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慢性伤口患者基础疼痛及换药相关疼痛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伤口相关疼痛经历评估表对192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87.5%慢性伤口患者存在伤口基础疼痛;不同类型慢性伤口基础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下肢动脉溃疡患者疼痛评分最高;镇痛药、分散注意力和采取舒适体位是减轻基础疼痛比较有效的措施。94.3%慢性伤口患者存在换药相关疼痛;慢性伤口不同换药阶段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清洗伤口和清创时疼痛评分最高;换药过程中短暂休息、分散注意力和换药时有支持关系存在等是缓解换药相关疼痛有效的措施。结论慢性伤口患者普遍存在基础疼痛和换药相关疼痛,医务人员需要在全面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王一如  白姣姣 《护理学杂志》2023,28(19):121-124
微环境pH值在慢性创面愈合中起重要作用,作者就创面微环境pH值对慢性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评估创面微环境pH值的措施及调适创面微环境pH值的护理方法进行综述,为提升慢性伤口患者的创面愈合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慢性伤口的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慢性伤口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95例慢性伤口患者按时间顺序设为对照组(2008年,145例)和干预组(2009年,150例),对照组按常规处理伤口,干预组对患者及护士处理伤口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告知制度、操作流程,强化过程管理,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伤口治愈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对慢性伤口的护理风险评估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伤口处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慢性伤口的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对慢性伤口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295例慢性伤口患者按时间顺序设为对照组(2008年,145例)和干预组(2009年,150例),对照组按常规处理伤口,干预组对患者及护士处理伤口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告知制度、操作流程,强化过程管理,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伤口治愈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在对慢性伤口的护理风险评估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伤口处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骨科慢性伤口应用给氧负压治疗(NPWTOT)后的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基线改变情况。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慢性伤口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NPWTOT和负压创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愈合情况和基线变化。结果实施治疗之前,两组骨科慢性伤口患者的基线水平(包括伤口温度、p H值以及PUSH评分)差异不明显;实施治疗之后,与对照组比,实验组骨科慢性伤口患者伤口温度明显升高,PH值和PUSH评分明显降低。实验组40例骨科慢性伤口患者总有效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46,P=0.010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40例骨科慢性伤口患者VAS疼痛评分和伤口愈合时间明显降低,肉芽组织覆盖率明显升高。结论给氧负压伤口治疗能明显改善骨科慢性伤口患者伤口微环境,调整伤口温度和酸碱度,改善伤口愈合情况,促进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实践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4例慢性伤口患者伤口的特点,确立问题,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寻找循证支持,制定合理的伤口修复策略,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应用于慢性伤口患者的治疗,评定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例患者的伤口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17~32d痊愈,且治疗费用较其前期常规治疗减少。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实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用于治疗慢性伤口,效果良好,是一种慢性伤口治疗护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银敷料辅助治疗慢性感染伤口的效果及对伤口渗液酸碱度的影响,以指导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合理使用。方法将糖尿病足溃疡、压疮、下肢静脉溃疡、创伤性溃疡、烧伤残余创面5类慢性伤口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和清创后,A组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B组使用纳米银敷料,分别接受30d的伤口局部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伤口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伤口愈合评分及渗液pH值。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伤口愈合计分和渗液pH值均较治疗前下降,A组患者伤口愈合计分显著优于B组(P0.01);两组伤口渗液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银敷料辅助治疗慢性感染伤口均能促进伤口愈合,但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的效果更优;两种银敷料均能降低伤口渗液pH值且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8.
康惠尔系列治疗慢性伤口8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伤口的愈合一直是临床护理中较棘手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伤口不能一期愈合而转为慢性伤口的发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伤口负压治疗技术联合微信随访应用于居家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对居家慢性伤口患者21例共24处采用负压持续吸引治疗,并建立微信平台,由伤口专科护士给予居家指导。结果 20例23处慢性伤口完全愈合,治愈率为95.83%,平均愈合时间(57.23±18.75)d;1例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损伤伴骨外露患者接受改良负压治疗技术后伤口肉芽新鲜,转烧伤整形科行皮瓣转移修复手术,皮瓣及植皮成活,创面完全治愈。结论改良后的伤口负压技术应用于居家慢性伤口患者,能有效营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收缩及愈合;通过微信随访进行伤口负压治疗质量控制和居家指导,能缓解患者恐慌焦虑情绪,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伤口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用于创伤性慢性伤口除菌抑菌和改善伤口微环境的效果。方法将64例创伤性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观察组在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基础上24h局部给氧,持续12d。12d后两组继续按湿性疗法处理伤口或手术治疗,直至愈合或3个月止。两组干预3、6、9、12d评估测量伤口渗液pH、伤口温度,干预前和12d分泌液细菌培养监测伤口细菌阳性率;3个月内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12d观察组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渗液pH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伤口温度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压封闭结合局部氧疗治疗优化了伤口微环境,强化了除菌抑菌作用,有助于提高伤口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专科联盟内慢性伤口患者基层医院就诊体验及其对基层医院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基于联盟构建高效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对10名慢性伤口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现象学研究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2个主题:基层医院医疗资源不足,患者缺乏信任感;慢性伤口患者对基层医院支持性医疗服务需求。其中主题二又析出伤口规范化护理需求、卫生资源可及性需求、基础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需求、心理支持需求4个次级主题。结论明晰患者就诊体验及卫生服务需求是基于专科联盟构建慢性伤口管理模式的前提,联盟工作的开展应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高联盟内基层医院专业化水平,以满足慢性伤口患者对基层医院多样化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梳理国内外慢性伤口清创术相关理论基础,包括有限清创、伤口床准备、伤口湿性愈合和生物膜理论;总结其主要分类,包括手术清创、机械清创、保守锐器清创、自溶性清创、酶清创、生物清创、超声波清创等;指出目前在慢性伤口清创术研究上的不足,以期为慢性伤口清创术未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慢性伤口的愈合一直是临床护理中较棘手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伤口不能一期愈合而转为慢性伤口的发生率也较高,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而且影响病房床位的周转,同时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及患者的医疗费用。传统治疗慢性伤口的弊端较多,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一种新型敷料—康惠尔系列治疗慢性伤口,  相似文献   

14.
