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肿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5例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n=52)与开腹组(行开腹手术,n=53),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肿瘤根治性指标(淋巴结清扫数量、肿瘤远端切缘、切除肿瘤标本长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根治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流质食物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直肠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间收治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患者意愿非随机分为腹腔镜组(26例)和传统开腹手术组(30例)。观察两组病例术中及术后恢复和肿瘤根治程度及预后。结果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开腹组(均P<0.05);在肠段切除长度、肿块距下切缘距离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随诊12-54个月,除1例横结肠脾曲肠病型T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术后12个月复发并结肠穿孔再次行开腹手术外,其余病例随访至今均未发生肿瘤转移、局部复发、Trocar处和小切口处肿瘤种植。结论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同样可以达到肿瘤根治程度,并具有微创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小切口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镇痛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镇痛剂应用比例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穿孔复发率及肺部感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腹腔镜修补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比开腹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106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但两组提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法(NOSES)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12月我科收治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NOSES法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经腹部辅助切口取出标本。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P0.05),出血量无增加(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NRS评分低(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 d内发热比例、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无切口NOSES法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在临床上安全可行,有一定腹腔感染风险但可控,同时具有患者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结直肠癌病人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影响,以及腹腔镜在既往腹部有手术史的结直肠癌病人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24例有腹部手术史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开腹手术的结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组(195例)与开腹组(229例)病人的基本临床资料、手术学指标、病理资料、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对比开腹组,手术时间较长(P=0.003)、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5);腹腔镜组的手术中转率为8.7%(17/195),中转的主要原因是粘连严重,其次为肿瘤5 cm,肿瘤显露困难。结论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无明显影响,对于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通道外科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为5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行快速康复,并与同期68例开腹手术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其围手术期处理、并发症发生率及经济学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快通道组)出血量少于开腹组(传统方法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术后腹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通道组术后通气时间及术后自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方法组。二者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通道技术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安全,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在临床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处理结直肠穿孔中对机体应激反应、安全性及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穿孔患者78例,术中根据患者腹部情况,除有明显腹胀、反复腹部手术史、不能耐受气腹者,均先行腹腔镜探查,再根据腹腔条件、George腹腔污染分级、病灶局部情况及全身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将患者是否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作为研究因素,分为腹腔镜组(n=43)和开腹组(包括直接开腹+中转开腹病例)(n=3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尿潴留、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情况,临床结局、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围手术期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减少(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肺部感染、伤口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方面,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CRP、胰岛素抵抗指数恢复情况在术后第3 d及第7 d较开腹组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可腹腔镜探查的前提下,对于腹腔条件好、污染程度轻的结直肠穿孔病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安全,创伤小,机体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及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切口感染率、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为100例老年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50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大小、切缘距离及术后肺感染、肠梗阻、肠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时间、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50.6%与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并不增加手术时间,且短期疗效与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同样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程度,不影响预后,术前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且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康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癌手术及全电钩解剖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为37例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全程使用电钩操作。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或术中死亡。手术时间平均(183±6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4±28)ml;平均清扫淋巴结(13.5±5.3)枚;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3±1.2)d;术后平均住院(8.2±3.4)d。无吻合口漏、出血、切口感染、输尿管损伤及近期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近期疗效较好。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提示残端均无癌细胞残留。结论:术者严格遵循结直肠癌根治原则,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应用电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达到结直肠癌的根治效果,同时具有来源方便、价格低廉、止血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9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行腹腔镜手术,64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人均止痛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人均止痛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除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腹腔镜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其手术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适应证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习曲线的完成、技术水平的完善、手术经验的积累及腔镜设备的改进,手术适应证会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一期同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68例2012年11月~2015年6月至我院以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二区就诊的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同期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同期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对两组疗效、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观察组的术并发症比对照组低,但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一期联合切除安全可行,总体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切除胃间质瘤的手术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择期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50例行双镜(腹腔镜+内镜)联合切除术,対照组56例行腹腔镜切除木,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病理检査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腹腔镜、双镜联合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相似,但相较单纯腹腔镜手术,双镜联合切除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号将患者分为两组,4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46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止痛药使用人次、排气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等。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止痛药应用人次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且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但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46例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腹腔(或盆腔)引流量、术中术后并发症、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后腹腔(或盆腔)引流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与开腹手术对比有较多优点,适合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会阴人工肛门重建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2月期间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收治的102例超低位直肠癌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会阴人工肛门重建术的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58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44例(开腹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经log-rank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检出淋巴结枚数明显多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结论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会阴人工肛门重建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手术能达到同样的疗效,且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及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23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行腹腔镜手术,147例行传统开腹手术,3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症状改善时间、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在SIRS症状改善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腹腔脓肿与胸腔积液例数、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非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例数、术后镇痛次数、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花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优点,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是目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54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腹腔镜组),另选取60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炎性指标、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变化、手术根治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4,P<0.05),手术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8,P=0.000),术中输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RP、CD4+、CD8+、CD4+/CD8+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腹腔镜组CRP、CD8+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242、CEA、CA724、CA199含量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3%vs.2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各站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可行性高、肿瘤根治性彻底,可作为直肠癌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剔肝法联合滚凝法的技术要点、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同一治疗组收治的296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肝实质离断及肝断面止血方法不同,分为电凝组(133例,采用超声刀传统钳夹电凝)与剔肝组(163例,采用剔肝法联合滚凝法),对比分析两组病人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倾向评分匹配后共184例病人配对成功,各92例。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术中输血、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胆瘘发生率、排气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术后肝周积液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剔肝法联合滚凝法为腹腔镜肝切除术提供了一种非常可靠实用的肝实质离断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肝周积液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