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已经证实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对估计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AMI病人的BRS常常降低,其机制在于交感兴奋性的升高和迷走兴奋性的降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用于AMI伴有低射血分数的玻健人,但是ACEI均能降低正常人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BRS。本文旨在研究巯甲丙脯酸对心肌梗塞病人BRS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25例心肌梗塞病人(男21、女4;平均年龄52.5±8.9岁),其中前壁梗塞12例,下壁梗塞13例,接受巯甲丙脯酸治疗;另选择20例类似病人(男16、女4,平均年龄51.2±9.1岁),前  相似文献   

2.
1987~1989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65例。男56例(86.2%),女9例(13.8%),男:女为6.2:1,平均年龄58.5岁。平均住院50天。其中好转51例(78.5%),稳定4例(6.2%),死亡10例(15.4%)。下面简述65例AMI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已确认糖尿病(DM)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提示:DM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M者,其临床特征,预后也不同,本文就此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1994年5月至1997年12月确诊并住院治疗的AMI病人208例,其中合并DM者30例,占14.4%,均为NIDDM,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1±21.6岁;发生AMI前已确诊的27例,病程5.4±2.5年。非DM患者178例,从中随机抽取3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0±11.4岁。1.2 方法诊断标准:DM按WHO1985年的诊断标准。AMI的诊断标准:AMI需具有下列…  相似文献   

4.
室上性早搏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但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室上性早搏诱发室颤少见报导。病例和方法:作者研究72例(男61例,女11例)出现原发性室颤的AMI患者,平均年龄59±11岁,在胸痛发作24小时内入院,均符合下列标准,①典型的临床经过;②新发Q波或典型ST-T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以室上性早搏为起始心的室颤动(VF)不并常见,作者分析72例 AMI 患者 VF 的起始方式。发生原发性 VF 的 AMI 病人72例(男61,女11),平均年龄59±11岁。心电监护期4~108h,记录每次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性 VT 和 VF,  相似文献   

6.
唾液酸 ( SA)位于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上糖链的末端 ,是细胞表面负电荷的主要来源 ,它参与受体组成 ,调节细胞与细胞粘附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血清中 SA含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血清 SA( TSA)浓度的变化 ,以及这些变化与梗死面积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 CK- MB)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AMI组 :符合 WHO AMI诊断标准的我院CCU住院患者 58例 ,男 45例 ,女 1 3例 ,平均年龄( 61 .9± 1 0 .56)岁。正常对照组 :健康成人 50例 ,男39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 ( 57.64± 9.…  相似文献   

