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索预防成人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苏格兰学院指南网络(SIGN)、UpTo Date、Cochrane Library、美国国家指南库、York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网站、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关于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措施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册、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4篇临床实践指南,2篇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证据总结,从血栓风险评估、机械预防、药物预防、早期筛查、健康教育、PICC专科护士培训6个方面,共19条证据进行介绍。结论临床护士应根据成人恶性肿瘤患者PICC血栓预防的循证依据,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肿瘤患者PICC血栓预防的风险意识,通过早期预防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以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汇总、评价肺癌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血栓早期筛查及预防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制定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对策提供依据,降低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方法 研究以文献查阅法为基础方法,检索美国指南网、OVID(JBI)、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中国指南网、中国知网等中外数据库或指南网,搜集与肺癌PICC置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索和评价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医脉通、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Best Practice(最佳临床实践数据库)、PubMed、临床决策系统(UpToDat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关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的所有证据。结果 共纳入文献14篇,包括指南7篇、系统评价5篇、证据总结1篇、随机对照研究1篇,分别从评估与筛查、健康指导、预防实施与管理、机械预防4个方面总结了12条证据。结论 临床科室应结合医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际情况、患者及家属意愿,科学运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的循证依据,提高临床护士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的风险意识,通过早期物理预防以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以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PICC相关性血栓预测模型构建完成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方法学构建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护理知识库,为实现PICC相关性血栓预见性风险管理提供决策基础。方法 以2020年发表的成人恶性肿瘤患者PICC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为基础,补充检索BMJ、JBI、RNAO、INS以及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和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护理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2019年11月1日—2023年4月1日,对新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并与现有最佳证据总结进行汇总、整理,形成知识库初稿,通过专家会议修改初稿,确定知识库终稿。按照临床护理分类系统编码规则,对知识库初稿内容进行编码。结果 以PICC相关性血栓预测模型为评估工具,预防护理知识库终稿包括1项护理诊断、18项具体护理措施和4种护理结局。结论 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护理知识库具有专业性、科学性与实用性,为临床护士提供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置管前风险评估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预警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风险评估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2篇,合计样本量3 801例,其中干预组441例,对照组3 360例,血栓发生率为11.60%。Meta分析显示:对PICC置管病人进行风险评估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OR=0.56,95%CI(0.45,0.69),P0.000 01],降低导管阻塞发生率[OR=0.20,95%CI(0.07,0.60),P=0.004]。[结论]对PICC置管病人进行风险评估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栓和导管阻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定期进行血管彩超随访对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12月241例于我院运用B超引导下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对置管侧肢体行定期血管彩超随访,对照组在患者出现血栓症状时进行血管彩超检查,比较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因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实施定期血管彩超随访后,观察组的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PICC置管侧上肢深静脉完全性血栓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中运用血管彩超随访可以及时检测出导管相关性血栓,从而减少有症状上肢深静脉完全性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焦虑与不适感,且能动态监测血栓的转归情况,最大限度减少因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置入PICC的肿瘤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PICC置管术后肿瘤患者120例进行体力能力状况评分和置管肢体血栓形成的前瞻性评估。结果:血栓总发生率为29.17%,且无症状血栓的发生率27.50%明显高于有症状血栓发生率的1.67%(P0.05)。ECOG评分3-4级患者的血栓发生率50.00%明显高于0-2级组患者的25.96%(P0.05)。结论 :导管相关性血栓在置入PICC的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无症状血栓。临床护理人员应关注ECOG评分较高的患者,定期进行血管超声评估,及时发现血栓,避免肺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预防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行PICC置管的113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B超随访检查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确定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结果3.6%(41/1137)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RR=1.04,95%CI:1.01~1.07,P=0.013)、有PICC置管史(RR=3.22,95%CI:1.53~6.77,P=0.002)、送管次数越多(RR=1.98,95%CI:1.30~3.00,P=0.001)是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年龄大、有PICC置管史、送管次数多是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该类患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有望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y,MARSI)的危险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有关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5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质量,并用RevMan 5.4软件分析。 结果 共纳入13篇研究,包括4917例研究对象。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是过敏史、年龄、睡眠状况、维护方法、肿瘤类型。 结论 过敏史、年龄、睡眠状况、维护方法、肿瘤类型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及时对肿瘤患者存在的可改变因素进行干预,加强对PICC的评估与维护,有利于预防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集束化管理预防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效果。[方法]将肿瘤科的183例PICC置管病人按置管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行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2.13%,低于对照组的10.11%,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有效预防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的最佳证据,为构建相关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美国指南网、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中文)、中国临床指南文库,以及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3月涉及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的所有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及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5篇、系统评价3篇。总结个体因素、医源性因素、导管相关因素3大类别,共18项最佳证据。结论 PICC置管前进行个体化的血栓风险评估对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按照循证证据建立PICC相关性血栓的评估制度、程序和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12.
