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局部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33例患者,对所有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和6个月采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结节的大小、血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个月查甲状腺功能指标,以评价局部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一次RFA。术后即刻超声造影,显示33枚结节无增强,完全消融率为100%(33/33)。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产生,3例术中声音嘶哑,术后恢复正常,为局麻药一过性反应;1例术后有轻微血肿,未作特殊处理1周后超声复查血肿全部吸收。RFA术后6个月100%(33/33)结节体积较术前缩小超过50%,9.09%(3/33)结节体积较术前缩小超过90%。结论双极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超声引导肝癌射频消融(RFA)术中患者疼痛程度与病灶距肝包膜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远近的关系。方法对23例肝癌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实施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其中临近肝包膜组15例,肝癌病灶距肝包膜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5mm;远离肝包膜组8例,肝癌病灶距肝包膜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5mm。射频消融治疗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基础VAS评分(局部浸润麻醉时VAS评分)、术中VAS评分(射频消融术中最大痛觉评分)和相对VAS评分结果(术中VAS评分减去基础VAS评分),对两组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疼痛程度和可耐受的最大治疗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23例患者31个肝癌病灶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了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并获取了两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的基础VAS评分、术中VAS评分、相对VAS评分和术中可耐受的最大治疗功率4项中位数数值:(1)超声显示临近肝包膜组15例患者19个肝癌病灶中5个病灶临近门静脉分支,14个临近肝包膜;射频消融时基础VAS评分为3(0~6)分、术中VAS评分为8(2~10)分、相对VAS评分为5(1~7)分;消融治疗时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功率为140(70~200)W。(2)远离肝包膜组8例患者12个肝癌病灶射频消融时基础VAS评分为3(1~5)分、术中VAS评分为6(2~8)分、相对VAS评分为3(0~5)分;消融治疗时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功率为150(100~200)W。临近肝包膜组患者(肝癌病灶临近肝包膜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射频消融治疗时痛觉更明显,且临近肝包膜组患者相对VAS评分明显高于远离肝包膜组,两组相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0,P=0.001),而两组射频消融病灶时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05,P=0.639)。结论局部麻醉下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肝癌病灶时临近肝包膜或门静脉分支的病灶会导致患者更明显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肝癌患者,共83个肿瘤结节(直径1.9~6.2cm),采用Lee Veen针(3.5cm/15G十电极),术中定位、穿刺采用超声引导,≤2.0cm结节单点消融,>2.0cm结节采用多点消融,每个肿瘤结节治疗1~3针,每3~6个月CT复查,对新出现的结节再次行RFA治疗.结果 RFA术后3~7d肿瘤完全消融率93.1%(78/83),术后3、6、12、24个月CT检查,肿瘤完全坏死分别为86%、81%、72%、65%,患者存活率分别为96%、91%、84%、67%.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并可多次进行、患者痛苦小、体质恢复快,无需输血等优点,是治疗肝癌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方法及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风险及近期疗效。 方法 对78例108个甲状腺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节毗邻颈部重要结构时,术中注射液体隔离带,将其与周边组织分离。术后采用CEUS评价消融效果;常规超声随访结节大小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转归。 结果 术中81个结节注射液体隔离带;术后超声造影显示101个结节无造影剂灌注,一次完全消融率93.52%(101/108);术后1、3、6、12及18个月结节体积缩小率分别为22.22%、50.83%、83.76%、91.45%和93.16%;33个结节(33/108,30.56%)在术后6~12个月完全消失。 喉返神经损伤2例, 药物治疗1.0~1.5个月后恢复。 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效果好,并发症少,治疗风险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中航工业363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4月放射科与骨科收治的骨样骨瘤12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随访至少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4~10分,平均7.5分;手术时间为25~47min,平均31min。治疗后,11例患者VAS评分为0~1分,无明显疼痛感;1例患者有夜间轻微疼痛,VAS评分为3分;RFA术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Z=8.32,P=0.006);CT检查显示术后患者骨样骨瘤病灶均消失。结论RFA术治疗骨样骨瘤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完全消除瘤巢与局部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49例恶性肿瘤术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结果总射频转移淋巴结病灶118枚,术后超声造影示所有射频病灶消融完全。并发症主要有皮肤灼伤、局部疼痛、恶心、胃部不适等。平均随访(10.8±6.4)个月,均未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肿瘤残留。术后射频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射频淋巴结明显缩小(缩小率≥80%)65枚,部分缩小(50%≤缩小率80%)30枚,小部分缩小(缩小率50%)23枚。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技术可以作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微创治疗手段,可提高治疗疗效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adie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7例肝癌患者共25个病灶在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下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 23个病灶术后1个月经超声造影和增强CT或MRI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坏死;2个病灶术后1个月复查显示病灶部分坏死,经过进行第2次治疗,其后1个月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坏死。现15例患者健在,生存期在5~22个月之间,仍在随访之中。结论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疗效良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18例(22枚)甲状腺微小癌患者RFA治疗资料,所有患者于RFA前和RFA后即刻、1、3、6、12、24个月分别接受二维超声、CEUS和甲状腺功能检查,评估消融后疗效。结果 18例中,结节一次性完全消融率达100%,均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出血等严重并发症。RFA前结节平均体积(0.08±0.07)ml,RFA后平均随访(14.21±8.7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微小癌平均体积为(0.004±0.020)ml,与消融后即刻相比,结节体积平均缩小(1.52±0.64)ml。随访期间,共20枚结节基本消失,且颈部未发现可疑转移性淋巴结。RFA前后所有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 超声引导RFA治疗甲状腺微小癌具有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可有效保留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射频消融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观察治疗时间,随访3~12个月,统计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96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治疗时间40 min,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12个月,子宫肌瘤3个月治愈率98.9%,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射频消融术是...  相似文献   

10.
