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赵文灿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9):1013-1013,1016,F0004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囊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囊肿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CT平扫均表现为右下腹髂窝区圆形、椭圆形或管状囊性包块,囊内密度均匀,7例边缘清晰,1例边缘稍显模糊,2例囊壁伴有颗粒状或线条状钙化。6例行增强扫描,4例增强后囊壁可见轻度强化,2例囊壁未见明显强化。结论阑尾黏液囊肿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作出正确诊断可避免穿刺引流或术中破裂而引起腹膜假性黏液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胰腺假性囊肿穿刺置管外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2008年,男4例,女2例,年龄30~56岁,6例假性胰腺囊肿患者进行了CT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外引流术。通过CT扫描确定假性胰腺囊肿的位置、穿刺途径、角度及深度后,进行穿刺、置管外引流,并对引流后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例共穿刺6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100%,均经腹壁前入路。随访1~5月,带管时间1~5月,1例拔管后复发。结论CT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外引流术手术损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李冬生  冯敬东 《中外医疗》2013,32(15):172-174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囊肿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肝囊肿患者,分别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囊肿直径3~5cm,采取直接经穿刺针抽吸囊液而后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的方法,囊肿直径≥5cm,采取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待囊液明显减少后,经引流管分次注射无水乙醇的方法,无水乙醇注射剂量为囊液引流量的1/5~1/4,术后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经腹部CT检查判定疗效,囊腔消失为临床治愈,囊腔直径缩小〉50%为临床有效,囊腔直径缩小〈50%为无效。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囊肿手术成功率100%,单发肝囊肿临床疗效优于多发肝囊肿,经皮肝穿刺置管而后经引流管分次注射无水乙醇的方法优于经皮肝穿刺直接注射无水乙醇的方法。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囊肿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卵巢巧克力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术的诊断、治疗意义。方法 对19例28个直径5 cm以上的巧克力囊肿在CT引导下行穿刺抽吸术,以囊液性状和涂片病理作出诊断,同时在囊腔内注入无水乙醇。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穿刺抽吸术可以明确诊断。经硬化治疗后,患者近期症状缓解率达100%,27/28(96.4%)个囊肿经复查有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引导下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术是对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性诊断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在胰腺假性囊肿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2010年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13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抽出的囊液,胸水、腹水常规测定淀粉酶含量,单纯穿刺抽液7例,置管引流6例,囊腔内注射无水酒精2例.结果12例均痊愈,随访12-24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下经皮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是胰腺假性囊肿合理的治疗方法之一,常规测定囊液、腹水、胸水的淀粉酶含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CT导引下肝囊性病变穿刺抽吸引流和硬化治疗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定位下经皮肝囊性病变穿刺抽吸引流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疗效及其病理基础. 方法: 在CT导向下对57例共80个肝囊性病变进行穿刺抽吸或引流,根据囊肿性质进行相应的硬化治疗,并随访全部病例. 结果: 治疗后囊肿大小均有变化,囊肿较治疗前缩小1/3者6例,囊肿较治疗前缩小1/3~2/3者24例,囊肿消失者27例. 有效率100%,随访0.5~4 a未发现有复发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 CT导向下经皮穿刺抽吸引流和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袁志友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968-97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纤维蛋白黏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的疗效。方法对16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在高分辨CT引导下定位,行穿针经骶孔刺入神经根囊肿内,抽尽囊肿内液体。将医用生物蛋白胶(FG)的主体和催化剂溶液,同时等量注入囊腔内。结果16例骶神经根囊肿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压迫症状解除,术后随诊1个月 ̄26个月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无复发。术后CT复查显示囊肿内CT值增高,无脑脊液存留。MRT示囊肿消失。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囊肿内注射FG黏合剂治疗骶神经根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8.
阿庆玲  高军  菅梅 《包头医学》2011,35(2):76-77
目的:探讨彩超及介入性超声对胰腺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化验、手术病理及CT检查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的彩超声像图表现。结果:26例囊性病变中假囊肿18例,先天性囊肿2例,潴留性囊肿1例,包虫囊肿1例,囊性肿瘤2例,胰腺静脉曲张2例。结论:彩超及介入性超声对胰腺囊性病变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问:我在单位体检中发现右肾直径1.9厘米的囊肿,需要治疗吗? 答:(1)特殊治疗:①当排泄性尿路造影,肾断层X线摄影术,超声影象及CT仍未能做出最一诊断,可选择作血管造影,而经皮囊肿穿刺抽吸则作为下一步诊断手段,这既可在X线荧光屏监视下也可在超声影象监测下进行。发现清亮的囊液是令人鼓舞的征象,但抽吸液仍应做细胞学检查。还应测定其脂肪含量,脂肪含量增高则符合肿瘤的诊断。随后将囊液充分引流,并代这以造影剂。接着在不同体位下摄片,以显示囊壁光滑度,有无赘生物存在。  相似文献   

10.
肺囊肿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囊肿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囊肿24例(共28个囊肿)的发病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腔内及腔外邻近肺组织的CT表现。结果左肺11个、右肺17个,含液囊肿8个,含气液囊肿19个,含气囊肿1个。含液囊肿增强扫描,囊壁增强,囊内无增强;囊壁钙化4个,囊内容物钙化3个,囊内出血2个;6个病灶合并感染。结论肺囊肿的CT表现有特征性,CT诊断价值可靠。  相似文献   

11.
