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下呼吸道及内脏感觉传人部位磷脂酶C-γ(PLC-γ)的表达,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PLC-γ在上述部位的调节作用,探讨NGF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BABL/C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及NGF阻断组。利用AniRes2005肺功能仪测BABL/C小鼠气道阻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记法(Westernblotting),观察PLC-γ在哮喘小鼠下呼吸道及内脏感觉传人部位的表达及NGF被阻断后PLC-γ表达水平的变化,Metamoph图象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气道阻力检测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较正常对照组气道阻力明显增高(P〈0.01),NGF阻断组气道阻力均较哮喘组明显降低(P〈o.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LC在NGF阻断组小鼠肺组织(0.273±0.018),C7~T5段脊神经节(0.158±0.012),以及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内(0.168±0.022)表达明显低于哮喘组(0.423±0.023,0.351±0.018,0.368±0.014)(P〈0.01)。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NGF阻断组肺(0.921±0.014)及C7~T5节段脊髓(0.835±0.023)PLC-γMOD值与8actinMOD值的比值明显低于哮喘组(1.476±0.017,1.251士0.019)(P〈0.01)。结论PLC-γ在哮喘小鼠肺、G~L节段脊神经节及相应的脊髓后角过表达,NGF上调哮喘上述部位PLC-γ的表达,提示NGF可通过调节肺内及内脏传入部位PLC的表达参与哮喘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哮喘发病中驱动蛋白-1(Kinesin-1)在哮喘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BALB/c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利用AniRes2005肺功能仪测小鼠气道阻力,免疫荧光方法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BALB/c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利用AniRes2005肺功能仪测小鼠气道阻力,免疫荧光方法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Kinesin-1的表达变化。结果哮喘组小鼠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哮喘模型建立成功。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哮喘组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Kinesin-1的表达变化。结果哮喘组小鼠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哮喘模型建立成功。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哮喘组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Kinesin-1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MO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结论哮喘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Kinesin-1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MO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结论哮喘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Kinesin-1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哮喘发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哮喘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CREB)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Anti-BDNF抗体组,利用AniRes2005肺功能仪测小鼠气道阻力、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组小鼠C7 ~T5节段脊髓后角内p-CREB、CREB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小鼠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哮喘组相比,Anti-BDNF抗体组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则明显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哮喘组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p-CREB、CREB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MO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anfi-BDNF抗体组与哮喘组相比,p-CREB、CREB阳性反应产物的MOD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 BDNF能上调哮喘小鼠C7~ T5节段脊髓后角内p-CREB、CREB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哮喘发病中对气道炎症TNF-α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哮喘组、NGF阻断组.免疫组化方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检测NGF的表达,以及抗NGF干预后哮喘的发作情况、嗜酸性粒细胞及TNF-α 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 NGF阻断组与哮喘组比较,哮喘发作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减少(均P<0.01),肺组织炎症表现显著减轻.哮喘组大鼠肺组织内NGF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NGF阻断组肺组织内TNF蛋白及TNF-a mRNA的表达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NGF阻断可减少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哮喘的发作次数及TNF-α mRNA蛋白的表达,并可以抑制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哮喘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对T1亚群辅助淋巴细胞(Th1)与T2亚群辅助淋巴细胞(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于2004年3月至2004年12月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应用鸡卵清蛋白(OVA)建立鼠哮喘模型,并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哮喘组、正常对照组、外源性NGF干预组(NGF组)、抗NGF抗体干预组(抗NGF抗体组),每组8只。模型建立后取肺组织分别作以下研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哮喘组和对照组NGFmRNA;同时测定4组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mRNA表达改变。