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62kDa重组抗原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并鉴定日本血吸虫62kDa重组抗原。方法:将Sj62/pGEX-1 λT/TG2克隆菌用IPTG诱导表达,经超声粉碎,离心后取上清过GS4B柱,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洗脱液洗脱后获得纯化的rSj62/26GST重组融合蛋白,用Thrombin酶切后获得纯化的rSj62重组蛋白,并对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重组蛋白纯度较高,且可被血吸虫感染的鼠血清识别。结论:用重组的方法获得了与天然虫源蛋白性质相似的重组抗原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可溶性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传导蛋白14-3-3(rSj14-3-3),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mRNA中制备Sj14-3-3基因cDNA片段,将此cDNA片段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3的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基因下游,构建重组表达质粒Sj14-3-3/pGEX-4T-3。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转化子细菌采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以观察重组GST-Sj14-3-3表达情况。GST-rSj14-3-3经凝血酶消化后,经过Glutathione Sepharose-4B胶亲和层析制备纯化的rSj14-3-3。rSj14-3-3免疫家兔制备免疫兔血清,经免疫印迹试验分析rSj14-3-3免疫原性和反应性。结果日本血吸虫江苏株Sj14-3-3蛋白基因编码序列被成功克隆,开放阅读框的DNA序列与基因库中的登录序列同源性为99.08%。构建的含Sj14-3-3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能表达分子量约为55 kDa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凝血酶切割和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rSj14-3-3。rSj14-3-3能诱导家兔产生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可识别重组和天然的14-3-3蛋白。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可溶性rSj14-3-3,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26GST)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预测其作为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方法 将编码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cDNA经PCR扩增后亚克隆人载体质粒pGEX-6p-1进行表达,并用表达的重组抗原的融合蛋白免疫BABL/c小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Sj338/26GST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32.3%的减虫率及46.5%肝总减卵率;与Sj26GST免疫组相比,rSj338抗原可能使小鼠获得22.5%的减虫率及30.0%的肝总 减卵率。结论 证明重组的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rSj338/26GST及rSj338)可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部分保护力,可望成为新的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4.
从 Mitchell 实验室引进与我们报告的24—26kD 抗原类似的重组 Sj26抗原基因的 E coil,从中抽提并纯化出 rSj26抗原。重组 Sj26抗原初步应用的结果表明:(1)rSj26抗原 ELISA 可以检测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感染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最高滴度1:320,不比同种24—26kD 抗原检测的效果差;(2)用24—26kD 抗原检测 rsj26免疫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和以 rSj26抗原检测的水平相似,而用 SEA 测抗 rSj26抗体水平较差}(3)用 rSj26免疫鼠后以大陆株尾蚴攻击感染,减虫率可达44.4%,表明 rSj26可诱导一定程度保护性免疫力预防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尾蚴感染。对 rSj26抗原引进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促凋亡基因Sj BAD的生物学、免疫学和转录表达特征,评估Sj BAD重组蛋白作为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力。方法根据Sj BAD的参考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Sj BAD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Sj BAD。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j BAD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期及42 d雌、雄虫体内的转录水平;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法分析Sj BAD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用重组抗原Sj BAD免疫BALB/c小鼠,通过计算减虫率及肝脏减卵率,评估重组抗原作为血吸虫病候选疫苗分子的潜力。结果成功克隆了日本血吸虫Sj BAD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Sj BAD,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22 k Da。Western blotting表明Sj BAD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间接ELISA法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免疫小鼠产生了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Ig G。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Sj BAD基因在日本血吸虫的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转录,以14 d表达量最高,且在雄虫体内的表达量高于雌虫。两次动物免疫试验表明,重组蛋白Sj BAD在BALB/c小鼠体内诱导了30.82%和27.87%的减虫率,及42.52%和45.84%的肝脏虫卵减少率,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均0.05)。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日本血吸虫促凋亡相关基因Sj BAD,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期虫体内均有表达。纯化的重组Sj BAD蛋白在小鼠体内能诱导产生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酵母表达技术制备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分子大亲水肽段(Sj23HD)与人血清白蛋白(HSA)成熟肽的融合蛋白(Sj23HD-HSA),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应用重叠PCR方法构建编码Sj23HD-HSA融合蛋白的融合基因片段,通过TA克隆和DNA测序确定构建的融合蛋白基因序列的正确性。