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4名死于癌症的患者中就有1名死于胃癌[1]。Chen等[2]报告显示,胃癌是中国第二大常见癌症,2015年新发病例约679 100例,死亡498 000例,而手术仍然是胃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患者由于胃肠道功能严重受限,短时间内难以正常经口摄入饮食,导致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并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癌症中心专家研究认为,有近40%癌症病人根本死因为营养不良,而非癌症本身或后续治疗[1]。胃癌病人术前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的应激状态会使代谢加快,术后短期内正常摄入受限可使胃癌术后病人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出现负氮平衡,体重减轻,甚至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加大[2]。因此,在胃癌术后病人的护理工作中应尤其重视饮食干预,以纠正病人能量营养消耗与摄入之间的不良状态,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3]。为了防止胃癌根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不能主动进食或进食不足导致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较高[1,2],临床研究表明,营养摄入不足或延迟的营养支持将导致重症病人迅速出现营养不良,并难于为后期的营养治疗所纠正[3]。营养不良能导致免疫防御机能低下;  相似文献   

4.
Orem自理模式在食管癌放疗饮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的第1~2周,由于食管黏膜水肿,常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加重,第3~4周后,因放射性食管炎而出现吞咽困难和进食疼痛,患者因害怕进食[1],而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2],不能满足患者的病理、生理需求。美国护理专家Ore  相似文献   

5.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腹部手术后患者由于应激反应和术后禁饮食 ,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或加重术前已有的营养不良 ,导致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下降 ,易出现并发症 ,故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十分重要[1] 。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我们对腹部手术后 6 4例施行早期肠内营养 ,发生并发症 6种、2 3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6 4例中男 4 9例 ,女 15例 ,4 8~ 76岁。胃癌 39例 ,肠穿孔 2例 ,肠瘘 2例 ,胰头癌 12例 ,胆管癌 4例 ,壶腹周围癌 5例。全身麻醉 2 5例 ,硬膜外麻醉 39例。营养管均放置在空肠。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为术后 2 …  相似文献   

6.
正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其术后禁食及高分解状况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进而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伤口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1]。早期营养支持是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肠内-肠外营养能够增强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是促进切口愈合及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2]。因此,加强营养支持中的护理使其能够顺利进行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1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并加强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腹部手术尤其是上腹部手术术后易发生乳糜性腹水,为富含乳糜微粒的淋巴液积聚在腹腔内所致,称为乳糜瘘[1]。肝移植术后乳糜瘘较为少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65%[2];一旦发生乳糜瘘,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且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增加了患者腹腔感染的风险,甚至会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3]。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及有效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院对4例肝移植术后乳糜瘘患者进行了细致的临床观察和精心护理,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发现,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0%[1]。为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对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进行筛查和精确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的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仍存在特异度和灵敏度不足的缺点,不能准确诊断胃癌及癌前状态[2]。分子影像的出现和发展则为解决这些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分子影像技术能够  相似文献   

9.
胰腺外分泌不足的患者消化、吸收能力降低,最终导致营养不良^[1]。治疗中把肠内营养和胰酶颗粒制剂制剂结合起来,通过鼻胃管、鼻肠管、空肠造口管等各种途径来实施肠内营养^[2]。临床护理中发现,胰酶制剂难以溶解,且在管饲时会引起肠内营养管堵塞^[3]。作者现将实验室研究及临床护理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由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导致的营养状况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透析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一项强有力的预测因子[1]。欧美6个透析中心的联合评价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3%有轻至中度营养不良,8%为重度营养不良[2]。国内的研究表明[3]:其发病率为53.6%,其中轻至中度占39.3%,重度达14.3%,明显高于国外。  相似文献   

11.
<正>一般认为胃癌患者若在术后复发,则已经进展到胃癌晚期[1],临床采用的方法多为保守姑息治疗,患者生存率十分不理想[2-3]。但是对于部分胃癌复发患者,通过密切随诊早期发现,积极进行二次根治性的手术治疗,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改善比较显著[4]。因此,复发性胃癌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手术[5]。本研究为探讨复发性胃癌患者再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其治疗价值,对本院71例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  相似文献   

