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CT显示9例腺性膀胱炎病变中,位于膀胱三角区5例,右前壁1例,左后壁2例,弥漫性病变1例。 CT表现为肿块型8例,病变范围局限(部分病灶可伴有囊性变),仅1例表现为膀胱壁的较广泛增厚。病灶增强前后CT值分别为14.0~45.0 HU、25.0~62.0 HU。结论对腺性膀胱炎CT检查敏感性较高,有一定的特征性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我院经膀胱镜、手术证实的腺性膀胱炎病例7例,并对其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腺性膀胱炎多发生于膀胱三角区、膀胱底部,范围广者可侵及整个膀胱,病变局限者膀胱壁呈局限性增厚并向内侧隆起。病变广泛者显示膀胱壁弥漫性显著增厚。结论CT可以清晰显示腺性膀胱炎的范围、形态及与膀胱周围的组织关系。CT对腺性膀胱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腺性膀胱炎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经膀胱镜和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好发于膀胱三角区、颈部和输尿管开口周围。膀胱壁局限性增厚5例,1例表现为广泛增厚。增强扫描后仅有轻度强化。结论:腺性膀胱炎在CT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对诊断腺性膀胱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腺性膀胱炎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本文搜集了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3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经CT检查,均诊断为膀胱癌或膀胱炎,后经膀胱镜活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回顾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3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本组CT表现分为两型:结节型4例,弥漫增厚型9例;其中结节型误诊为膀胱癌,弥漫增厚型误诊为膀胱炎。结论首先腺性膀胱炎的CT表现缺少特征性,其次医生对于腺性膀胱炎的CT表现缺乏了解和认识,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刘坤 《淮海医药》2003,21(4):271-272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要点。方法 对 2 4例经膀胱镜及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患者临床表现、膀胱镜超声波、CT及静脉尿路造影 (IVU )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血尿 11例 ,尿路刺激症 9例 ,排尿困难 8例 ,肾功能减退 2例。膀胱镜检查 2 2例 ,表现为菜花样改变 11例 ,水肿与滤泡样改变8例 ,粘膜粗糙 3例。18例行 B超检查 ,12例诊断为膀胱占位。行 IVU检查 15例 ,其中 10例诊断为膀胱占位 ,并经CT证实。 2 4例中并发膀胱癌 2例 ;1例多次复发。结论 腺性膀胱炎易与膀胱癌混淆 ,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 ,CT及 IVU检查能发现病变。CT检查时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时 ,应高度怀疑本病  相似文献   

6.
谢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6):852-853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灼联合卡介苗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方法:对4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以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镜电灼除病变组织,5例开放手术电灼膀胱病变部位并同时去除合并的相关诱因,术后1天即用卡介苗6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5例单纯卡介苗膀胱灌注6次。结果:随访6~24个月,46例患者中41例汽化电切术后配合卡介苗灌注痊愈38例,好转3例,5例单纯卡介苗膀胱灌注痊愈3例,好转2例。结论:经尿道汽化电灼病变组织,需去除导致腺性膀胱炎的相关诱因,术后卡介苗膀胱灌注,可缓解或治愈腺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7.