将融合基因定向插入酵母表达质粒pWX530中构建分泌型重组表达载体Sj23HD-HSA/pWX530。重组质粒转化酿酒酵母感受态细胞,在亮氨酸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筛选含重组质粒的酵母转化子菌落。对转化子酵母进行发酵培养,通过SDSPAGE分析酵母培养液上清中的蛋白成分,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培养上清中的Sj23HD-HSA蛋白成分。经免疫印迹分别与血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反应,确定酵母表达的Sj23HD-HSA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DNA序列分析显示,编码外分泌型Sj23HD-HSA融合蛋白的融合基因构建成功。含有Sj23HD-HSA/pWX530重组表达质粒的酵母转化子可以在非诱导条件下表达外分泌型可溶性的Sj23HD-HSA融合蛋白,其分子量大小与预期大小(73kDa)相近。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Sj23HD-HSA融合蛋白可以特异性地被血吸虫病人血清所识别,但与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健康人血清不发生反应。结论 Sj23HD-HSA融合蛋白被成功制备,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性,是一种有潜在价值的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天冬酰胺酰基内肽酶(Sj32),探索该重组抗原在动物血吸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潜能。方法用PCR法从Sj32前体编码基因中克隆编码成熟体的基因片段,以pET-28(a)为表达载体,用大肠埃希菌表达,制备重组抗原(rSj32);应用ELISA方法检测待检血清,并比较rSj32、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以及重组诊断抗原rSj23对人工感染兔、小鼠及水牛血吸虫病的检测效果。结果成功表达了Sj32成熟体,表达产物rSj32的分子量为41 kDa,可用H is柱纯化,得率约为68.8 mg/L培养物。用rSj32检测人工感染兔、小鼠和水牛血清以及对照兔、小鼠和水牛血清,特异性分别为100.0%、96.7%和96.9%,敏感性分别为88.9%、85.0%和71.8%,该抗原对牛血清的敏感性略低于SEA和rSj23,其余检测结果三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rSj32在诊断动物血吸虫病方面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日本血吸虫(Sj)成虫抗原免疫的免血清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库筛选出Sj22.6基因克隆;用根据曼氏血吸虫23kDa膜抗原(Sm23)的编码基因设计的引物,以PCR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库扩增出Sj23基因;用根据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林的磷酸丙糖异构酶(SjTPI)基因设计的引物,以RT-PCR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扩增出SjTPI基因;并测得了上述3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通过与国外有关单位合作研究,获得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肌球蛋白的62kDa肽段(Sj62)的编码基因克隆.Sj22.6、SjTPI及Sj62的编码基因巴克隆入质粒pGEX并获得表达;Sj23基因克隆入杆状病毒,在家蚕幼虫体内获得表达.用Glutathione-Sepharose4B(GS4B)已纯化出重组的Sj22.6(rSj22.6)、Sj62(rSj62)及SjTPI。Sj22.6、Sj23、SjTPI和Sj62基因的表达产物均可被Sj重感染的兔血清识别;用rSj22.6免疫家兔和小鼠,均可诱生明显升高的IgG抗体,其可特异地识别rSj22.6,还可识别成虫抗原中天然的相应分子,但不识到虫卵抗原中任何成份.用rSj22.6对昆明鼠及BALB/C小鼠分别作免疫攻击实验,前者可产生38.93%的减虫率,后者可产生32.1%-35.27%的减虫率和28.4%的总体减卵率。Sj22.6/Sj26GST融合蛋白可诱导BALB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热休克蛋白[rSj HSP70(Grp78)],检测其抗体反应特征及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编码Sj HSP70(Grp78)成熟肽的基因片段,并将该片段插入到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表达质粒HSP70(Grp78)-pET28a。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后采用镍亲和层析法制备纯化的可溶性rSj HSP70(Grp7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rSj HSP70(Grp78)的抗体反应特异性及抗rSj HSP70(Grp78)IgG在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中动态变化,以分析其早期诊断与疗效考核价值,并比较rSj HSP70(Grp78)-ELISA与SEA-ELISA检测血吸虫感染者血清抗体IgG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编码Sj SP70(Grp78)成熟肽基因片段克隆成功,并获得纯化的分子质量单位约69ku的重组表达Sj HSP70(Grp78)蛋白。Western blot显示Sj HSP70(Grp78)蛋白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及人血清识别,但不与华支睾吸虫病和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鼠血清反应。感染小鼠血清抗Sj HSP70(Grp78)IgG水平与血吸虫感染度呈正相关,并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呈增强趋势,在感染后16~18周达到峰值,随后开始回调,但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组小鼠经药物治疗后第2周(感染后第8周),体内抗体水平迅速上升并达到高峰,经过短暂下降后再次上升,出现第二个高峰,随后逐渐回调,至治疗16周(感染后第22周),部分小鼠抗体水平已接近阴性阈值。部分个体在血吸虫感染后1周即可检测到血清抗rSj HSP70(Grp78)IgG。分别以rSj HSP70(Grp78)和SEA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及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敏感性分别为82.9%和95.7%,特异性分别为94.3%和85.7%,与健康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和16.67%,与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5.7%和14.29%;与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5%和65%。结论 Sj HSP70(Grp78)具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以此为抗原采用ELISA检测抗Sj HSP70(Grp78)IgG具有日本血吸虫病辅助诊断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与疗效考核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体表蛋白Sj29基因,分析其表达特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体表蛋白Sj29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814537)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序列特性。