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1例 ,胆囊结石 1例 )进行MRCP检查 ,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对照分析。MRCP采用屏气单次激发半数傅立叶变换的TSE序列 (HASTE) ,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全部 2 9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 ,2 7例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率为 10 0 % ,定性诊断率为 79.3 %。结论 MRCP检查成功率高 ,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 ,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 ,对肝外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MRCP诊断术后胆管结石:2D、3D FASE序列对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二维高级快速自旋回波(2D FASE)序列和三维高级快速自旋回波(3D FASE)序列对胆道术后残余对胆道术后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胆道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黄疸、肝功能异常、右上腹痛等症状患者同时进行MRCP 2种序列检查,结果分别与手术、直接胆道造影对照.结果MRCP 2D FASE序列、3D FASE序列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43.5%、100%、100%、79%、81.9%以及69.6%、95.9%、88.9%、87%、87.5%.2种序列诊断有显著性差异(P<0.05).MRCP 2D FASE序列和3D FASE序列诊断胆总管及吻合口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7.8%、96.3%、87.5%、92.9%、91.7%以及83.3%、98.1%、93.8%、94.6%、94.4%.2种序列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CP 2种序列对胆系结石均有很高的检出率.3D FASE序列较2DFASE序列能检出更细小的结石.  相似文献   

10.
MRCP对诊断良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良恶性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胆道梗阻包括胆囊及胆道结石10例,单纯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囊肿合并结石1例,壶腹及胰头癌6例,肝门癌3例,以及胆囊癌2例的MRCP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MRCP检查是以PHILIPS GYROSCAN NT 1.0磁共振成像仪并用3D-FSE序列和常规SE序列进行的。结果在所有病人中成功地进行了MRCP检查。其表现随病变性质与部位不同而异,如肝内胆管明显扩张且呈软藤状见于肝门癌。胆总管横行截断,断端形态规则见于胆管上段腺癌。胆总管明显增宽呈壶腹状,胆囊明显增大见于胆总管囊肿。结论MRCP应成为诊断良恶性胆道梗阻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1.
MRCP在胆系结石中的应用价值及与CT、B超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RCP在胆系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7例临床拟诊胆系结石的患者MRCP图像进行分析,同时通过胆系结石的不同部位与CT、B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MRCP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准确率为92.7%,胆囊结石准确率为94.7%,胆总管结石准确率为96.3%,总准确率为94.9%。MRCP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与CT、B超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MRCP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结论:MRCP检查无创伤性、安全、对胆系结石的诊断准确率高,尤其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可成为胆系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或病理及临床证实胰胆管疾病480例的ERCP表现,并与CT,MRI,MRCP,超声及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等检查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胰胆管75例,先天性胆管囊肿14例,胆系结石292例,奥狄括约肌狭窄症46例,壶腹癌、胆管癌52例,胰管癌4例,胰腺炎2例,胰管结石3例,胆道蛔虫症9例,肝内胆管发育变异2例,胆囊管异位开口6例,胆道-腹腔漏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9例,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憩室内2例,肝移植后吻合口狭窄2例,肝移植后吻合口狭窄并胆漏1例,肝移植后肝外胆管条状结石2例。结论ERCP及MRCP检查同为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但每种影像学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ERCP虽有一定的创伤性,但检查同时可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0.5T)胆道成像技术对胆道梗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57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患者的胰胆管成像检查(MRCP)影像表现。结果:MRCP显示对于胆道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85.9%。结论:MRCP检查术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无创的检查技术,能提高胆道梗阻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肝外胆管梗阻的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54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肝外胆管结石30例,恶性胆管梗阻24例)进行MRCP检查,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工T2WI扫描,结合呼吸触发及脂护抑制技术,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全部54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52例胆胰管显  相似文献   

15.
MRCP在评价肝内胆管变异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分析肝内胆管变异与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搜集429例胆石症患者的MRCP检查资料,评价肝内胆管的解剖类型,并分析其与肝内胆管结石的关系。结果MRCP资料显示肝内胆管变异占总病例数的31.7%,肝内胆管常型占68.3%。在肝内胆管变异的病例中,有肝内胆管结石者58例(42.6%),无肝内胆管结石78例(57.4%);肝内胆管常型的病例中,有肝内胆管结石者77例(26.3%),无肝内胆管结石216例(73.7%)。两组病例发生肝内胆管结石概率的χ2检验结果为:χ2=11.538,P<0.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内胆管变异者有更高的肝内胆管结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脂超快速稳态进动成像(FIESTA)序列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常规MRCP检查及压脂FIESTA序列的影像资料。结果:压脂FIESTA序列成像速度快,液体及血液呈高信号,具有一定软组织分辨力,能较好显示胰胆管及其周围脏器,与常规薄层MRCP及MIP重建相结合,可完整显示梗阻性黄疸的全貌,提高诊断准确率。结论:压脂FIESTA序列与常规薄层MRCP相结合,应成为胰胆管病变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17.
