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各种支架材料在喉气管重建术中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不同材料行喉气管重建治疗的337例喉气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男229例,女108例;年龄2~54岁,中位年龄23.5岁。喉气管支架狭窄程度按照Cotton分度标准:Ⅱ度94例,Ⅲ度218例,Ⅳ度25例。均伴不同程度喉气管支架缺损,缺损长度1~5 cm。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157例,甲状软骨27例,鼻中隔软骨8例,摇门式胸骨舌骨肌皮瓣104例,胸锁乳突肌舌骨瓣7例,胸锁乳突肌锁骨膜瓣21例,羟基磷灰石人工气管环10例,复合C型镍钛合金网肌皮瓣3例。术后戴硅胶T形管6~12个月。结果术后5例切口感染Ⅱ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戴管期间,因T形管摩擦致气管内肉芽形成23例,因T形管位置过高引起进食呛咳6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失访4例;12例未愈合,其中自体肋软骨移植6例,胸锁乳突肌舌骨瓣1例,摇门式胸骨舌骨肌皮瓣5例;其余321例治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0年,平均3.5年,患者喉气管均未再次狭窄,吞咽及呼吸功能正常。结论不同喉气管支架材料各有优缺点,根据病变情况选用合适的支架材料重建治疗喉气管狭窄,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喉气管外伤手术整复后可能发生疤痕挛缩性喉气管狭窄,需行疤痕切除,松解狭窄整复术,同时放置喉气管扩张管,多数半年后于局麻下用直达喉镜取出扩张管,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难以胜任。我院采用短效全麻药、肌松药复合麻醉下行扩张管取出术,效果满意,其典型病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因车祸致颅内血肿及喉气管严重创伤,急行气管切开,颅内血肿清除和喉气管成型术。术后放置喉气管扩张管及气管套管,一年半后患者恢复良好。当地医院在γ-OH、安定、氯胺酮复合麻醉下行喉气管扩张管取出术,数次试取均因患者咽喉反射活跃及挣扎不…  相似文献   

3.
会厌在外伤性喉气管狭窄整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会厌在外伤性喉气管狭窄整复中的应用及术后疗效。方法1988年1月~2002年2月,收治外伤性喉气管狭窄42例,其中喉狭窄33例,喉气管狭窄9例。年龄9~48岁,平均28.2岁。病程1~26个月,平均10.2个月。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①会厌下移 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整复术;②会厌下移 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 胸锁乳突肌锁骨膜瓣整复术。结果术后37例10~75d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88.1%,5例戴管,占22.9%;42例均于术后9~24d拔除胃管,其中5例轻度误吸,经练习后1周内均恢复正常进食;25例放置扩张子,拔除时间为9~19d;42例中5例术后2~5个月有肉芽组织生长,经支撑喉镜下激光治疗1~3次治愈;术后均获1年~3年4个月随访,37例拔管者喉功能完全恢复,5例戴管者部分恢复喉功能。结论会厌用于整复喉气管狭窄,具有取材简便、抗感染能力强、成活率高及结构稳定等优点,与双肌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联合应用能修复较大范围的缺损。胸锁乳突肌锁骨膜瓣其骨膜面光滑而致密,不易发生萎缩,是修复气管壁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4.
对34例喉气管狭窄患者给予T型管植入治疗,随访8~24个月,无伤口感染发生,无1例死亡,术后拔管率为91.2%.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注重口腔护理以预防感染;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以有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做好体位护理、T型管护理、饮食护理等,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陈旧性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患者手术修复喉气管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陈旧性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患者实施喉气管修复术,术前加强呼吸道管理,进行深呼吸及排痰训练;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声带活动情况,保证气道通畅,掌握拔除气管插管时机,保持头颈前屈位,避免过早吞咽,防止吻合口瘘。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套管,呼吸、发音和吞咽功能恢复,吻合口愈合良好,住院30~78d康复出院。结论陈旧性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根据受损情况采取不同术式,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杨华  李文姬 《护理学杂志》2008,23(10):41-42
目的 探讨陈旧性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患者手术修复喉气管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6例陈旧性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患者实施喉气管修复术,术前加强呼吸道管理,进行深呼吸及排痰训练;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声带活动情况,保证气道通畅,掌握拔除气管插管时机.保持头颈前屈位.避免过早吞咽,防止吻合口瘘.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套管,呼吸、发音和吞咽功能恢复,吻合口愈合良好,住院30~78d康复出院.结论 陈旧性闭合性喉气管断裂伤根据受损情况采取不同术式,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肌电图联合应用诊断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7例手术证实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29例术前普通CT、MRI扫描检查均未发现明确椎管狭窄情况,经肌电图联合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初步定位,再进行手术探查性治疗。结果29例经手术证实均为特殊类型腰椎间孔狭窄,术后参照改良Macanab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9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9.7%。