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古方配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古代医家治疗抑郁症方剂388首,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理气药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物,初步推测抑郁症病机的基本核心是正气亏虚,心神失养,火郁痰蕴,肝气郁结等,病性基本为虚中夹实,实中兼虚、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993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求中医辨证论治本病的规律。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对文献中的证候、方剂以及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候、方剂、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分析得出22个女性更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其中肝气郁结、肾虚肝郁、肝郁脾虚、肝郁血虚、肝肾阴虚等为中医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分析,肝郁、瘀血、湿热、痰浊、气滞、湿阻为常见实性病机;肾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为常见虚性病机;病位主要在肝、肾、脾、心四脏;共得方剂156首,其中自拟方117首,成方39首,二者以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为主;中药135味,分为14类,柴胡、白芍、郁金、当归等为常用药。结论: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病位在肝、肾;肾虚肝郁血瘀是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基本病机,在临床用药中以补虚药、安神药、理气药、活血药为主,兼以应用清热药;治疗中应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范军铭教授是河南省睡眠研究会副会长,对失眠、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各种精神情感障碍类疾病及各种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特见解,尤其擅长运用针药结合认知增强疗法治疗情绪相关的各种心理问题。范军铭主任医师临证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治疗抑郁症,认为该病由于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在疾病后期耗伤机体气血津液导致本虚,后期病机往往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在临床诊治中应辨别真假虚实,常见虚型症候有心气虚、心脾两虚、心肾亏虚、肾阳虚等。  相似文献   

4.
精神抑郁症从肝气虚论治的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祖晓 《四川中医》2001,19(8):11-12
本文通过对精神抑郁症肝虚证的理论依据,辨证要点、治疗方法进行探讨,认为肝气虚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补肝气法为基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启龙认为肺癌的主要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亏虚及阴阳失和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湿、气郁为要。高启龙倡导在确立基本治法方药的基础上,配伍风药以治之。风药的多重作用符合该病本虚标实的主要病机,可助补益肺脾肾、燮理阴阳以治本,化瘀、祛湿、理气以治标,其临床效果显著,为中医进一步认识和治疗肺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辛味宣壅”之法为理论基础,谨守病机探究辛味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中医学认为“壅”是抑郁症发生的关键病机,即郁、痰、瘀、火、虚,虚实夹杂;“辛”味属阳而性最动,宣通之力较强,能散壅滞;“宣可去壅”即采用宣散之法疗壅滞之病,是契合抑郁症病机的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7.
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应用、基本方加减、中药灌肠治疗,综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指出:溃疡性结肠炎为标实而本虚,即腑实而脏虚。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中医治疗有一定特色和优势,治法众多,疗效肯定,作用稳定,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诊断抑郁症的唯一必备症状——心境低落(抑郁情绪)为基本线索,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梳理古代中医认识抑郁症的脉络。结果:先秦至汉代时期的医家对抑郁现象已有了一定的观察,但处于萌芽状态,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尚存在很大区别;魏晋至金元时期的大部分医家主要把抑郁症归于"虚劳"病范畴,认为其病机以"五脏亏虚"为主,用药以益气助阳药居首位;明清时期的部分医家所描述的"忧郁"、"解亻亦"和"癫病"与抑郁症的临床特点符合,也与金元之前从"虚(劳)"认识抑郁症一脉相承,所提出的病机理论和治法方药对指导抑郁症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颜乾麟认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内再狭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居多,标实以肝郁气滞、瘀血为主。认为治疗此类患者应注意:心病治肝,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内再狭窄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术后必虚、术后必瘀,气虚常与血瘀同现;久病伤阳、心病宜温,阳虚血瘀为基本病机。在治疗用药上强调温阳药与活血药、补气药与理气药、辛温药与苦寒药同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草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组方中的配伍规则。方法:搜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含有甘草的中药处方61张,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与甘草配伍关系密切的药物多为补虚、行气、化瘀、通阳、祛痰之药,反映了冠心病心绞痛本虚标实的病因病机,及其理气化瘀、祛痰通阳、补益脏腑的基本治则治法。结论:甘草为补气健脾类的常用药物,不仅可补益中气,亦可缓脏腑之急,正合冠心病心绞痛本虚标实的病因病机。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多见补虚、行气、化瘀、通阳、祛痰之药,这些药物反映了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及其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1.
