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早期DN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中无蛋白尿者100例为DM组,初诊早期DN者138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在血糖、血压稳定1周后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24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N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DM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DN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早期DN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中无蛋白尿者100例为DM组,初诊早期DN者138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在血糖、血压稳定1周后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24 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DN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DM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DN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DN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H型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尿清蛋白/肌酐(UAlb/Cr)、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30例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肾小球率过滤(GFR)分为高血压肾功能正常组62例(GFR≥90mL/L)和高血压肾损伤组73例(GFR90mL/L)。使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水平,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UAlb/Cr、SCr水平,MDRD公式计算eGFR。比较两组研究对象UAlb/Cr、eGFR、SCr、Cys-C表达情况,对UAlb/Cr、eGFR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肾功能正常组的UAlb/Cr、SCr、Cys-C水平低于高血压肾损伤组(P0.05),eGFR水平高于高血压肾损伤组(P0.05)。年龄、病程、同型半胱氨酸、舒张压(DBP)与UAlb/Cr存在密切关联性(P0.05)。年龄、病程、同型半胱氨酸与eGFR存在密切关联性(P0.05)。结论 UAlb/Cr、eGFR、SCr、Cys-C的水平和H型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存在着密切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早期DN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中无蛋白尿者100例为DM组,初诊早期DN者138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在血糖、血压稳定1周后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24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N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DM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DN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胶丸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可溶性蜕膜组织受体1(sTNFR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D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服用降糖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之服用骨化三醇胶丸,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血清TGF、CTGF、VEGF和IGF-1、sTNFR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88.4%(38/4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28).观察组患者TGF、CTGF、VEGF水平分别为(25.37±4.18)pg/mL、(0.82±0.26)pg/mL、(81.63±27.8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3.37±4.38)pg/mL、(1.36±0.32)pg/mL、(117.26±26.38)pg/mL,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F-1、sTNFR1水平分别为(168.36±35.82)pg/mL、(24.37±2.5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41.25±37.26)ng/mL、(29.36±2.36)pg/mL,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胶丸可有效降低DN患者血清VEGF和IGF-1、sTNFR1水平,对DN患者的治疗起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血1,25(OH)2D3水平及血管钙化情况,探讨CAPD患者血管钙化的相关因素及血1,25(OH)2D3水平测定在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AAC)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CAPD 3个月以上患者8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侧位X线平片评估AAC情况,计算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score,AACs)。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1,25(OH)2D3浓度。相关分析法分析1,25(OH)2D3与AACs关系,Logistic回归法和多元回归法进行血管钙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1,25(OH)2D3预测AAC的准确性。结果 84例CAPD患者中,AAC患者34例(42.5%),CAPD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较低,与AAC呈负相关,口服骨化三醇可提高血清1,25(OH)2D3浓度。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罹患糖尿病、服用骨化三醇、高胆固醇、高磷、高血尿酸、低1,25(OH)2D3为血管钙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去除混杂因素后,年龄、血磷、1, 25(OH)2D3是AAC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1,25(OH)2D3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2(95%CI=0.442~0.696,P<0.05), 提示1,25(OH)2D3预测AAC有一定准确性,取1,25(OH)2D3浓度为250.43 pg/ml作为截点时,其预测AAC的敏感性为55.9%,特异性为66%,约登指数为0.219。结论 CAPD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与AAC程度呈负相关,低血清1,25(OH)2D3水平是AAC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口服骨化三醇可改善CAPD患者1,25(OH)2D3水平,但口服骨化三醇可增加血管钙化的风险,监测1,25(OH)2D3水平可预测血管钙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胶丸对血液透析(MHD)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钙、磷代谢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60例MHD后SHPT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MHD治疗,对照组采用西那卡塞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钙、磷、尿素氮(BUN)、肌酐(SCr)、尿素清除指数(Kt/V)、i PTH]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钙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磷及i 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钙水平高于对照组,磷及i 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UN、SCr及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及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后SHPT患者采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有利于调节钙、磷代谢异常,降低i PTH水平,且对患者残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于媛  王宓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2011,10(6):310-314
目的 调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非透析人群25(OH)D与1,25(OH).D缺乏的情况,探讨25(OH)D与1,25(OH)2D水平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2例CKD 3~5期非透析患者的血浆25(OH)D与1,25(OH)2D水平,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清肌酐(serum creat inine,SCr)、白蛋白(albumin,Alb)、肝功能、血糖等.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探讨25(OH)D及1,25(OH)2D水平的相关因素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25(OH)D水平及1,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82例CKD3~5期非透析人群25(OH)D水平中位数8.81 ng/ml,全距0.34~37.69 ng/ml;血浆1,25(OH)2D水平中位数17.14 pg/ml,全距1.10~65.40 pg/ml.82例患者中25(OH)D不足占15.0%,缺乏占81.3%;1,25(OH)2D缺乏发生率44.0%.CKD 3~5期间25(OH)D的水平及缺乏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1,25(OH)2D的水平及缺乏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血浆25(OH)D水平与血浆Alb和24 h尿蛋白定量相关;1,25(OH)2D水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正相关,与合并糖尿病、血磷负相关;1,25(OH)2D水平与25(OH)D水平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浆Alb是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浆25(OH)D水平和eGFR是1,25(OH)2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KD 3~5非透析患者普遍存在25(OH)D和1,25(OH)2D缺乏.25(OH)D水平与1,25(OH)2D水平具有相关性.血浆Alb是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浆25(OH)D水平,eGFR是1,25(OH)2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胶丸加氨基酸螯合钙胶囊治疗中老年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骨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12/2003-12在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将56例中老年女性甲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6例和加钙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他巴唑,普萘洛尔等甲亢常规治疗,加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法骨化醇胶丸加复合氨基酸螯合钙胶囊。