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丙型肝炎为严重的全球性传染病,西药疗效不理想,本文从中医学角度综述了中医对慢性丙型肝炎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认识;在治疗上从辨证施治、专方专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针灸治疗等不同领域综述了中医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方面的进展,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宋健 《江西中医药》2009,40(1):32-33
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中医并无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名,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使用中医药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笔者跟随老师学习,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的经验。临床从辨证论治、经验用药、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三个方面进行治疗,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核心、是重点。治疗当以辨证用药切中病机为要,谨守病机、积极治疗,机体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艺 《中医药导报》2007,13(4):91-93
文章从中医角度阐述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并从中医经典辨证论治、专方加减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3个方面综述了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治疗的进展,结果说明,采用灵活的辨证论治更有利于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等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医角度综述了对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专方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其他治疗方法,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方法治疗丙型肝炎可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慢性丙型肝炎大多数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西医治疗困难重重,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关于慢性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主要有三种学说,但这三种学说不能对其进行完整的阐述,为完善其病因病机理论,本文通过探寻中医古代典籍,纳入一种新的学说——“主客交”学说。虽然此学说在肝病中的运用已有论述,但并未归入某一类具体的肝病当中。慢性丙型肝炎辨证分型以正虚邪恋型多见,这是慢性丙型肝炎区别于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特征,比其他类病毒性肝炎更适于用“主客交”学说来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6.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并发症治疗等方面综述了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探索一个慢性重型肝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配合西医综合治疗,以更大程度地提高临床疗效是本病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效果显著。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作用机制、中医辨证论治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及对临床经验分析。  相似文献   

8.
马佳乐  李慧臻 《陕西中医》2019,(11):1646-164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中医药在CAG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疗效。中医临床可以运用辨证论治的理论,选用经验方、中成药、中医外治法等措施有效地治疗CAG,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中医病因病机和辩证论治的杂乱多样;临床研究尚无同意诊断标准;临床研究对疾病远期疗效观察不足。结合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药方、中成药和中医外治的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对骨髓炎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慢性骨髓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中医药辨证论治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中医外治法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地位及各种自拟方、专方、验方在治疗骨髓炎中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慢性骨髓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慢性泄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对此病往往束手无策,中医治疗此病多有良策,临床讲究辨证论治。笔者通过论述3例典型慢性泄泻病例的治疗过程,既指出了临床治疗慢性泄泻的原则和方法,也揭示了治疗慢性泄泻"独处藏奸"之理,即个体化、具体化治疗,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特色。辨证论治即为治疗本病的特色,也是本病取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中西医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正光 《河南中医》2011,31(3):240-243
从病因病机、证型研究、辨证论治等方面概述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诊治概况。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多数学者认为其与湿热疫毒有关,但湿热疫毒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制定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面临许多问题;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寻找合适的治疗路径等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近十年来文献研究成果,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的内在关系。结果:与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的检测指标涉及生化、免疫、内分泌、微循环、血液流变、病理等多个方面,40余项相关指标。结论:现代医学检测指标能客观地反映脏器的功能和病理过程,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某些客观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是中医取得疗效的基础,然而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虽然相关学会制定了相应的诊断与治疗标准,但是在具体的诊疗实践中执行者不多。通过的对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中医证候研究应该在临床流行病学的指导下,进行多中心、大样本、规范化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以此为依据探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判定标准和"证"的实质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中医证型、血常规检验结果等,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时医护人员及患者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289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可知,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RBC、HGB水平最高,而肝肾阴虚型慢性乙肝患者WBC、PLT水平最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4项指标可达正常水平。结论临床中医医生可利用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性帮助判断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为今后对证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BVDNA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型。[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100例HBVDNA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分为单一型、复合证型,无证可辨型,病性可分为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分析中医证候特征与HBVDNA的关系。[结果]无证可辨型、单一证型及复合证型之间,单一证型之间的不同证型之间HBVDNA都没有差别。所以不同病性之间的HBVDNA没有差距。[结论]HBVDNA不适合做HBeAg阳性慢性肝炎携带者中医症候的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医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特色和优势体现于在证候分类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探讨其证候分类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区别、尿代谢物的差异以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具有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判别方法可有助于形成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新的分类,并为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归纳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为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观察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68例,对其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归纳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结果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治疗前的主要证型为湿热蕴结、热毒炽盛、肝郁脾虚、脾胃积热及肝脾血瘀证,随着病情的发展,“湿”证、“热”证渐退,本虚突显,主要证型演变为肝肾阴虚、气血瘀阻及肝郁脾虚证.结论 慢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特点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肖倩 《中医杂志》2006,47(6):454-45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状况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阴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采用迈科锐HBV突变检测基因芯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检测.结果:与HBeAg阳性组患者相比,HBeAg阴性患者HBV变异的发生与中医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分为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后,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率偏实证组为34.5%,偏虚证组为65.5%,偏虚证组明显高于偏实证组.结论: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实证变异率低于虚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方法:对临床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等方法研究,西医多用干扰素治疗;中医多用清热解毒、调肝健脾等方法。结果:中医药治疗可抑制病毒或调节免疫,防治相关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效地缓解该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病变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邪实正虚是中医临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基本病机特点,在传统中医四诊辨证的基础上,将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及技术与慢乙肝中医虚实辨证相结合,通过比较慢乙肝中医常见虚证与实证之间在乙肝病毒基因型及变异、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多态性、以及转录组、蛋白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等方面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差异性,揭示慢乙肝虚实证型之间分子生物学意义,为慢乙肝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中医慢乙肝辨证客观化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