胥金斌 《中国医药指南》2009,7(9):121-121,83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对2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膀胱病变组织电灼电切术,术后用丝裂霉素C作膀胱灌注治疗,并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25例随访12~32月,平均18月,18例在3~6月症状消失,5例好转,2例复发。结论采用经尿道电切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对患者创伤轻微,可反复操作,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洪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21-1322
目的 分析颈部囊性肿块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肿块,其中淋巴结病变9例,脓肿3例,涎腺病变2例,甲状舌骨囊肿9例,鳃裂囊肿5例,甲状腺病变2例,囊性水瘤3例,皮样囊肿1例,喉气囊肿1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 增强MSCT可以显示肿块的囊性特征.淋巴结病变为液化坏死所致,有较厚的囊壁;涎腺囊性病变表现各异;先天性囊肿常表现为光滑、壁薄和无增强的肿块,多数囊肿具有特定的解剖位置,如甲状舌骨囊肿主要位于颈前中线和舌骨水平,鳃裂囊肿多位于颌下腺后方和颈动脉鞘外侧,皮样囊肿位于口底.结论 MSCT影像学检查能准确对肿块定位、定性,对术前制定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腺性膀胱炎患者16例,膀胱镜检膀胱黏膜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乳头样、慢性炎症改变。经尿道电切术加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规律治疗1年,方案为每周1次共4次,每2周1次共4次,其后每月1次共9次.定期做膀胱镜检查。结果:随访7~24个月,平均12个月。14例痊愈,2例复发,无恶变病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后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低,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表现及其分型。方法研究对象为腺性膀胱炎患者,例数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至2018年2月10日,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并进行超声分型,探讨其的诊断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经过超声检查后,将病理检查作为对照,腺性膀胱炎患者超声的检出率98.00%和病理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 0.05);10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主要类型为:①乳头型、人体膀胱壁局部呈现息肉样改变或者乳头状,突入人体膀胱腔内,病变回声强;②弥漫增厚型、膀胱壁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厚情况,病变较轻患者仅仅只是累及人体膀胱三角区附近,增厚膀胱壁不光滑,其回声强弱不均;③结节型、膀胱壁呈现局限性结节状隆起,向膀胱内进行生长,其病变表面十分光滑,内部呈现中等回声。结论超声能作为腺性膀胱炎首选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其分型主要包括乳头型、弥漫增厚型以及结节型等。  相似文献   

11.
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收治腺性膀胱炎12例。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经膀胱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12例中并发后尿道腺瘤2例,其中11例行TUR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术后有2例复发,有1例转变为恶性肿瘤。本文对腺性膀胱炎的发生、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王向东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12):889-890
目的 :总结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特点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电灼、电切、膀胱内药物灌注等治疗。结果 :2 0例患者随访 6个月~ 48个月 ,治愈 15例 ;好转 3例 ,6个月~ 12个月内复发 ;2例有恶变倾向 ,病理检查仍为腺性膀胱炎。结论 :膀胱镜检查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经尿道电灼、电切加膀胱内药物灌注是腺性膀胱水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提高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射阳县中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治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2例患者均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汽化电切术,术后留置导尿管5d,常规抗感染1周,1周后开始用化疗药作膀胱灌注。术中无膀胱穿孔,术后无尿失禁、膀胱颈狭窄等并发症,22例随访18个月~4年,平均(2.8±0.8)年,17例治愈,好转4例,复发1例。结论膀胱镜活检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可靠方法;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治疗。定期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68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治愈50例,好转11例,复发6例,癌变1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抗感染、经尿道汽化电切以及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等治疗手段,对10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 108例患者随访6~24月,平均随访12月,其中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21例,复发4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8例,复发22例,有效率为54.17%.结论 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经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确诊50例腺性膀胱炎均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及抗肿瘤药THP保留膀胱灌注治疗。结果50例患者随诊6-48个月,膀胱镜检查正常,症状消失,治愈28例;好转16例;6例复发;无1例癌变。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早期诊断腺性膀胱炎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后膀胱灌注抗肿瘤药物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经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确诊30例腺性膀胱炎,均经尿道电切以及保留膀胱灌注治疗。结果30例患者随诊6~48个月,2例复发,无一例癌变。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早期诊断腺性膀胱炎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腺性膀胱炎发病特点,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2例腺性膀胱炎病例资料、诊断、检查和经尿道电切气化、膀胱灌注等治疗的临床疗效.42例均行经尿道电切加气化治疗.结果 42例中30例经尿道电切、气化及术后膀胱丝裂霉素灌注化疗后症状消失,无复发.12例经电切治疗后6~20个月复发;6例再次电切,3例采取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移植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2例膀胱镜复查时多点活检证实为膀胱腺癌.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气化膀胱药物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