结果(1)哮喘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肺组织NGFmRNA表达明显增强[(90.4±7.6)%对(51.8±12.3)%,P<0.01];IL-4mRNA表达明显增强[(48.0±8.1)%对(19.4±8.4)%,P<0.05],IFN-γmRNA表达明显减低[(32.8±8.1)%对(43.4±8.9)%,P<0.01];哮喘组中肺组织的NGFmRNA相对表达量与IFN-γ/IL-4mRNA表达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963,P<0.01)。(2)NGF组与哮喘组相比较,IL-4mRNA表达显著增高[(62.0±12.2)%对(48.0±8.1)%,P<0.01];IFN-γmRNA表达显著降低[(19.9±8.1)%对(32.8±8.1)%,P<0.01]。(3)抗NGF抗体干预组与哮喘组相比较,肺组织中IL-4mRNA表达显著减低[(20.1±7.1)%对(48.0±8.1)%,P<0.01],IFN-γmRNA表达显著增高[(45.4±9.4)%对(32.8±8.1)%,P<0.05]。结论NGF下调Th1类细胞因子表达,上调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由此参与促进放大哮喘Th1/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失衡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γ-促分泌酶抑制剂阻断Notch信号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为哮喘治疗寻找新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制作小鼠哮喘模型,在小鼠激发阶段尾静脉注射γ-促分泌酶抑制剂MW167,采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肺T细胞IL-4 mRNA及IFN-γmRNA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及BALF上清中IL-4及IFN-γ水平.结果 MW167注射组较哮喘组病理学改变减轻,而肝及肾无明显形态学改变,MW167阻断Notch信号后,MW167注射组小鼠肺T细胞IL-4 mRNA的表达较哮喘组减弱,而IFN-γ mRNA的表达增强(IL-4:0.119±0.045比0.414±0.214,P<0.01; IFN-γ:0.459±0.205比0.170±0.050,P<0.01);MW167注射组外周血清及BALF中IL-4的表达较哮喘组减弱[血清:(19.601±0.870) ng/L比(26.046±2.211) ng/L,P<0.05;BALF:(75.077±14.438) ng/L比(113.478±8.628) ng/L,P<0.01)];外周血清中及BALF中IFN-γ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强[血清:(10.644±3.338) ng/L比(5.119±2.230) ng/L,P<0.01]; BALF:(26.131±3.608) ng/L比(21.299±2.830) ng/L,P<0.01].结论 静脉注射γ-促分泌酶抑制剂抑制了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对哮喘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γ-促分泌酶抑制剂阻断Notch信号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为哮喘治疗寻找新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制作小鼠哮喘模型,在小鼠激发阶段尾静脉注射γ-促分泌酶抑制剂MW167,采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肺T细胞IL-4mRNA及IFN-γmRNA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及BALF上清中IL-4及IFN-γ水平。结果 MW167注射组较哮喘组病理学改变减轻,而肝及肾无明显形态学改变,MW167阻断Notch信号后,MW167注射组小鼠肺T细胞IL-4mRNA的表达较哮喘组减弱,而IFN-γmRNA的表达增强(IL-4:0.119±0.045比0.414±0.214,P〈0.01;IFN-γ:0.459±0.205比0.170±0.050,P〈0.01);MW167注射组外周血清及BALF中IL-4的表达较哮喘组减弱[血清:(19.601±0.870)ng/L比(26.046±2.211)ng/L,P〈0.05;BALF:(75.077±14.438)ng/L比(113.478±8.628)ng/L,P〈0.01)];外周血清中及BALF中IFN-γ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强[血清:(10.644±3.338)ng/L比(5.119±2.230)ng/L,P〈0.01];BALF:(26.131±3.608)ng/L比(21.299±2.830)ng/L,P〈0.01]。结论静脉注射γ-促分泌酶抑制剂抑制了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对哮喘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在哮喘小鼠气道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激动组、拮抗组、激素组和哮喘组.卵白蛋白雾化吸入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中炎症反应和重构情况;并以western blot技术测定肺组织中PPARγ的表达水平,比较其与重构程度的关系.结果 哮喘组血管管壁厚度[(4.66±0.73) μm]和血管旁胶原纤维沉积量[(22.1±2.42) μm2/μm]较对照组[(2.87±0.46) μm、(1.73±0.73) μm2/μm]明显增加;激动组和激素组中这一变化均较哮喘组明显减轻,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管管壁厚度与气道平滑肌厚度或气道旁胶原纤维面积(r=0.576、0.692,P<0.01)以及血管旁胶原纤维面积与气道平滑肌厚度或气道旁胶原纤维面积呈正相关(r=0.825、0.928,P<0.01).除激素组外,核内PPARγ的表达水平与气道平滑肌厚度、气道旁胶原纤维面积和血管旁胶原纤维面积呈负相关(r=-0.73、-0.85、-0.91,P<0.01),而与血管管壁厚度无相关性.结论 PPARγ激动剂通过促进PPARγ的核定位,抑制哮喘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肺及内脏感觉传入系统(C7~T5脊神经节及对应的脊髓后角)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调节作用。方法40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8只、单纯致敏对照组(B组)8只、哮喘组(C组)12只和NGF抗体组(D组)12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豚鼠C7~T5脊神经节和对应的脊髓后角PKC的免疫反应变化;采用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豚鼠肺组织、C7~T5脊神经节和对应的脊髓后角NGF与PKC的表达;采用LuzexF实时图像分析系统和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别对以上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A、B组豚鼠C7~T5脊神经节和对应的脊髓后角PKC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0.102±0.009、0.113±0.009、0.106±0.005、0.116±0.00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豚鼠C7~T5脊神经节和对应的脊髓后角PKC的A值分别为0.215±0.014、0.176±0.010,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豚鼠C7~T5脊神经节和对应的脊髓后角PKC的A值分别为0.140±0.008、0.130±0.011,D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Westernblot蛋白印迹C组肺组织、C7~T5脊神经节神经元及相应脊髓节段PKC蛋白表达量(其A相对值分别为1.51±0.01、1.40±0.03、2.22±0.02)与A组(其A相对值分别为0.51±0.02、0.43±0.01、0.92±0.02)和B组比较均明显增加,而D组PKC蛋白表达量(其A相对值分别为0.80±0.03、0.83±0.01、1.12±0.02)明显低于C组。