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总结武维屏教授运用柴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分析武维屏教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的认识,解析肝在本病病机演变中的作用,阐释武老从肝治疗本病及运用柴胡治疗本病的经验,并附医案验证。[结果]武老认为,肺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本,痰瘀是重要病理因素,虚痰瘀贯穿疾病始终。肝肺共司气血之调畅,痰浊瘀血的产生都与肝肺密切相关。故武老临床常以调肝之法治疗本病,包括疏肝理肺、清肝泻肺、解郁化痰活血之法,临证时善用柴胡。柴胡疏肝理气、推陈致新,伍黄芩能和解少阳、疏肝利胆,配芍药能理气活血通络,合二陈能解郁化痰,恰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夹瘀血碍气之病机。所举验案辨为痰浊内阻、肺气壅滞、枢机不利之证,治以疏肝理肺、化痰降气,以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加减,临床疗效良好。[结论]武老运用柴胡调肝理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经验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继承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蔡宛如教授"脏腑同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方法]分析蔡宛如教授对脏腑同治理论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阐述其独到的临证思维及用药经验,并附经典案例以验证。[结果]蔡宛如教授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五脏六腑受累均可致肺系疾病发生,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病因病机错杂,常非肺系一脉所为病,更需有五脏六腑相为病的整体观念。脏腑同治法主要体现在肺胃同治、肺与大肠同治、肺与三焦同治,如治上焦咳嗽,不单治肺,而应治在心肺;治疗缓解期患者,不可一味过补,还应清泄余邪。认为"治气"与"治痰饮"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个关键点等,并将此验之以临床。所述医案从肺、心、肾、大肠等脏腑论治,气血水饮同治,获得佳效。[结论]蔡宛如教授"脏腑同治"理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实用价值,值得继承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蔡宛如教授从脏腑之气出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方法] 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整理蔡宛如教授相关医案,从脏腑气机理论、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总结蔡宛如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两例。[结果] 蔡宛如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咳、喘”是由于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异常引起,而“痰”随气病而生。本病多累及肺脾肾等脏。针对慢阻肺患者的“咳、痰、喘”,需从整体出发,调畅气机,使“脏腑之气”升降恢复正常。蔡宛如教授运用肝肺同治、健脾和胃、扶正益气等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所附医案一属肺虚痰热证,一属气阴两虚证,运用补气、降气等法调节脏腑之气,均获验效。[结论] 蔡宛如教授从“脏腑之气”分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颇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浅析李竹英教授从五脏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证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结合查阅李教授临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案以及相关文献,从中医病机要点、五脏辨证治疗方面分析、总结李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经验,并列举典型病案一则加以介绍。[结果] 李教授认为,临证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时既要宣肺止咳以治其标,更要综合辨证而知其源,将本病证候与五脏的生理病理相结合,通过辨五脏病机而论治,如肺之风邪治以祛风宣肺止咳,脾之痰饮治以健脾燥湿化痰,肾之虚损治以补肾益肺止咳,肝之气火治以疏肝理气、清泻肝火,心之火瘀治以清心宁神通络。选方用药方面,李教授常以止嗽散、六君子汤、补肺汤、七味都气丸、四逆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导赤散等为主方加减化裁。所举病案,李教授辨为咳嗽风寒证,宜从肺之风邪论治,治以祛风宣肺、散寒止咳,方用止嗽散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随证加减。[结论] 李教授临证时谨守病机,从五脏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国家级名中医王会仍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验。[方法]梳理王会仍教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通过分析典型验案,探析王会仍教授辨治本病证治选方、用药特点。[结果]王会仍教授多从痰湿内阻、痰瘀阻肺、气滞血瘀、肺脾肾亏虚等证论治,证治要点在“痰”、“瘀”、“虚”,以化痰畅气、豁痰开窍、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等为法,在临床诊治中取得良效。[结论]中西结合双重诊治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手段,王老治疗本病的取得了良好疗效,其经验对临床和科研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宋康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学习,收集老师处方,按主要功效分类为化痰、祛瘀、补肺、健脾、补肾等处方,归纳老师临证心得,探析宋康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学术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宋康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肺脾肾亏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机,主张"化痰、祛瘀以祛邪,补肺、健脾、补肾以扶正"的诊疗理念,临证时重视肺脾肾的调治,常用清肺化痰法、活血祛瘀法、补肺润肺法、益气健脾法、补肾纳气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卓著,所举肺胀病案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宋康教授从痰瘀及肺脾肾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值得学习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分析研究连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病案,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根据平脉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尤重"关脉"。