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荣  耿燕秋  张承英  丁韬 《武警医学》2011,22(12):1017-1018,1023
目的 研究干体重达标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观察其在达到干体重前后的血压变化,同时用M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在达到干体重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短轴缩短分数(FS)和射血分数(EF),分析干体重达标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干体重达标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降压药使用数量减少,EF和FS增加.结论 干体重达标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应用放射免疫法(RIA)观察了32倒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透析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的变化,并测定了2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发现尿毒症患者AM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血透后无明显变化,血浆AM水平与血浆BUN、ET、ANP、TXB_2/6-酮及平均动脉压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ATll、TXB_2,6-酮无相关性.结果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M升高可能与尿毒症患者血压增高,做为病理性修饰及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平衡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出现血压改变,常见并发症有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脑出血、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寿命和生存质量.高血压在血液透析患者有很高的发生率,也是引起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笔者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雷筱青  李忻  崔霞 《兵团医学》2017,52(2):10-11
目的 探讨伊犁垦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钾季节性波动特点.方法 对7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清钾(K)进行分析.结果 维持性血透患者冬春季血钾水平明显低于夏秋季血钾水平(P <0.001).结论:不同地区地域,因气候环境、饮食及生活习惯等不同,可导致血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中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并发脑卒中者(卒中组)20例,未并发脑卒中者(非卒中组)3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透析龄、舒张压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构成比、收缩压、血压波动值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未并发脑卒中的患者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卒中患者具有高龄、基础疾病为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比例大、收缩压高、血压波动大、血清白蛋白水平低等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血清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探讨透析器复用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初用和复用透析器时患者血清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并加以比较.同时检测健康查体和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的P选择素水平作为对照.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透析前及尿毒症非透析患者血清P选择素水平均较健康查体对照组显著增高.尿毒症患者透析开始15 min后,P选择素水平与透前比较即显著升高(P<0.05);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P选择索水平进一步上升.复用透析器透析时,透析患者P选择素水平升高的趋势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逐渐下降(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导致尿毒症患者P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液透析过程中血-透析膜间相互作用所致的血小板活化可能是导致血透患者发生出、凝血相关透析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透析器复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内针干预治疗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净化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n=30)和B组(n=30)。A组行常规西医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干预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血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A组中2例患者失访,B组中3例患者失访。B组血压达标率为40.7%(11/28),显著高于A组的14.8%(4/2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透析和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皮内针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从而提高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维持性(2年以上)血液透析患者52例,分为三组:A组为树脂吸附加血液透析组(HP HD);B组为血液透析滤过组(HDF HD);C组为口服活性维生素D组(口服活性维生素D HD).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患者血甲状旁腺素(iPTH)及血磷的变化,以及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相比,BUN、SCr、Hb差别无显著性,三组之间相比差别也无显著性.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A组患者iPTH及血磷明显下降(P<0.05),48周后A组、B组iPTH及血磷均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P<0.01及P<0.05).三组之间相比,治疗48周时A组iPTH及血磷比其他两组更低(P<0.05).A组患者血甲状旁腺素及血磷的清除明显好于B组和C组.结论 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患者,以抑郁、焦虑最常见。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越来越多。老年人因其生理、心理的变化以及对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同时面临退休、丧偶和慢性病的折磨,容易使得其心理状况发生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探讨左卡尼汀在肾性贫血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组每次加用左卡尼汀1.0 g静脉注射,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比较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并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Hb、Hct均有升高,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心率、肾功能等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治疗效果好,优于单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11.
王晓霞  杨明  申国宏 《武警医学》2020,31(7):584-58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老年肾衰竭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损害及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07至2019-10收治的老年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6例(观察组),未按照标准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6例(对照组)。比较透析3个月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血常规指标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水平、心电图Q-T离散度。结果 透析前两组患者血压、血常规指标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水平、心电图Q-T离散度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低,而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FS水平较对照组高,但LVEDD、LVESD、IVST、LVMI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Td、Q-Tcd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肾衰竭患者普遍存在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维持性血液透析可以改善此类患者的心脏结构,减轻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病例男,61岁,因行血液透析3年余,头痛、头昏伴行走障碍1个月入院.患者有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病史多年,伴有肾性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肾性贫血、无尿,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余.平时自行定期来院透析治疗,2次/w,4 h/次,并给予纠正贫血、控制血压、预防肾性骨病等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病变的性质、病因及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彩色多谱勒心动超声检查观察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程度、瓣膜面积、狭窄或关闭不全及血生化指标.结果82例中发现二尖瓣钙化14例,二尖瓣反流8例,二尖瓣面积减少致狭窄2例,主动脉瓣钙化17例,主动脉瓣反流9例,二尖瓣并发主动脉瓣钙化11例.且钙化程度与钙磷沉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血液透析年限密切相关.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相当常见,尤以二尖瓣、主动脉瓣易发.  相似文献   

14.
杨超 《航空航天医药》2012,6(6):768-768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1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半月,血尿1次"于2011-12-27入院.主要症状:2011-12-27上午8时行血液透析治疗4 h,治疗完成后诉乏力、头痛,伴有言语不清,患者透析后第一次小便呈暗红色,无寒战、恶心、呕吐、晕厥、黒矇等.入院时查体:体温38.4℃,心率10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200/110mmHg.  相似文献   

15.
王文  王宝仁  孙特  李海霞  王汉民 《武警医学》2004,15(12):891-893
 目的观察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透析膜初次与复用对其的影响,从机体免疫功能的角度对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初用和复用醋酸纤维素膜(CA)、血仿膜(HE)和聚砜膜(PS)透析器进行透析时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并加以比较.同时检测健康查体和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的CRP水平作为对照.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透析前及尿毒症非透析患者血清CRP水平均较健康查体对照组显著增高.尿毒症患者透析开始后4.5 h血清CRP水平与透析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HD后1.5 h后差异更为明显.使用醋酸纤维素膜(CA)透析器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更明显高于使用血仿膜(HE)和聚砜膜(PS)透析器的患者(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导致尿毒症血透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增高,这种变化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有关,而透析器复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衰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发展极为迅速,虽然血液透析能替代肾脏排泄功能,改善症状,延长生命,但仍有许多患者死于一系列并发症而不能长期生存,故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病死率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我们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MHD的死亡原因做分析,为临床提供防治对策,从而提高MHD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指导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灵 《西南军医》2009,11(5):977-978
现代血液净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使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时间大大延长。然而,在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极易由于饮食控制不合理,导致水潴留、高钾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为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合理准确的饮食护理,不仅可以达到或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防止或减轻并发症,还可以改善透析效果(体重、心胸比率、血压、血生化、贫血),从而增强患者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联合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干预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联合干预.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后,采取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scale,ESCA)、健康状况调查表(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联合干预可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方法与单纯血液透析(HD)方法对比(自身对照)。治疗前后检测甲状旁腺素(PTH)、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白蛋白(Ab)、血红蛋白(Hb)及血压,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后PTH、血压显著降低,Hb、Ab升高,且症状缓解较好,其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的治疗比较有优势,临床使用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很关键,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透析的充分根本在于透析血管通路的通畅,血流量的大小.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是永久的血管通路,保护好内瘘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的前提,我科成功为一名患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