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指数均下降,但以加钙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平均改变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钙在治疗后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以加钙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患者的高血钙与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0.6243,P<0.01)。结论对于中老年女性甲亢患者在治疗甲亢的同时早期加用阿法骨化醇胶丸及钙剂,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骨质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及阿法骨化醇治疗是否降低T2DM患者新发冠心病的发病率。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的T2DM患者280例,纳入研究前未合并冠心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25(OH)D3的浓度,根据血清25(OH)D3浓度分为低浓度组(T组,<45nmol/L,198例),高浓度组(C组,≥45nmol/L,82例),其中T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维生素D治疗分为两亚组(T1组:阿法骨化醇治疗;T2组:不接受维生素D治疗)。随访5年,测定患者初始及5年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C(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5(OH)D3、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分析血清25(OH)D3浓度与冠心病的发病相关关系,并计算随访期间累计冠心病发病率。另外选取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组,测定以上指标。结果在T2DM患者中,血清25(OH)D3明显低于N组,C组、T1组、T2组与N组分别为(52.8±7.1)nmol/L、(34.7±8.4)nmol/L、(35.1±9.6)nmol/L vs(72.3±15.5)nmol/L(P<0.01),T1组患者经维生素D治疗后,血清25(OH)D3水平明显升高(34.7±8.4)nmol/L vs(55.7±10.6)nmol/L(P<0.05)。与T1组相比,T2组糖尿病5年新发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39.4%vs 13.1%,P<0.05),与T2组相比,T1组给予阿法骨化醇治疗新发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降低(13.1%vs 39.4%,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25(OH)D3低水平是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活性维生素D治疗可以降低T2DM患者新发冠心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MHD患者伴SHPT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西那卡塞治疗,观察组予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收集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Ca×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血肌酐(S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及AL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血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下降方面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治疗MHD伴SHPT,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钙磷代谢异常,降低iPTH水平,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胱抑素C(Cys 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lb/Cr)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根据肾损伤程度(依据为24 h尿蛋白定量)将其分为早期组[n=46,24 h尿蛋白定量>10~25 mg/(kg·d)]、中期组[n=36,24 h尿蛋白定量>25~<50 mg/(kg·d)]、晚期组[n=18,24 h尿蛋白定量≥50 mg/(kg·d)]。另选取42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比较四组研究对象的Cys C、Cr、UAlb、NAG水平、UAlb/Cr及24 h尿蛋白定量;分析Cys C、NAG水平、UAlb/Cr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结果 Cys C、UAlb、NAG水平、UAlb/Cr及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对照组<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Cr水平比较:晚期组<中期组<早期组<对照组(P<0.05)。Cys C、NAG水平、UAlb/Cr与24 h尿蛋白定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Cys C、NAG水平、UAlb/Cr均高于正常值,且Cys C、NAG水平、UAlb/Cr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红蛋白(HbA1c)及胱抑素C(CysC)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该院内科收治的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和11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DM组)作为研究对象,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自愿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比较3组β_2-MG、HbA1c、CysC、血肌酐(SCr)及尿素(Urea)水平。结果DM组与对照组相比,SCr、Ur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M组β_2-MG、HbA1c及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N组β_2-MG、HbA1c、CysC、SCr及Ure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β_2-MG、HbA1c、CysC单一检测及3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β_2-MG、HbA1c及CysC能够较好反映其肾功能的早期损伤,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4.
刘志康  李列平 《华西医学》2009,(10):2583-258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55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CEI/ARB)和治疗组(ACEI/ARB+低分子肝素),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尿蛋白,Scr、BUN、血浆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24h尿蛋白、Scr均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BUN均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治疗后两组TC和T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减少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钠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对老年免疫球蛋白A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老年免疫球蛋白A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福辛普利钠治疗,研究组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静脉滴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外周血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1例早期DN患者遵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口服降糖药物格列美脲片每次2mg,1次/日,观察组同时每天注射用丹参(冻干)粉针剂1200mg加入木糖醇250mL静脉滴注,14d为一疗程,连续二个疗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排泄总量(UAER)、24h尿蛋白总量(Upro)、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外周血自噬相关蛋白p62和LC3的表达水平并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uAER、Upro、BUN、SCr和eGFR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UAER、24hUpro、BUN、SCr和eGF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LC3 mRNA表达水平和p62抗体阳性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LC3 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62抗体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参静脉滴注对早期DN有肾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自噬的干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78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CEI/ARB)和治疗组(ACEI/ARB+疏血通注射液),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Scr、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尿白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Scr、BUN、TC、TG和血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减少早期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脂肪酶(ATGL)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CHD患者135例,健康对照者50例,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将CHD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TGL、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ATGL、1,25(OH)2D3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NF-α、IL-6、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按临床类型分组:AMI组ATGL、1,25(OH)2D3水平明显低于SAP组和UAP组,TNF-α、IL-6、IL-10水平高于SAP组、UAP组(P0.05);UAP组ATGL、1,25(OH)2D3水平低于SAP组,TNF-α、IL-10高于SAP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CHD组血清ATGL水平与TG、LDL-C、LP(a)、TNF-α、IL-6、IL-10呈负相关(r=-0.289、-0.227、-0.359、-0.243、-0.205、-0.337,P0.05),与年龄、HDL-C、1,25(OH)2D3呈正相关(r=0.267、0.356、0.229,P0.05)。结论 CHD患者ATGL含量随炎症因子升高而下降,在CHD进展中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作为提示CHD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