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健康教育对口腔门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口腔门诊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其对口腔保健的认识,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患者实施的心理指导及专科知识宣教。结果基本掌握口腔自我保健知识,具有自我保健能力,均能定期复诊,合作性好。结论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得到了疾病的有效治疗,提高了口腔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医患合作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发展,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观念的确立.促使医学服务由单一的医学形象医疗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型转化,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防治结合的综合服务,健康教育作为临床与预防保健的结合点,在这一转变中起到重要作用。我院口腔科门诊自2004年系统的对口腔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同时也体会到进行健康教育对预防口腔疾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对孕妇进行口腔门诊治疗的经验。方法对422例在口腔门诊治疗的孕妇加强心理辅导,提高良好就诊环境和合适治疗方法,就诊时注意体位调整、血压的监控与胎心及测量,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和电话回访。结果妊娠合并口腔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妊娠合并口腔疾病患者的治疗不应被拒绝,而是应提供合适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口腔疾病是部队的常见病、多发病,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和战斗力密切相关,要搞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就必须积极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增强口腔健康意识,提高军队官兵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口腔疾病的认识始于一百多年前,尤其是牙周病。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牙周疾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而且会影响全身其他脏器,也就是说,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紧密相关。运用毒副作用小、保健与治疗集于一身的中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秀英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30-131
目的:调查儿童13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为儿童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927一例儿童口腔疾病初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结果:在儿童口腔疾病中龋病发病率最高。结论:儿童龋病相当严重,家长及社会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要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103例口腔科患者口腔健康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旭  蒙龙江  王燕 《贵州医药》2005,29(11):1042-1043
龋病、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预防龋病和牙周病。本研究通过了解基层地区口腔疾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现状,为医疗工作人员今后对基层群众采取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健康信念模式在孕前妇女口腔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20例孕前优生健康体检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和研究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的口腔卫生指导;研究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口腔健康教育。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3个月、妊娠3个月、产后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健康检查,比较两组妇女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和口腔健康状况。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妇女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和口腔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3个月、妊娠3个月、产后2个月,研究组妇女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口腔健康状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孕前妇女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可行和有效的,能提高妇女围孕期、妊娠期及产褥期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改善其口腔健康状况,减少妊娠期口腔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9.
严重的错畸形是儿童发育期常见的口腔疾病,不仅可以诱发龋齿和牙周病,严重者还影响咀嚼、发音等口腔功能。为了扩大社会对口腔正畸的了解,进行口腔正畸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对口腔正畸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内  相似文献   

10.
<正>口腔卫生是健康生活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多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教育,因此,造成文化程度很高的人群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却相对不足,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甚至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1])。女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是做好未来家庭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实现孕育健康下一代的关键,进行女大学生口腔保健调查可以指导群体防治、增强全社会对口腔保健的关注。矫正个体和群体的不健康认知,以提高妇女人群口腔健康保健行为,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未来家庭口腔预防保健素质~([2])。本研究旨在了解山西省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与知识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开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1994至1995年24489例初诊病人分析,发现牙体牙髓病及拔牙患者最多,有些疾病如错(牙合)畸形虽然发病很高,但就诊人数较少,尚有大量患者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及时矫治;牙周病是目前造成患者拔牙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牙周病患者就诊者并不多;牙列缺失患者修复率亦较低。因此,应大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口腔疾病早期防治必要性的认识,做好龋病、牙周病防治工作,增强人们口腔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口腔健康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口腔健康的重要保障。由于部队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往往会导致其忽视口腔保健,甚至延误口腔疾病的诊治,使口腔疾病成为部队人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2]。为了更有针对性地为部队疗养员提供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和疾病预防诊疗服务,提高部队官兵口腔保健意识,降低口腔疾病发病风险,笔者对2014年入所在院疗养的500名疗养员口腔健康意识及行为进行相关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人人享有口腔卫生保健”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口腔保健目标。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会员国,我国政府也已向世界承诺要达到这一目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卫生资源缺乏,口腔医生与人口的比例为1:5万,口腔疾病广泛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有90%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因此要寻求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满足尽可能多的人的基本口腔健康需要,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预防、预防、再预防。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是口腔预防保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在老年口腔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共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4月来某院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口腔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口腔修复方法。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较低,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口腔疾病修复治疗中采用综合口腔修复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升口腔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CSA)是一种亲脂性多肽药物,为第二代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预防肾、肝、心、肺与胰腺等同种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也用于骨髓移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防治。长期使用环孢霉素A的不良反应有药物性牙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据报道,服用环孢霉素A者约有30%~50%发生牙龈纤维性增生[1]。为了减轻环孢霉素A的肾毒性和治疗并发的高血压,常同时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这又增加了牙龈增生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是通过口腔医师的一系列工作可预防和治疗这种药物性牙龈增生。1使用环孢霉素A前的口腔诊疗工作1.1口腔卫生宣教工作在患者进行器官移植手术之前,口腔医师应与患者及相关的专科医师进行沟通,提高患者对口腔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口腔医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做好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教会患者控制菌斑,保持口腔卫生的方法。尽管药物性牙龈增生是非炎性增生,但临床上患者常伴发或继发牙龈的慢性炎症。有大量证据显示菌斑导致的龈炎可加重药物性牙龈增生,而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可减轻牙龈增生的程度[2]。1.2口腔全面检查及处理在患者进行器官移植手术之前,口腔医师应对患者的口腔健康情况作全面的检查,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口腔健康教育对患者口腔保健知识、口腔卫生行为和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口腔科门诊初诊病例200例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通过口腔卫生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进行为期6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及干预。结果健康教育后病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及有关病因的认识有明显提高;对刷牙与牙齿保护关系的知晓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对定期作口腔检查的认识率提高最为明显;而对牙膏、牙刷如何选择改善不明显;健康教育后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时间、坚持饭后漱口的人数均有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菌斑染色指数为1.99±0.12,健康教育后为1.15±0.06,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过口腔健康教育干预,200例患者在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认识有了明显改善,口腔卫生状况也有显著提高,表明在临床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和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都是适宜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口腔内科疾病的分布以及诊治情况,从而为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方法从2009年10月~2011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000多例患者中抽出500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分析发现,口腔内科疾病的男性占有的比例较高,并且龋病和根尖周炎的发病率比较高,对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根管治疗和牙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通过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极高,所以应该加强对口腔疾病的防治,加强口腔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8.
口腔健康行为是预防口腔疾病的最有力措施,我国儿童口腔疾病患病率较高,口腔健康不仅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1]。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是有效控制儿童口腔疾病,改善儿童口腔健康的基础和保障。笔者对所在医院口腔科就诊、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口腔学会成立于1955年,建会之初,全省口腔科医生不到一百人,医疗力量薄弱,医技人员完全靠省外培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口腔医学得到了很大发展,除兴办和健全了高级和中级口腔医学教育机构外,大多数县级以上医院陆续建立了口腔科;省内还设立了口腔疾病防治中心,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中心;昆明医学院设立了口腔医学研究室。我省现有口腔科专业医师发展到近四百人,他们正在为我省口腔疾病的防治,提高人民的口腔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楚云  郑敏 《医药世界》2009,(12):840-841
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是头颈部放疗患者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轻则口干、口腔疼痛,严重者影响进食甚至必须暂停放疗或停止放疗。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我科推行个体健康教育化模式,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实行护理干预,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7-11/2008-11在本科住院的鼻咽癌放疗患者20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00例,两组年龄30-70(平均50)岁,文化水平为小学至中学,全部使用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治疗。1.2方法对照组:在入院时,医生、护士分别对患者进行口头全面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