肖宝臣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139-141
目的讨论CT引导下介入治疗在边远、高寒地区的临床应用价值,使此项技术广泛开展。方法应用CT引导下介入技术,对囊肿性病变,包括肾囊肿138例、肝囊肿6例、肝包虫性囊肿3例,进行入CT引导下介入治疗,经3~6个月后复查随访;对186例脑出血进行CT引导下碎吸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对比,观察疗效、愈后及死亡率。结果肾囊肿硬化剂治疗的有效率达100%。76例脑出血进行碎吸术,平均住院治疗时间、愈后不良及死亡率等均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结论CT引导下介入治疗,具有安全、准确、治愈率高、微创、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CT导引下介入性技术应用探讨(附573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73例CT导引下介入性技术,其中活检414例、介入性治疗159例。穿刺活检正确率92%;肾囊肿硬化剂疗效95%;肝囊肿硬化剂疗效80%;抽吸或引流疗效87%。对技术和方法、CT导引下优点和CT导引下介入技术放射学的临床应用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去顶术、开放手术及穿刺术治疗肾囊肿的优劣点。方法对2004-2006年收治的161份肾囊肿相关手术病例(其中腹腔镜手术89例,开放性手术39例,穿刺术33例)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比较项目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和引流管的时间、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率等状况。结果腹腔镜手术和穿刺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留置导尿管和引流管的时间、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开放性手术,而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性手术组术后复发率明显小于穿刺术,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性手术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肾囊肿治疗上,穿刺术和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疗效上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具有优势,特别是腹腔镜手术对开放性手术和穿刺术具有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囊肿穿刺后无水酒精作硬化剂保留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超声定位下行肾囊肿穿刺后15:1无水酒精作硬化剂保留治疗87例肾囊肿忠者。结果 87例患者治疗后效果佳,随访均未复发。结论 肾囊肿穿刺后无酒精作硬化剂保留治疗肾囊肿,损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李晖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353-3354
目的探讨CT引导对肾囊肿乙醇注射疗法的初步经验,拓展肾囊肿介入治疗方法,提高介入治疗肾囊肿的水平。方法常规定位穿刺成功后,抽出囊液。本组64例肾囊肿先行CT扫描确定部位,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其治疗。上述病例均行CT介入经皮穿刺抽吸术、无水乙醇治疗术。结果64例肾囊肿中,其中单发肾囊肿56例,多房性肾囊肿8例,左肾29例,右肾35例,9例行增强扫描,了解囊肿与肾盂的关系。穿刺成功率100%,1年后随访观察,囊肿复发5例。结论CT引导介入乙醇注射治疗肾囊肿可避免外科手术,缩短疗程,并发症少,是目前合理而可靠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穿刺硬化联合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以减少术后复发,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10月临沂市中心医院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且具备手术指征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116例。其中,56例行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腔镜组);60例行后腹腔镜肾穿刺硬化联合去顶减压术(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天引流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11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腔镜组。两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12、24个月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穿刺硬化联合去顶术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囊肿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硬化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在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硬化治疗肾盂旁囊肿患者7例.治疗要点包括选择最佳层面、穿刺点、进针角度及深度;抽净囊液,注入无水乙醇并保留.结果 7例均穿刺成功,治愈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注硬化剂治疗肾盂旁囊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CT导引下肾囊肿硬化剂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守利  马永华  张世忠 《当代医学》2009,15(23):457-458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穿刺注射硬化剂无水乙醇及CO2治疗肾囊肿及疗效观察。方法搜集有随访病例90例105个肾囊肿经皮穿刺抽吸后注射硬化剂99.7%无水乙醇65个及注入CO240个,其中单发者81例,多发者9例,最大者10cm×10cm×15cm,最小者5cm×5cm×6cm。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4岁。结果所有患者症状明显缓解,2个月B超复查显示有效率98%(103/105),囊腔缩小2/3以上者达71%(75/105),其中囊腔消失者58个,占总囊肿数的55%,无严重并发症,复发率较低。结论CT导引下注射硬化剂治疗肾囊肿是一种准确、安全、微创、疗效好,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成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71-72,75,F0003
目的评价肝、肾囊肿CT导引下经皮硬化剂治疗的疗效。方法先行CT扫描定位。41例41个囊肿用24G、21G穿刺抽吸针抽吸或引流管,一次或多次抽吸囊液并注入硬化剂无水酒精到囊腔内。囊肿直径为4~19cm,抽出囊液30~2700mL。其中肝囊肿30例30个囊肿,5例5个肝大囊肿分3次抽吸;肾囊肿11例11个囊肿。结果有5例大肝囊肿3次抽吸,但是2例不能完全抽尽,复查CT见囊肿仍较大,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肝大囊肿穿刺术中囊肿破裂,有囊液溢出,造成腹膜炎,急行普外手术。随访38例囊肿3个月~2年,疗效明显,其中37例中、小囊肿消失或仅留不规则小囊腔,其中1例术前18cm×14cm×11cm的大囊肿囊腔仍有6cm×8cm×5cm大小。结论CT导引下经皮硬化剂治疗肝、肾囊肿是一种危险性小、并发症少而疗效好的方法,但大囊肿疗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