12.
周玲燕  王维利  章新琼  李成  张璟  张淼 《护理研究》2013,(26):2821-2823
据报道,住院病人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7.0%和35.0%[1];全国13个大城市15 098例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营养不良(不足)总发生率为12.0%,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5.0%[2]。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除了疾病本身的原因外,还与其营养的摄入有关[3,4]。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会影响疾病或手术后出现相关的临床结局[5]。与无营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肿瘤患者由于能量消耗增加而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出现营养不良。手术后由于蛋白质分解加速加重了营养不良 ,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肿瘤本身产生一些免疫抑制因子 ,手术创伤亦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增加了术后感染的机会 ,影响患者康复 ,降低了放、化疗的耐受性。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 ,可使不能正常进食者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的代谢 ,是其他辅助治疗得以实施的前提。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72例患者中胃癌 5 0例 ,直、结肠癌 2 2例 ,32~ 6 0岁 49例 ,6 0岁以上 2 3例 ,均行根治性切除术。1 2 方法 常用的支…  相似文献   

14.
舌癌是口腔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5年存活率为50%~60%[1-2],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舌癌根治术加同期组织皮瓣转移修复术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术后会造成口腔畸形和器官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语言交流、咀嚼及吞咽等功能,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3-4]。由吞咽障碍导致的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度,加重患者的抑郁程度,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窒息危及生命[5-6]。如何保证患者术后能安全经口进食,无呛咳、误吸、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是术后康复期护理中的重点。本研究探讨舌癌根治术与同期皮瓣修复术对严重吞咽障碍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癌肿生长、浸润部位的特殊性,常出现进食障碍。术后由于手术创面存在,需限制经口进食,进食量与种类也受到限制;而应激反应可引起蛋白质代谢分解增加,从而导致体重下降^[1-3]。研究显示,50%-70%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4]。国内外研究表明,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肿瘤患者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膳食情况,分析并评价其总热量、营养素和各类食物的摄入,为指导糖尿病病人均衡饮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对115例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115例2型糖尿病病人日均实际热量摄入高于标准(P0.05),其中糖类摄入不足64例(55.7%),蛋白质、脂肪摄入超量者分别为115例(100.0%)、74例(64.3%);谷薯杂豆类摄入不足导致糖类供能低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蛋类、畜禽肉类、食用油摄入超过膳食宝塔推荐是蛋白质、脂肪供能超标的主要原因。[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结构不合理;建议控制总热量,均衡营养素,增加糖类,减少蛋白质、脂肪的摄入。  相似文献   

17.
自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以下简称新冠感染)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以来, 因其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的特性, 造成了破坏性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自2022年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毒株[1]。其传播性更强、发生免疫逃逸的可能性更大, 感染者除出现咽部不适、咳嗽和发热等主要症状外, 还可能伴有恶心、腹泻、胃纳减退等消化道症状[2], 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3]。其中, 老年、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感染者更易进展为重症。部分患者会因消化道症状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而引发营养不良。对于重症患者而言, 大量炎性因子的释放引发免疫-内分泌-代谢的瀑布级联反应, 造成代谢功能严重失调, 加重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4,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指出, 应当加强支持治疗, 保证充分能量摄入[3]。医学营养治疗应当贯穿新冠感染的预防、治疗和恢复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并将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出最佳的护理方法[1]。胃癌患者术前大多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障碍,而手术可致使机体分解代谢增加,更加重了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可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良好的  相似文献   

19.
胃癌患者因进食量不足和肿瘤本身的消耗,常出现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据报道,约50%的恶性肿瘤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改善营养对促进胃癌术后患者机体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与肠外营养支持(PN)二种方式作一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喻姣花  谭翠莲  黄海燕  孙新 《护理研究》2006,20(8):2023-2024
[目的]探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在胃癌及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采用SGA和血清清蛋白(ALB)营养评价法对151例胃癌及大肠癌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同时观察不同营养状况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GA及ALB营养评价法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5.0%及43.7%;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9.7%及48.3%。营养良好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4.8%,而营养不良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A法简便易行,可早期发现病人营养不良,适合于胃癌及大肠癌病人的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评价;病人营养状况可作为胃及大肠癌病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