正甲状腺良性结节通常无需处理,但随着结节增大可能影响美观或有压迫不适感,此时多需要治疗。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目前临床已广泛用于甲状腺结节的治疗~([1])。本组旨在对行超声引导经皮双极RFA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结节的局部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超声科行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1例,对21例患者的23枚囊性为主混合性良性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或微波)热消融治疗。于术后即时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第3、6、12、18个月随访,超声测量结节体积,计算结节体积缩小率(VRR),分析热消融治疗效果。 结果21例患者在热消融过程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血肿、出血及声音嘶哑、声音低沉、饮水呛咳等神经损伤征象。消融术后结节体积较术前呈进行性缩小,21例患者的23枚结节术后第3、6、12、18个月的VRR分别为0.733±0.045、0.823±0.039、0.904±0.034、0.933±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001,P<0.0001)。采用LSD-t方法两两比较,随访过程中各组VRR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确切,尤其"搅拌消融法"为囊性为主混合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有21例,采用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14d以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NDI评分以及颈椎稳定性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患者术后14d、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评分(P0.05);患者术后14d、末次随访的NDI评分显著低于术前评分(P0.05);经过12~24个月随访,未发现患者手术阶段不稳定以及椎间隙塌陷。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能够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围术期护理对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对15例行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病人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术前、术后疗效评定,并进行3个月和6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个月随访:11例病人术后疼痛完全消失且未出现面部麻木(VAS评分为0分);2例病人疼痛减轻(VAS评分1分~2分),发作时间缩短,间歇期延长;2例病人出现面部麻木。6个月随访,14例病人疼痛完全消失且面部无麻木(VAS评分为0分),1例病人仅感轻微疼痛(VAS评分为1分)。12个月随访:14例病人疼痛完全消失且面部无麻木(VAS评分为0分),1例病人仅感轻微疼痛(VAS评分为1分),15例病人均无复发现象。[结论]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丛集性头痛效果确切,术前术后给予精心、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缓解疼痛及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并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单次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133例(158个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治疗后1、3、6、12个月检测结节体积及体积缩小率(volume redu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并对各个阶段进行认真分析、观察。结果10例患者9例病灶在1次消融后完全坏死,1例病灶在2次消融后完全坏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安全可靠,关键在于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观察,而护理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引导下单极射频消融(M-RFA)与无接触多极射频消融(No-touch RFA)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超声造影引导下M-RFA和No-touch RFA治疗肝肿瘤的94例患者(M-RFA组44例,No-touch RFA组50例)的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灶灭活范围和灭活率,以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的无瘤生存率。结果射频消融后,超声造影测量M-RFA组肿瘤灭活范围平均值为38.36 mm×31.31 mm,No-touch RFA组为46.70 mm×35.82 mm;M-RFA组完全灭活率为90.9%(40/44),No-touchRFA组为98.00%(4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FA组21例患者甲胎蛋白阳性,RFA术后1个月9例明显下降,12例转阴;No-touch RFA组20例患者甲胎蛋白阳性,RFA术后1个月6例明显下降,14例转阴,两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随访24个月,M-RFA组无瘤生存率为47.72%(21/44),No-touch RFA组为68.0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No-touch RFA治疗肝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的灭活率,疗效显著,无瘤生存率高,较M-RFA临床应用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8例(结节36个),经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结果后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在微波消融术前、术中及术后行超声造影观察结节大小及造影剂增强范围,通过结节缩小率及周期性腹壁结节疼痛程度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超声造影: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多呈高增强(31/36,86.11%),少数呈等增强(3/36,8.33%)及低增强(2/36,5.56%),增强范围多较灰阶超声扩大(33/36,91.67%);术后1个、3个、6个月随访:1个月消融灶体积较术前增大(P<0.05);3个、6个月消融灶体积较术前缩小(P<0.05),缩小率分别为(56.28±16.49)%、(81.75±9.94)%,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随访6个月后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显著;在消融术前、术中及术后行超声造影,观察结节大小及造影剂增强范围,对微波消融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对术后疗效亦可准确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与经腹腔镜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13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其中86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腹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射频消融治疗(SSG组),49例经腹腔镜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TG组),“长海痛尺”评估术后疼痛,术后第6个月随访,分别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两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1.9%和95.9%,差异无显著性;SSG组术后3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TG组,差异有显著性;对于肌瘤直径4~6 cm,肌瘤数量≥3个的患者,TG组疗效显著优于SSG组。结论 经腹超声与经腹腔镜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同时经腹部超声引导经阴道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但对于肌瘤直径>4 cm,肌瘤数量≥3个的患者,效果欠佳,必要时选用经腹腔镜引导下的射频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技术治疗肾脏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1例肾肿瘤患者接受RFA治疗,其中3例为姑息治疗,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24.6个月,随访方式以超声造影为主,增强CT或MRI为辅。结果:以肿瘤灭活为目标的28例肿瘤中,27例(96.4%)得到成功治疗,其中22例经1次RFA、4例经2次RFA、1例经3次RFA后达到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的27例肾肿瘤中,2例(7.4%)出现局部复发。肿瘤大小是影响RFA成功的重要因素(P=0.017),肿瘤直径≤3.5 cm可作为预测RFA成功的临界值(P=0.021),但肿瘤大小与是否出现局部复发并无明显关联(P=0.129)。此外,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与肿瘤是否能完全消融或是否出现局部复发无明显相关。11例(35.5%)患者在RFA后出现自限性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RFA能有效治疗直径≤3.5 cm的肾肿瘤,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加阿霉素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近期疗效。方法对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CT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加阿霉素毁损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估,并随访2年,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后各时段与术后1 d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后各时段与术后7 d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各时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加阿霉素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