梁亮  曾蒙苏  饶圣祥  金航  杨姗   《放射学实践》2010,25(8):872-876
目的:研究Gd-EOB-DTPA显示胆管系统的能力与特性,比较Gd-EOB-DTPA增强磁共振胆管成像(EOB-MRC)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胆管系统结构显示情况。方法:16例肝占位且未侵犯胆管系统的病例资料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先行MRCP扫描和抑脂3D GRE T1WI(VIBE)扫描,注射Gd-EOB-DTPA后约30min行抑脂3DVIBE胆管成像。统计Gd-EOB-DTPA增强前后抑脂3D VIBE胆管信号变化、胆管-肝脏对比噪声比(CNR)绝对值变化和EOB-MRC、MRCP及两者结合胆管系统结构显示的评分情况。结果:Gd-EOB-DTPA增强前和增强后30min胆总管信号强度分别为113.27±38.20和595.31±34.62,胆囊信号强度分别为182.73±113.45和684.20±153.41;胆总管-肝脏CNR绝对值分别为131.13±33.29和86.56±48.44,胆囊-肝脏CNR绝对值分别为105.91±45.96和125.59±50.45;Gd-EOB-DTPA增强前后胆总管和胆囊内的信号强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Gd-EOB-DTPA增强前后胆总管-肝脏CNR绝对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胆囊-肝脏CNR绝对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系统结构显示情况评分:EOB-MRC与MRCP对胆总管、肝总管、左右肝管及胆囊管的显示大致相仿,EOB-MRC与MRCP结合时评分高于前两者,但三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的可见度EOB-MRC评分为3.09±1.00,低于MRCP的评分(3.76±0.44),两者结合评分为3.82±0.39,三项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肝内二级胆管的可见度EOB-MRC评分为2.25±1.33,高于MRCP的评分(1.67±1.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OB-MRC与MRCP两者结合时肝内二级胆管的可见度评分最高,有2.59±1.22。结论:Gd-EOB-DTPA增强磁共振胆管成像可以满意显示胆管系统,与MRCP互为补充,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胆管系统显示,并有望了解胆管系统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口服稀释静脉用钆喷酸葡胺溶液作为低场强磁共振胃肠道阴性对比剂及联合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低场MR中用于显示胆胰管及疾病的能力。方法 30例临床可疑有胆胰管病变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胆系梗阻、腹痛、不同程度皮肤或巩膜黄染等,部分有腹部肿块,均行MR平扫、Gd-DTPA(钆喷酸葡胺)强化检查,部分同时行超声及CT检查。结果 30例受检者均能清楚显示胆胰管树,并能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其中18例发现肝内胆管占位,10例发现肝内胆管、肝外胆管及(或)胆囊结石,2例胰头占位。结论口服钆喷酸葡胺溶液可抑制胃及十二指肠内潴留液的高信号以及胆胰管树背景的小血管信号,改善MRCP图像的质量,结合肝胆MR平扫、强化应用具有较高的肝内、外胆管显示率及肝内、外胆管病变的显示能力,能为胆胰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黑血SPACE序列与MRCP、T2-HASTE在婴幼儿胆道成像中的对比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iemens 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30例对照组患儿和12例罹患胆道疾病的婴幼儿进行全腹部常规MRI序列(包括T2-HASTE)以及黑血SPACE序列、MRCP检查,比较黑血SPACE序列与MRCP、T2-HASTE图像对正常胆道结构及病灶的显示能力。结果(1)对照组图像分析:黑血SPACE和MRCP对胆囊管、左右肝管及肝内二级胆管的显示能力较T2-HASTE好,且黑血SPACE序列显示门静脉的能力优于MRCP和T2-HASTE,但黑血SPACE与MRCP在显示胆道结构的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例组图像分析:黑血SPACE序列在清晰显示胆总管扩张的同时较MRCP拥有更好的组织对比度;黑血SPACE序列较MRCP、T2-HASTE更清晰的显示胆道闭锁患儿肝门区及门静脉周围的异常信号影(纤维斑块),并了解毗邻门静脉的走行及轮廓;黑血SPACE序列在显示微小胆管结石时优于T2-HASTE。结论黑血SPACE序列基本具备MRCP和T2-HASTE序列两者的优势,在观察婴幼儿胆道结构形态、轮廓及边缘的同时了解毗邻肝组织、血管(门静脉)的情况,且成像时间相对较短,但其运用于部分婴幼儿胆道成像时存在较多的运动伪影及肠气干扰,目前将其作为婴幼儿胆道成像的一种补充检查手段,针对不同疾病利用其不同优势,为胆道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更多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