临证医案脉诊时常以"右关缓""右关大""右关虚大""左关弦"为主。右关脉候脾胃,左关脉候肝胆,两关相参,重调肝脾,认为该病多与肝、脾相关。并参合舌诊辨其夹杂之证,辨脉论治,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具有浓郁的中医思维特色,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浙江省名中医朱可奇主任对于肺结节中医诊疗的思路经验,以期促进肺结节中医诊疗的发展并提高疗效。[方方法]通过收集分析朱师治疗肺结节的临证医案,结合其辨治体会与关于该病的论述,全面认识肺结节之病因病机,总结朱师论治肺结节的经验,并举医案加以论证。[结果]朱师提出,肺结节基础病机为正气亏虚、痰瘀郁结,病位在肺,但与五脏合病,尤以肝脾肾三脏为甚,或因肝肺失调,气机不畅;或因肺脾亏虚,气化失常;或因肺肾不足,水液失司,终致痰瘀郁结。临证之时既要熟悉西医指南,辨识疾病风险,制定随访策略;又注重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病机认识与治疗,改善患者偏颇体质,谨守病机以补正气、化痰瘀、散毒结。所举医案中患者已过六八之数,其气已衰,外感内伤致气阴亏虚,痰湿郁结于肺,治以益气养阴、化痰散结,经治后肺结节消散。[结论]中医防治肺结节应当坚持中西医结合,以风险辨识为前提,以辨证、辨体论治为核心要素,以综合评估和动态观察为重要手段,既需要在整体观指导下进行整体调治,又应重视局部病灶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裘昌林教授辨治多系统萎缩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医案等方式,以肾脑相济理伦为切入点,从理论基础、辨证论治及临证心法3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裘昌林教授运用中医中药辨治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经验,并例举医案予以验证。[结果]裘教授指出,肾脑之间在结构、生理及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脑髓之源滥觞于肾精;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病位在脑,多由虚损所致,兼或实邪为患,乃本虚标实之症,分列肾元亏虚、湿热浸淫、阴虚内热、肾阳虚衰为本病的主要分型;临证以补肾生髓为治本之法,兼以化瘀通络、升压定眩,对于治疗本病及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所举医案,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裘教授从肾脑相济理论入手,正确认识多系统萎缩并以中医中药分证辨治该病疗效确定,副反应少,值得大力传承并予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清代温病大家王孟英所著《王氏医案》一书有关痰证的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氏医案》的系统研习,从辨病求因、临证组方遣药、临床学术价值等方面,对王孟英有关痰证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作出研讨。[结果]王氏辨治痰证,独具慧眼,注重审症求因。痰证病因归咎体内所固有之痰、温病进程中病理产物;病机多责之于火及气机不调;临证治痰,以肺为中心,重在斡旋枢机,同时根据病证不同,从脾、肝、肾、心进行施治,组方用药,灵活多变。[结论]《王氏医案》内容丰富,其对痰证诊治颇有心得体会,诊治痰证,不落窠臼,究其病因病机,责之于火、肺之气机不调,临证重在治肺,兼顾他脏之调摄,时值今日,其论治痰证思想及诊疗经验对临床疾病治疗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蔡宛如教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方法]分析蔡宛如教授在治疗稳定期COPD的辨证要点及用药特点,总结蔡教授的临证思路,并例举典型案例,阐述蔡教授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证经验。[结果]对于稳定期COPD,蔡宛如教授临证时强调扶正益气,脏腑同治,活血通络,治疗始终抓住"气虚"和"痰瘀"为病,组方灵活,同时中西合参,并且运用"治未病"理论预防本病急性加重,用药配伍严谨,临床疗效颇佳。[结论]蔡宛如教授对稳定期COPD的病理病机有深入研究,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浅析“五脏皆令人痒”对针灸治疗选穴的指导意义。[方法] 通过中医古籍理论溯源和现代医学文献研究,总结痒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从痒与五脏角度分析不同可能机制下的针灸治疗思路及临证选穴。[结果] 痒证病因病机复杂,治法多变,有风、湿、热、虫、虚及肿、溃疡之分;治疗上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根据病变所属脏腑经脉进行选穴配伍,以期达到气血和调、阴阳平衡之功。临证验案证明取得了较好的辨治效果。[结论] 基于脏腑与痒证的相关性,针灸临证辨治痒证应结合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选穴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浙江省级名中医蔡宛如教授治疗肺系病的学术思想及临证概要,以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方法]通过跟师侍诊,聆听教诲,整理典型医案,探究其临证思路和辨证规律,以及对蔡宛如教授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总结其学术思想,并举验案以证明之。[结果]蔡宛如教授有五个方面独特的学术思想: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明确诊断,中西合参",讲究"病证结合,整体辨治",专注"灵活用药,非轻不举",倡导"继承创新,经方新用"。[结论]蔡宛如教授临证三十余载在治疗肺系病的理论研究与诊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值得传承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探析崔云教授从肺论治前列腺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跟随崔云教授临床侍诊,收集并列举分析崔云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三则代表性验案,结合中医学经典理论,总结探析崔云教授从肺论治前列腺疾病的经验。