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城市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试点经验及相关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矛盾.欧美等发达国家以社区首诊为核心的"守门人"制度以及分级医疗体系建设已趋完善,而国内以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为核心的城市分级医疗体制的建立刚刚起步,尚无成熟经验.卫生部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建设思路,已于2006年先后在深圳、南京、上海等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示范城市进行了此项工作的试点运行.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现实背景下完善制度设计以实现健康公正是河南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价值诉求.河南省探索医疗改革面临卫生资源配置悬殊、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医疗鸿沟扩大等公正隐忧.实现河南省健康公正的建议: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秉承医学人文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3.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我国台湾地区在实施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全民健保)的背景下,随着医疗网计划的推行,各医疗机构间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实现了有效的分级诊疗。本文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全民健保背景下的医疗服务体系与分级诊疗的实施状况,总结和探讨我国台湾地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经验,并提出我国大陆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医疗联合体的开展、加快推进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增强民众的健康保健与分级诊疗意识,旨在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4.
分级医疗制度与社区医疗普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巧珍 《当代医学》2010,16(4):37-37
实施分级医疗制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医疗服务是否完善。要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缓解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拥堵,必须处理好社区门诊的建设问题。我院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转诊制度,改进社区医疗,使之配合医院医疗系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放射影像在分级诊疗中的应用方案,设计并实现特色医联体分级诊疗系统,介绍总体规划、架构与流程、实施过程、注意事项等方面,指出该方案有助于提高社区医生的医疗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个覆盖三级医疗体系的网络平台,将使实现社区首诊制指日可待。 提案 完善基层队伍,建立健全分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国家提出的分级诊疗体系,其总的概念是基层医疗、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秩序的自如开展与程序化的无缝链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以区慢性病防治院为桥梁,构建具有深圳福田特色的分级诊疗体系,并初步评价其实施效果。 方法 通过建立区域性医联体、出台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确立区慢性病防治院的桥梁作用,负责分级诊疗的协调、培训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成立学科联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和区域医疗协同机制、加快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等系列措施,以慢病先行推进深圳市福田区分级诊疗模式构建。 结果 经过1年的实施,构建了具有深圳福田区特色的分级诊疗体系,以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为桥梁的分级诊疗运行情况良好。搭建了分级诊疗平台,各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实现了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在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较好地落实了"优先挂号、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整合的学科共同体内涵得到明显提升。实施分级诊疗以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人数比实施前同期增长18.2%和26.9%。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人数增长速度是实施前同期新增高血压人数的3倍以上,新增糖尿病人数的2.18倍以上。实施分级诊疗前,没有患者下转回社康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实施分级诊疗后,下转患者3 057人。 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构建的以慢性病防治院为桥梁、全方位推进分级诊疗的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8.
3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雁塔区医联体全科医师培训班在西安开班,标志着陕西启动城市医院分级诊疗试点,通过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下联动,实现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据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黄立勋介绍,医联体是指将同一区域内各种医疗资源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整合,将三级综合医院与近域内二级医院、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组成跨行政隶属关系的医疗联  相似文献   

9.
观点阐述: 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医疗的综合性需求.且老年慢病康复时间长,往往是治疗结束而护理、康复未结束,老人担心出院后没有保障,占床严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既影响医院的床位周转,又进一步加剧了住院难. 此外,现有养老机构功能单一、设施简陋,只能提供简单和基本的生活照护,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 为缓解大医院住院难的现状,卫生部提出要逐步实现"分级医疗、急慢分治"的医疗模式.《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应积极发展护理院、老年病院、康复医院等面向老年患者的延续性医疗服务机构,并指出"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的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郑州市居民对分级诊疗的认知程度,分析个体特征、社会特征和医疗特征对居民分级诊疗认知程度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分级诊疗认知、推动分级诊疗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在郑州市抽取712名居民参与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郑州市居民的分级诊疗了解程度与认可程度转换后的因子值分别为36.40和59.44;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居民的分级诊疗认知程度主要受到社会特征和医疗特征的影响,其中社会特征主要通过教育程度和社区宣传影响居民对分级诊疗的了解程度(P<0.05),医疗特征主要通过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感知影响其对分级诊疗的了解和认可程度(P<0.05)。结论:郑州市居民对分级诊疗的总体认知程度不高,社会特征和医疗特征会对居民的分级诊疗认知程度产生显著影响,应合理采取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拉大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差距等举措,有针对性地提高居民的分级诊疗认知程度,从而为分级诊疗的实现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是以健康档案为核心,以生命周期活动为主线,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人的社区归属随着经济社会等活动频繁变化,让存储于某地的健康档案信息成为活档案,有效的伴随人,实现远程调用、合并、迁移等,是"市级存储,省市同步,省级漫游"社区卫生服务数据分级存储方案实现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数据分级存储方案具备数据同步,数据增长,重复数据删除,可靠性和绿色节能等存储系统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2.
开展城市社区儿童慢性病综合防治疾病管理策略探讨,通过构建区域"社区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儿童慢性病防治网络,组建可持续发展的儿童慢性病管理队伍并进行系统培训,通过建立城市社区儿童慢性病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社区儿童慢性病支持性环境建设,以实现社区儿童慢性病综合防治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向社区居民提供廉价、便捷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中心把发展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发展方向进行不断的探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将中医的适宜技术借助于社区卫生服务推向社区,使个体化、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优质、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推向居民家门口。通过双向转诊、分级医疗,改变社区医疗服务与就医模式,进而实现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使社区居民在社区就能以合理的价格解决90%左右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对社区医疗的认知情况和就业意愿,为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调查表明,目前实习生群体对社区医疗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社区医疗行业从业意愿亟待提升,学校需要加强相关课程体系建设,相关主管部门需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增加社区医疗职业吸引力,促进基层卫生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数字医学》2014,(7):90-90
6月7日,由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中日友好医院承办的区域协同医疗背景下的数字化医院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表示,信息技术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和支持,然而,在我国医院内部与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待解。  相似文献   

16.
一舞动三湘     
如果不能建立大型公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之间实质性的、有效的纵向合作网络,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医改就不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社区医疗,参加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对此表示拥护,并提出很多建议。在政协医卫组的联组讨论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与委员们热议社区医疗建设。高强也就社区医疗发展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8.
社区卫生服务"趋等化",指的是在政府、医院、社区的密切合作下,使社区医生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水平上与大医院趋等。我国当前医疗就诊模式主要为"小病大病都在大医院",归根到底在于社区医生技术水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通过完善全科医学教育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强化政府引导功能以及与大医院开展合作,促进"趋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全科服务团队能有效地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地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状况,对地方社区全科服务团队内部环境(优势、劣势)和外部条件(机遇、挑战)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提出符合地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全科服务团队的建设策略,以期为地方社区全科服务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个重要的路径是将医学教育发展融入到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整体框架中,构建一个与分级诊疗体系相适应的分级医学教育体系,来协同推进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医联体-医共体融合贯通中的分级医学教育体系建设框架,可概括为"12345"方案:"1"是构建一个与分级诊疗体系相适应的分级医学教育体系;"2"是面向基层医学人才培养和基层医疗能力提升这两个需求;"3"是推进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三方面协同发展;"4"是通过推进医学教育管理和信息融合、医学教育平台融合、人才培养融合和学科建设融合这四个融合来构建分级医学教育体系;"5"是构建省、市、县、乡和村五级结构的分级医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