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纸尿裤厂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收集某企业相关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危害因素检测及健康体检,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防护水平,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该厂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其他粉尘、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乙醇、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毒物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部分噪声作业岗位噪声强度超标。结论该厂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岗位仍需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2.
刘川  周维新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27-1930
目的了解某大型电子线路板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况,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防治重点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线路板生产企业进行评价。结果该电子线路板企业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设置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该电子线路板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生产性粉尘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符合卫生标准,毒物盐酸等作业场所不符合卫生标准,噪声作业危害较大。结论该电子线路板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场所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分析和检测某碳化硅制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对该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碳化硅粉尘和噪声。经检测,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3~5.9 mg/m3,超限倍数为0.9~4.6,部分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噪声强度合格率为94.1%。结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效果有待改善,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培训,落实个人防护用品管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某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进行职业危害评价。该企业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设置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部分作业场所噪声危害较大。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作业场所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化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对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作业场所定点噪声有超标现象,合格率为84.2%;个体噪声、化学毒物合格率为100.0%。职业健康检查119人中,2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结论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管理制度得到落实,企业应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油田公司职业卫生现状。方法现场调查该公司各分厂生产工艺流程、有害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的情况。对有害作业岗位作业环境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对全公司从事有毒有害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该公司存在有毒有害因素分厂的8家企业,检测噪声强度315个点,合格率95.2%;化学毒物524个点,合格率96.7%;粉尘浓度26个点,合格率100%;职业病检出率为0,但1426人接触噪声人员中,检出听力损失医学观察对象85人,异常检出率5.96%。体检项目:电测听异常率最高为21.3%,其次B超异常检出率为18.3%。结论该油田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苯系物、粉尘及职业危害因素的联合作用,噪声危害应成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防治重点。虽然该公司各有害因素检测合格率较高,但应加强超标点个人防护用品有效使用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刘川  朱锡生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01-1805
目的通过对某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了解其职业病危害现况,以提出合理的职业病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检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EPS生产企业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设置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该EPS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毒物、噪声、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生产性粉尘、噪声、工频电场作业场所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戊烷有部分作业场所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EPS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场所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37家木质家具生产企业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了解木质家具生产企业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并针对行业特点及关键控制点制定行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木质家具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木粉尘、甲苯、二甲苯、乙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甲醛、噪声等,本次调研检测中存在木粉尘、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醛、噪声的浓度或强度检测结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标准、职业卫生防护工程设施配置不完善或效果不佳、个体防护用品配置不当或缺失的情况。结论木质家具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较严重,部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反映该行业的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不规范,因此制定该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并加强行政监管部门执法监督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重庆市某公司奶牛养殖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对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对3个养殖场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作业场所噪声共检测18个点,合格率为83.3%,最大值为97.1 dB(A)。化学毒物浓度检测中,装载机司机、饲料搅拌机司机接触的粉尘浓度超出国家标准要求,其他岗位化学毒物浓度均符合要求。3个养殖场均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噪声、粉尘、化学毒物设置了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浓度能进行有效控制。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表明,各养殖场无疑似职业病者和职业病患者检出。个别养殖场存在佩戴错误的个人防护用品的现象。结论奶牛养殖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为"一般",养殖场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硫酸、磷酸、氢氧化钠、布鲁菌病等。3个养殖场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对粉尘的防护,对布鲁菌病进行重点防控。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健康检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企业防火门制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及检测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及高温。现场检测23个检测点,130份样品。粉尘检测5个点,32份样品,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合格率100%。生产性毒物检测4个点,检测84份样品,毒物浓度合格率100%。噪声测定11个点,噪声强度合格率91%。紫外辐射测定2个点,合格率100%。高温测定1个点,合格率100%。结论由于该项目中噪声1个检测点超标,应高度关注超标岗位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1.
