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49例经直肠排粪造影和耻骨直肠肌肌电图确诊为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经尾骨下正中切口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术后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复查直肠排粪造影了解其影像学变化。结果 手术后排便困难均得到完全缓解,肛门坠胀或疼痛有15例未完全消除,但程度明显减轻;直肠排粪造影显示耻直肠肌压迹消失。结论 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方法简便,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训  谢群仙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03-1704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对耻骨综合征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科排粪造影248例,对其中28例耻骨直肠综合征的影像进行全面分析,主要测量耻骨直肠肌压迹、肛直角、肛上距等。结果: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典型X线表现:“搁架”征。结论:排粪造影对耻骨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是简便而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贾山 《医学研究杂志》2005,34(11):53-54
目的观察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使用可充气囊性扩肛器行术后扩肛治疗的意义。方法 136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排便障碍患者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A组89例术后未进行特殊处理。B组47例于术后第一天始采用可充气囊性扩肛器行扩肛治疗,扩肛2周,随访远期疗效。结果 A、B两组近期疗效相近分别为97.8%和98.8%。远期疗效相差悬殊,为52.8%和95.8%,P<0.01。结论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取决于正确的术后处理。术后充分、有效的扩肛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贾山 《医学研究通讯》2005,34(11):53-54
目的观察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使用可充气囊性扩肛器行术后扩肛治疗的意义。方法136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排便障碍患者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A组89例术后未进行特殊处理,B组47例于术后第一天始采用可充气囊性扩肛器行扩肛治疗,扩肛2周,随访远期疗效。结果A、B两组近期疗效相近分别为97.8%和98.8%。远期疗效相差悬殊,为52.8%和95.8%,P〈0.01。结论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取决于正确的术后处理。术后充分、有效的扩肛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经肛管耻骨直肠肌切断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粪障碍性疾病.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用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目前手术多经直肠内或肛门后方切断耻骨直肠肌,但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采用经肛管入路的术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等,排粪造影检查表现为搁架征。导师柳越冬教授在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方面有其丰富的经验,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缜密的辨证施治思路,在大力倡导中医中药治疗的同时,亦十分重视适时选择手术疗法。尤其对本病的气滞血瘀型有其独特见解,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CMS)型出口梗阻性便秘疗效确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对顽固性耻骨直肠肌肥厚性便秘患者198例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挂线,术后遵循个体化原则给予口服中药。结果:总有效率为100%(198/198),其中痊愈率为61.6%(122/198),显效率为21.2%(42/198),有效率为12.2%(24/198),无效率0。平均住院天数(11.2±2.0)天。术后随访2年,无便秘复发,无肛门狭窄和大便失禁。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指检肛管紧张消失,排粪造影搁架征消失。结论: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挂线加中药口服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型便秘具有疗效显著、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手术安全,简易,易于推广,中医药辨证论治,整体上调整患者的体质,恢复其正常的排便习惯。  相似文献   

8.
经病理证实的31例耻骨直肠肥厚症术前行排粪造影所见有肛直角小、肛管变长、造影剂不排或少排和耻骨直肠肌架,耻骨直肠肌架表现为静坐和用力排粪时耻骨直肠肌部均平直不变或少变呈搁板状,作者称  相似文献   

9.