将目的基因部分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c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c-Sj29,将其转至大肠埃希菌后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组氨酸(His)柱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原性。30只雌性BALB/c小鼠均分3组,实验组每鼠皮下多点注射重组蛋白rSj29共100 μl(0.1 mg/ml,用206佐剂配制)、佐剂对照组和空白(PBS)对照组,分别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用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小鼠,每鼠40±2条,感染后第53天剖杀,收集虫体计算减虫率;取肝脏和粪便计算减卵率。ELISA法检测实验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Sj29蛋白在各期虫体的定位,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各期虫体及攻击感染后42 d虫体Sj29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获得576 bp的Sj29基因。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22 90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表明,重组蛋白可被免疫小鼠血清和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血清识别。攻击感染后42 d,小鼠体内Sj29基因转录水平分别为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虫体的9.1倍和51.8倍。实验组小鼠成虫数(15.4±5.9)、肝组织虫卵数(40 143.3±2 995.9)和粪便虫卵数(3 803.9±110.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免疫小鼠可产生高滴度(1 ∶ 32 000)特异性IgG抗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Sj29可在7、14 d童虫,28、32 d成虫和42 d雄、雌虫的体表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虫龄为32 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Sj29基因转录水平最高。 结论 重组蛋白rSj29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克隆、 表达日本血吸虫高速泳动家族B1蛋白 (SjHMGB1), 并研究其功能特性。方法 方法 利用逆转录PCR (RT?PCR) 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mRNA中反转录扩增出编码SjHMGB1的完整开放阅读框DNA片段, 然后将其亚克隆至 原核表达载体质粒pET28a (+) 中,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SjHMGB1?pET28a。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 (DE3), 含 重组质粒的转化子细菌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 (IPTG) 诱导以表达重组SjHMGB1蛋白。通过镍螯合琼脂糖亲和胶亲和层 析法制备纯化的重组SjHMGB1蛋白。通过DNA迟滞实验和动物免疫鉴定重组SjHMGB1的DNA结合和免疫学特性。通 过免疫印迹试验 (Western blotting) 和RT?PCR确定SjHMGB1分子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以重组SjH? MGB1为抗原免疫小鼠, 3次免疫后每只小鼠感染45±2条血吸虫尾蚴, 42 d后剖杀, 计算减虫率与减卵率, 观察其诱导抗血 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性作用。 结果 结果 采用RT?PCR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mRNA中反转录扩增到长度约为530 bp的特异性 DNA条带, 序列分析证实为编码SjHMGB1蛋白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将此片段亚克隆至表达质粒pET28a (+) 中, 成功构建 了重组表达质粒SjHMGB1?pET28a。含重组表达质粒SjHMGB1?pET28a的转化子细菌经IPTG诱导能表达分子量约28 kDa 的可溶性SjHMGB1蛋白。采用镍螯合亲和层法制备了纯化的重组SjHMGB1蛋白。DNA迟滞试验显示纯化的Sj HMGB1 蛋白可同超螺旋及线性DNA结合, 重组SjHMGB1免疫小鼠能产生高效价的抗体IgG, 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重组SjH? MGB1蛋白能被重感染小鼠血清所识别, 表明重组表达的SjHMGB1分子具有天然蛋白的功能活性与免疫学特性。RT?PCR 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SjHMGB1分子在血吸虫成虫和虫卵期大量表达, 而在尾蚴阶段表达量极低。免疫保护性试验 结果表明, 重组SjHMGB1分子免疫不能诱导有效的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保护性作用。结论 结论 获得了编码SjHMGB1基因和 纯化的具有天然功能活性的重组SjHMGB1蛋白; 重组SjHMGB1蛋白具有强烈的免疫原性, 但不能诱导有效的抗血吸虫感 染免疫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猪带绦虫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alate dehydrogenase,MDH)进行克隆,表达及免疫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方法将猪带绦虫MDH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pET-28a(+)-MDH重组质粒,并获得高纯度蛋白,该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SD大鼠血清识别,同时也能被感染猪带绦虫的病人及猪、感染牛带绦虫病人及感染亚带绦虫病人血清所识别。结论猪带绦虫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学活性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Sj28GST基因克隆和高效表达产物的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克隆 2 8kDa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Sj2 8GST)基因 ,获得用于疫苗和T细胞表位研究的高纯度重组融合蛋白 2 8GST -TRX。方法 应用引物特异性PCR技术 ,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扩增Sj2 8GST基因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碱基序列分析鉴定后 ,采用定向克隆技术构建Sj2 8GST -TRX融合蛋白重组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BL2 1(DE3)的表达 ,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以融合蛋白方式表达的Sj2 8GST的免疫原性 ,通过包涵体纯化结合Ni+柱亲和层析获得高纯度重组融合蛋白。