张耘  肖鸣云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54-1656
目的了解某电子企业纸基覆铜线路板的职业病危害现况,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防治重点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生产企业进行评价。结果 该电子企业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设置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该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醛不符合卫生标准,噪声作业危害较大。结论该电子线路板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作业场所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某精细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卫生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并评估职业病危害的风险水平.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经验法、检查表法、作业工人职业性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 该企业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产生其他粉尘(氧化锌、雕白块粉尘)、甲醇、甲醛、氢氧化钠、二氧化硫、噪声、高温及热辐射、工频电磁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部分岗位甲醛浓度超标,噪声作业危害达到Ⅰ级,高温及热辐射作业危害达到Ⅱ及.结论 该厂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岗位仍需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某饮料有限公司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为该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治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选择对该公司进行职业卫生调查,采用职业卫生监测、经验法、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评价。结果本项目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浓度、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合格率100%;噪声共检测16个岗位,其中7个岗位噪声等效声级超过85 d B(A),最高达到91.2 d B(A)。结论本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有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对噪声的控制措施还需加强。针对噪声超标岗位,作业人员在正确佩戴使用企业提供的防噪防护耳塞后,其实际接触的噪声强度能够降到85 d B(A)以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某制帽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劳动者接触情况,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检测收集资料和数据,结合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该制帽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共监测60个粉尘作业点,22个化学毒物作业点、117个噪声作业点,其中,化学毒物和粉尘检测结果均合格,噪声有5个岗位12个监测点超标。结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乙二醇、丙酮、环己酮、一氧化碳;作业场所中的防尘和防毒措施效果较好,防噪设施还应完善。对接触噪声工人要配备专用防护用品,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和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某1,4-丁二醇化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企业职业病防治措施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查表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该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内容基本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要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甲醇、甲醛、正丁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噪声和高温。作业场所中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噪声强度岗位检测合格率为75.0%,高温检测结果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该企业通过设置了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多数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某化工有限公司的职业病危害现况,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下一步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类比法、经验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某化工有限公司进行评价.结果 该厂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该厂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醋酸乙烯、甲醇、四氢呋喃、邻二甲苯、NaOH、硫酸、1,4-丁二醇、正丙醇、异丁醇、丙烯醇、醋酸、丙烯酸、丙烯醛、CO、H2S、其他粉尘、煤尘、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毒物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部分噪声作业岗位噪声强度超标.结论 该厂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岗位仍需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乳制品加工基地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同时收集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并对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及热辐射、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硝酸、氢氧化钠、其他粉尘、煤尘、矽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工频电场、硫化氢等,个体噪声共检测20个点,合格率为85.0%,最大值为88.1 d B(A);化学毒物浓度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企业对噪声、毒物设置有防护措施,对工人配备有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噪声职业禁忌症1人,其他未见异常。结论该基地职业病防护措施合理,管理制度得到落实,企业应加强局部通风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设置酸碱配置间,完善应急救援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钛白粉生产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及强度,初步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建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运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定量分级法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结果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硫、硫酸、二氧化硫、绿矾、硫酸铵等20余种)和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紫外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化学毒物中的硫酸有3个检测点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为95%;有2个粉碎岗位的二氧化钛粉尘检测结果超标,其余岗位总粉尘浓度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物理因素方面共对36个作业岗位进行了噪声检测,其中有4个岗位或工种检测结果不合格,合格率为88.9%;高温和工频电场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钛白粉生产作业场所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企业应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强度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为劳动者发放防护用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对该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调查和检测。结果该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水泥粉尘、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其他粉尘、噪声等。熟料库巡检工、辅料棚铲车司机、水泥库巡检工、插袋工、袋装水泥装车工接触粉尘浓度超标;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60.2~92.8 dB(A),其中配料库皮带巡检工、粉磨站巡检工接触噪声强度超标。结论粉尘、噪声是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危害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保护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河南省某包装公司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防护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异丙醇、乙酸甲酯、丁酮、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醇、粉尘的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制袋机操作工、干式复合机放卷操作工、吹膜工8 h等效声级为85.5d B(A)~88.0d B(A),噪声超标,其余工种的8h等效声级满足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用人单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异丙醇、乙酸甲酯、丁酮、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醇、粉尘、噪声,粉尘和化学毒物作业危害分级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噪声作业危害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噪声的危害较重。粉尘和化学毒物的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较好,噪声的职业病防护重点应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时间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