术前及术后疗效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肌电图能够更加准确定位腰椎管狭窄部位,从而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良性声门下喉气管狭窄(SLTS)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治疗的30例良性SLTS患者,其中男性21例,平均年龄47岁,合并气管食管瘘3例。根据病变上缘位置分为4型:Ⅰ型-环状软骨下缘、Ⅱ型-环状软骨前壁、Ⅲ型-环状软骨环周、Ⅳ型-临近或累及声带。 结果所有患者中,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13例、Ⅳ型1例。治疗方式包括1例内镜保守治疗、3例气管切开、11例T管置入、15例SLTS节段切除并一切吻合重建。一期根治手术的15例患者中,Ⅰ型病变5例,Ⅱ型4例,Ⅲ型5例,Ⅳ型1例,其中1例Ⅱ型患者术后出现再狭窄,T管支撑6个月后成功脱管,1例Ⅲ型和1例Ⅳ型患者手术失败,分别转为T管支撑和气管切开,总体脱管率86.7%(13/15)。单纯T管治疗患者通气满意。全组无死亡病例。 结论声门下部分喉气管联合切除手术可有效治愈Ⅰ~Ⅲ期良性SLTS,对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治疗的,Montgomery T型硅酮支架是很好的临时或终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儿童严重喉气管狭窄外科处理的麻醉任俊卿,刘壁源,阮炎艳,陈文弦各种原因所致喉气管疤痕性狭窄,引起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导致长年不能拔除金属气管套管的问题,已引起重视。我院对230例患者进行“喉裂开成形”,放置硅胶“T”型管手术,其中儿童31例,疗效尚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气管狭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在3D打印技术指导下4例婴幼儿先天性气管狭窄的术前诊断、术中决策及术后随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23.0±7.1)个月,合并肺动脉吊带2例、室间隔缺损1例、法洛四联症1例。术前气管狭窄均经胸部CT及3D打印气管模型诊断,结合开胸前麻醉下气管镜检查确诊。术中先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脏畸形纠治,而后在平行循环下完成气管手术。气管手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由3D打印气管模型提供的数据和形态指导。气管主干长段狭窄2例,行Slide吻合;气管桥型狭窄2例,1例合并右下支气管开口狭窄者行扩大的Slide吻合,1例直接行端端吻合。结果全组患儿术前3D打印气管模型与气管镜检查及术中探查结果相符,术中气管镜证实气管狭窄完全纠治,吻合口对合完整,管腔通畅,无手术死亡,无重大并发症。术后随访1~2年,呼吸平稳,3D模型显示气管通畅。结论 3D打印技术能为先天性气管狭窄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设计、术中决策和操作提供很好的指导,提高气管狭窄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对1例3次气管乳头状瘤术后复发、气管内肿瘤长5.5cm患者行手术治疗。一期局麻下行镍合金网颈部植入术,二期全麻下手术切除6cm含肿瘤的气管并行人工气管植入术。结果患者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10d出院。随访1年,纤维气管镜示植入人工气管吻合好,气管内径光滑无异物生长,患者能正常工作学习,无呼吸困难发生。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护士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喉狭窄是指喉腔变窄使喉部通气和发声功能障碍或完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如果伴有颈段气管狭窄,则为喉气管狭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排痰不畅等[1,2].喉气管重建T形硅胶管置入为治疗喉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良性狭窄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同济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5例气管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4例,年龄10~57(34.52±2.45)岁;均为气管内插管后发生狭窄,颈段气管良性狭窄13例,气管中段2例。6例患者行气管狭窄切除并端端吻合重建术,9例行气管狭窄切除端端吻合横行气管切开术。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期和手术期,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及气胸各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36个月,所有患者日常活动正常,无呼吸困难症状,无再狭窄发生。结论气管良性狭窄的治疗首选气管袖式切除重建手术治疗,预防性气管切开利于术后呼吸道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的认识,总结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5个月~9岁,平均年龄27个月。气道异常包括:左主支气管狭窄2例,右侧气管化支气管、气管轻度软化和左主支气管狭窄、长段先天性气管狭窄各1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加左主支气管成形术1例,仅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3例,放弃手术治疗1例。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侧气管化支气管,术后发生右肺上叶不张、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死亡。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左主支气管狭窄,同期行左主支气管成形术后顺利出院;随访2年健康。1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撤离呼吸机困难,发现合并先天性左主支气管狭窄伴轻度气管软化,经内科处理撤离呼吸机后仍有喘憋;随访6个月患者发育好,喘憋未再发作。1例混合型室间隔缺损致心脏扩大、肺动脉扩张压迫左主支气管导致狭窄,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左主支气管压迫症状缓解;随访1年健康。1例合并长段气管狭窄,家属放弃手术。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临床上很少见。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术前确诊;采用最佳的手术方法,尽量与先天性心脏病同期手术纠治;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23例次肺移植术后受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估23例次肺移植术后受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 总结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施行的23例次(21例患者)肺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 肺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3%;术后3个月、1年、2年和3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2.6%、82.6%、69.7%和58.1%.