[结果]基于中医藏象理论,崔云教授认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行水,为水之上源,具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肺与人体尿液代谢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治疗前列腺疾病时常从肺卫不固、肺气郁闭、肺气亏虚等角度辨治,或辨症(即审症)论治、或辨体质论治、或辨病论治、或辨证论治。验案一中肺卫不固、肾虚湿热者治以补肺益肾、固精泄浊,验案二中肺气郁闭、湿热蕴结者治以开郁宣肺、清热利尿,验案三中肺气亏虚、痰瘀互结者治以温肺化痰、逐瘀消癥,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为前列腺疾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结论]崔云教授将五行藏象理论应用于男科临床,从肺论治前列腺疾病,结合并运用“审症-辨人(体质)-诊病-识证”的诊治模式,于常法中另辟蹊径,往往事半功倍,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会仍从医近50年,擅长治疗肺系疾病。王教授认为,肺系疾病多为本虚标实,以“肺脾肾虚”为本,以“滞痰瘀热”为标,重视“扶正固本”,强调“清肺润肺兼顾”“理气活血并行”“健脾补肾同在”。王教授运用这些理论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从三个验案来阐述王会仍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辨治特色和用药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曹建雄教授运用五脏阴阳合痰瘀互结相关理论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随师临诊,结合查阅临床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医案及文献,从五脏辨证及痰瘀互结理论入手,总结曹师辨证治疗小儿多动症的经验,并提供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 曹师认为,心肝火旺、肺脾肾亏虚是小儿多动症的主要病因病机,关键在于“阳动有余,阴静不足”,治疗以平肝息风、安神养心为主,佐以健脾滋肾;结合阴阳平衡理论,调治五脏六腑,辅之以行气活血、温化痰饮;同时注重小儿情志调畅和饮食调护,小儿体质娇嫩,故治疗宜中病即止。所举验案,曹师辨为肝旺脾虚、心肾不交之证,治拟平肝补脾、养心滋肾之法,方以天麻钩藤饮、复脉汤加减,临床上颇有疗效。 [结论] 曹师以平肝清心为主,佐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痰治疗小儿多动症,注重审证求因,灵活用药及小儿体质与情志调节,其经验值得学习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王会仍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结合典型医案,对王会仍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并分析。结果:王会仍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肺脾肾虚"为本,以"气滞、痰饮、血瘀、肺热"为标,以"外感六淫"为诱因,治疗当"理气健脾、活血化瘀、补肺脾肾"等,并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结论:王会仍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其临证经验及选方用药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戴宁教授基于“肾虚精浊”辨治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整理戴宁教授临床诊治少弱精子症的医案,结合其临证所述,在充分认识疾病病机和用药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学术经验进行总结,并举典型医案论证。[结果]戴宁教授认为“肾虚精浊”是少弱精子症的主要病机,其中肾虚不充、精室失养为疾病之根本,湿瘀浊蕴、精液不纯为疾病之关键,治疗上主以调肾清精法,体现在“调肾生精,提升精子质量”“清精化浊,消除精室阻塞”“序贯用药,灵活运用通补”“针药并用,合治以图效捷”等方面,内涵丰富,疗效卓著。所举医案中,患者因精索静脉曲张引发少弱精子症,故婚后一年半无子,辨为肾虚肝郁血瘀证,用化瘀赞育汤以补肾疏肝活血,综合治疗半年余,患者之妻成功受孕。[结论]戴宁教授对少弱精子症的病机具有独到认识,辨证精准,用药经验丰富,对本病的临床诊治具有极大启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金实教授对于白塞氏病的中医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分析金师对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从辨证论治、经验用药等方面总结老师治疗白塞氏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并举验案佐证。[结果]金师认为素体虚弱是白塞氏病发生的内在基础,而外感湿热之邪是本病发生及发展的外在条件,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湿、热、毒、瘀、虚"。金师注重辨证,从络论治,标本兼顾,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养阴清热、健脾补肾等方法治疗该病,临床应用每收良效。所举医案,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金实教授"湿、热、毒、瘀、虚"辨治白塞氏病,临证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其学术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肺脾胃肠”模型,探讨该模型在辨治内伤杂病中的潜在应用。 [方法] 通过综合性的文献研究,根据五行归属、生理结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等因素,建立了“肺脾胃肠”模型。并附上名家医案四则,进一步说明此模型的应用。[结果] “肺脾胃肠”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为:肺、脾、胃、大肠在五行归属上密切联系;在解剖、经脉循行等生理结构上相连相属;在生理特性上燥湿相济、升降相应;在生理功能上相辅相成,共同参与气、血、津液的化生及运行;在燥湿失济、气机升降失常、水湿痰饮形成、情志致病等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所附医案皆是以“肺脾胃肠”模型指导治疗的内科杂病,临床疗效确切。[结论] “肺脾胃肠”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充分,临证应用范围广泛,可为临床上治疗内伤杂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