<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较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1]。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各种原因均可导致PICC血栓的发生,文献[2]报道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2%~26%。一旦发生血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何有效地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是临床护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植入性静脉输液港(TIAP)和PICC在成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1日,所有血液肿瘤接受化疗患者应用TIAP和PICC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5.0统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品管圈干预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数据库中有关品管圈干预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6月。结果共检索到924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共128篇,最终纳入文献6篇,纳入病例11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用品管圈干预PICC置管可更加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R=0.13,95%CI 0.09~0.18,P0.001),发生感染与导管阻塞要远远少于对照组(RR=0.34,95%CI0.016~0.71,P0.005);试验组血栓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RR=0.14,95%CI 0.04~0.44,P0.005)。结论品管圈干预PICC置管患者,其发生并发症比常规护理减少,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改良型活动方式预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录的肿瘤患者改良型活动方式与PICC相关性血栓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置管侧上肢运动组相比,改良型活动方式组肿瘤患者的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OR=0.22,95%置信区间0.13~0.38,P<0.01),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加(MD=1.03,95%置信区间0.64~1.42,P<0.01)。结论置管侧肢体进行改良型活动能够有效加快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腋静脉血流速度,减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meta分析PICC置管患者应用抗凝治疗,为临床预防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2000~2016年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有关抗凝药物治疗预防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选取文献,对选取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共2 269例PICC置管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抗凝药物预防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RR=0.24,P0.01);其中2项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抗凝治疗延长PICC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PICC患者置管期间给予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延长PICC留置时间,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及血栓转归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016年5月1日—5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1 030例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并跟踪70 d,调查患者的血栓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在置入PICC 1个月内血栓患病率最高,为5.4%(56/1 030),其中无症状血栓占76.8%(43/56),39例患者经完整治疗后血栓消退。结论PICC相关性血栓多为无症状血栓,医务人员应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并对应处理,有效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肝素浓度封管液在预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84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1比例分为三组,随机分配患者接受不同肝素浓度封管液封管分别是生理盐水、10 U/ml肝素液、50 U/ml肝素液。比较三组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和10U/ml肝素液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生理盐水组和50 U/ml肝素液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0U/ml肝素液组和50U/ml肝素液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发生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19例,确诊时间为置管后6~50(17. 29±3. 64) d,其中57. 89%发生于置管后2周内。结论:影响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血栓的因素较多,使用50 U/ml肝素液封管可有效预防并降低血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2种置管方式在肿瘤化疗中应用的差别.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关于PICC与CVC在肿瘤化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采用Jadad量表对所有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质量评价,运用统计学软件Stata对13项观察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36项研究,共4920例患者,其中PICC组2349例,CVC组2571例.PICC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CVC组.PICC组的血气胸发生率、误人动脉发生率、导管感染发生率均低于CVC组,但静脉炎发生率高于CVC组.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便,留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20.
张瑜  高阳  董雪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8):2475-2477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VIP病房收治的277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总结其血栓相关临床症状发生情况,以及行上肢血管超声检查发现血栓的情况。结果277例患者中发现有患肢肿胀疼痛和输液不畅症状者26例,其中超声发现上肢深静脉血栓者5例。行皮下注射速碧林0.4 ml或0.6 ml bid,连续使用2周。4例患者肿胀疼痛消失,复查超声血栓明显缩小。1例患者血栓未见明显缩小,但肿胀疼痛明显减轻。5例患者均应用PICC导管直至治疗结束,顺利拔除。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低,与导管材质直径和穿刺静脉选择有关,经过规范的护理和抗凝治疗,可以继续正常使用导管至治疗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