结论PKC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而NGF可上调哮喘豚鼠PKC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高良姜素组。卵白蛋白致敏并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的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良姜素组BALF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肺内炎症细胞评分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血清TNF-α含量、肺组织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良姜素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哮喘组(P<0.01)。结论高良姜素可降低哮喘小鼠TNF-α的表达,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哮喘小鼠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卵蛋白哮喘模型,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不同剂量雷公藤甲素治疗组,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STAT6、eotaxin mRNA及气道上皮STAT6、eotax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STAT6、eotax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雷公藤甲素治疗组及地塞米松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气道上皮STAT6的蛋白表达与BALF中白细胞数、Eos计数及气道上皮eotax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8,0.612,0.682,P<0.01)。气道上皮eotaxin蛋白表达与白细胞总数、Eos计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0.88,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STAT6及eotaxin的表达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定喘汤对卵蛋白(OVA)致敏的支气管哮喘(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OVA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诱发哮喘发作后予药物治疗(对照组除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测定肺组织中STAT1、STAT6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IFN-γ的浓度,并常规做病理切片.结果 与哮喘组(1.71、1.67、141.40)对照,定喘汤治疗组STAT1(0.72)、STAT6(0.68)明显降低(P<0.01),IFN-γ(375.99)明显升高(P<0.01).结论 定喘汤通过抑制STAT1、STAT6的表达及刺激IFN-γ生成来减轻哮喘时的气道黏膜炎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脊髓及脊神经节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n=12).采用SP法观察坐骨神经对应脊髓节段(L4~6)和脊神经节细胞NGF蛋白的表达.结果 NGF蛋白免疫阳性产物为棕黄色细腻颗粒状,位于脊神经节细胞和脊髓前角细胞的胞质和胞核,以胞质为主.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脊髓前角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NGF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比较,丝胶治疗组大鼠脊髓前角细胞、脊神经节细胞NGF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丝胶上调脊髓前角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NGF的表达,保护糖尿病坐骨神经相关神经元胞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鼠钙激活氯离子通道Ⅲ型(mCLCA3)阻断剂尼氟灭酸(NFA)诱导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BABL/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NFA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慢性炎症状况,过碘酸-雪夫(PAS)特殊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小支气管中杯状细胞的数量及黏液分泌状况、Bax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较正常对照组小鼠,哮喘组小鼠细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明显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并有上皮脱落,气道壁增厚,NFA治疗后上皮细胞脱落减少.较正常小鼠,哮喘组小鼠小支气管杯状细胞比例增多,黏液分泌增加(P<0.05).NFA治疗后,哮喘小鼠小支气管杯状细胞比例减少,黏液高分泌受抑制,且杯状细胞表达Bax蛋白阳性率、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杯状细胞表达Bax阳性率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1,P<0.01).结论 NFA可有效诱导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阻断mCLCA3表达,改变杯状细胞内外生理环境,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诱导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鼻滴人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表达Muc5ac黏蛋白的影响,探讨IL-17与哮喘黏液分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哮喘组、IL-17组及抗IL-17组肺组织黏蛋白Muc5ac的表达及应用AB-PAS染色观察支气管壁杯状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 Muc5ac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均主要位于气道上皮,细胞胞浆呈棕黄色.与哮喘组相比,IL-17组黏蛋白Muc5ac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抗IL-17组表达显著减少(P<0.01).AB-PAS染色结果同上.结论 IL-17具有增强哮喘小鼠气道黏液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甙对小鼠哮喘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重楼总皂甙低剂量组(LRTPS)和重楼总皂甙高剂量组(HRTPS),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各组采用卵蛋白致敏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治疗组在造模的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重楼总皂甙治疗。