对38例确诊为耻骨直肠肌综合症的患者进行了经肛尾缝切口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松解术,通过对这些患者术后各个时期治疗效果的观察,可以看出,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渐差,并有部分患者复发,但是我们认为手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并分析术后复发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秦兵芬  陈俊  马丽明 《华夏医学》2008,21(1):115-117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方便、有诊断价值、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方法。方法:对50例经排粪造影诊断的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用改进的球囊逼出试验方法进行测试。结果:50例中测试结果阳性的27例均为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单纯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的阳性率(95.85%)明显高于合并其他出口梗阻疾病患者(50.00%)。结论:球囊逼出试验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有辅助诊断意义,对区别出口梗阻类型有参考价值,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加大球囊注水量及加用拉力的改进方法,可判断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冉勇  李林霞 《海南医学》2007,18(7):23-23,72
目的 评价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对慢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26例慢性便秘患者同时进行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 结果 结肠运输异常23例,出口梗阻者124例.其中直肠前突84例,会阴下降66例,直肠前壁粘膜脱垂和/或直肠内套叠5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9例,耻骨直肠肌肥厚症11例,内脏下垂7例. 结论 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检查对慢性便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静态与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在排便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共94例排便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磁共振表现,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及FIESTA序列行轴位、斜冠状位及正中矢状等20个时相位的动态扫描。结果 94例静态及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均能良好的显示盆底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征象,其中直肠前突35例,直肠下降19例,膀胱脱垂24例,子宫颈阴道脱垂20例,直肠前壁粘膜脱垂13例,直肠内套叠10例,盆底疝6例、肠疝5例,耻骨直肠肌肥厚征9例,盆底痉挛综合征23例,直肠外脱垂5例,肛门内括约肌及提肛肌损伤2例,尿失禁伴膀胱疝1例,会阴下降51例,内脏下垂6例,骶直分离3例等多种异常,同时能直观观察肠疝、膀胱疝和盆底下降。结论联合静态与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能够直观显示排便障碍性疾病患者多种器质性病变及盆底肌群的功能活动状态等综合信息,能够弥补临床和其他物理检查的不足,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郑新成 《中外医疗》2012,31(33):178-179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在男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男性便秘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观察患者静坐、提肛、力排时直肠侧位像。结果 92例异常,8例正常,直肠前突44例,会阴下降21例,耻骨直肠肌肥厚症5例,直肠黏膜松弛30例,骶直分离52例,多种功能性疾病并存的57例。结论男性便秘患者中直肠前突和骶直分离较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便秘患者用数字胃肠机作排粪造影检查,观察并测量患者静坐、提肛及力排时肛直角、肛上距、乙耻距、骶直距及肛管长度。结果:数字胃肠机获取图像优良,相关解剖结构及标志点显示清晰,测量准确。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口梗阻,表现为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直肠粘膜内套叠及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等,常为多种功能性疾病并存。结论:数字胃肠机作排粪造影检查,可准确显示肛管直肠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1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及较传统腺样体切除的优点。方法 对125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施行了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并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50例先行传统的腺样体切除,观察残留情况,再在鼻内镜下对残留腺体进行彻底切除;其余75例采用鼻内镜下经口腔行腺样体切除术,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先行传统腺样体切除术50例中,47例存在腺样体残留,然后在鼻内镜下将残留腺样体彻底切除;其余75例患儿术后腺样体均无残留。全部患儿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 用鼻内镜能在直视下手术,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手术疗效明显,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2种术式治疗重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重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采用小切口耻骨直肠肌部分离断术式,对照组采用耻骨直肠肌挂线术式。观察比较2组总有效率、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切口感染、肛门括约肌功能、再次手术情况。 结果 2种术式治疗重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临床疗效相当,总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97.14%,对照组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在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小切口耻骨直肠肌部分离断术治疗重度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具有疗程短,痛苦小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比较22例出口梗阻性便秘(OOC)患者手术前后盆腔四重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显示,所有术后征象与术前不一致,其中5例治疗无效者出现新的异常征象或程度加重,包括盆底腹膜疝4例、膀胱脱垂2例、阴道脱垂2例、盆底腹膜疝程度加重1例;9例有效者术前异常征象减少或程度减轻,但出现新的异常征象(盆底腹膜疝1例、膀胱脱垂2例、阴道脱垂2例、子宫后倒3例、内套叠2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例);8例显效者术前异常征象减少或程度减轻或消失,未出现新的异常征象.提示对OOC患者手术后再次行四重造影,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对解释OOC手术后疗效不理想及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带血管蒂阔筋膜张肌及腱膜转位修补巨型腹股沟疝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例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阔筋膜张肌的动脉血管分布,神经支配,肌腹和肌腱的长度等。结果:阔筋膜张肌动脉来源有旋股外侧动脉和臀上动脉,该肌由臀上神经支配,肌腹长度为112.31±3.13mm,髂经束的长度为315±6.8mm,额前上棘水平至腹肌外侧缘的距离,男性为168±7.5mm,女性为176±6.8mm。结论:阔筋膜张肌血供丰富,肌腱膜长,位置邻近腹股沟区,可作为巨型腹股沟疝修补的供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