7.
赖诺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 (AS)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 ,是AS及其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 ,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AMI患者早期应用赖诺普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AMI组 :选择本院 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5月AMI患者 68例 ,男 48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 5 8±1 0 )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 ( 34例 )和赖诺普利治疗两亚组 ( 34例 )。其中并发原发性高血压 2 4例、高胆固醇血症 1 6例。正常对照组 :34例 ,男 2 4例 ,女1 0例 ,平均年龄 ( 5 8± 9)岁 ,为体检健康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估价短暂、孤立。倒置T波对拟诊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大组病例及对照组的诊断及予后意义。方法:研究组127例,男74(平均年龄63岁),女53(平均年龄64岁)、均符合下列标准:(1)胸痛增剧;(2)对称性孤立。倒置T波>0.1毫伏;(3)ST和QRS无改变。对照组84例,男53(平均年龄60岁),女31(平均年龄66岁)。对照组与研究组同期入院,无AMI及T波改变。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均与研究组配对。随访12-48个月。追综ECG及血清CK-MB改变。结果:随访期间,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2例(17%)和7例(8%)患AMI(P<0.02);30例(24%)和10例(12%)死亡(P<0.01)。研究组39例(31%)。对照组16例(19%)死亡或患AMI(P<0.01)。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病人QT离散度(QTd)变化。1资料与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9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壁厚度与室腔径大小分为:(1)正常构型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11岁;(2)向心性肥厚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12岁;(3)离心性肥厚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11岁。选择无心血管疾病及糖尿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系心肌长期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坏死。这些患者也存在急性期反应,病理检查提示心肌中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浸入。本研究旨在测定AMI病人血清中的急性期细胞激动素IL—6和急性期蛋白质C反应蛋白(CRP)也是否有所增高。方法 AMI组为23例患者(男19例、女4例),平均年龄67.3岁,从起病到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6±0.4h(1~6h),正常对照组30例(男16,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 (UP)患者血浆中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水平 ,探讨其在发病中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AMI组 :发病在 12h内未经溶栓及抗凝治疗AMI患者 2 4例 ,男 18例、女 6例 ,平均年龄 (51± 8 0 )岁。均符合 1979年WHO制定诊断标准。未经溶栓及抗凝治疗UP患者 11例 ,其中男 7例、女 4例 ,平均年龄 (46± 7 0 )岁。正常对照组为性别、年龄与AMI组匹配的 2 0名健康体检者。2 方法 :患者均于急性发病时、溶栓抗凝治疗之前静脉采血、离心 ,-2 0℃保存待检。正常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住院的32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发生心脏骤停(简称骤停)的临床状况及预后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骤停的临床特点,以便采取最佳救治措施。其中骤停31例,发生率9.6%,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40~90岁,平均67.8岁。经心肺复苏(CPR)成功11例,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59岁。失败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72.5岁。结果显示AMI骤停发生率不随性别、年龄或梗塞部位而有显著差异。骤停于AMI后第1周内最多,其次为第2周。多于上午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活动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前瞻性研究两年来我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对其中30例(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54岁)实施早期活动方案,对另外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3岁)仍实行传统的AMI活动方案作对照组。两者做对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徐志颖  李冰 《山东医药》2002,42(13):30-30
为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1 999~ 2 0 0 1年 ,我们对 6 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浆血栓素 (TXB2 )及 D二聚体 (DD)含量测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6 2例患者均符合 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 2 5例 ,男 1 7例、女 8例 ,平均年龄 6 1 .73岁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 2 0例 ,男 1 3例、女 7例 ,平均年龄 6 2 .49岁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 7例 ,男 1 2例、女 5例 ,平均年龄 5 9.2 4岁。患者均于胸痛发作 6小时内入院 ,入院后立即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 2 0例 ,男 1 3例、女 7…  相似文献   

15.
正常人与患消化性疾病病人所摄食物温度是否不同未见报道,本文对此作了研究。方法:对照组65例(男38例,女27例)平均年龄47岁,无症状,其中9例内镜检查正常;病人组59例(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49岁,均有上消化道症状并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7年开始,在激化液中加入硫酸镁静脉点滴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现将其中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40例分析于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1987年1月至1989年6月发病在24小时内(平均15.4小时)住院的AMI患者84例,将其分为硫酸镁治疗组40例(男36例,女4例,平均年龄59.6岁)和对照组44例(男39例,女5例,平均年龄55.4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老年人多见。有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很典型,常容易引起误诊、漏诊,以致延误治疗。现结合我院接诊观察的100例AMI患者的首发症状观察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0例AMI患者,男65例,女35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2.5岁  相似文献   

18.
冠脉内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新疗法中的一种。然而,冠脉内溶栓疗法中尿激酶的最理想剂量尚未确定.本文为确立尿激酶冠脉溶栓疗法的适宜剂量进行观察研究.方法:AMI 患者25例,男20,女5例,年龄37~78岁(平均59.5±11.0岁).冠脉再通组15例,男11,女4.平均年龄57.2±10.1岁;未通组10例,男9,女l,平均年龄62.6±11.5岁.用尿激酶240000IU 溶于20ml 溶液中在10分钟内注入 AMI 患者的冠脉内.可重复使用,直到冠脉再通,或最大量达960000IU,再通组有1例的尿激酶用量多达1200000IU,不通组1例的总量达1440000IU、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住性患者QRS记分、∑R与左心功能的关系,以及利用常规心电图(ECG)预测AMI患者左心功能的可能性。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2例为经临床症状、ECG及血清酶变化证实的AMI患者。男17例,女5例,平均年龄58岁(30~91岁)。  相似文献   

20.
心肌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长期以来,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依据是1病史;2心电图;3血清酶的变化,但有的患者因上述依据不典型而延误诊治。为此,我们选用血清肌钙蛋白I作为辅助诊断之一进行临床实验,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近两年来已确诊冠心病,因心绞痛持续>30分钟而住院患者,按WHO诊断标准分为:1急性心肌梗塞(AMI)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5.0岁;2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6±7.0岁。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1.2 观察指标病人入院后即抽血送检,采用固相层析免疫分析技术定性检测患者血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