结果 Sj2 8GSTPCR产物为约 6 4 0bp ,其碱基序列 (6 33bp)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2 11aa)与GenBank报道一致 ;获得了Sj2 8GST -TRX重组质粒 ;2 8GST -TRX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 ;在分子量为约 4 3kDa处有一能与羊抗Sj2 8GST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的含 2 8GST融合蛋白条带 ;包涵体纯化法结合Ni+ 亲和层析可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融合蛋白。结论 获得到了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8GST分子的全长基因和高纯度重组 2 8GST -TRX融合蛋白 ,该融合蛋白具有天然Sj2 8GST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扩增、表达日本血吸虫Sjnanos编码基因并评估其重组蛋白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从42d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中扩增了一个日本血吸虫性别差异表达的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814948,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该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BL21,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ELISA检测其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蛋白印迹分析检测其抗原性,以看家基因NADH为内参,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血吸虫各个阶段的表达状况。结果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为日本血吸虫的一个新基因,其编码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为525bp,编码174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量为19.9,PI为8.2。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显示该基因在7d、13d、18d、23d、32d、42d虫体均有表达,但在18d和13d虫体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天数的虫体,在雄虫的表达量高于雌虫。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jnanos,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表达,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动物免疫保护试验获得了31.4%的减虫率和53.8%的肝脏减卵率。结论获得日本血吸虫新的抗原基因Sjnanos,该基因的重组蛋白在小鼠中诱导了部分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带绦虫成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TaRPI。8),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中获取RPI.8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一28a(+)中,在大肠埃希茵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28a(+)一TaRPL8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但不能够被正常大鼠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结论亚洲带绦虫成虫TaRPI.8基因可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表达,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黄芪多糖(APS)对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及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RAW264.7细胞诱导分化为泡沫细胞,用油红O染色法鉴定.不同浓度APS作用泡沫细胞48 h后,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胆固醇的流出率,并用RTPCR及ELISA测定PPARγ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①巨噬细胞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48 h后转化为泡沫细胞.②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APS干预组泡沫细胞的胆固醇流出率上升(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③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APS干预组泡沫细胞内PPARγ的基因表达上调(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④与对照组相比,20、50、100 mg/L浓度APS干预组泡沫细胞内PPARγ的蛋白表达增加(P<0.01).结论 ①经ox-LDL诱导后,巨噬细胞分化为泡沫细胞,细胞内脂质大量增加.②APS促进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可能与上调细胞内PPAR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22.6 kDa重组抗原的高效融合表达及特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大量获得纯化的日本血吸虫226 k Da 重组抗原。方法: 用 P C R 方法将其编码基因序列经改造后亚克隆入载体质粒p G E X 1λ T 进行表达。结果: 得到了融合表达的蛋白抗原。此融合蛋白表达量大, 用凝血酶酶切后易大量制备纯化的重组226 k Da 抗原。结论: 以此融合蛋白免疫的小鼠抗血清进行免疫印迹试验, 表明 Sj226/ Sj26 G S T 融合重组蛋白具有与 Sj226 蛋白一样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弓形虫表面抗原2(SAG2)基因重组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方法根据SAG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用PCR法从弓形虫基因组DNA中扩增SAG2基因片段,再克隆到p GEX-4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并测序后,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并纯化,以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反应原性。结果 SAG2基因PCR产物大小约为561 bp,与预期相符。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构建成功,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吻合。重组质粒转化菌经IPTG诱导后表达的SAG2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7 ku,该蛋白可被GST标签抗体识别。结论成功重组了弓形虫SAG2基因,表达蛋白具有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