通过肺组织病理切片、酶联免疫反应(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水平,Q-PCR检测肺组织IL-4和IFN-γmRNA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肺组织支气管无炎性细胞浸润,气道无明显黏液分泌,模型组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黏膜及黏膜下层水肿明显。治疗组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肺泡结构清晰,肺泡腔和支气管腔无渗出物。哮喘组小鼠的肺泡灌洗液IL-4水平和肺组织IL-4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小鼠的肺泡灌洗液IFN-γ水平和肺组织IFN-γ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显著高于哮喘组(P<0.05)。结论重楼总皂甙能明显减轻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恢复局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鼠钙激活氯离子通道Ⅲ型(mCLCA3)阻断剂尼氟灭酸(NFA)诱导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BABL/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NFA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慢性炎症状况,过碘酸-雪夫(PAS)特殊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小支气管中杯状细胞的数量及黏液分泌状况、Bax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较正常对照组小鼠,哮喘组小鼠细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明显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并有上皮脱落,气道壁增厚,NFA治疗后上皮细胞脱落减少.较正常小鼠,哮喘组小鼠小支气管杯状细胞比例增多,黏液分泌增加(P<0.05).NFA治疗后,哮喘小鼠小支气管杯状细胞比例减少,黏液高分泌受抑制,且杯状细胞表达Bax蛋白阳性率、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杯状细胞表达Bax阳性率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1,P<0.01).结论 NFA可有效诱导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阻断mCLCA3表达,改变杯状细胞内外生理环境,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诱导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神经生长因子(NGF)干预对哮喘大鼠肺内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鸡卵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抗NGF干预组,每组16只。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气道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哮喘大鼠肺内NGF表达水平。结果 NGF的表达与呼吸道平滑肌厚度呈正相关。哮喘组呼吸道平滑肌厚度及N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和抗NGF干预组(P0.05);抗NGF干预组N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验哮喘大鼠中,肺内NG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抗NGF干预后肺内NGF表达水平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9.
张娟  赵铭山 《山东医药》2012,52(5):25-28
目的探讨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在哮喘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TARC的影响。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地塞米松治疗组(C组),每组12只。以卵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混悬液致敏及OVA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沉渣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及BALF中TARC、IL-4的浓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气道平滑肌细胞中TARC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B组白细胞及EOS计数明显高于A、C组(P<0.01),C组EOS计数高于A组(P<0.05)。B组血清及BALF中TARC及IL-4的浓度显著高于A、C组(P<0.01);C组血清、BALF中TARC的浓度低于B组(P<0.01)。B组气道平滑肌细胞中TARC蛋白表达量较A、C组显著增高(P<0.01)。小鼠血清、BALF中TARC浓度与IL-4浓度呈正相关(r=0.669、0.845,P均<0.01)。结论 TARC在哮喘组小鼠肺组织气道平滑肌细胞中的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减少IL-4的分泌从而抑制TARC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罗格列酮对哮喘小鼠肺组织γ氨基丁酸A受体α亚单位(GABAARα)及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月,将50只健康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罗格列酮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动物模型制备分为致敏、激发、取材3部分,哮喘组、地塞米松组、罗格列酮组及联合治疗组小鼠均进行致敏、激发,其中地塞米松组小鼠于激发前30 min给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罗格列酮组小鼠给予罗格列酮雾化吸入,联合治疗组小鼠给予地塞米松联合罗格列酮雾化吸入;对照组小鼠在致敏、激发阶段均给予0.9%氯化钠溶液。最后1次激发后24 h取小鼠肺组织进行检测。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表现,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GABAARα及MUC5AC蛋白浓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GABAARα及MUC5AC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1)HE染色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气道黏膜上皮局部脱落,黏膜下充血水肿,支气管壁及血管壁周围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地塞米松组、罗格列酮组及联合治疗组小鼠上述表现较哮喘组减轻。(2)哮喘组、地塞米松组、罗格列酮组及联合治疗组小鼠肺组织GABAARα、MUC5AC蛋白浓度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地塞米松组、罗格列酮组及联合治疗组小鼠肺组织GABAARα、MUC5AC蛋白浓度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哮喘组(P<0.05);而地塞米松组、罗格列酮组及联合治疗组小鼠肺组织GABAARα、MUC5AC蛋白浓度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哮喘小鼠肺组织GABAARα、MUC5AC表达的影响与地塞米松及地塞米松联合罗格列酮相当,其可能通过下调GABAARα、MUC5AC表达而减少哮喘小鼠气道黏液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