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肢周径、患肢症状改善情况及上肢功能。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肢臂围,患肢麻木感、疼痛感、肿胀感、沉重感等主观症状评分,以及上肢功能评分量表(DASH)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患肢臂围,患肢麻木感、疼痛感、肿胀感、沉重感等主观症状评分,以及DASH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采用通络化瘀方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可明显缩小患肢周径,减轻患肢水肿症状,改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2.
综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肿胀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内服具有益气活血通络之功中药验方,并配合舒经活络手法按摩,患肢功能锻炼;比较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情况。结果内外合治能显著减轻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肿胀、疼痛,总有效率达88.89%。结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肿胀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竹叶青蛇咬伤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毒蛇咬伤之一,以全身中毒症状、伤处出血、患肢肿痛为主要表现,因其毒性相对较小,经治疗后大多数患者不会有生命危险,而患肢肿胀却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者出现患肢坏死。抗蛇毒血清、激素及清热解毒法治疗患肢肿胀,疗效欠佳。2011年9月—2015年9月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自拟的透毒承气汤合三黄散外敷治疗竹叶青蛇咬伤后患肢肿胀48  相似文献   

4.
高大硕 《中医正骨》2008,20(11):54-54
骨折脱位后期患肢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是骨伤科常见并发症。虽然要求在骨折脱位后期进行功能锻炼,但行功能锻炼时关节也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康复时间也较长。自1998年5月至2006年5月,我们采用自拟功能洗剂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四肢骨折脱位后期关节功能障碍125例,并与单纯进行功能锻炼者80伊胙了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竹叶青蛇咬伤是南方地区最为常见的毒蛇咬伤,全身中毒症状、伤处出血、患肢肿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其毒性相对较小,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都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患肢肿胀却会持续较长时间,严重者可出现患肢坏死,而以往使用抗蛇毒血清、激素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清热解毒法治疗对患肢肿胀方面疗效欠佳。我科于2010年10月开始在临床中运用上述常规治疗结合  相似文献   

6.
穆学敏 《光明中医》2016,(15):2197-2198
目的研究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168例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汤结合按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肿胀消除时间、患肢疼痛情况及患肢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肿胀消除时间、患肢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患肢的肿胀及疼痛、改善患肢的肢体功能,还可以缩短治疗时间,节省大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风瘫痪者因为患肢循环不好,多伴有患肢的肿胀,肿胀的存在亦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药物疗法对患肢局部的肿胀显得力不从心,长时间应用还有电解质紊乱之虞。针刺五输穴之输穴和经穴治疗既可消肿,又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可谓一  相似文献   

8.
补阳还五汤合防己黄芪汤为主治疗骨折后期伤肢肿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流 《光明中医》2008,23(1):57-58
骨折后期伤肢肿胀是指骨临床愈合或骨性愈合后,伤肢局部及远端肿胀久而不消,或消而复肿,或时肿时消反复发作影响肢体功能恢复者。局部症状:患肢肿胀明显,按之凹陷似水肿状或皮色瘀黯似瘀血状,抬高患肢往往肿胀减轻,下垂伤肢瘀肿明显,甚或午后活动后肿甚复作,晨起休息时减轻消失,肢体着重疼痛麻木,关节屈伸不利,恢复困难。全身症状: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自汗,体形肥肿或消瘦,纳差腹胀,舌淡苔白、滑、腻,舌边有齿印或瘀斑,舌底静脉曲张,脉细弱无力有空虚感。临床辨证为气虚血瘀水停,治宜补气活血,通络逐瘀,健脾利水。笔者受补阳还五汤,防己黄芪汤的治疗法则的影响,自1996年至2000年二方合用为主,治疗本病例15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术后容易出现患肢肿胀,可影响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本文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对TKA术后患肢肿胀的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科收治的均为四肢骨折或外伤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患肢肿胀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及消除,必将进一步阻碍患肢的血液循环,形成恶性循环。当肿胀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在局部皮肤出现张力性水泡,  相似文献   

11.
患者四肢骨折后,临床上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而固定后因患肢疼痛肿胀常需要将小夹板松开减压则影响治疗和造成浪费。近年来,我科采用固定前外敷金黄散的方法,减轻了患肢疼痛肿胀症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血栓性静脉炎21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杰  余柏林 《中医药学刊》2003,21(9):1572-1572
血栓性静脉炎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肿胀”、“青蛇毒”相似,系由于瘀血停滞,阻塞脉络,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瘀阻是病理变化之根本,故通瘀活络是本病的治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可导致患肢疼痛,影响术后功能锻炼,切口愈合等,如肿胀严重,可直接影响肢体血液循环,甚至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为此,我科采用口服威利坦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活血消肿汤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胀是创伤性疾病的主要症状,四肢骨折后无论是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或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肢长时间肿胀者均较多见,如果处理不当,可出现伤口愈合时间延长、伤口感染等,也往往容易导致肢体关节僵硬、粘连,严重影响其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崔公让教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萍  崔炎  刘辉 《中医研究》2009,22(6):57-58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肢体浅静脉的血栓性、炎性病变,静脉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灼热等症状,常可摸到硬结节或硬性索状物,有明显的压痛,可伴有患肢肿胀、全身发热等全身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赤脉”、“青蛇毒”、“黄鳅痈”等疾病范畴。临床上应用抗生素治疗局部炎症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乳腺癌术后患者早期患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通过测量患者双上肢6点臂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星期患肢肿胀的发生率及程度,同时观察患肢有无皮肤紧绷感、上肢疼痛感、上肢麻木感及上肢沉重感等伴随症状。结果治疗组患肢异常自觉感受及伴随症状发生率为22.0%,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肢肿胀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预防和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早期患肢肿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骨创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四会市中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6例骨创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分两组,各53例,西医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中医组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肢体肿胀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患肢与健肢周径差进行比较。结果:中医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肢体肿胀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症状积分、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骨创伤后期肢体肿胀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肿胀消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活血消肿散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周围血管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外伤、感染和妇女分娩后长期卧床而引起,使患肢出现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单纯采用溶栓、抗纤治疗,效果欠佳。在患者急性期过后,我院采用活血消肿散熏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2例,对解除患肢肿胀疼痛有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现常见问题的护理对策。方法: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解除患肢肿胀与疼痛,确定并实施早期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训练的时间和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提高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问题的实践过程。结果:本组30例患者,有效地解除了患肢的肿胀和疼痛,确定并有效地实施了最佳锻炼时间与方法,提高了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循证护理是护理的基础,不仅能指导临床实践,还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临床护理盾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黄散外敷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出现术后患肢肿胀症状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黄散外敷。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好转、显效所需平均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黄散外敷对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因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肢体肿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