慢性伤口诊疗指导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由于引起慢性伤口的原因不同、对照研究难度较大、各地条件不一,其经验总结和指南也各有差异.为了规范慢性伤口诊疗,笔者在复习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指南的基础上,撰写了以下慢性伤口诊疗指导建议,供大家在实践中应用并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常见病原菌种类、阳性率及其分布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分析含银敷料对不同种类病原菌的干预效果及其有效作用时间,为临床有效护理伤口提供依据。方法对入选的178例慢性伤口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伤口和清创,含银敷料覆盖或填充,隔日处理1次,连续干预28d,随访3个月。结果干预前检出致病菌阳性率和耐药菌阳性率分别为76.40%和67.42%,病原菌10种,排序前3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1.46%)、铜绿假单胞菌(13.48%)和大肠杆菌(8.43%)。含银敷料干预后7d病原菌阳性率有不同程度下降,干预14d和28d阳性率进一步下降,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下降最明显。干预后14d伤口面积缩小,干预后7d疼痛计分下降,干预28d面积缩小和疼痛减轻最明显。干预期内和随访期内愈合率分别为18.54%(33例)和87.08%(155例)。结论慢性伤口中存在高阳性率的病原菌,影响伤口愈合。含银敷料对不同细菌抑菌效果存在差异性,至少连续使用2~4周才能奏效。临床需结合伤口类型、细菌种类等综合分析,动态调整,合理使用含银敷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慢性伤口多学科联合居家护理服务模式,解决居家慢性伤口患者护理的难点。 方法 构建医院-社区多学科联动慢性伤口居家护理云平台。患者在线申请,医院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分阶段整合多学科诊疗意见后联合实施居家伤口护理,社区护士负责后续的居家护理,平台定期随访。 结果 实施6个月,为辖区内的137例患者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其中8例接受了医院-社区联合居家护理服务,社区护士提供后续上门护理服务及随访36例次。 结论 医院-社区多学科联动慢性伤口居家护理云平台整合了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资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矛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专科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运行并评价其实施成效。方法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专科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模式,并将其运用于联盟区域内慢性伤口管理。10个月后从联盟工作开展情况、患者就医成本以及患者基层医院就诊满意度3方面评价管理模式初步实施效果。结果管理模式运行期间牵头单位共对联盟成员医院进行现场技术指导13次,开展远程会诊102次,现场会诊6次,在线教学6次,接收进修人员23人次,培养伤口专科护士57人。慢性伤口患者下转至联盟成员单位后平均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显著降低(均P<0.01);管理模式运行后患者对基层医院就诊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基于专科联盟的慢性伤口管理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提高了患者基层医院就诊满意度,有利于联盟区域内卫生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区域内慢性伤口的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8.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的疗效。方法 分析从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应用VSD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29例,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VSD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疼痛缓解明显。23例创面明显改善,换药或植皮愈合,好转4例创腔缩小后行皮瓣转移术,无效2例,有效率为79.3%。结论 VSD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能促进创面愈合,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专科联盟内慢性伤口患者的就医流向、选择就诊医院的影响因素及对基层医院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开展慢性伤口医疗协作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专科联盟内1所牵头医院及6所基层医院的800例慢性伤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9.5%的患者首选三级医院就诊,60.5%选择基层医院;不同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住地、病程、自理能力的患者,其选择就诊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选择三级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水平高、有专业的伤口治疗师和伤口产品,选择基层医院的主要原因是医保报销比例高、就近方便。90.3%的慢性伤口患者对基层医院有卫生服务需求。结论慢性伤口患者对就医医院的选择不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基层医院的卫生服务需求较高。牵头医院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帮扶基层医院,促其提供多样化的医疗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对基层医院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0.
伤口通常分为急性伤口和慢性伤口。急性伤口一般因为外伤、突发事件或战伤所致,发病急、进展快,若处置得当愈合也较迅速。慢性伤口发病隐匿,病程迁延,发展缓慢,病因复杂,一般是由于急性伤口早期处置不当并发局部感染,或者患者同时伴有其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神经性疾病(如截瘫)、血管性疾病(如血栓)、恶性肿瘤、严重营养不良等疾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