受者术后2个月时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有10例受者术后6个月内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均缓解.4例受者分别于术后8个月、9个月、14个月和24个月时出现慢性排斥反应;术后6、12和24个月时未发牛慢性排斥反应的受者分别为95%、78.2%和71.1%.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3%;气管吻合口软化和狭窄发生率为14.3%.结论 肺移植术后受者的中期存活率较高;肺部感染和支气管吻合口软化及狭窄是肺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对8例尿道缺损患者行口腔黏膜游离移植尿道再造术,8例患者一期术后移植黏膜均存活,无皮片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见移植黏膜存活良好;术后6个月来院行二期手术,术后拔出导尿管,小便通畅,未见尿漏、感染、移植黏膜坏死等并发症。术后回访3~18个月,尿道通畅,无分叉及狭窄。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会阴部准备;术后注意饮食护理、排便的护理;密切观察口腔伤口并加强口腔护理,做好会阴护理、并发症治疗及出院指导,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性横行气管切开对气管狭窄切除重建术后呼吸道管理及减小吻合口张力的价值。方法22例气管狭窄患者均施行气管病变段切除并对端吻合重建手术,根据是否手术同期接受横行切口气管切开,分为气管切开组10例和非气管切开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气管切开组患者术前CPIS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声嘶、意识障碍比率均明显高于非气管切开组(P<0.05),全组患者无死亡,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术后ARDS、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22例,随访时间3~32个月,均日常活动正常,无呼吸困难症状,三维CT重建检查无气管狭窄。结论气管切除重建术后行预防性横行气管切开,简化了术后的气道管理,保证了气道的通畅与清洁,同时亦起到减小吻合口张力作用,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气管狭窄重症患者,推荐预防性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发生长段输尿管狭窄的诊断方法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11例肾移植术后发生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发生长段输尿管狭窄的时间为肾移植术后2~6个月,临床表现为血肌酐升高、体重增加、尿量减少和移植肾区肿胀.所有患者均经B型超声、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或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确诊,输尿管狭窄长度为3~7 cm.11例患者的治疗方法为:5例行膀胱壁瓣输尿管成形术;2例行供肾肾盂-自体输尿管吻合术;4例行供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术.结果 11例长段输尿管狭窄的患者经开放性手术治疗后,均取得成功,恢复了尿路的通畅.手术时间为2.5~4 h,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尿量显著增加,血肌酐下降至75~156μmol/L,B型超声示移植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随访8~62个月,患者肾功能稳定,无再发狭窄.结论 对肾移植术后出现血肌酐升高等临床特点的患者,应考虑到输尿管狭窄的可能,及时采用B型超声进行常规的检查,采用CTU或MRU明确狭窄的长度及部位;明确诊断后应及时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移植术后的长段输尿管狭窄经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的一期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总结一期纠治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气管狭窄的体会。方法2001年8月至2005年11月,6例先心病伴气管狭窄的婴幼儿行一期手术矫治。手术年龄24d~3岁;体重4.2~10.0kg,平均(7.98±2.03)kg。其中法洛四联症3例,1例伴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2例,1例伴主动脉缩窄;肺动脉吊带1例。所有病儿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纠治术,同时处理气管狭窄。结果术后早期1例左、右支气管均匀性狭窄,不能脱离呼吸机死亡。1例肺动脉吊带者术后顺利出院,3个月后出现气管内肉芽增生,家属放弃治疗。余4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至4年,临床上无气促表现。超声复查心功能良好,其中3例经CT复查,显示气管吻合口通畅,无明显狭窄。结论先心病伴先天性气管狭窄,以一期手术治疗为好,不但术中在体外循环下纠治气管狭窄较安全,而且同时纠治先心病有利于手术后病儿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肾通道顺行输尿管软镜技术处理回肠输出道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处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济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6例膀胱根治性切除结合回肠输出道术后发生输尿管回肠吻合处狭窄梗阻的患者,采用经皮肾通道顺行输尿管软镜联合输尿管硬镜的术式行腔内手术治疗。术后3d复查腹部平片及泌尿系CT以检查输尿管支架管位置及肾积水情况,术后7d复查血肌酐以检查肾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3个月后经回肠输出道造口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每3个月复查1次,随访12个月。结果 共进行18侧手术,17侧顺利完成,1侧因输尿管迂曲角度过大而未能完成手术;所有手术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有3例出现发热,9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持续性血尿;手术时间为35~130min,平均(53.7±16.5)min。术后3d复查腹部平片及泌尿系CT,患侧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随访12个月,13侧在随访期内患侧肾积水无明显加重,肾功能持续稳定。术后随访中有4侧出现狭窄复发,复发时间在术后4~6个月。结论 经皮肾通道顺行输尿管软镜联合输尿管硬镜处理回肠输出道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处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