周学平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学平教授认为,肝肾不足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基本病机,痰瘀是其重要的病理因素。其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临床治疗应当重视补益肝肾、化痰祛瘀。用药宜温通辛散,并善于运用藤类引经药,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陈一清  雷震  陈志明 《中医药学刊》2004,22(7):1332-1333
根据近10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部分文献分析,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本虚主要是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主,邪实重在湿浊、血瘀、湿热。病位在肾,涉及脾、肝。辨证分型以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为主要证型,用药以补苴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泻下药、清热解毒药及温里药为主,作者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施治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滋阴潜阳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水生 《江苏中医药》2004,25(11):53-54
阴虚阳亢证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理类型,阴液亏虚、亢阳上扰是其基本病机,临床表现既有亢阳上扰“上实”的症状、又有阴液亏虚“下虚”的症状,滋补阴液、平肝潜阳是其基本治法,天麻钩藤饮、三甲复脉汤、建瓴汤是其常用的方药。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学的角度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病机特点是因实致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燥热内生,气阴两虚是代谢综合征病机的中心环节;益气养阴清热、化浊通络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维琴教授为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已形成自己完整而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尤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方面疗效显著,在心衰病机诊断、治疗中重视"气"、"血"与"水"关系,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心之阳气(或兼心阴、心血)亏虚为本,瘀血、水停、痰饮为标,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气、血、水相关同病等病理变化在心衰病证中具有重要地位。郭维琴教授在心衰药物治疗方面重视"气"、"血"、"水"的关系,首先重用益气药,同时应用理气药,注重应用活血化瘀药,利水药改善症状,并分析验案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对刘玉洁教授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刘教授认为老年抑郁症其病位当责之心、肝、脾、肾;其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虚损,脑窍失养;标实为气滞、痰、瘀阻滞脑窍,神机失灵所致。治疗上宗《内经》提出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夹杂平补平泻之法。对轻中度患者给予纯中药治疗,对重度郁证患者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给予少量西药及心理辅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简析了肝硬化的中医归属、发病和发展机制及治疗原则,认为病因主要是疫毒、酒毒、药毒、浊毒等邪为患,病位以肝脾为主,病理过程常由气及血,病机是本虚(肝、脾、肾)标实(气滞、血瘀、痰浊、水停、湿热)、虚实交错,所以在治疗上要注意攻补兼施,补虚不碍实,攻实不忘虚。根据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病理变化,结合临床实际,从整体出发,按照“以方统证”法辨证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糖尿病及抑郁症治疗的临床实践,从理论上探讨了糖尿病、抑郁症及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各自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认为糖尿病病机在于五脏同病,肝脾肾三脏为主,正虚与邪实互见;而在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病机中,其病变脏腑已延及于心、肝、脾、肾,病情进一步加重。肝脾肾同调理论可贯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始终,据此可把握糖尿病的主要矛盾,兼顾抑郁症的治疗,并提出了五步辨证法在糖尿病诊疗中的具体应用,在临床实施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对叶传蕙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用药经验进行整理及归纳,叶传蕙教授认为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两虚是本,"湿热、络瘀、风邪"为标实,叶传蕙教授在临证中常运用此理论组成三仁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方联合虫类药、激素等治疗肾炎蛋白尿,疗效显著,因此笔者就叶传蕙教授用三仁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方治疗肾炎蛋白尿的理、法、方、药的特色理论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甘温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绍亮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2):707-708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基本病机的研讨 ,探析运用甘温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思路。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主要证候多表现为虚中夹实 ,故应运用甘温理论 ,以益气健脾、补肾摄精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